胡伟明
(太原市化工集团医院妇产科,山西 太远 030000)
77例产后出血的临床分析
胡伟明
(太原市化工集团医院妇产科,山西 太远 030000)
目的探讨分析产后出血的相关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方法本文回顾性分析2011年12月至2013年12月在我院分娩的3125例产妇的临床资料,采用Loglstic回归分析77例产后出血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3 125例产妇中有77例发生产后出血,发生率为2.46%。分娩史、年龄、前置胎盘、分娩方式、胎盘早剥、胎盘粘连或植入、宫缩乏力、软产道损伤、贫血状况、妊娠高血压病史等10个单因素与产后出血的发生有关(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表明前置胎盘、宫缩乏力、胎盘粘连或植入及剖宫产是产后出血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加强孕期保健知识的普及,分娩后积极防治宫缩乏力及加强产后监护,严格掌握剖宫产的指征,等措施可降低产后出血的发生率。
产后出血;危险因素;前置胎盘;Logistic回归分析;剖宫产
胎儿娩出后24 h内阴道出血量达到或超过500 mL者称之为产后出血,产后出血多是由胎盘剥离面的大量出血或产道损伤导致的出血,产科最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之一。产后出血发病急、发展快,是我国孕产妇死亡的首位原因,占到25%以上。我们回顾性分析3125例产妇的临床资料,讨论产后出血的危险因素及相关预防措施。
1.1 临床资料
回顾分析2011年12月至2013年12月在我院产科住院分娩的3125例产妇的临床资料,本研究除外患有先天性心脏病的产妇,所有产妇均有完整的临床资料,年龄22~40岁,平均年龄(27.65±5.39)岁,孕周36~42周。
1.2 研究方法
1.2.1 产后出血量的测量
阴道分娩的产妇在胎儿娩出后立即放置积血器于产妇臀下,同时收集接生过程中所用血染纱布以计算出血量(产后在产房观察2 h后回病房继续观察)。剖宫产分娩的产妇在术中采用负压瓶收集血液(注意核减羊水量)。产妇回病房后24 h内采用会阴垫收集出血,计算总产后出血量。
1.2.2 调查内容
收集产妇的年龄、孕周、分娩方式、产后出血量、妊娠合并症、单胎或多胎妊娠、产程、胎产次、新生儿Apgar评分及治疗措施等指标。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1 统计学分析软件包进行处理,定量数据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检验方法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影响因素的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检验水准取α=0.05。
2.1 产后出血的发生情况及预后
本研究调查分析的3 125例产妇中有77例发生产后出血,产后出血的发生率为2.46%。其中初产妇31例、经产妇46例;经阴道分娩者22例、剖宫产45例;56例产后出血量在500~1000 mL、17例在1000~2000 mL、4例超过2000 mL。56例(72.7%)产后出血发生于胎儿娩出后2 h以内,16例发生于产后2~12 h、5例发生于产后12~24 h。76例患者保守治疗有效,1例患者因前置胎盘行子宫切除术,本组无死亡病例发生。
2.2 产后出血原因的单因素分析
单因素分析显示,分娩史、年龄、贫血状况、妊娠高血压病史、分娩方式、前置胎盘、胎盘早剥、胎盘粘连或植入、宫缩乏力及软产道损伤等10个因素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宫缩乏力、前置胎盘、胎盘粘连或植入及剖宫产为产后出血的主要危险因素(表1)。
表1 产后出血危险因素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产后出血是分娩期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大量失血可导致血压急剧下降、血液循环紊乱,机体组织器官血液灌注不足,甚至休克、DIC等危及生命安全。本研究显示,有72.7%的产后出血发生在分娩后的2 h内,宫缩乏力、前置胎盘、胎盘粘连或植入及剖宫产是产后出血的主要危险因素。但分娩史、年龄、胎盘早剥、贫血状况、妊娠高血压病史等发生都是产后出血的高危因素。产后出血的治疗原则是针对病因、迅速止血,补充血容量纠正休克、防治感染等[1]。
宫缩乏力是产后出血的首位危险因素,本研究结果显示宫缩乏力患者的产后出血发生率为33.9%。产程异常、巨大儿等可导致子宫纤维过度伸展、肌纤维收缩力下降;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严重贫血、官腔感染等均可导致宫缩乏力。针对宫缩乏力,加强宫缩是最有效、最直接的治疗手段;采取按摩子宫,应用缩宫素、米索前列醇等宫缩剂,宫腔填塞纱布等具体措施。对处理无效的患者可考虑子宫切除术。预防措施:对于阴道分娩的产妇可在胎肩娩出后立即给予缩宫素以加强宫缩;对于剖宫产的产妇可在胎儿娩出后子宫肌壁注射缩宫素,同时静滴缩宫素[2]。
胎盘因素是产后出血的第二大位危险因素,本研究结果显示,前置胎盘产后出血的发生率为15.7%,胎盘粘连或植入产后出血的发生率为23.5%。多次妊娠及分娩史和机械损伤等子宫内膜损伤,引发胎盘异常。一旦发生因采取紧急处理,对胎盘残留着行刮宫术。预防措施:加强计划生育的宣传和围生期保健知识的普及,减少对子宫的损伤。对高危人群在产后仔细检查胎盘是否有残留。前置胎盘的产妇应紧急手术[3]。
近年来剖宫产率逐年上升,本研究结果显示剖宫产产妇产后出血的发生率为明显高于阴道分娩者,剖宫产术成为了产后出血的一个新的危险因素。因此临床上应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加强与产妇的沟通[4]。
综上所述,加强孕期保健知识的普及,分娩后积极防治宫缩乏力,严格掌握剖宫产的指征、加强产后监护等措施可降低产后出血的发生率。
[1] 张惠玲,黄志平.144例产后出血临床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0, 25(10):143-145.
[2] 黄醒华.防治产后出血仍然是产科的热点议题[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9,25(21):85-87.
[3] 刘铭,段涛译.产后出血的预防和处理指南[J].现代妇产科进展, 2007,16(3):175-185.
[4] 曹素珍.产后出血70例的临床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09,24(34): 4815-4816.
R714.46+<1 文献标识码:B class="emphasis_bold">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194(2014)09-0177-021 文献标识码:B
1671-8194(2014)09-0177-02
B 文章编号:1671-8194(2014)09-017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