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黛玉进贾府》(第二课时)同课异构及评析

2014-04-09 02:51程立,曲慧,易茗
黑龙江教育(教育与教学) 2014年12期
关键词:林黛玉进贾府贾宝玉贾府

《林黛玉进贾府》(第二课时)同课异构及评析

编者按

为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有效帮助教师改进教学,提升专业素养,形成教学风格,近期,黑龙江省农垦教师进修学院举办了“2014年垦区高中语文教师专业素养展评活动”,以“探索语文教学的本色,提高语文教学效率和质量,促进师生共同发展”为主题,以期达到挖掘垦区高中语文教育资源和教育研究成果,优势互补、共同进步,提升高中语文整体教学质量的目的。

此次活动采用同课异构的方式,讲、评的形式进行,以学校为单位,在学校选拨的基础上,推荐两名教师形成一个展示团队,分别承担做课和评课的任务。

在黑龙江省农垦教师进修学院高中语文教研员郑红霞老师的精心策划和组织下,九个管理局及总局直属学校共组建18个团队,共计36名教师参赛,80多名教师观摩。所做的18节课充分展示了集体智慧和校本教研的成果。

本期我们将以两所学校的展示成果为例,呈现垦区教师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对教学的探索与尝试,与广大教师共同研究探讨。

【课例一】

省农垦总局北安管理局第二高中程立

背景呈现:课前布置学生自读课文,了解《红楼梦》前两回中林黛玉的身世,列出课文中出现的人物及其关系,画一幅林黛玉进贾府所走过的路线图;教师制作好本课的多媒体教学课件。

《林黛玉进贾府》是《红楼梦》第三回的文字。这一回中作者巧借黛玉之眼目睹了荣、宁两府的具体景况,另外,很多关键性的人物也在这一回中纷纷出场。

透过这一回,要让学生窥见《红楼梦》这部巨著的无穷魅力,激发起学生阅读《红楼梦》的欲望,引导学生对细节的把握和感悟,学习作者如何将人物塑造得如此成功,在对人物身世命运的分析理解中品味悲剧的艺术力量,同时培养学生透过人物的语言、动作、外貌和心理活动理解人物思想感情的能力。

设计本课时我充分考虑学情,集中分析王熙凤和贾宝玉两个重要人物,并由学生提出好的句子,带领学生一起深入体会塑造人物的艺术手法。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林黛玉进贾府》的第一课时,我们跟随林妹妹的脚步来到了那个布局讲究、陈设华贵、礼节繁琐的贾府,也初识了贾府的一些重要人物,现在我们一起回忆一下,在本课都有了哪些人物出场?

生:贾母、林黛玉、贾宝玉、王熙凤、探春、迎春、惜春……

师:这么多人物写法都一样吗?

生:不一样,有详写、略写,有集体介绍、单独介绍,有虚写、实写。

师:很好,我们来研究一下贾府两个重量级的人物,王熙凤和贾宝玉。我们集中看描写王熙凤和贾宝玉的语段,选出你喜欢的句子,说说作者用了哪些方法,刻画了人物怎样的形象(学生自主回答,到前面板书形象特点和手法)。

生:王熙凤的出场写得好,未见其人,先闻其声,形象地写出了人物泼辣的性格特点。

师:仅仅写出了性格特点吗?

生:还写出了王熙凤在贾府的特殊地位。

师:很全面。还有哪些精彩的语句描述?

生:王熙凤连续问黛玉一系列的问题,写得好。写出了王熙凤考虑问题周全、八面玲珑的特点。

师:有一定的道理。

生:王熙凤回答王夫人的问话,可以看出她是一个精明强干的管家。

师:你认为哪几个词是关键词呢?

生:“这倒是我先料着了”的“先”和“我已预备下了”的“已”。

生:王熙凤夸林黛玉的语言描写也很精妙。“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可以看出她很会说话。

师:她这样夸赞林黛玉,是为了什么呢?

生:讨林黛玉、贾母欢心。

师:有道理。那么刚才那两句话中关键的词应该是什么呢?

生:“真”和“才”。

师:她用两个很有分量的词,将对黛玉的赞美提高到惊叹的程度,而且表达得自然、得体。那王熙凤是只夸了林黛玉吗?

生:不是,王熙凤说这些是为她接下来的话作铺垫。她接着就说:“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可以看出她夸黛玉是为了说明只有老祖宗才有这么漂亮的外孙女。

师:那我们知道嫡亲的孙女和外孙女有什么区别吗?

生:一个是儿子家的,一个是女儿家的

师:很好。那王熙凤都夸了谁呢?谁是嫡亲的孙女?

生:“三春”。

师:在场的还有迎、探、惜三姐妹的母亲,她们听了高兴吗?

生:高兴。

师:好的。从中我们可以看出王熙凤的八面玲珑,只一句话,就把在场的主要人物一一夸赞,不愧是“伶牙利齿”。不过夸人得让人听了喜欢,是极不容易的事。且看第三十八回,写贾母带着一大家子人在水池上的藕香榭欣赏风景,就说起小时候在枕霞阁玩儿,不小心失脚掉进了水里,几乎没淹死,救起来头上却碰破了一块,现今鬓角上还有指头顶儿大的一个窝。在这种情景之下,如果你是凤姐你会怎么说呢?

师:难度比较大,有王熙凤在大家都不敢说了,那老师说说看:大难不死,必有后福。好吗?

生:不太好。

师:是不好,因为老人是很忌讳说死的,何况也算不得什么大难。

师:老祖宗,有窝儿这叫残缺美。(生笑)好吗?

生:(摇头)也不太好。

师:贾母80多了,对一个80多岁的老太太谈美是她喜欢听的吗?

生:不是。

师:对于老太太来说,美已经是过去时了,更何况是残缺美。那么王熙凤说的是什么呢?当时她说:“那时要活不得,如今这么大福可叫谁享呢?可知老祖宗从小儿的福寿就不小,神差鬼使碰出那个窝儿来,好盛福寿的。寿星老儿头上原是个窝儿,因为万福万寿盛满了,所以倒凸出些来了。”王熙凤从什么方面发挥的呢?

生:福和寿。

师:那贾母听了会高兴吗?

生:会。

师:因此我们要抓住重点词,就可以准确地评点人物的性格。几句话就活脱脱地刻画出了凤姐的聪明与世故!

师:为什么对于王熙凤的外貌描写没有同学评点呢?

生:我认为作者把王熙凤写得富贵而美丽,恍若神妃仙子。

师:是很美,丹凤眼和柳叶眉都是很美的。但请大家注意她的丹凤眼的造型是“三角”的,柳叶眉是“吊梢”的,给你什么感觉啊?

生:狡黠,精明。

师:很准确。还有什么精妙的句子?

生:宝玉摔玉,有动作和语言描写,体现了他的与众不同。

师:这是评点宝玉行为表现的意义,大家想想宝玉是突然摔玉吗?

生:不完全是。前文王夫人已经说过他是疯疯傻傻的,若这一日姊妹们和他多说了一句话,他心里一乐,便生出许多事来。

师:是啊,宝玉是典型的给点阳光就灿烂的主儿。但他是不是看见谁都摔玉啊?

生:不是。

师:他对黛玉是怎么评价的?找关键词。

生:神仙似的妹妹。

师:是啊,他太喜欢林妹妹了,像神仙一样,太想和她一致了。你从哪里可以看出他想和林妹妹一致呢?

生:宝玉说:“我也不要这劳什子了!”从“也”字可以看出。

师:太棒了。这就是我们评点时要注意的抓关键词。

师:大家注意到没有,宝玉摔玉的时候说“家里姐姐妹妹都没有”,为什么不说“家里哥哥弟弟、叔叔伯伯都没有”呢?

生:因为宝玉喜欢女孩,觉得女孩与他都是一样的。

师:这反映了宝玉把女孩放在了与自己平等的地位。我们不妨看看四大名著:《三国演义》是男人的世界;《水浒传》的外文译本有的就翻译成《105个男人和3个女人的故事》,《西游记》当中的女人呢?

生:都是白骨精。

师:不准确,都是妖精,不是要吃唐僧就是要和他成亲的。就观音菩萨是好人,但不知是男是女。(生大笑)这么看来《红楼梦》确实是伟大的。曹雪芹饱含深情地谱写了一曲女性的颂歌,这也是它的主题——追求男女平等。

师:林黛玉认识贾宝玉都是听谁说的?

生:王夫人。

师:很好,在王夫人眼里贾宝玉是什么样的?

生:王夫人说他是孽根祸胎。

师:听别人讲的,这是什么手法?

生:侧面描写。

师:文中还有描写贾宝玉的语段在哪里?

生:《西江月》二首。

师:对了,那在《西江月》中说贾宝玉是好的还是坏的?

生:坏的。

师:可是,作者是在借贾宝玉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又为什么说他不好呢?

生:沉思。

师:这就是我们今天学到的一种新的手法—明贬实褒。对于这段文字的解读我们留作下节课进行。

师:那在黛玉看来贾宝玉是什么样呢?

生:相貌出众。

师:好,同学把他写在黑板上。

师:今天我们通过精读描写王熙凤和贾宝玉的语段,分析了这两个人物的形象特点,并归纳了塑造人物的方法,同学们和老师一同总结一下。

师:接下来我们做两个练习,同学们看大屏幕。

课堂练习1:“猜猜我是谁”(大屏幕打出描写动画人物的句子,学生猜是谁。)

课堂练习2:“猜猜他是谁”至少用一种描写人物的方法来写一个大家都熟悉的人,让同学来猜是谁。

师:同学们对本节课塑造人物的方法掌握得很好,我们今天根据同学们喜欢的句子,一起研究了一些经典的描写人物的语段,抓住了关键词,分析了它们的妙处,还有一些精妙的地方,我们下节课继续研读。我们今天跟随林黛玉来到了贾府,有一天我们能跟随曹雪芹走进他的文化大观园时,定会沉醉其中,希望同学们都能认真研读一下《红楼梦》。

【评析一】实而有味,美而无涯

省农垦总局北安管理局第一高中 曲 慧

实而有味,是程老师的这节课最突出的特点。实,就是有意义、不花哨、不做作,让不同学生都能学有所得的扎实的课。学生的“得”在哪里?

我们看这节课的知识与能力目标以及为达这一目标的过程与方法。应该说两个目标在设定上既符合考试大纲、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也符合本单元着重欣赏人物形象、品味小说语言的要求。所以说目标设定是合适而准确的。

从目标的达成上看,关于“猜猜我是谁”的练习,正确率极高,而从一个侧面也暴露了习题设计过于简单的问题;至少用一种描写人物的方法来写一个熟悉的人“猜猜他是谁”的写作练习,也让一些学生把握了肖像描写以形传神的精髓,而程老师带着学生由文本的阅读到写作训练,体现了听说读写的写,只是由于时间的短促,写一段话基本都变成了一两句话,学生的展示肯定是不够充分,也使学习效果打了折扣。但从整体上看,这节课依然是不折不扣贯彻了“扎实”而有“写味”的原则。

程老师的课,还是平实的,是实实在在的常态课。

看程老师的课件,不喧宾夺主,不靠课件、视频把学生的兴趣提起来,而是最大限度地关注文本,在对关键词句的品味、感受、思考、领悟、鉴赏中完成了知识与能力目标。而且更重要的是我们再一次体会到了语文的味道,这就是动情诵读、静心默读的“读味”,所以说,这节课是平实而有“读味”的。

更难能可贵的是程老师的这节课思维活跃,不是按部就班地牵着学生的鼻子走,而是不完全预设具有生成性的课,这就是丰实性。它特别考验一个老师对教材的理解准确度、课堂的驾驭力,比如有学生认为夸黛玉时的王熙凤是心思缜密的,这和教参的用词是不一样的,程老师敢于对这样的词加以肯定。

这样的课更考验老师的设问、质疑的能力与引导、指导的能力。问与不问,问什么,怎样问;导与不导,导什么,怎样导,是关系到教学成败的大事。

程立老师问得好,比如在王熙凤夸黛玉时问:“嫡亲的孙女与外孙女有什么区别?”而随后程老师进行了一口气的追问,这样密集的设问帮助学生进行了有效的思考,但是不是降低了难度、影响了学生的思考力呢?如若教师只问出第一个问题,而其余问题老师可以这样引导:在“嫡亲的孙女与外孙女有什么区别?”这一“母问题”中,学生还能发现隐含着哪些“子问题”呢?这样的引导,是不是可以让学生的思维更完整而全面?是不是也可以让学生体会一下“设问的快乐”,客串一下老师的角色?这是不是也是对学生主体地位的一种新认识呢?

但没有关系,更好的问题来了:曹雪芹为什么这样写“家里的姐姐妹妹都没有”而不写“家里的哥哥弟弟、叔叔伯伯都没有”?这真是无疑处生出的疑来,这一问,问出了宝玉有男女平等的意识。

也许程老师的这堂课还有待完善与反思,但这却是它的真实性所在,也是程立老师性格的真实折射。机智、幽默、干练、利落,雷厉风行,可能会少一点更为细腻、细致的分析与更深层次的思考与总结;但这“丰实”而有“品味”的感受,依然深深地感染着我们,让我们听课的老师津津乐道。

这里,我还想说一下关于作业布置上的一点建议,即便是我们赛课时的一堂课,也应该留好针对性作业、分层性作业,比如,在作业的设置上,我们是完全可以适当链接一下高考题,比如2012年我省的高考试题:老舍先生的《马裤先生》的第2小题“小说开头第一段就描写马裤先生的衣着言行,这样写的意图是什么”与第3题“马裤先生有哪些性格特点”,这两个问题与本文的的学习目标简直是如出一辙,我们完全可以做一下尝试。

这里,我想改写一下郁达夫的散文《故都的秋》最后一段的文字:“热爱,这对语文的热爱,若能够催生的话,我愿将语文成绩的三分之二折去,换得一个三分之一的零头。”这样的表述是想表达我们做教师的更要让语文生活化,语文美丽化!

这节课,我们看到了程立老师对《林黛玉进贾府》的热爱,有她讲课过程中的不倦的激情为证,有她的结语为证;我们甚至也看到学生们的一张张笑脸,所以我大胆推测,听了程老师的这一节课,一定会有一些学生会因此而萌生看《红楼梦》全书的想法。

【课例二】易茗

背景呈现:

1.集中精力突出对人物刻画内容的理解和分析;2.在第一节课对文本整体把握的基础上,以林黛玉所接触人物的先后顺序,依次逐个分析,引导学生学会根据学习目标寻找阅读区间,筛选有效信息,分析人物形象。用这种条理清晰的方法,化解文本复杂、学生不易适应的难题;3.对文本中涉及到的文言词语,进行淡化处理。只要学生能理解大意,不妨碍对人物形象的分析,就不做深究。

师:同学们,我们上节课整体把握了《林黛玉进贾府》的课文内容,本节课我们来共同分析《林黛玉进贾府》(边讲边板书课题)中王熙凤、贾宝玉、林黛玉的人物形象。大家看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投影展示:1.理解小说语言的言外之意,品味语言的含蓄美;2.学习运用分析人物肖像、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方法,探究人物形象;3.初步感受封建家族复杂的生活环境对人物性格的影响。板书:人物、出场、肖像、语言、性格。同时展示探究题:学一学,黛玉纳罕道:“是谁这样放诞无礼?”)

师:我们就先来分析这个王熙凤是一个怎样的人物。请大家看视频。(投影切换到电视剧《红楼梦》“凤姐见黛玉”片段。学生聚精会神地看视频。教师观察学生。)

师:在观看视频时,老师注意到你是第一个笑的同学,请你告诉大家为什么笑好吗?

生:我是看到王熙凤人还没见,笑声先到。看那些人都敛声屏气,她却这么张扬,我觉得她好厉害。

师:很好!这个同学注意到了王熙凤的出场特点是什么?

生:(齐声)未见其人,先闻其声。

师:我们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她的与众不同,她的厉害?还能从文中找到其他的“厉害”表现吗?

生:她的出场“放诞无礼”,就是“厉害”的表现。

师:是“厉害”的表现,粗门大嗓的笑声和寒暄是那样“放诞无礼”。(板书)

生:她说话表面上是夸林黛玉,实际上还迎合了贾母的心理,讨好了在身边的一大帮人,也够“厉害”吧?

师:够“厉害”,语言上“圆滑机智”。

生:她的穿戴也很不一般,色彩斑斓,穿金戴银。

师:外貌服饰上华贵可比,“厉害”!从中可以看出人物的什么性格?

生:她服饰色彩艳丽、珠光宝气、性格泼辣。接下来我们再结合文本思考:王熙凤为什么能如此不见其人先闻其声吧,有这种凌驾于他人之上的“厉害”呢?

生:霸气十足,有无人可比的地位。

生:放月钱,管事。(笑声。)

生:是贾母宠爱的大管家。

师:好,大家对课文读得很认真,回答问题很准确。对王熙凤的描写和性格特点,哪个同学还有补充?

生:对王熙凤的肖像描写: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

师:这又写了王熙凤什么性格呢?

生:“丹凤”眼,“柳叶”眉,是写她的美貌。

生:“三角眼”“吊梢眉”该是写她的不好惹吧。

师:好,阅读细致,分析到位。下面我们一起阅读《冷子兴演说荣国府》的一段文字,用冷子兴的评价作为对王熙凤人物形象分析的小结。(投影切换相应内容,“读一读”,学生齐读。)现在我们分析另一个人物:贾宝玉。谁能告诉大家,课文是在哪几段写贾宝玉的?

生:13、14段。

生:还有11段。先是黛玉母亲向她介绍表兄宝玉,后是宝玉的母亲王夫人嘱咐黛玉“休信”那宝玉。

生:第10段也写了宝玉,黛玉见过舅母王夫人后,王夫人嘱咐黛玉“不要睬”那个“孽根祸胎”“混世魔王”。

师:很好!我们看,对贾宝玉正式出场和集中描写是在哪段?

生:(齐声)第13、14段。

师:如此看来,作者在宝玉正式出场前就借不同人之口几次向读者介绍了宝玉,宝玉的出场有什么特点啊?

生:人未出现,人品先知。

师:与谁的出场形成对比?

生:王熙凤。

师:作者这样写有何好处呢?

生:有利于突出人物的不同性格。

师:好!这就是作者在设计人物出场方式上的技巧。大家能读出很好,在写作中注意学习这种技巧就更好了。课文对贾宝玉的描写还有哪些?表现了人物怎样的性格?

生:肖像描写“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是个英俊的帅哥。(笑声)

生:肖像描写“面如敷粉,唇若施脂”,也是秀气的小伙子。

师:这些描写的角度有什么特点?

生:是从黛玉角度写的,都是黛玉眼中看到的宝玉。

生:黛玉一见宝玉,感觉很好,绝不像此前长辈的介绍,用了欲扬先抑的手法。

生:黛玉“大惊”“眼熟”,也是在呼应“木石前盟”吧。

师:这些都是作者安排情节结构方面的技巧,大家注意学习。下面继续讨论课文对宝玉的描写和性格刻画。

生:他特别愿意和女孩子在一起读书、玩耍。

师:说明什么。

生:他认为男女平等。他说“《四书》之外,杜撰的太多”,公开否定解释儒家经典的著作。

师:这又与他的哪种做法一致?

生:不愿读被选入科举考试范围的书。

师:这些在课文的那段写的?是怎样写的?

生:第13段的两首《西江月》中写的。“腹内原来草莽”“愚顽怕读文章”。

生:还写他“于国于家无望”,中不了科举,当不了高官,既不能光耀门楣,更不能做国家栋梁。

生:还写了他知道黛玉没有他那样的“通灵宝玉”之后,“摘下那玉,就狠命摔去”。

师:这“摔玉”说明什么?

生:本来贾宝玉就对其他姐妹没有佩戴玉石不满意,觉得是玉石让他与姐妹们产生了隔阂,拉开了距离。

生:现在看到自己“曾见过的”娇媚的表妹也没有佩戴玉石,更让他对玉石深恶痛绝。

师:我们大家结合课文文本谈了这么多很好的见解,如果将其归纳一下,表现了宝玉怎样的性格特点呢?

生:叛逆。

师:很好!尤其是大家对宝玉不爱读书的分析具体到位,我们再看一下老师课件封面的图片来证明这一点。(投影切换图片)大家看到了什么?

生:贾宝玉和林黛玉两人在快乐地读书。

师:仔细看读的什么书?

生:《西厢记》。

师:《西厢记》是写男女婚恋自由的“私书”,是当时的禁书。这也说明宝黛二人在这一点上是“心有灵犀”的。也说明贾宝玉不是一味地拒绝读书,只是不肯读家长、社会需要他读的那些科举考试的书。也是贾宝玉“叛逆”性格的一个侧面。我们小结一下本节课学习的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①整体把握小说内容;②观其貌,听其言,察其行,析其心(心理活动),闻其评(他人的评价);③以此为依据,结合时代背景,概括人物的性格,把握人物形象。

师:接下来检验大家运用学习收获,分析人物形象的效果。(投影切换“练一练,黛玉形象分析”,接下来进行讨论式练习。小结本课内容,与学生一起填写表格,整理课文对人物的不同描写方式,布置作业:运用本节学习的分析人物形象的知识和方法,阅读原著有关章节,分析薛宝钗的人物形象。)

【评析二】成于贯通失之跬步

省农垦总局北安管理局第二高中石冬田

我认为易茗老师的课概括起来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两个“重视”促进目标达成。易茗老师在目标达成的过程中,按照课标“把握文本内容”“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要求,鼓励学生对“文本做出自己的分析判断”,重视文本,重视主体,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在展示中,易茗老师处处注意从文本中提出问题,指导学生从文本阅读感悟中筛选信息,寻求答案。在与学生的对话中,将学习主体的阅读理解逐渐引向深入。

例如当一名学生说出王熙凤与众不同的“厉害”时,易茗老师进一步引导学生从文本中提取出证明这一观点的根据,先后提问了三名学生,从视频、课本、与别人的比较中,把握了王熙凤从不同侧面表现出来的“厉害①:放诞无礼”;“厉害②:圆滑机智”;“厉害③:霸气十足,无人可比的地位”,突出了文本的范例作用,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突出了教师的主导效能。

二、运用对比法整合文本信息,提高了课堂效率。易茗老师以目标2的落实为主线,以指导分析王熙凤的人物形象开局,教给学生方法,“授人”以招数之“渔”。特别是人物出场的分析,易茗老师紧扣文本,指导学生阅读相关段落的有关语句,对比王熙凤“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的出场方式,引导学生捕捉到贾宝玉“未见其人,先闻其名”的出场方式。据此进一步对照分析人物性格,不但提纲挈领、举重若轻地达成了目标,而且体会了作者处处紧扣人物性格描写人物的艺术造诣,使学生在更高层次上“欣赏优秀文学作品”,“接受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

三、耐心引导阅读,热情组织讨论。易茗老师在展示中耐心引导阅读,热情组织讨论,以“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方式完成了教学目标。如,在做分析林黛玉形象的练习时,易茗老师引导学生从三个侧面、不同观者的角度分析观察人物和人物描写特点,有学生对文本的自主学习、探究,有相互间的信息交流、碰撞,有老师循循善诱的提示、点拨,从而比较全面地把握了人物形象,落实了“在相互切磋中,加强领悟,共同提高”的课标要求。

课堂也是一门遗憾的艺术。下面谈一下我对易茗老师这节课的一孔之见。

一、易茗老师所设定的三条目标,我认为只有目标2达成率较高,此亦在上文表述,但目标1和目标3的达成比较含蓄。例如,目标1“理解小说语言的言外之意,品味语言的含蓄美”是整个高中三年间培养学生阅读和理解能力的重点之一,在这节课中设计这一目标的确是认真研究教材、挖掘比较深透的结果,但易茗老师在施教过程中却差了半步未点破,结果使这一目标的落实打了折扣。

试举一例,文本中描写王熙凤的眼睛、眉毛就充满言外之意、含蓄深刻的韵味:“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丹凤”“柳叶”的言外之意是“长相美丽”;“三角”“吊梢”的言外之意是“性格刁钻”。虽然老师和同学对其“意”已探究明了,但“言外意”“含蓄美”的特点却未点破,使学生在“半步”之外只知其“意”,却未懂其因。

二、首先是对王熙凤“张扬”性格原因的探究,易茗老师只是和学生探究到了“放月钱”“管事”。如果再联系原著深入一点探究:在偌大的荣府,为什么单单让她来管事呢?通过深入挖掘,不难发现王熙凤是贾府孕育出的一个产物,她的张扬、泼辣、狠毒,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主题。

著名交际学教授詹姆斯说过:“在人类天性中,最深层的欲望就是渴望得到别人的重视。”有一部分学生得到老师的重视,而整节课表现积极,也有一部分特别是坐在后几排的学生积极态度没有得到老师的重视,致使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范围逐渐缩小。

由此看来,老师在课堂上真应练点“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的本领,从而使学生通过每节优化“过程和方法”的课堂,尽可能多地获得“知识”,尽可能高地提升“能力”。倘如此,教书育人的目标会得到更好的落实,我们的遗憾会少一些,人们的诟病会减一些,社会的认同会高一些,我们何乐而不为呢?

【结语】侧重教学内容对语文教师教学研究方向更有导向性

黑龙江省农垦教师进修学院郑红霞

省农垦总垦总局北安管理局教师进修校李慧丽

《林黛玉进贾府》是《红楼梦》第三回的内容,这一回小说的情节并不复杂,无非是林黛玉初到贾府,走了哪些地方,见过哪些人物,按时间顺序演进,不需花太多时间梳理。这一回讲究的倒是人物出场,也就是第一次亮相。《红楼梦》的前两回,通过各种方式演说了荣宁二府,到了第三回,人物角色就要逐个粉墨登场。《林黛玉进贾府》这一课的第二课时,集中的看点就是几个主要人物是怎样出现在读者的视线里的;他们的出现,有什么可关注、揣摩的;其精妙的笔墨,有哪些可圈可点的,由此可见人物分析是本文教学的目标。两节展示课的教学目标分别是:

一、1.分析主要人物王熙凤、贾宝玉形象特点;2.学会抓关键词通过学生讨论、评点归纳刻画人物的方法。

二、1.理解小说语言的言外之意,品味语言的含蓄美;2.学习运用分析人物肖像、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方法,探究人物形象;3.初步感受封建家族复杂的生活环境对人物性格的影响。

应该说两人目标在设定上既符合考试大纲、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也符合本单元着重欣赏人物形象、品味小说语言要求。所以说目标设定是合适而准确的。

语文教学观课评教的习俗角度着眼于“怎么教”,着眼于评教师的教学技巧、教学艺术、教学风采,教学改革在许多教师和评课专家的心目中,一切似乎都仅仅是教学方法的改革。教学方法是重要的,然而对教学方法的努力,是为了更有效地实现教学内容。在目前情况下,对语文教学来说,我以为侧重评教学内容对语文教师的教学研究方向更有导向性。在盛行评教学方法的今天,两位老师大胆尝试从目标的确立和目标的达成度入手,在深入研究文本的基础上高屋建瓴、切中肯綮地进行点评,有理论,有事实;有反思,有建议;有商榷,有指导。难能可贵。曲慧老师在点评程立老师的课时,肯定了程立老师关注文本,在对关键词句的品味、感受、思考、领悟鉴赏中完成了知识与能力目标的做法。

石冬田老师点评易茗老师的课归纳出三点遗憾,这三点遗憾都是从教学内容方面指出目标未达成的原因——对教材挖掘不到位,教学关键处止步。例如,易茗老师引导学生分析到贾宝玉“叛逆”性格时,如果再向前踏出半步,指出他“崇尚男女平等”“拒绝参加科举考试”“声言《四书》之外全为无根据编造”“疯癫摔玉”不只是一般男孩子的青春期“叛逆”,而且更是作者反对封建正统的伦理观念、反对封建科举选仕思想的形象揭示”等。石老师进一步指出再深入一步设想,如果有了平时课堂的这种鞭辟入里、深入主旨的引导剖析,学生平时思考问题时流于表面的现象也就可以逐步得到解决了。

语文教学应该是微观(字词句)、中观(语段)、宏观(篇章)教学的结合,如果语文课只讲宏观方面的问题容易空而不实。程立老师注意从微观方面入手引导学生抓关键字词来分析人物性格如:“这倒是我先料着了”的“先”和“我已预备下了”的“已”。分析王熙凤是一个精明强干的管家。”又如“他太喜欢林妹妹了,像神仙一样,太想和她一致了。你从哪里可以看出他想和林妹妹一致呢?”“宝玉说:‘我也不要这劳什子了!’从‘也’字可以看出。”等。这样的分析实而不空。真正做到了授之以渔。

易茗老师在对黛玉形象分析时采取填写表格的方式,从观其貌、听其言、察其行、析其心(心理活动),闻其评(他人的评价)的角度概括人物的性格,把握人物形象。学生按照老师的设计角度进行了概括,分析结果人物形象平面化缺少整立体感。如果易茗老师采用文脉分析法指出“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唯恐被人耻笑了她去”。一句使以下所有有关黛玉的描写都纲举目张。如此,学生会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黛玉的性格、形象会跃然纸上。接着老师继续点拨黛玉如此敏感警惕地观察和回应着“环境”,同样“环境”也在环视聚焦着她。学生在这样思路的指导下何愁不会分析,进一步设想,如果平时的课堂老师经常进行这样的训练和指导,学生思维水平的提高也就不会是一句空话了。

E-mail:lili79928@163.com

❖编辑/李 莉

猜你喜欢
林黛玉进贾府贾宝玉贾府
贾宝玉三次劫难及其佛教隐喻——“三毒”与情
贾宝玉:暖男的爱仅仅如此
从《林黛玉进贾府》品《红楼梦》“其中味”
步步谨慎,处处藏玄机
“林黛玉进贾府”人物心理探究
浅谈《林黛玉进贾府》中人物出场的艺术
以《林黛玉进贾府》为例谈小说教学方法
西门庆与贾宝玉女性观的比较
从工具性和人文性角度解读《林黛玉进贾府》
王夫人“点头不语”有深意——品读《林黛玉进贾府》中的一个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