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仿先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人,课程改革的核心任务就是要建构开放、充满活力的课堂运行体系。”课堂教学中如何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习,在互动中发展呢?我在教学中主要做了以下几点尝试:
一、激发兴趣,让学生心动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最强大的动力。”大部分老师已经注意到在上课伊始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其实仅做到这一点,还是远远不够的,兴趣应该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之中,甚至要把学生学习的兴趣延伸到课堂之外。
1、课题入手,让学生乐于阅读。文章的题目,又有“题眼”之说。抓住标题,使用各种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往往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如在教学《嫦娥奔月》一课时,我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嫦娥吗?”同学们就争先恐后地说:“嫦娥是后羿的妻子。”“她是传说中的月亮女神”……我追问,“嫦娥和后羿本是一对恩爱夫妻,那她为什么要和丈夫天地相隔呢?你们想知道吗,那么请读书吧!”这时同学们一个个歪着脑袋,睁大好奇的双眼,急切地读起书来。当然,根据课文类型的不同,创设不同的问题方式也不同,关键在于教师如何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来活跃语文课堂。
2、情境创设,让学生乐于表演。课堂上,如果教师能有机地依据教材特点,调动学生多种感官的运用,一定能更深入地走进文本。如在教学《推敲》一文中贾岛斟酌诗句的片断时,我让学生模仿贾岛骑着毛驴,一边摇头晃脑地吟哦,一边做着敲门、推门的动作。虽然感到好笑,但让全班同学都入情入境,进一步体会到了人物那种一丝不苟做学问的精神。实践证明,只有让学生真正地与文本对话,才能在课堂上不断迸发出智慧的火花。
3、课外延伸,让学生乐于探究。精心设计的练习,以帮助丰富扩展语言的经验教训。在学完《蝉和狐狸》之后,我问学生,为什么《狐狸和乌鸦》里的乌鸦会受骗,而《蝉和狐狸》里的蝉却没有受骗?请你想一想,也可以和同桌一起探讨。经过一番激烈地争论后,有的说,狐狸夸乌鸦长得漂亮,才引得乌鸦上当;有的说,乌鸦虚荣心在作怪,而蝉却能从别人的灾难中得到教训;有的说,同样是狐狸,但欺骗的对象不同,也会有不同的结果,因此做人一定要本分。
二、化难为易,让学生行动
心理学指出:“经常启发学生动手、动口、动脑,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使学生真正地动起来,学有所获。”新课程要求教师在课堂上更好地发挥组织引导作用,运用灵活的教学方法,让更多的学生参与课堂互动。
1、调动多种感官。我们在课堂上常用的读一读,画一画,议一议等方法,正是由于多种感官的综合运用,经常让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在学习口语交际《我的家乡》时,我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用自己独特的方式来展示家乡美。经过一番合作交流后,有的小组代表进行了现场创作的美文诵读,有的小组代表大方地从家乡的风土人情来推介,有的小组代表展示了极具特色的家乡风景画。
2、巧妙编写儿歌。恰当地运用“儿歌”进行教学,既巧妙发挥了语言的直观作用,又充分利用了学生已有的愉悦表象,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记忆,在学习声调时,我就把它编成了“儿歌”:“一声高高平又平,二声就像爬山坡, 三声下坡又上坡,四声就像下山坡。”这样的几句顺口溜,学生很快记住了四声的读法和写法。
3、关注学困群体。在农村小学的语文课堂中,无论是“公开课”还是“常态课”经常发现总是那些尖子生在唱独角戏。让这些学困群体动起来,整个课堂才能真真实实地动起来。所以教师要给这类学生以信心和恒心,低起点地让他们解决简单的问题,即使错了也不能放弃,要让他们享受到成功的快乐。我经常会对学生讲,在课堂上我们人人都要做学习的主人。这样我们就会让语文课堂“万紫千红春满园”!
三、交流合作,让学生互动
新课标提倡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就是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能与别人分享学习的快乐。
苏教版教材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自主学习的平台。教学中,我们大可放手让学生个性化地学习。如在《黄山奇松》一课教学中,我让学生自由选择描写“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的片断进行阅读赏析。学生通过自读自悟,组内交流发现,每一个片断都是从其姿态,人们的想像进行描写的,更进一步体会到了“迎、陪、送”字的内涵。
合作学习,有助地学生在与不同的群体之间,通过分工协作解决实际问题。教学中如果恰到好处的运用合作学习方式,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在《三袋麦子》教学的巩固延伸环节中,我让学生探讨“你认为小猪、小牛和小猴三种不同的做法,哪一种更好”时,学生各执已见。我就将学生分成各代表一种动物的小组,进行了“小小辩论赛”。在相互争论、补充的交流中,同学们发现三种小动物的做法各有所长,他们的做法都很好。这种思维火花的碰撞,使得课堂效果更上一层,同时也丰富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只要我们把生活溶入课堂,深入挖掘教材内涵,化难为易,创设适合学生年龄特征的课堂教学情境,就能让语文课堂真正动起来。
【作者单位:淮安市茭陵乡章集小学 江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