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军强
(浙江农林大学 农业与食品科学学院,浙江 临安311300)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迅速发展,大学生数量与日俱增,2014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将达到727万人,大学生面临的就业压力不断增大。在巨大的就业压力面前,大学生创业教育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积极支持和鼓励大学生创业,并以创业促就业,越来越受到相关教育部门和高校的关注。教育部在《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教办[2010]3号)中指出:创新创业教育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是促进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的重要措施。尽管为了给大学生创业提供保障,搭建平台,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出台了一系列自主创业的优惠政策,并取得了一定效果。然而大学生的自主创业率全国平均仅为0.3%[1],创业成功率仅为3%,这与美国大学生20%的成功率相比仍存在较大的差距[2],而导致这一差距的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相当一部分的大学生缺乏成熟的创业心理素质。
大学生创业心理素质是指大学生在创业活动中所表现出的相对稳定的心理特点,是创业者创业所必备的各种能力、品性、习惯等各方面的综合素质。[3]创业心理素质是影响大学生创业的主观性前提因素,也是制约大学生创业能否成功的一个关键因素。创业是一种自主行为,是创业者结合现实条件和社会需要而进行的一种主动操控。因此,对大学生创业心理素质进行理论和实践的探索,不但有利于提高大学生个体的创业心理素质,而且对于构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新模式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研究对象 选取浙江省5所本科院校部分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对大学生进行调查。共发放问卷2000 份,回收问卷,剔除无效问卷后,有效问卷为1658份,有效率为82.90%。被调查对象中,男生共763人,占总人数的46.02%;女生共895 人,占总人数的53.98%。一年级占28.05%,二年级占25.03%,三年级占23.94%,四年级占22.98%。本次问卷调查涉及不同年级、不同专业、不同生源地的学生。
(二)研究方法 通过借鉴前人的调查问卷,本研究自编了《大学生创业心理素质调查问卷》,并通过了心理学专家对自编问卷的效度检验。效度检验结果显示,该问卷的内部一致性信度α系数为0.82,说明问卷具有较高的信度。本研究以班级为单位使用统一的指导语进行施测,采用SPSS 18.0和Excel对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和管理。
(一)大学生创业认知 1.对创业概念的认识。52.05%的大学生认为创业就是创立一份事业,29.26%的大学生认为创业就是建立一家企业单位;10.74%的大学生认为创业就是开发一个赚钱的项目;7.95%的大学生认为创业就是自己做老板、赚大钱。从以上的调查可以发现,大学生对创业的概念理解比较直接和直观。
2.对创业扶持政策的认识。关于创业扶持政策,10.92%的大学生选择“很了解,经常关注”;19.18%的大学生选择“比较了解,偶尔关注”;28.05%的大学生选择“了解一点,不太主动去关注”;41.85%的大学生选择“一点也不知道”。以上的调查结果反映出大学生对创业扶持政策了解不多,关注较少。事实上,相关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出台了不少创业扶持政策,如:税收优惠、小额担保贷款和贴息支持、享受培训补贴等政策。但很多大学生因未主动了解相关的创业扶持政策,错失了一些良好的创业机会。
3.对创业所具备素质的认识。本文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对创业素质认识的重要性排序如下:出色的沟通交际能力和良好的社会关系(65.02%)、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58.02%)、优 秀 的 管 理 水 平 和 领 导 艺 术(40.11%)、强烈的挑战精神和自信(21.05%)。从上述排序不难看出,大学生首先看重的是自身的交际能力,其次是专业知识。这说明他们能正确认识创业者所需要的基本素质,一个成功的创业者不仅需要创造性思维,而且需要扎实的专业知识。
(二)大学生创业情感 1.创业情感总体不积极。67.91%的大学生认为创业责任增加会使他们感觉不快乐;69.84%的大学生缺少好奇心;58.02%的大学生有较好的创业心态,把创业过程当做学习的机会。以上结果可以看出,大学生可能受到社会和家庭的影响,承担责任的能力弱化。大学生缺乏创业的好奇心,是创业不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
2.创业情感体验目的较明确。71.05%的大学生认为创业失败是正常的,创业就是一个学习的过程。这说明大学生对创业成败有比较充分的认识。86.13%的大学生认为创业能丰富人生的经历,这说明大学生抱有实现人生价值的梦想,创业能使人丰富经验。61.16%的大学生认为创业并不是实践一个好的创业想法,这说明他们对创业实践有比较理性的看法。
(三)大学生创业意志 1.创业意志较坚定。60.43%的大学生开始创业活动后一定会坚持完成;53.02%的大学生认为自己在创业的过程中有勇气和恒心;78.05%的大学生认为会为事业而努力;58.02%的大学生在创业的过程中如果失利不会放弃而是会寻找原因。以上调查显示,大部分大学生具备坚定的创业意志,原因可能是学校给学生提供了更多接触社会的机会,大学生在实践中锻炼了自身的意志。
2.创业的果断性较缺乏。68.28%的大学生不确定是否能在创业的紧急关头当机立断地作出决定并执行决定,这说明大学生在创业表现上缺乏果断性,原因可能是大学生社会经验缺乏,较难判断工作的价值。
(四)大学生创业倾向性 1.创业倾向性不太明显。17.01%的大学生在就业方式上选择创业,这说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大学生选择创业的比例较低;18.21%的大学生创业积极性很大,而10.31%的大学生对创业没有兴趣;19.78%的大学生很想通过创业来实现自身的人生价值,而7.84%的大学生没有考虑通过创业来实现自身的人生价值。以上结果可以看出,大学生创业积极性较低,创业倾向性不太明显,可能的原因是大学生的创业目标不明确。
2.创业活动影响学业。65.08%的大学生认为创业会影响到他们的学业。原因可能是,学习还是大学生的主要任务,创业或多或少地会占用他们的学习时间,影响他们的学业。
根据以上的大学生创业心理素质问卷调查及分析,构建大学生创业心理素质培养体系,加强对大学生创业心理的关注是高校创业教育应予以优先关注的问题。
(一)构建创业心理教育课程体系,提高大学生对创业的认知 创业心理素质教育是创业教育的基础,是创业教育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创业心理教育内容应体现在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中。高校在进行专业课的教学过程中可以渗透创业教育的内容,利用专业课的教学来有效拓展和延伸创业教育,同时构建起符合高校自身的创业心理教育课程体系,如开设《创业心理学》、《大学生创业基础》、《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等课程。在课程的讲解中,要帮助学生培养创业精神、树立创业信心、提高创业认知。创业心理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要把“意志培养”、“人际交往”、“个性塑造”等与创业心理素质相关的内容增加进去,让大学生掌握一定的提升心理素质的方法,提高他们创业的自我效能感,形成积极的创业心理资本,激发他们自主创业和自我发展的潜能。
(二)建立创业心理素质训练体系,塑造大学生健全的创业人格 创业实践活动是一项面临巨大压力和严峻挑战的创造性活动,不仅需要具备一定的知识结构,如管理知识、法律知识、商业知识等,而且要具备较完善的人格品质,如创新能力、创造能力、创业能力等。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心理素质训练来塑造大学生创业人格,培养大学生的自立、自信、自强等创业人格特征。一是通过心理问卷测试来使大学生了解自己的创业人格并塑造自己。创业人格作为个体的调节系统,起到协调和支配实践主体的作用,使之发挥最大作用,从而促使大学生能更加自信和主动地参加创业活动。二是开展创业心理服务。如开展创业心理素质行为训练、团体心理辅导、个体心理咨询等活动,向大学生提供心理健康服务,及时帮助他们处理在创业过程中碰到的心理障碍或困惑,改进大学生的创业认知,形成健全的人格。三是注重创业榜样激励。榜样示范和典型引导可以激发大学生的创业兴趣,让大学生能从创业成功者的身上看到良好创业心理素质的重要性,从而促使他们形成良好的创业人格。
(三)开展创业实践体验活动,增强大学生创业动机 创业活动是以实践成果作为价值判断的依据,创业实践训练对良好的创业心理素质的形成尤其重要。积极的创业实践是强化创业自我效能感的一个有效途径,创业的成功体验能激发大学生的创业动机。大学生有了强烈的创业动机后,才具备将创业意识变为创业动机。针对以上的分析,高校创业教育可以做好以下几项工作。首先,高校要积极营造创业文化氛围,通过举办创业计划比赛、创业案例分析竞赛、创业模拟实践活动等形式营造出浓厚的创业氛围,激发大学生创业的热情,提高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其次,高校和社会要为学生的创业提供实践的机会,通过建立创业实验园、创业实习基地、创业见习基地等大学生创业实践场所,为大学生的创业实践提供方便,使他们能在创业实践中锤炼心理素质。再次,大学生要充分利用业余时间来进行创业实践活动。通过校园经营便利店、文印店、书报亭等创业活动,磨练他们的创业意志,积累创业经验,增加创业才干,增强创业动机,从而进一步提高创业心理素质。
良好的创业心理素质是大学生成功创业的心理基础。培养大学生创业心理素质已成为高校创业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加强对大学生的创业心理素质教育可以促进他们的良好创业人格的形成,并能进一步推动高校的创业创新教育,最终为社会经济的发展注入创新和活力。创业心理素质的培养是一项复杂和长期的系统工程,除了要发挥高校的主导作用外,还需要社会、家庭、大学生的共同参与。
[1]吴晶.大学生“创业热”亟待专业培训[N].中国青年报,2010-03-22(1).
[2]于跃进.高校构建大学生创业心理支持系统的策略研究[J].职业时空,2013,(9).
[3]车丽萍,李守成.大学生创业心理素质的培养路径探索[J].思想教育研究,20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