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仲伟
缓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的有益实践
罗仲伟
中小企业,尤其是小微企业融资难是一个世界性难题。由于我国金融结构存在先天性缺陷,而金融体系改革又相对滞后,这一问题尤为突出。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鼓励、支持面向中小企业的融资创新活动,旨在缓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和融资贵问题。其中,江西省积极探索、大胆尝试,创造出的“财园信贷通”工业园区中小微企业融资模式,运作时间虽然不长,但已初显成效,闪现出多重亮点。目前看来,这一实践至少在以下三方面给人以启迪。
第一,缓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需要政府各部门和金融机构从思想上树立为中小微企业服务的大局观,通力合作、资源互补。在现行体制下,中小微企业融资是个复杂的社会问题。迄今密集出台的中小企业融资政策措施之所以没有起到应有效果,关键在于所涉及的相关各方缺乏服务精神,要么敷衍塞责、应付了事,要么各行其是、疏于协调。江西的实践表明,态度决定成效。只要相关部门和机构在思想上统一认识,深入企业运行实际,切实掌握企业融资的真正需求和难点,职责明确又相互衔接,整合和协调各类互补的融资资源,就一定能够有所创新。
第二,工业园区是“财园信贷通”中小微企业融资模式的组织核心和连接枢纽。中小微企业数量众多而且分散,导致融资活动中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使金融机构的借贷风险和业务成本相对过高。“财园贷”模式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以工业园区作为金融机构和企业间的连接枢纽,有效化解了这一难题。园区在产业的组织、管理过程中,更容易了解和掌握企业经营的真实信息,能有效弥补分散企业的信息收集和甄别缺陷。工业园区在为企业提供风险保证金的同时,也有效激励其积极配合金融机构开展相关工作。这一模式既有助于强化园区管理,也有利于引导分散的中小企业向工业园区集中。
第三,政策、措施的配套程度与可操作性是影响政策效果的重要因素。“财园信贷通”模式将缓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作为一个系统工程来处理,从试点办法到三方合作协议,到测评入围办法、操作手册,再到具体推广措施,对所涉及的每一个部门和机构都有制度规范,对每一个运转环节都有操作要求,并使之相互无缝衔接。尤其是围绕贷款风险的代偿保证金制度,有精巧细致的设计,使涉及其中的政府部门、园区、合作银行和企业,都有明确的制度性激励和约束。
总之,“财园信贷通”中小微企业融资模式是一个初见成效的有益尝试,逐步实施大范围推广也具备一定的现实基础。当然,如何使这一模式减少行政色彩,形成一种利益驱动机制,使之成为可持续的、常态的工业园区中小微企业融资方式,如何进一步有效控制这一模式的运作成本,是今后需要重点观察和思考的两个重要问题。对此,人们有理由给予乐观的期待。
(作者为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小企业研究中心主任)
本栏责编:何一乐
E-mail: ssbghyl@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