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星闪耀 童趣吐辉

2014-04-10 15:14张五芳
初中生世界·七年级 2014年3期
关键词:赵普群星百草园

张五芳

进入七年级的春季学期,语文教材以“人物风采”“童年趣事”两个单元来迎接我们再次打开文学的大门,向更远处走去……

学习七(下)的一、二单元,建议遵循以下几条学习原则:

一、系统性

学习是从系统开始的。每一个主题单元,都是一套小小的体系。

比如第一单元,围绕“人物风采”这一主题,推介了《童年的朋友》《一面》《我的老师》《展示华夏文化的魅力》《赵普》5篇文章。每篇文章都出自大家之手,每篇文章都着力塑造一个中心人物:最温暖最坚强的外祖母、低调冲淡的鲁迅先生、温柔美丽的蔡芸芝老师、才识高人的贝聿铭建筑师、“半部《论语》治天下”的赵普——每个人都有其独特的人格魅力,在作者看似不露痕迹的文字叙述中,处处流淌出如群星般耀眼的光辉。其中,外祖母之于童年高尔基、鲁迅之于售票员阿累、蔡芸芝之于少年魏巍,都是他们生命中的“重要他人”(心理学术语),正是这闪耀着星星般光辉的“重要他人”,点燃了他们继续走下去的希望;而建筑设计师贝聿铭及宋代名相赵普,则以其自强独立的人格、铮铮铁骨的魅力、学有所精的专长为人生的力量,引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民众以才能与思想闪耀东方。

第二单元,百草园中春夏秋冬的番番趣事加上三味书屋里的小小乐趣,无不使中年鲁迅缅怀徜徉;贾平凹的幸福则来自于智慧奶奶巧妙的牵引,姐弟仨不但找到了大自然的明月,也觅得了心魂间的明月;程海为我们讲述了“小狗”脱胎换骨的故事;王安忆让我们明察一个幼童的成长经历;宋学孟则让我们在柳叶儿的苦中品咂出乐的意味——一篇有一篇的趣味,一篇有一篇的童真,无不见证着一条真理:童年是人生最美的时光,小小的童趣吐露着迷人的辉泽。

而这两套小小的系统,又合成了一个大大的系统——“群星闪耀,童趣吐辉”。正是因为我们在童年或少年时代,曾经接触过类似于文本中的这些闪光的星星或奇妙的童趣,我们才会走得更好、更远。

二、精细化

当然,看到这10篇文章,我们所要做的不是走马观花,而是精细阅读。阅读精细化的程度越高,解读文本的能力越强。读《童年的朋友》,可以抓住其中的关键短语“温暖而柔和”和“最”来狠下工夫,别样的外祖母形象就会挺立眼前;读《我的老师》,可梳理文中出现的副词“多么”做文章,从中可以窥探作者水晶般的心灵;读《赵普》,紧紧抓住其中的“尝奏”“复奏”“又奏”“复奏如初”,体会文本运用“一唱三叹”之法来渲染出具有耿介中正人格的赵普形象;《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乐园”“书屋”应成为阅读文本的主抓手,进而可以捕捉到两两相对的构思技巧;《月迹》的解读,可以紧扣奶奶的语言,如“的”“了”“吗”“呢”及叠词的大量运用,体会深藏作者胸间的纯粹与童真。

这两个单元的课文,篇篇都是经典,篇篇都有值得精细阅读的地方。

三、整体化

从单元学习的完整性看,我们还必须认真学习两个口语交际——《做一回记者》《劝告》。前者同学们可以以这两个单元中出现的某一个人物为采访对象,根据掌握的信息,运用学到的采访技巧,进行一次模拟人物采访。后者的学习可借助媒体资料,学习劝告的基本规范及注意事项。

诵读欣赏部分的《周总理,你在哪里》《黄纱巾》,可以分别作为一、二单元的补充,做延伸阅读:周总理的闪光人格、黄纱巾所映衬的美好心灵,都充分补充了“群星闪耀,童趣吐辉”的主题。

而两次作文《观察人物特点,写出人物个性》《记事写人线索清楚》,均从记叙文的立场出发,要求同学们进行某一层面的写作训练。我们可结合这两个单元所学习的10篇文章及诵读欣赏部分的作品,整体思考,学习借鉴。

期待在你的习作中,也能体现系统性的构思、精细化的描摹及整体性的展示。

猜你喜欢
赵普群星百草园
学校里的“百草园”
赵普读《论语》
乐坛群星闪耀时
群众文艺“群星”闪烁
贤相赵普
不可替代
以景写情——探索《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情感
试说《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几组对比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主题再探
气坏皇帝的宰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