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新形势下地震科技期刊的编辑与发展

2014-04-09 06:27:23吴桂娥
山西地震 2014年4期
关键词:办刊科技期刊期刊

吴桂娥

(1.山西省地震局,山西 太原 030021;2.太原大陆裂谷动力学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山西 太原 030025)

0 引言

随着期刊界体制机制改革的深入发展,尤其高科技在我国出版领域的广泛应用,我国期刊业出现了一系列新变化,稿源和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编辑与出版流程不断得到优化,数字出版和传播的优势日益显现,期刊界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新挑战,地震科技期刊也不例外,在改革的大潮中,如何适应新形势,使期刊保持活力地生存和发展下去,是摆在每一位编辑出版工作者面前的一大课题。

1 转变观念 积极探索和寻求期刊改革发展的出路

目前,就整个期刊界发展而言,重组、整合成为必然的发展趋势。面对新形势,要想生存和发展,一方面,必须抛弃旧观念,开拓创新,正视科技期刊所面临的困难与挑战,及时调整期刊的经营策略,以适应新环境。另一方面,我们不应该忽略期刊的发展机遇和发展环境:十八大报告对增强我国文化软实力和竞争力,推动文化事业全面繁荣,促进文化产业加快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提出了加强科技创新、加强防灾减灾体系建设等内容;地震是群灾之首,地震学又是基于观测的探索性科学,作为交流地震观测经验、传播地震科研成果与信息的地震科技期刊,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近年来,我国科研投入不断增加,论文产出持续上升,政府部门对学术期刊的发展更加重视。这些都为地震科技期刊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必须看到,21世纪是信息时代和高科技时代,作为科技成果和信息载体的科技期刊,必须全面实现传播信息更全、更新、更准、更快的要求。随着高科技的不断发展,尤其计算机、网络技术及国际互联网的广泛应用,改变了信息的获取方式,科技期刊的发展应该借力新媒体,加大技术支撑的力度,只有这样,才能使期刊在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近十余年来,地震系统科技期刊编辑工作者从未停止过对期刊生存发展出路的探索,自2001年以来,李玉亭、崔秋文等[1-5]通过大量的文献总结了地震科技期刊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面临的困境及挑战,并根据实践提出了走出困境、做大做强的生存发展对策。如,系统外联合办刊,使期刊走出经费不足,稿源短缺,发行量少的困境;系统内重点扶持几种高质量的优秀期刊,形成地震品牌期刊,参与国际竞争;系统内整合资源联合办刊走集团化、集约化道路等等,这对于进一步深化地震科技期刊改革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2 加强编辑队伍建设 重视编辑人才的培养

任何一项事业的发展都离不开人才,人才是事业发展中最重要、最关键和最积极的因素之一,期刊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建设一支德才兼备的高素质编辑人才队伍对期刊的生存和发展尤为重要。从地震科技期刊编辑队伍现状看,目前仍存在着编辑队伍建设投入不足,人员数量偏少;培训制度不完善、渠道不通畅和缺乏有效管理、激励机制等问题。

2.1 编辑队伍的现状

(1) 编辑人员编制不足,数量偏少。

地震科技期刊编辑部往往编制不足,编辑人员数量偏少,多数编辑部只有一两个人,这一状况容易导致:① 疲于应付日常编辑工作,为了完成编辑任务,只顾埋头拉车,无法抬头看路,很难抽出精力调研学习经营之道;② 由于近年许多论文作者受写作水平所限,稿件存在问题较多,人员不够,直接导致编校质量下降,影响期刊质量及声誉;③ 由于人员紧张,加上办刊经费的不足,人员走不出去,往往使得培训成为一纸空文,难以落到实处。

(2) 编辑培训体系不够完善。

近年来,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部分地震科技期刊编辑部进行了大胆的改革和有益的尝试,但大多数地震科技期刊仍按旧的模式运作,加上之前“重使用轻培训”,使得编辑人员知识更新较慢,网络知识缺乏,难以适应新形势下期刊数字化出版的要求。在竞争意识、应变能力、捕捉和分析选题信息、策划优秀选题等方面编辑队伍的整体素质有待提高。虽然近年来,为了提高编辑人员水平及素质,出版管理部门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如,岗位培训、责任编辑继续教育培训等等,由于人员、经费等问题,收效不大。

(3) 用人及激励机制不健全。

受体制制约,吸引和留住人才的手段有限,缺乏有效的用人激励机制和管理机制。

(4) 地震科技期刊专业性强,读者作者面窄,发行量少,规模小、影响小,不能够吸引和留住优秀编辑人才,尤其是优秀青年编辑人才。加上编辑工作条件差、待遇低,造成编辑队伍不稳定,人才流失严重。

综上所述,地震科技期刊编辑队伍无论从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与现阶段地震科技期刊快速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随着改革的深入推进,吸引人才、优化人才、留住人才的问题日益凸显。有必要采取有效措施,从根本上改变这种状况。

2.2 编辑人才队伍的建设

鉴于以上问题,提出以下建议:

(1) 规范期刊编辑部的编制。要补足和规范编制,及时补充优秀青年编辑人才,保障编辑人员数量。

(2) 完善编辑培训体系。形势的发展给科技期刊的编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需要编辑具有责任意识,更要有创新意识、市场意识,既要有精湛的专业知识,又要通晓科学的编辑方法,并善于观察分析和组织策划,因此,有必要加强对编辑的培训,采取多种举措对编辑进行继续教育,有针对性的培训;可给编辑提供较多的学习机会,鼓励编辑结合工作实践有目的、有选择的学习;创造深造机会,给编辑提供进一步发展的空间;鼓励编辑走出去积极参加国内外学术交流,培养他们发现、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解决人员紧张,办刊经费不足的问题,使得培训真正落到实处。

(3) 以人为本,建立合理的用人制度。

要想吸引人才,留住人才,最大限度地发挥人才的

作用,首先得以人为本,合理地利用人才。要关心、尊重和爱护编辑人员,合理使用编辑人员,杜绝“竭泽而渔”的用人方式,营造有利于编辑人才成长的良好环境。我们知道,每个人有每个人的长处、优点,也有他的短处和缺点,无论如何努力、培训、教育,我们都不可能将每一位科技期刊的编辑培养成“全才”, 这是无法改变的事实。而事实上,老一辈编辑具有丰富的编辑工作经验,而青年编辑思维敏捷,接受新事物、新技术快,对先进的编辑手段(计算机、网络技术等)比较熟悉,而且又具有较好的外语基础,因此必须将编辑部或杂志社作为一个整体,充分看到每个编辑的长处和优点,并善于发挥每个编辑的长处和优点,将其放到最适合的位置上,实现各尽其才;其次,要建立重创新、重业绩、重贡献、重效率的强有力的激励机制,激活每位编辑的创造力。同时,提高编辑人员的待遇与地位,稳定编辑人员队伍,调动每位编辑人员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从而使这个整体产生强大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4) 注重对青年编辑人才的培养。

“十年树木 百年树人”,培养人才并非一蹴而就的事情,随着编辑手段的现代化及新媒体的介入,必须重视青年编辑人才的及时补充和培养。应注意建立合理的编辑人员梯队结构,使编辑队伍在年龄结构上形成阶梯形分布,避免“青黄不接”“结构断层”或“临时替补”现象的发生。使编辑队伍像血液一样保持新陈代谢和良性循环。

在青年编辑的培养方面,既要注重人才的培养,又要注重人才的合理使用。除完善编辑培训体系和建立合理的用人制度外,更要知人善任,扬长避短,将合适的人放在合适的岗位上使其找到发挥才能的空间,千方百计提供能让其发挥能力的舞台,充分发挥其长处。即,用其所长避其所短,做到人事相宜,人尽其才,令青年编辑真正感觉到有事业感、成就感。同时,营造温暖和谐的集体氛围,用感情留人;因才配岗,绩效有别,用合理的激励机制留人;整合人力、财力、稿源等资源,扩大办刊规模,做大做强期刊,吸引优秀编辑人才加入到编辑队伍当中。

总之,要将地震科技期刊做大做强,必须高度重视、加大力度扶持编辑人才队伍的建设,通过增加人员数量,及时补充高学历年轻编辑人才,优化编辑人员结构;扩大和疏通培训渠道,提高已有编辑人员整体素质;建立健全合理的用人、激励机制;扩大办刊规模,吸引和留住优秀编辑人才等,及早建立培养、吸收、留住人才和发挥人才作用的机制,使编辑部或杂志社形成一个业务精湛、结构合理、优势互补、人尽其才、团结向上、整体优势强大的集体。只有这样才能使地震科技期刊在改革和发展中立于不败之地。

3 注重地震科技期刊的内容选题和经营策略

突出个性特征,发展特色期刊。目前,地震科技期刊要想生存和发展,从内容选题至经营模式都必须与时俱进,不断创新,要适应新环境,及时调整期刊的内容取向和经营策略,找出具有竞争力的、能充分吸引读者的内容选题和经营模式。作为地震行业期刊,首先必须与地震行业结合,为行业服务,在内容上善于找出行业发展的热点,根据内容、学科特点突出个性,同时发挥地域优势,提高科技含量。《山西地震》期刊以前在内容选题方面曾作过一些尝试,如对国内外发生的一些重大地震,及时约、组有关此方面的稿件;对报道人们当时较为关注的重大灾难问题和时效性较强的稿件实行优先刊登等措施都起到了较好的效果。目前,科技期刊要解决面临的资金短缺问题,还应当采取多元化经营方式,如,有的期刊杂志社以期刊为主,举办各种培训、新产品推广、主办论坛和学术会议、举办读者作者联谊会、从事广告经营业务,为企业客户服务,针对读者关心的国内外新理论和新成果出版增刊、出售各种单行本和配套的电子出版物、寻找合作和协作伙伴等。这样,既可以拓展杂志社自身的业务,提高期刊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又可以促进地震行业发展,为社会提供更多的服务。

另外,还应该注意树立期刊的形象,增加宣传力度,扩大期刊的影响力和知名度,采取灵活的政策,如与读者和作者建立友好关系、加强与外界的合作与交流、充分利用网络技术转变出版模式、建立自己的读者群、参加大型的公益活动、积极主动与国内外知名检索机构联系,争取被更多的检索机构收录等,这其中不失有好的做法值得借鉴。

4 结语

期刊出版的数字化、网络化和国际化,对我国地震科技期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在新形势下生存、发展、壮大,进一步做强做大地震科技期刊,需要每位编辑在具体的编辑实践中去探索。只要用心努力,一定会走出困境,走出一条真正适合自己发展的新路子。

参考文献:

[1] 李玉亭,康丽君.科技期刊走产业化道路的实践和经验[J].地震学刊,2001(3):63-65.

[2] 李玉亭,康丽君,李 鹏.走联合办刊之路 促进期刊社发展[J].编辑学报,2004(2):142-143.

[3] 崔秋文,刘素英.地震科技期刊改革与发展的构想[J].山西地震,2004(1):15-19.

[4] 单修政.联合办刊是科技期刊走出困境的重要途径[J].山西地震,2004(2):38-40.

[5] 张宝红.浅议中国地震科技期刊[J].山西地震,2004(4):45-47.

猜你喜欢
办刊科技期刊期刊
科技期刊的分类
期刊更名启事
期刊简介
科技期刊的分类
科技期刊”
《粮油食品科技》办刊理念视觉表达
科技期刊的分类
期刊问答
论蒙古语内部期刊办刊难题及解决方法
坚持开门办刊,讲好行业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