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主主义文化纲领的理论架构和当代价值

2014-04-09 12:59刘明辉
胜利油田党校学报 2014年6期
关键词:新民主主义新文化纲领

刘明辉

(湖北汽车工业学院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教研室,湖北 十堰 442000)

1940年1月,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阐述了新民主主义文化纲领。“所谓新民主主义的文化,一句话,就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1]698“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就是人民大众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就是新民主主义的文化,就是中华民族的新文化。”[1]708-709这段话直接点出了新民主主义文化纲领的理论架构:文化性质——新民主主义的文化;文化取向——民族的民主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科学方法论——“综合创新”。

一、新民主主义文化纲领的文化性质——新民主主义的文化

新民主主义文化纲领的文化性质,顾名思义,就是新民主主义的文化。这是由新文化所反映的新经济新政治的性质所决定的。

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阐述了文化和经济、政治的辩证关系:“一定的文化(当作观念形态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又给予伟大影响和作用于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而经济是基础,政治则是经济的集中表现。这是我们对于文化和政治、经济的关系及政治和经济的关系的基本观点。那末,一定形态的政治和经济是首先决定那一定形态的文化的;然后,那一定形态的文化又才给予影响和作用于一定形态的政治和经济。”[1]663-664也就是说,中国的新文化是中国的新政治和新经济的反映,中国新文化的性质是由中国新政治新经济的性质所决定的。那么,什么是中华民族的新政治、新经济呢?在充分论述了中国的社会性质、阶级关系和社会矛盾的基础上,毛泽东指出了中国革命分为两步——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但民主主义革命已不是旧式的民主主义革命,而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其文化也是新民主主义的文化。毛泽东还以五四运动为界,把中国近代文化革命分为两个不同的历史时期。在“五四”以前,中国文化战线上的斗争,是资产阶级的新文化与封建阶级的旧文化的斗争;在“五四”之后,中国共产党人所领导的共产主义的文化思想,即共产主义的宇宙观和社会革命论,成为中国文化的新潮流。两个不同历史时期,文化革命的领导阶级和指导思想是完全不同的。所以,“在‘五四’以前,中国的新文化,是旧民主主义性质的文化,属于世界资产阶级的资本主义的文化革命的一部分。在‘五四’以后,中国的新文化,却是新民主主义性质的文化。”[1]698

通过以上论述,我们就厘清了新民主主义文化纲领的几个基本问题:文化性质是新民主主义的文化;领导阶级是无产阶级;指导思想是共产主义思想。

二、新民主主义文化纲领的文化取向——民族的民主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关于新民主主义文化纲领的文化取向,大家比较熟悉且经常引用的表述是毛泽东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即三特征表述:“这种新民主主义的文化是民族的。它是反对帝国主义压迫,主张中华民族的尊严和独立的。它是我们这个民族的,带有我们民族的特性。”[1]706“这种新民主主义的文化是科学的。它是反对一切封建思想和迷信思想,主张实事求是,主张客观真理,主张理论和实践一致的。”[1]707“这种新民主主义的文化是大众的,因而即是民主的。它应为全民族中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工农劳苦民众服务,并逐渐成为他们的文化。”[1]708对此,张闻天有着不同的看法。张闻天认为,新民主主义文化纲领是“民族的、民主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即四特征表述:“所谓民族的,即抗日反帝、反抗民族压迫、主张民族独立与解放,体现民族特点的文化;所谓民主的,即反对封建专制、主张民主自由、民主政治、民主生活与民主作风的文化;所谓科学的,即反对迷信无知,拥护科学真理,养成科学的生活与工作方法的文化;所谓大众的,即反对少数人压迫多数人的贵族文化,主张代表多数人利益的平民文化,主张文化普及于大众又提高大众。”[2]612通过对三特征表述和四特征表述的比较,我们可以看出,在“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的论述上,毛泽东和张闻天不存在根本分歧。不同的是,张闻天的论述比毛泽东的论述多出了一个“民主的”。在毛泽东那里,“民主的”内容一部分入了“科学的”,大部分则入了“大众的”,“这种新民主主义的文化是大众的,因而即是民主的。”[1]708突出了大众化和民主化之间的内在联系和一致性。

关于三特征表述和四特征表述之争在学术界一直没有定论。持三特征之说者指出,毛泽东的三特征表述和张闻天的四特征表述是完全一致的。论据主要有三个:毛泽东首先完整地提出新文化应用“民族化、民主化、科学化、大众化”四大口号(1939年12月13号);毛泽东首先指明中华民族的新文化应是彻底的民主主义文化(1939年12月13号);毛泽东首先把新文化概括为新民主主义文化,并且强调了它的彻底民主主义的性质(1939年12月)[3]。持四特征之说者指出,四特征表述从内容上说,因为凸显了对民主文化和民主精神的追求,因此更能体现新民主主义思想体系内在的和本质的需要。从新民主主义文化思想体系最终形成的情形来看,“民族的、民主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这一原则或纲领的提法,更能体现当时中共高层领导人对于这一问题的实际认识和理论水平,更能准确地反映其集体智慧结晶意义上的那种共识程度[4]。

关于这场莫衷一是的争论,笔者认为龚育之的说法比较客观。龚育之认为,毛泽东三特征的概括是丰富的和深刻的,而张闻天四特征的表述,由于把民主与科学概括了进来,也有自己的长处,而且毛泽东对这份“长处”也表示过赞同。这份赞同就是“双百”方针。“双百”方针强调艺术和科学中的是非问题,要通过艺术和科学的实践去解决,这实际上就是讲文化科学事业发展的“民主性”问题。应该说,毛泽东提出文化建设上的“双百”方针,是对张闻天关于“民族的、民主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提法的肯定和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发展,是尊重文化发展规律的表现[5]。

三、新民主主义文化纲领的科学方法论——“综合创新”

毛泽东以“综合创新”作为践行新民主主义文化纲领的科学方法论。这个科学方法论的基本点是正确处理古今中西文化的关系。

文化具有继承性,任何一种新文化都是脱胎于它的母体文化,抛开母体文化等于毁灭了新文化的“根”与“源”。文化具有开放性,任何一种新文化只有坚持海纳百川、博采众长、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才能在世界文化发展的潮流中具有广阔的前景和强大的生机。如何正确处理文化发展中的古今中西关系,是中国文化革命的领导者和参与者都要回答的问题。毛泽东从文化的继承性、不完整性和文化统一战线的角度出发,成功地解决了古今中西文化的关系问题。

毛泽东从文化的继承性出发指出:“中国现时的新政治新经济是从古代的旧政治旧经济发展而来,中国现时的新文化也是从古代的旧文化发展而来的,因此,我们必须尊重自己的历史,决不能割断历史。”[1]708在强调必须对历史保持一份敬畏的同时,毛泽东又强调:“这种尊重,是给历史以一定的科学的地位,是尊重历史的辩证法的发展,而不是颂古非今,不是赞扬任何封建的毒素。”[1]708那么如何“给历史以一定的科学地位”呢?毛泽东从文化的不完整性出发,指出中国古代文化存在着封建性的糟粕,也存在着民主性的精华。我们的态度就是“剔除其封建性的糟粕,吸收其民主性的精华”[1]707。简言之,就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毛泽东还从文化统一战线的角度论述了吸收借鉴外国文化的问题。毛泽东指出,新民主主义文化可以“同一切别的民族的社会主义文化和新民主主义文化相联合,建立互相吸收和互相发展的关系,共同形成世界的新文化”[1]706。为了建立文化统一战线,毛泽东要求中国文化要面向世界,实行对外开放,在对外交流中吸纳、融汇世界各民族的进步文化。当然,这种吸收是唯物地辩证地吸收。“一切外国的东西,如同我们对于食物一样,必须经过自己的口腔咀嚼和胃肠运动,送进唾液胃液肠液,把它分解为精华和糟粕两部分,然后排泄其糟粕,吸收其精华,才能对我们的身体有益,决不能生吞活剥地毫无批判地吸收。”[1]707

毛泽东对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的马克思主义观点,对于肃清历史上“全盘西化”派的民族虚无主义以及“中国本位文化”派的复古专制主义之流毒都是有历史意义的。

四、新民主主义文化纲领对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当代价值

作为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同中国文化革命和文化建设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新民主主义文化纲领在文化性质、文化取向、科学方法论等方面积累了一些宝贵的理论成果和实践经验,对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具有十分重要的当代价值。

第一,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坚持指导思想的一元化。指导思想一元化是指中国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指导思想有且只有一个,那就是马克思主义。无产阶级文化思想的领导保证了新民主主义文化建设在以战争与革命为主题的激烈动荡的历史时期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也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如果放弃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搞指导思想上的多元化,必然会导致意识形态领域的混乱,威胁到党和国家安定团结的大局。

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除了不能搞指导思想上的多元化,还要高度重视对封建专制文化毒素的彻底清除。中国没有经过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阶段,而是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直接跨越到社会主义,因此,缺乏资本主义高度发达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积累,封建专制文化的遗毒对社会主义文化事业有着不可忽视的侵害。因此,我们需要下大力气彻底清除传统文化中的封建专制主义文化毒素,彻底清除已经在民族文化心理结构的深层积淀成为全民族的集体无意识的封建意识形态。只有这样,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伟大事业才能胜利推进。

第二,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保持开放明智的文化心态,积极应对国内外各种文化的挑战。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坚持指导思想的一元化,并不意味着排斥各种体现人类文明思想的文化观念和文化生活方式的存在;恰恰相反,我们要积极主动地推动和促进不同文明之间的相互交流和相互借鉴。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国,面临着西方消费主义文化的强势来袭,民族文化有被消解的危险,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更加激烈。所以,我们要以更加开放明智的文化心态促进文化领域的对外开放。在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基础上,促进民族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优化文化产业结构,提高文化产业效益,提高对外开放的水平,充分发挥文化软实力的作用,增强民族文化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要辩证地吸收西方文明的有益成果,坚持“引进—吸收—再创新”的路子,增强民族文化的活力,丰富民族文化的内容,创新民族文化的形式,使中华民族文化在世界文化发展潮流中充满创造力、竞争力和持久力。

第三,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把深化政治经济体制改革和文化体制改革相结合。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阐述了文化与经济、政治之间的关系。在毛泽东看来,经济对文化具有决定性作用,政治对文化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同时,作为观念形态的文化对经济、政治具有巨大反作用。所以,要想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就必须把深化政治经济体制改革和文化体制改革相结合。我们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正确处理市场和政府的关系,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为文化事业的发展创造坚实的物质基础。我们要紧紧围绕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深化政治体制改革,为文化事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政治保障。我们要紧紧围绕着所有制格局、文化市场开放、重塑文化市场主体、优化文化资源配置、行政职能分开等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为政治体制改革和经济体制改革提供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科学依托。

第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要坚持实事求是原则和文化创新精神。毛泽东正是以马克思主义实事求是的原则为指导,才正确处理了古今中西文化的关系,克服了民族文化虚无主义和“全盘西化论”的影响,形成了新民主主义文化理论。毛泽东以“综合创新”为科学方法论,阐述了新民主主义文化纲领的理论架构,指导了新民主主义文化革命和文化事业的发展。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坚持实事求是,从中国文化发展的现状出发,把握中国先进文化前进的方向,探究中国先进文化发展的规律,创新中国先进文化发展的方式,把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与中国文化建设实际相结合,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中国化的新境界。

坚持文化创新,要做到坚持“双百”方针,发扬学术民主、艺术民主;要做到尊重每一个文化主体的创新精神和主观能动性,让一切文化创新的源泉充分涌流;要做到丰富人民的社会文化生活,保障人民的基本文化权益,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只有这样,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才能够在不断发现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开创新局面中不断取得胜利。

第五,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造就一支理论水平高、实践能力强的文化生力军。为了造就一支朝气蓬勃的文化生力军,毛泽东强调,要“大量吸收知识分子”[1]618,“发展革命的文化运动和发展革命的统一战线”[1]618。毛泽东指出,除了要团结原有知识分子外,还要培养一大批知识分子,“使工农干部的知识分子化和知识分子的工农群众化,同时实现起来。”[1]619-620鉴于革命者的文化水平普遍偏低,毛泽东更希望工农干部提高文化水平以做好革命工作。在他看来,“大批精明忠实但缺乏文化基础的干部,……他们急切需要解决文化基础问题。”[6]387只有加强革命队伍内部的文化建设,才能壮大革命的整体力量,才能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队伍是基础,人才是关键。要坚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思想,全面贯彻党管人才原则,加快培养造就德才兼备、锐意创新、结构合理、规模宏大的文化人才队伍。

党的十八大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文化建设因其具有信息功能、认识功能、教化功能和塑造人的功能,因而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我们要充分重视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为建设强大的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而奋斗。

[1]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2]罗荣渠.从“西化”到现代化[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

[3]沙健孙.毛泽东论新民主主义文化[J].北京大学学报,2002(5).

[4]刘辉.新民主主义文化思想体系形成标志新论[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1(2).

[5]马启民.新民主主义文化纲领的由来、变化及发展[J].武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3)

[6]毛泽东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猜你喜欢
新民主主义新文化纲领
浅析新民主主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渊源
建构基于校本的听评课新文化
新文化购买PDAL40%股权
《家》中的两种文化冲突
新文化等级化·传承与创新——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成就与挑战以及韩国在未来国际合作中的角色
马克思主义大论战与湘学的新民主主义转型
自然主义是一种需要弱化的社会科学纲领
浅析新民主主义与新三民主义的异同
刘少奇新民主主义思想研究综述
普京的总统竞选纲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