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丽萍
党刊以宣传报道党的各项工作为主,如果单纯地以工作经验或理论探讨的方式进行宣传,难免会让读者感到严肃有余,活泼不足。因此,改变工作经验类稿件的宣传报道方式,使这类稿件更接地气,可读性更强,是党刊记者需要探索的永恒课题。
通过多年的党建工作报道实践,笔者认为,记者必须走基层,转作风,在基层深入采访中掌握第一手素材,同时,将这些素材提炼、总结、升华,改文风,善于运用群众语言表达观点,以读者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写作,才能写成一篇精彩的党建工作经验稿件。
刊登于《共产党员》2012年第2期下半月的《朝阳市双塔区:以“争创”为动力探索基层组织建设新模式》一文,就是笔者在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中形成的一篇较为成功的作品,该篇文章于2013年4月被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全国党建网站联盟等共同评选为2012年度全国“最受关注的基层党建新闻”。同时,在辽宁省期刊协会组织的优秀作品评选中被评为一等奖。
走基层、转作风,在接地气中挖掘新闻的“富矿”
基层和群众,是每个新闻工作者的情感之根、报道之根。作为党刊记者,只有走进基层,与基层群众心贴心才能采访到最真实、最生动的语言和事例,也才能写出具有生命力的稿件。
2011年年底,笔者通过对大量自然来稿及相关资料的研究,发现朝阳市双塔区委组织部开展的“争创”活动可谓是基层党建工作的一个创新,具有宣传报道推广的价值。他们的具体做法是:通过争创“红旗村”、争创“示范社区”、争创非公企业“优胜党委”、争创“十佳机关干部”等活动,充分调动村、社区、非公企业、机关四个领域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以党建促全区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这一做法属于典型的党建经验素材,但要把好经验写活,写生动,靠坐在办公室加工材料是绝不可能的,靠蜻蜓点水般的采访也是不够的,必须深入基层,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心去感受,才能把新闻的“富矿”挖掘出来。
2011年年底的一天,笔者从沈阳出发,经过4个小时的车程,来到了朝阳市双塔区,开始了三天的采访。三天中,记者围绕“争创”活动的具体做法及各界群众对这一活动的反响,奔波于农村、社区、企业、机关间。进农村,跟村民唠家常,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进社区,看社区书记的日常工作;进工厂,在生产车间聆听工人的心声;进机关,听机关工作人员讲述他们的故事。马不停蹄的采访虽然辛苦,但收获了鲜活的好素材后感觉很值。
在南塔街道文化社区,社区书记刘芬深有体会地说:“过去只要工作不出差错就行,很少主动去想该干什么,争创活动开展以后,干工作有奔头了……嘴勤了,腿勤了,工作起来也有成效了。”来自民间的语言虽很朴实,却很生动,也真实地道出了“争创活动”给他们带来的变化。这些语言、事例都被笔者快速地记录在了本子上。
采访双塔区“十佳机关干部”、双塔区人口计生委办公室主任郭久学时,已是晚上六点多,天完全黑下来了。机关人员都已下班,走廊里静悄悄的,但听着郭久学的讲述,笔者渐渐了解了一个机关干部的成长历程。郭久学取得的成绩充分说明“争创”活动为一个默默无闻干工作的机关工作人员提供了成长进步的平台。
近三天的采访,不仅让笔者亲身感受到了基层干部和群众的工作热情,更让笔者觉得:经验在基层,创新在基层。记者不深入基层,就永远也感受不到群众的智慧。
改文风:在谋篇布局中写成好文章
采访结束,采访本上记录了30多页的采访笔记,素材足够了,接下来的任务就是如何在这些素材中提炼升华出既精又准,有深度又有可读性的文章。在谋篇布局形成稿件的过程中,笔者主要进行了以下几方面的策划:
一是主题先行
采访之初,双塔区委组织部一直把他们的活动命名为“四项机制”工作法,事实上,“四项机制”并不是四项不同的机制,而是由一种“争创”机制涵盖了村、社区、非公企业、机关四个领域。经过深入采访,笔者认为,“四项机制”的叫法不够准确,因为如果这种机制扩延到国有企业或是“两新”组织后,那么这“四项机制”是不是就得改为“五项机制”、“六项机制”呢?所以,“四项机制”改为“争创机制”更好一些。带着这一想法,笔者与双塔区委组织部的同志进行了深入沟通,没想到,他们觉得这种改法更准确更客观。
于是,一个既直观又有概括性的大标题《朝阳市双塔区:以“争创”为动力探索基层组织建设新模式》就出来了。标题既应和了中央确立的“基层组织建设年”的主题,也体现了双塔区的创新做法。
二是合理布局,力求结构严谨,文字形象生动
双塔区“争创活动”的做法之所以能行之有效,在全区产生很大的影响力,以党建带动了全区经济、社会的发展,主要原因是其制定了一整套科学合理的实施方案。为了让读者能清晰地了解他们的具体做法和成果,笔者果断放弃区委组织部提供的文件、通知等原始资料,而是结合采访实际,将这项活动提炼出标准、程序、规则三方面的创新。用这三方面作为文章的三个小部分,涵盖活动的方方面面。每部分结合具体的事例,以讲故事的形式鲜活地呈现出活动的全貌。三个小标题拟定为:“以奖代补,变被动为主动”,讲标准的创新;“细化指标,变无形为有形”讲程序的创新;“严格考评,变局部为整体”讲规则的创新。三个小标题,精炼准确,读者一目了然。
文章刊登后,不仅得到双塔区委组织部的充分肯定,也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好评。可以说,文章既起到了宣传、总结、提炼党建工作好经验、好做法的作用,也起到了让读者乐于读、读后又有所启示的效果。通过这篇文章的写作,笔者深深感到,基层才是创新的源泉,党刊记者只有多多深入基层,把基层的经验采实采透,才能写成党刊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