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党派网络政治参与问题研究

2014-04-09 05:44:15叶国平欧阳晓安
山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4年1期
关键词:党派民主党派博客

叶国平 欧阳晓安

(1,2.井冈山大学政法学院,江西 吉安 343009)

互联网的发展催生了一种新的政治参与形式,即网络政治参与。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网民通过网络表达自己的政治见解,也有不少官员通过写博客等方式网上问政,且级别越来越高,网络群体性事件也偶有发生。作为中国传统政治中参政议政的重要角色,民主党派组织及成员也顺应新形势的发展,成为网络政治的积极参与者。民主党派组织及其成员建网站、写博客、织“围脖”,频频出现在各大BBS上,公开表明其立场见解,参与网络政治讨论,也通过网络收集社情民意,提交政治提案。网络已经成为民主党派成员参政议政的重要载体。但是,网络作为政治参与的一种新载体,民主党派网络政治参与应以什么方式,它与普通公民网络政治参与有什么区别,参与效果怎样,本文将就这些问题进行探讨。

一、民主党派组织及其成员网络政治参与的主要方式

网络的快速发展使民主党派网络政治参与的方式和路径比传统政治参与更灵活多样。当前,建立网站、参与电子投票、撰写博客微博、参与网络论坛讨论等已成为民主党派组织及其成员网络政治参与的有效方式和手段。

(一)通过建立网站参与网络政治

通过建立网站参与网络政治具有十分强大的影响力,通常为其他网络政治参与方式所无法比拟。像新华网、凤凰网以及部分政府门户网站,已经成为人们获取政治资讯、进行政治参与的重要场所。但是,建立网站需要投入较多时间、精力和资金。所以,通过建立网站进行网络政治参与的主要是民主党派各级组织,党派成员建立个人网站参与政治的情况较为鲜见。以农工民主党为例,农工党中央建设有自己的门户网站,广东、上海、江西等26个农工党省级组织建有自己的网站,还有部分地市级组织也建有自己的网站。网站的主要栏目一般包括新闻动态、参政议政、社会服务、理论研究、历史回眸等。农工党各级组织的网站已成为农工党成员熟悉党的历史、学习党的政策、了解党的动态的重要阵地,也是广大群众学习了解统一战线的重要窗口。

(二)通过网络论坛进行网络政治参与

网络时政论坛是指匿名的公民通过浏览政治性网络论坛帖子,关注、参与论坛的讨论和调查,以文字形式发表意见,参与政治生活的一种政治参与方式。我国已有130多万个网络论坛,数量位居世界第一,其中不少论坛都设有时政版块。网络时政论坛已成为我国公民参与政治的重要载体,其原因在于:首先,网络时政论坛能够极大地激发公民的民主意识,使普通民众在一定意义上获得平等的话语权;其次,网络时政论坛的公共协商功能能够极大地消解现代化过程中的不稳定因素,为社会公众的利益表达提供一个畅通的渠道;其三,通过网络时政论坛进行政治参与的过程是一个非正式意见或意志形成的过程,能够极大地弥补体制外动力不足的缺陷[1]。我国民主党派成员是网络时政论坛的积极参与者,一些人还成为其中的意见领袖。

(三)通过博客进行网络政治参与

博客是许多网民参与的重要形式。我国知名网络政治研究者李斌将政治博客界定为“身存于现实社会中,现身于网络上,为了表达个人政治见解、影响国家政治生活,或者实现政治诉求,在网络上发表政治性网络日志的政治人物或关心政治的网民,它是一种网民对国家政治生活的个人化网络表达方式”[2]。政治博客的主体相对固定、主题相对集中,能够发表篇幅较长的政论,还具备回帖讨论之功能,很受网络意见领袖的欢迎。部分民主党派组织开设了博客,如农工党孝感市委员会、农工党上海杨浦区委员会、农工党余姚市支部先后开通了博客,发表了不少有关党派历史、党派动态、参政议政方面的博文。不少民主党派成员也开设了个人博客,在博客中对公共事件及时发表意见,与公众互动,使网络政治参与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四)通过微博进行网络政治参与

微博是一个基于用户关系信息分享、传播以及获取的平台,用户可以通过手机、即时通信软件、电子邮件或网页等方式向个人微博发布短消息,以140个字符左右的文字更新信息,并实现即时分享的博客形式。与传统博客相比,微博的话语权更加平民化,使用更为简单,终端媒体更为多样,这使任何人都可以通过微博实时地表达自己的意愿,因此被称作名副其实的“百姓媒体”。据《2011年上半年中国网络舆情指数年度报告》显示,微博已经超越网络论坛成为仅次于新闻媒体报道的中国第二大舆情源头。手机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使微博用户可以随时随地上传自己看到、听到的公共事件,发表自己的见解,具备了网站、博客所不可比拟的即时性。微博用户之间的联系,又使微博信息极速传播。一个网络大V的影响力甚至超过知名主流媒体。近年来,重要的公共事件从发生到为多数人所知并评论,时间差越来越短,微博可谓功不可没。

(五)通过参加网络政治行动参与网络政治

当前,网络政治行为主要包括网络签名、网络政治动员等。网络签名是在网络BBS或其他网页为响应某一号召、表示支持而留名。网络政治动员就是政治动员主体利用网络有目的地传播具有政治鼓动性的信息,诱发意见倾向,并且号召和鼓动人们在现实社会进行政治行动的政治动员[3]。在现代网络政治参与中,网络签名和网络政治动员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2003年,由爱国者同盟网等7家网站联合发起的“对日索赔百万网民签名活动”在短短的一个月时间内,征集到了1119248个网友签名、12518个网站签名。2005年联合国收到一份由41个国家、逾4200万人签名的请求日本对其在二战中所犯罪行公共道歉并赔偿的请愿书[4]。在维权和政治抗争领域,网络签名和网络政治动员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二、民主党派网络政治参与的效果

民主党派顺应时代需求积极进行网络政治参与,拓宽了自身的参政议政渠道,对国家政策的宣传和网络舆论的引导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由于网络政治参与能力的差异,部分民主党派成员还不能很好地通过网络参政议政,政治参与效果还有较大提升空间。

(一)网络政治参与拓展了民主党派政治参与渠道

民主党派传统的政治参与以“一参加,三参与”为主,政治参与的主场域是统一战线和人民政协,形式以调研、提案为主。这种政治参与方式要求参与者具备特定的身份和较高的政治参与能力。虽然我国历来重视民主党派参政议政工作,但真正能通过人大、政协等渠道进行政治参与的党派成员还是相当有限的,从这一层面来讲,传统的民主党派政治参与更多的是民主党派组织与部分成员的政治参与。

网络的发展将民主党派的政治参与引入网络世界,通过在网络世界发声来影响现实政治。党派成员可通过民主党派网站自主进行学习。通过网络,民主党派成员可更方便地对各种政治事件发表观点,自由地进行信息交流,还可以快捷地将意见建议传达给相关部门。通过网络,民主党派的社会服务和民意调研有了新的窗口和渠道,比传统方式更方便、更快捷。

(二)部分民主党派成员成长为网络意见领袖,有助于正确引导网络舆论

目前,我国网民数量已突破5亿。仅被网友称为“天下第一论坛”的人民网“强国论坛”,注册用户就有近百万。与传统政治参与相比,网络政治参与降低了民众意愿表达的门槛,只要网民愿意,就都能参与到网络政治中来。但是,即使人人都有发声的机会,并不等于所有网民的声音都同样能被大家听到。一些知名网友的声音日渐突出,引领着公众的价值评判,“网络意见领袖”随之应运而生。这些人设定网络议题,影响着网民们说什么和怎么说。如果网络意见领袖具有较强的公共意识和公共责任感,那么在他们引导下网民也更趋于理性。反之,则容易产生极端网络政治事件。网络意见领袖的产生主要依赖于发帖的数量和质量,因此具有草根性与平民化的特点。民主党派精英经过传统参政议政的锻炼,是理性的精英意见领袖。这部分党派成员通过各种方式参与到网络政治中,经过一段时间后,通常会成为网络意见领袖,他们比纯草根网络精英有更高的政治觉悟和更敏锐的政治判断力,更为理性也更有社会责任感,有助于引导网络舆论的正确方向。民主党派成员作为意见领袖引导网络舆论,对消解网络政治的任意性、无序性产生了积极影响。

(三)民主党派网络政治参与不全面,部分党派成员缺乏网络政治参与能力

网络政治参与不需要专门的参与渠道和很高的调研及提案撰写能力,但需要党派成员思想上的认同和运用网络的物质条件与技术能力。民主党派成员面对网络政治参与冲击时选择不同的方式应对,有的积极顺应时代要求,投身网络政治参与之中,有的则选择了回避。当前,仍有部分党派成员对网络政治参与缺乏正确的认识,或者认为网络政治参与不如传统政治参与有意义,或者因网络政治参与的草根性和无序性而认为不值得。事实上,网络政治虽然不能替代传统政治参与,但毫无疑问已经给民主党派传统政治参与带来了挑战。还有部分民主党派成员因欠缺参与能力而无法参与网络政治。从年龄层次看,中青年成员比老年成员更适应网络政治参与;从所处区域看,经济、政治发达区域的成员比落后地区成员更多参与网络政治生活。

三、提升民主党派网络政治参与效果的路径

通过对民主党派网络政治参与的分析,笔者认为,要提高民主党派网络参政议政效果,就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构建全方位的民主党派网络政治参与平台

前面已经阐述,人们参与网络政治的方式包括网站、论坛、博客、微博等。在构建网络政治参与平台时,应当将这些参与方式全面考虑进来,构建起以网站为主体,论坛、博客、微博等为补充的综合平台。在网站建设中,首先要加强政府网站和公共媒体网站建设。当前网络信息的不透明、不确定性是影响网络政治参与效果的重要原因之一。有学者对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进行研究时发现:大学生在回答“网络政治参与遭遇的主要问题”时,排前几位的分别是“信息广,难辨真伪”(54%),“官方与网民在线互动不够”(50.7%),“参与渠道不畅”(44.9%),并由此认为大学生网络参与滞后的原因主要是海量信息的不确定性和高效政府沟通平台的欠缺[5]。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政府及公共组织应当加大政府网站和公共综合网站的建设力度,通过主流网络媒体主动、及时、准确地公开信息,让广大网民能在第一时间从权威网站上了解事件的真相,不信谣,不传谣。其次,要优化民主党派网站内容。当前,各民主党派中央及不少地方组织的网站基本上都是本着宣传本机构和提供信息的宗旨建立的,网站内容缺乏足够的吸引力,更新速度慢,基本上没有动态上传和互动交流功能。这样的网站缺乏吸引力。笔者认为,民主党派组织的网站应将党派和成员最具吸引力的内容展现出来,不仅让人们了解民主党派的历史及功绩,还应让人们了解党派组织正在做什么以及准备做什么,让人们通过网络了解民主党派、信赖民主党派并乐意与其交流、接受其服务。网站内容要及时更新,有条件的还可以定期安排党派负责人和成员中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与网民通过网络论坛交流。综合的网络政治参与平台还需要博客、微博甚至QQ群等方式的补充。这些参与方式基本不需要资金成本,耗费的人力也少,虽然信息量可能不如网站多,但交流更为方便快捷。随着移动上网技术的发展成熟,快捷的网络政治参与平台将会受到更多人的欢迎。应当鼓励有条件、有能力的党派基层组织和成员开通博客、微博,创建成员交流QQ群,及时准确发布信息,促进社会和谐。

(二)创建科学合理的党派及成员网络政治参与机制

建立健全网络参与机制已成为摆在各民主党派组织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民主党派应当认真研究网络政治的特性和优缺点,全面比较网络政治参与与传统政治参与的异同,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建立合理的网络参与机制。这个机制中至少需包含以下几个组成部分:一是网络信息的发布和收集、加工机制。民主党派参与网络政治时的信息交流是双向的,对外发布的信息要符合真实性和信息安全的要求,信息的收集和加工要尽量做到普遍性与典型性兼顾,还要做到去伪存真。二是网络舆论危机预警机制和网络安全事件的快速反应机制。当前,网络舆论危机与网络安全事件频发,只有建立有效的预警机制和快速反应机制,才能在出现问题前做好准备,在出现问题时争得妥善处理问题的先机。三是成员参与网络政治的促进机制和成员网络政治参与行为的规范机制。民主党派应当鼓励其成员积极参与网络政治活动,利用网络载体拓宽政治参与渠道。民主党派成员在参与网络政治时应当遵守一定的规则,不能忘记其身份和肩负的使命,更不能为所欲为。

(三)提升民主党派成员网络政治参与能力

民主党派成员自身素质对网络政治参与效果有着重大影响。当前,各民主党派都有部分成员政治素质高、政治把握能力强,同时又具备熟练的互联网知识和技能,熟悉网络世界的语言和运行规则。这些人在网络政治参与中能得心应手,对我国网络政治参与的发展起着推动作用。但是,具备高素质的民主党派成员数量较少,党派组织应当做好成员网络政治参与能力建设工作,着力提高他们的政治素质、专业素质,对其网络运用能力进行专门训练,提高其网络信息的获取能力和信息真伪的鉴别能力,不断扩大民主党派成员网络政治参与的主体范围,提高网络政治参与的实效。

(四)培养网络意见领袖,建构民主党派网络政治共同体

意见领袖又称“舆论领袖”,是指“活跃在人际传播网络中,经常为他人提供信息、观点或建议并对他人施加个人影响的人物”。通常,普通公众对信息类型的接收、选择和理解往往或多或少地受到其周围意见领袖的影响。民主党派成员大多是我国知识分子中的精英,既是某一方面的专家,也可能是公共政策的利益相关者,还可能是在公众中具有威望的领导者和知名人士,这些人在现实政治生活中往往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影响力、号召力,给人以信赖感和亲和力,能够影响人们对某一政策或事件的看法,成为指引人们形成某种意见的“领袖”。但是,由于网络的虚拟性,民主党派成员在现实政治生活中的优势并没有在网络世界中得到很好的发挥。因此,从培养意见领袖入手提高民主党派成员的网络政治参与水平是一条有效途径。民主党派各级组织应当有意识地将那些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有网络参政能力的成员培养成意见领袖。通过培育网络意见领袖,有助于正确引导网络舆论,帮助公众减少不正确认识,强化对网络政治参与的正面认识。

民主党派政治联盟的性质使其成员参与传统政治的行为具有团体协作和组织有序性,保证了政治参与的实效。但是,到目前为止,民主党派的网络政治参与基本上是个体化的,具有较大的随意性,民主党派集体政治参与的优势不能很好地发挥出来。为弥补这一缺陷,民主党派组织和民主党派意见领袖应当做好党派成员网络政治参与的组织引导工作,构建民主党派网络政治共同体。这样,既能将民主党派传统政治参与的团体协作的优势带入网络政治参与中,还能让每一个网络政治参与成员更加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的身份,认识到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代表着组织,从而在网络中能做到谨言慎行。■

[1]金毅.当代中国公民网络政治参与研究.吉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1:47.

[2]李斌.论网络政治参与的发展趋势[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08(2).

[3]刘力锐,张雷.网络政治动员的消极影响及治理[J].石家庄学院学报,2006(1).

[4]反对日本入常签名递交过程详情:分三步完成[N].京华时报,2005-07-02.

[5]王雁,王鸿,谢晨,王新云.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认知与行为的现状分析与探讨[J].浙江社会科学,2013(5).

猜你喜欢
党派民主党派博客
党派之争与颜之推的历史书写
党派我来的
民主党派民主监督应当稳立本位
关于完善民主党派内部监督机制的探讨
博客天下
博客天下(2015年2期)2015-09-15 14:12:57
民主党派 工商联
江苏年鉴(2014年0期)2014-03-11 17:09:18
民主党派政党认同的有效构建
三大特别政党
海外英语(2013年5期)2013-08-27 09:39:15
博客相册
博客天下(2009年12期)2009-08-21 07:35:10
博客相册
博客天下(2009年22期)2009-05-19 03:48: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