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珠杰皈依宗喀巴的缘起

2014-04-09 06:57:42张虽旺
四川民族学院学报 2014年2期
关键词:高僧藏传佛教大师

张虽旺

公元1385年 (明太祖洪武十八年),克珠杰 (mkhas grub rje dge legs dps bzang po,1385-1438)出生在今西藏自治区昂仁县秋窝乡的一个家境富裕的家庭。他早年是在萨迦寺 (sa skya dgon pa)出家,是萨迦派的僧人。关于克珠杰出家的时间,史传中没有明确的记载,只是说“幼年时到萨迦寺出家”[1]。克珠杰出家时,为其授戒的教师是持律大师僧格坚赞 (seng ge rgyal mtshan),轨范师是嘉玛·云丹沃 (rgyal ma yon tan vod),法名格勒贝桑。随后即在这二位老师面前学习藏文拼读写。后跟随萨迦派的著名高僧仁达瓦·宣奴罗追 (red mdav ba gzhon nu plo gros)学习显宗经论①藏传佛教僧人学习的基本显宗理论有《因明七论》《上下对法》《慈氏五沦》《中观理聚六论》及《戒律论》等。;又跟随多杰益西贝学习了“喜金刚灌顶”和萨迦道果法等密宗经论等,成为了一名精通显密经论的萨迦派的年轻学者。然而,他最后却成了格鲁派 (dge lugs pa)的高僧,并且在藏传佛教史上被称为“一世班禅额尔德尼”,这是由于各种机缘使他转投在宗喀巴的门下,最终成为宗喀巴的第二大弟子。

一、学有所成——昂仁寺辩经成名

克珠杰在萨迦寺学遍显密经论后,也就和其他藏传佛教僧人一样遍游后藏各地的寺院,为了提高自己的能力而巡回辩经,并且在辩经的同时也寻访名师,学习佛法。1400年,16岁的克珠杰在昂仁寺 (ngam ring chos sde)同博东·乔列南杰 (po dong pan chen phyogs las rnam rgyal,1375-1451)的辩经中取得胜利,使其名声大震。

昂仁寺位于今西藏自治区昂仁县,是以地名而得寺名的一座藏传佛教寺院。昂仁寺是由觉囊派 (jo nang pa)僧人笃补巴·喜饶坚赞 (kun mkhyen dol pu pa shes rab rgyal mtshan,1292-1361年)所建。寺院建成后,逐渐发展成为一座因讲授因明而著名的觉囊派的寺院,并且以举办辩经大会而闻名。后来由于实力衰落,寺院逐渐归属萨迦派和格鲁派两个教派共有。随着时间的推移,昂仁寺最终完全属于格鲁派所有[2]。

博东·乔列南杰是藏传佛教博东学派的创始人。虽然博东后继乏人,但博东·乔列南杰在当时是精通五明,还担任过博东埃寺、协噶寺、贡塘寺等主持,在当时的藏传佛教界是著名人物。土观·罗桑却吉尼玛在《土观宗派源流》中称他通达一切显密诸明,精通诗学,佛学和文学造诸极深,造《摄真如论》等几百部,建立巴摩却顶等寺,曾自成一派,树立此派讲听宗风,称为“博东学派”。克珠杰同博东·乔列南杰的辩经是在当时昂仁寺的活佛、格西等人不敢参辩的情况下勉强壮胆上辩经场的。克珠杰同博东·乔列南杰两人就五部大论轮流立论,辩解了几天时间,可见辩经当时的精彩场面。最后博东·乔列南杰对他的年轻对手不得不暗暗佩服,认为自己在某些方面还不如这个年轻人,所以谦虚的认输。克珠杰因此而名声大震。

《如意宝树史》记载:克珠杰在昂仁寺的辩论中还辩败法王雅绸巴 (gyag phrug sangs rgyas dpal,1350-1414 年)[3]。

雅绸巴又译作雅楚·桑杰贝 (1350-1414年),是萨迦派显宗传承人之一。十四世纪后期,萨迦派显宗方面出现的两个支派,一个就是以雅楚·桑杰贝及其弟子绒敦·玛威僧格相传的“雅绒”系统,另一个是以仁达瓦·宣奴罗追为首的系统。

二、名师指引——仁达瓦推荐克珠杰投师宗喀巴

仁达瓦是十四世纪萨迦派代表人物之一,在当时是唯一真正认真研究应成中观学说的佛教学者。他不仅是克珠杰的老师,而且也是宗喀巴 (rje tsong kha pa plo bzang grags pa)和贾曹杰(rgyal tsab rje dar ma rin chen)的老师,即是“师徒三尊”的共同上师。可见仁达瓦在当时藏传佛教界的声誉之高。仁达瓦也是宗喀巴一生中最重要的老师之一。宗喀巴在仁达瓦面前反复学习显宗的重要论疏,主要是中观学说。后来二人互为师徒,即后来仁达瓦也成为宗喀巴的弟子之一。史料记载:宗喀巴有“首要弟子三人是:贾曹杰、克珠杰、一切智根敦珠等,就听受法缘者来说有喇嘛乌玛巴、洽多哇、至尊仁达瓦三师也列在弟子范围内”[4]。由此可见仁达瓦与宗喀巴二人之间的关系非同一般。仁达瓦介绍克珠杰去投宗喀巴门下,主要是宗喀巴当时很需要助手帮助他进行宗教改革;另外,仁达瓦也认为克珠杰是可造之材,希望他能在宗喀巴面前进一步深造,能成为藏传佛教传播的有用之才。

史传记载,克珠杰在求学的过程中也拜访了许多高僧,其中对其影响较大的是萨迦派高僧仁达瓦·宣奴罗追。

在藏传佛教史或教法史的记载中,可以看到藏传佛教史上有一个源远流长的传统,那就是佛教高僧或大师大都是拜谒过许多本派或其他教派的高僧为师学习佛法。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广求博闻,集各家之长。藏传佛教之所以能够流传至今,可以说是与这一传统分不开的。学僧的佛教学问达到一定程度后,就要到各地去寻访名寺或参拜那些名气较大的善知识,特别是要到佛教盛行、高僧大德云集的卫藏地区拜谒名师,以求深造。并且这种深造不分寺院和派别,只要是学识渊博、严于修持的高僧大德都会接受外来学僧,而不会因为派别的因素将求学的僧人拒之门外。在克珠杰的求学过程中,对其影响较大的是萨迦派高僧仁达瓦·宣奴罗追。

仁达瓦·宣奴罗追 (1349-1412),出生在萨迦寺附近的拉孜仁达地方,仁达瓦的名号就是由地名而得。其远祖是吐蕃时期的噶尔·东赞 (简称禄东赞)。他是14世纪后半期萨迦派中赫赫有名的佛学大师。对于克珠杰拜宗喀巴大师为师,他在其中起了很重要的作用。

仁达瓦对藏传佛教发展的特殊贡献是使中观学说得以重新传承。在仁达瓦以前的一段时期,藏传佛教各派对《中观论》很不重视,因而在藏传佛教里中观教理几乎趋于失传地步,后来由于仁达瓦的努力钻研并极力阐扬,才使这一学说得以传播和继承下来。因而他被人称为“以自慧力观察,通达应成派中观见最细旨趣”[5]的人。

史料记载,克珠杰拜仁达瓦为师,从仁达瓦处学习《因明七论》《上下对法》《慈氏五沦》《中观理聚六论》及《戒律论》等显宗经论,对佛教哲学逐渐入门。这一记载表明克珠杰的佛教基础哲学是从仁达瓦那里听讲学到的。克珠杰在仁达瓦面前所学的经论是和仁达瓦传授给宗喀巴的佛学知识是不同的,主要是佛教基础哲学。而宗喀巴在仁达瓦面前主要学习了《俱舍论》《集论》《入中论》等,特别是中观学说方面的影响最大。可见二人在仁达瓦跟前所学大不一样,况且,宗喀巴已经建立了一套系统的藏传佛教的理论。这也是仁达瓦介绍克珠杰到宗喀巴面前学经的前提条件之一。

1407年克珠杰持仁达娃的介绍信到前藏拉萨地方的色拉却顶寺,正式拜宗喀巴为师,从此成为宗喀巴大师的忠实信徒。

三、机缘聚合——克珠杰与宗喀巴的色拉寺相聚

宗喀巴被誉为“第二佛陀”,藏传佛教格鲁派的创始人。宗喀巴在系统全面地学习显密经教的基础上,逐渐形成了一套自己的佛教理论体系,对藏传佛教有了自己深刻的认识。在此基础上,宗喀巴开始了宗教活动:讲经授徒,扩大影响;著书立说,建立佛教体系;提倡严格遵守戒律并身体力行;修复寺庙;创办拉萨祈愿大法会。1409年拉萨祈愿大法会的成功举办和甘丹寺的修建,标志着一个崭新的教派——格鲁派的成功建立。

创办拉萨祈愿大法会很需要帮手,所以在1407年仁达瓦大师催促克珠杰来到色拉却顶寺,正式拜宗喀巴为师。在此之前的1403年,克珠杰在云游修学途中就于前藏色拉却顶寺遇到了宗喀巴,并且在宗喀巴面前听受佛法。此次见面克珠杰就给宗喀巴留下了很好的印象,宗喀巴也十分高兴地为他传授了灌顶。然而当时的克珠杰志在云游求学,所以就离开宗喀巴赴后藏游学。

史传记载:“大师在色拉寺中,安居坐夏。那时,克珠杰·格勒伯桑在前藏作十难论的巡回辩论。他主要是来大师的座前晋谒,并且送交仁达哇寄给宗喀巴大师的书信和贵重礼品。”[6]克珠杰拜宗喀巴为师是拿着仁达瓦的介绍信,并且在仁达瓦的督促下而来的。[7]其中的原因之一是那时宗喀巴正在和阐化王扎巴坚赞商谈举办拉萨祈愿大法会的事情,举办如此大规模的法会非常需要有能力、有才干的得力助手;而克珠杰在藏区佛教界已是名声远扬,并且是仁达瓦的得道高徒,因此仁达瓦催促其尽快拜宗喀巴为师。克珠杰拜宗喀巴为师的另一原因是其对当时的藏传佛教界的“俗潮滚滚,‘邪风’日盛,戒律丧尽,显密水火,佛法败落”[8]的状况也颇不满意,希望改革。虽然没有直接史料可以证明克珠杰对藏传佛教界的不满态度,但从后来师从宗喀巴以后为格鲁派的发展所做出的不遗余力的努力以及后来担任甘丹寺第三任“甘丹赤巴”和被追封为“一世班禅额尔德尼”可作为他致力于改变当时藏传佛教界令人不满状况的明证。

作为宗喀巴的心传弟子、第二大助手,克珠杰为格鲁派的创建和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首先,他参与了格鲁派创建前后的一系列宗教和社会活动,大力弘传宗喀巴的宗教思想。其次,他参与制订格鲁派僧徒遵守的各种法规和学经程序,规范格鲁派寺院的管理制度。第三,他修建寺院,培养后学,为格鲁派的传承和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最后,作为宗喀巴的密宗传承人之一,继承和传播了宗喀巴的密宗思想。

结 语

在藏传佛教史上,僧人是可以拜本教派的高僧为师,也可以在其他教派的大师门下学习佛法,这表现在僧人的寻访游学。克珠杰是萨迦派僧人,在寻访游学、拜谒名师的过程中,首先是通过在昂仁寺的辩经而声名远扬,又有仁达瓦大师的极力推荐,再加上当时宗喀巴急需宗教改革的助手来完成他的改革藏传佛教的心愿,还有克珠杰对当时藏传佛教界现状的不满,这些条件促使克珠杰最后投在宗喀巴的门下。克珠杰成为宗喀巴的弟子,对宗喀巴的宗教改革的顺利进行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同时也造就了格鲁派班禅系统的一代名师。

[1]牙含章编著.班禅额尔德尼传[M].拉萨:西藏人民出版社,1987年,p1

[2]张虽旺.昂仁寺的创建和归属探析[J].西安社会科学,2012年第1期

[3]松巴堪布·益西班觉著,蒲文成、才让译.如意宝树史[M].兰州:甘肃民族出版社,1994年,p443

[4]法王周家巷著,郭和卿译.至尊宗喀巴大师传[M].西宁:青海人民出版社,1988年,p470

[5]杨贵明、马吉祥编译.藏传佛教高僧传略[M].西宁:青海人民出版社,1992年,p77

[6]周加巷著,郭和卿译.至尊宗喀巴大师传[M].西宁:青海人民出版社,1988年,p244

[7]丹朱昂奔主编.历辈达赖喇嘛好班禅额尔德尼年谱[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8年,p420

[8]班班多杰.宗喀巴评传 [M].北京:京华出版社,1995年,p40

猜你喜欢
高僧藏传佛教大师
梁楷《八高僧故事图》新辨
国画家(2023年1期)2023-02-16 07:58:04
再论推进藏传佛教中国化的三个维度①
中国藏学(2022年1期)2022-06-10 05:52:00
正确认识和把握藏传佛教中国化的几个问题
中国藏学(2022年1期)2022-06-10 05:51:26
大师剪我也剪
少儿美术(2021年2期)2021-04-26 14:10:12
爱国高僧阿旺嘉措评述
西藏研究(2018年4期)2018-10-30 01:12:26
环保高效的清洁大师
中国化妆品(2018年3期)2018-06-28 06:21:20
《高僧传》地名“抱罕”为“枹罕”校误
敦煌学辑刊(2017年4期)2017-06-27 08:07:08
丝绸之路上的两位高僧
文史春秋(2016年3期)2016-12-01 05:42:08
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藏传佛教寺庙管理的思考
西藏研究(2016年1期)2016-06-22 11:09:29
现代藏传佛教系统初探
西藏研究(2016年3期)2016-06-13 05:3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