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平市公共体育服务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

2014-04-09 01:55王美红李淑媛张冬梅
菏泽学院学报 2014年5期
关键词:四平市公共服务城乡

王美红,李淑媛,张冬梅

(吉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吉林 四平 136000)

引言

依据四平市统计局关于2003~2013年四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统计公报,2003~2013年四平市GDP已由230亿元增长至1 210.1亿元,全年市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也由6 707.45元增至25 529.9元,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居民家庭食品支出占家庭消费总支出的比重)由36.1%降至32.4%.统计数据显示,在过去十年间,四平市经济突飞猛进,人民群众可支配收入越来越多,生活水平有了质的飞跃.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认为,人类的需要是分层次的,由低到高.它们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实现需求[1].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人们的需求已经逐步从生理需求上升至自我实现需求,更多的人开始关注自身的健康,关注体育权利,关注社会所提供的公共体育服务,因此,人们群众对公共体育服务的需求也逐渐多元化.2009年国家体育总局局长刘鹏在全国体育局长会议上指出,当前政府向人民群众提供的公共体育服务与群众需求不相适应,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体育需求与有限的社会体育资源不足之间的矛盾非常突出.公共体育服务与群众需求的不适应阻碍建设体育强国的步伐,影响小康社会的建设.本文对四平市公共体育服务现状进行分析,探究四平市公共体育服务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1 四平市公共体育服务现状

四平市地处东北亚区域的中心地带,松辽平原腹地.全市面积14 080 km2,总人口340万人,其中市区面积741 km2,市区人口60万人.经济产业结构以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为主,相比于我国沿海发达城市,四平市属于经济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的滞后导致四平市公共体育服务起步较晚.但近些年在四平市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四平市公共体育服务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首先自2002年至今,四平市体育设施有了明显的改善.早在2002年,市体育局筹措近200万元资金,为全市54个社区配备了健身器材.2005年又投入近百万元建设12处体育设施,2007年开展体育三下乡活动,为农民赠送健身资料2 000余份、健身器材250多件.2010年9月建筑面积5 600 m2,包括羽毛球、乒乓球、壁球、健身、棋牌等10个馆(室),四平市规模最大、档次最高、功能最全的全民健身馆“四平市全民健身中心”竣工并投入使用.2012年四平市又先后投入170多万元,翻建英雄广场健身广场,安装健身器材百余件,其规模和质量达到省内一流标准.2013年市体育局积极申报吉林省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完成铁东广场、红嘴广场2个健身广场及7个乡镇、9个社区、86个村、1个示范乡镇的公共体育服务设施的省级配建,1个南湖公园、1个乡镇、26个村、5个敬老院、7个幼儿园的公共体育服务设施的市级配建[2].其次群众体育也在蓬勃开展.全民健身日的健康跑吸引了近万人参加,连续举办了16年的“全国百城市自行车赛”已成为传统赛事.四平市每两年举办一次的“社区体育大赛”,吸引了更多的人参与其中,现在最多时达到了5 800人的参赛规模,设置秧歌、武术、太极拳等18个项目[3].四平市体育人口数量随着群众体育的蓬勃开展正逐年增加.

2 四平市公共体育服务存在的问题

四平市公共体育服务在取得跨越式发展的同时也存在着一系列本土化的问题,下面仅从公共体育服务供给效率、城乡差距、供给主体、服务内容等方面阐述四平市公共体育服务存在的问题.

2.1 公共体育服务供给效率低

公共体育服务水平主要包括提升增量和盘活存量两个方面,而以盘活存量来提高效率应该是公共服务管理的终极追求.依据四平市统计局数据显示,四平市政府对公共体育服务的资金投入在逐年递增,场地设施得到根本性改善,体育社团数量、体育俱乐部数量、社区健身俱乐部数量及公益性社会体育指导员数量在不断增加,公共体育服务规模得到一定程度地提升.但从公共体育服务存量看,运转效率较低,主要表现在:体育场地开放率较低.四平市当前除了露天的体育设施对人们免费开放外,迫于经营与管理的资金压力,室内体育场馆全部进行营利性经营;大量社会体育指导员处于非在岗状态,即使在岗也难以保证有效地指导;财政投资大部分用于体育事业系统内部开支, 政府在体育事业中的投资比重过大,导致公共体育资金的利用效率偏低.应该说,当前和未来的一段时间,受四平市整体经济水平的影响,公共体育服务增量很难在短期再产生质的飞跃,因此,盘活存量和提高使用效率应该引起足够地重视.

2.2 公共体育服务城乡差距大

截止到2009年末,四平市(两区、两市、两县)总人口339万人,市区人口57万人.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数的16%,农村人口占总人口数的84%,四平市大部分人口是农村人口.同时由于我国城乡“体制内、体制外”二元结构的存在,我国农村公共体育服务水平明显低于城市,统计显示,现有体育场馆仅有8.18%分布在乡(镇)村.因此,四平市城乡差距大是四平市公共体育服务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何缩小城乡公共体育服务的差距,促进四平市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发展,是四平市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亟待解决的问题.

2.3 公共体育服务供给主体单一

公共体育服务供给主体是指直接参与公共体育服务提供或生产的实体.长期以来,由于计划经济资源配置的惯性使然及四平市经济发展滞后,四平市体育行政部门一直是公共体育服务供给的绝对主体.资料显示,2010年四平市体育系统机构数为41个,其中行政机关7个,业余体校8个,体育场馆6个,体育总会及体彩中心6个,基本涵盖了公共体育服务的层层面面[4].现实中,由于“举国体制”下竞技体育任务的压力,政府提供公共体育服务的能力越来越受到限制;同时决策者的“官僚偏好”往往与其效用函数联系在一起,在集权决策机制中,公共体育资源的配置往往高度依赖决策者们的“偏好”系统,因此,这种“政府包办”的单中心公共体育服务供给已经成为管理中的桎梏.从世界发展趋势看,公共体育服务供给主体呈现多元化趋势[5],而四平市政府之外的供给主体尚处于孕育发展之中,数量极为有限,还难以成为公共服务供给的新力量,实践中亟待破解.

2.4 公共体育服务内容不丰富

通过对四平市人们群众的调查显示:公共体育服务供给质量,不仅不能满足大众显著增长的体育需求,更难以使大众对公共体育服务满意.笔者认为人们满意度低的症结在于公共体育服务供给内容主要停留在项目层面,且可选取的运动项目主要集中在简便易行的跑步、做操、跳舞、乒乓球、羽毛球等项目上.而通过实地调查显示,市民们对有关公共服务内容有更深入的需求,需求延伸至对健身的科学指导、健康水平的评价、健身处方的制定、健康热线的开通等等.大众的这些诉求反映出人们对公共体育服务内容具有更加多元化、多层次化的理性追求,然而政府作为公共体育服务提供的主体,难以在短时间内实现供给总量地增加和内容的多样化.

3 对策建议

3.1 构建服务型政府是基础

为解决当前四平市公共体育服务的供需矛盾、提高政府公共体育服务效率与效益、减少政府财政支出转变政府职能,构建服务型政府是基础.政府必须摒弃高高在上的官长意识,转变“形象工程”、“面子工程”的政绩理念,以为公民和社会服务为根本出发点,将承担公共服务的职责、追求公共服务的高质量,增强社会和公众对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满意度作为服务型政府追求的根本目标与核心价值[6].

3.2 引入多元供给主体是关键

资金短缺是四平市公共体育服务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当前通过引入多元供给主体来破解公共体育服务中的资金困境是国内外学者公认的有效路径.2010年我国《体育事业十二五规划》指出,要创新体育体制,鼓励社会组织参与体育社会管理和服务,鼓励民间和境外资本投资体育,兴建体育设施;鼓励社会力量参与体育场馆的经营管理活动,实现公共体育服务提供主体和提供方式多元化.2013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3]96号)指出,教育、医疗卫生、住房保障、文化体育及残疾人服务等基本公共服务领域,要逐步加大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的力度.由此可见,在我国引入多元供给主体参与公共体育服务已经制度化.四平市体育产业处于初级发展阶段,体育消费市场广阔、发展空间大,完全有能力承担政府转移过来的公共体育服务职能.公共体育服务可以通过引入体育产业的参与来解决供给困境,公共体育服务的发展可以拉动人们进行体育消费,带动体育产业发展,达到互惠互利.同时政府还可以通过相应的激励政策来引入更多的非政府组织参与到公共体育服务的供给中来.

3.3 完善相关机制是保障

首先,为提高公共体育服务质量必须构建需求表达机制.四平市农村人口数量居多,而由于我国农村的基本公共服务采用的是自上而下的强制性供给机制及农村政府机构的层级制度,阻碍了人们需求表达渠道的畅通[7].因此政府相关职能部门为了能够准确把握人们群众的真实需求,必须转变自上而下的强制性供给机制,打破农村层级制的行政壁垒,完善需求表达机制.体育职能部门应该通过宣传机制不断提高公众体育公共服务权利意识.尽快把医疗、交通等领域广泛采用的“听证会”制引入到公共体育服务体系中,尽可能准确地反映人们群众的真实想法,照顾协调不同主体的利益需求,提高人们群众对公共体育服务的满意度.其次应该本着“成本最低、质量最高、多数人享用、全体公民满意”的原则,采用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式,引入体育主管部门与人们群众多元评价主体,制定统一的公共体育服务标准,对政府及其它部门提供的公共体育服务产品进行合理评价.最后体育职能部门必须从由注重公共体育服务数量的监管向质量监管方向转变,来建立监管机制,全社会人们共同参与到公共体育服务的监管机制中,形成无缝隙的监督管理网,保证公共体育服务的效率.

3.4 构建公共体育服务城乡一体化体系是重点

鉴于四平市城乡结构特点及经济现状,构建公共体育服务城乡一体化体系是解决四平市公共体育服务存在问题的重点.公共体育服务城乡一体化,是指相对发达的城市和相对落后的农村之间打破体育相互分割的壁垒,城乡体育公共服务紧密结合与协调发展,逐步缩小直至消灭城乡之间的体育公共服务差别,从而使城市和乡村的体育公共服务融为一体[8].四平市公共体育服务城乡一体化首先要求政府理念要向农村倾斜,关注农村发展,缩小城乡差距.其次政府要出台相应的财政倾斜政策,城乡均等的财政分配已难以满足农村公共体育服务需求,适当地增加对农村的财政拨款才能从根本上实现城乡公共体育服务一体化.第三,完善的法律制度是保障.政府必须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规来对公共体育服务城乡一体化行为进行规范,才能保证城乡一体化的效果.第四,应充分利用四平农村本地区的优势资源,盘活现有的文化及体育资源来提升农村公共体育服务的质量,推进城乡一体化地发展.

3.5 与高校资源共享是捷径

吉林师范大学是四平市唯一一所拥有体育专业的全日制本科,雄厚的人力资源、充足的场地设施及丰富的图书资源,使其具有破解四平市公共体育服务存在问题的潜质.首先,高校丰富的人力资源可以解决公共体育服务指导员短缺的问题.吉林师范大学内设有体育学院,全院专职教师90%以上拥有硕士及硕士以上学历,体育管理能力、科研能力、渊博的专业知识及宽松的工作时间,使其完全能胜任公共体育服务指导的工作.近几年高校体育专业人数也在逐年递增,体育专业学生多年的运动经历及系统的专业课学习,使他们具有胜任社会体育指导员工作的优势.其次,吉林师范大学拥有大量可供利用的体育场馆可以缓解公共体育服务场馆紧缺的问题.最后,高校丰富的图书资源对公民的健身具有指导作用.因此,四平市政府与吉林师范大学联合构建公共体育服务体系,是解决四平市公共体育服务存在问题的捷径.

4 结论

依据四平市的现状,公共体育服务效率低、城乡差距大、供给主体单一、服务内容不丰富是四平市公共体育服务存在的主要问题.为解决四平市公共体育服务存在的问题,必须将构建服务型政府作为解决问题的基础,通过引入多元供给主体、完善相关机制、构建公共体育服务城乡一体化体系、与高校资源共享等路径来摆脱公共体育服务的困境,促使四平市公共体育服务健康有序地发展.

参考文献:

[1]肖旭.社会心理学[M].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8:46.

[2]四平市统计局.2013年四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统计公报[EB/OL].http://www.siping.gov.cn/2014/0515/29741.html.,2014-07-16.

[3]韩玉红.吉林四平市基层体育调查——小投入培养出更多名将[N].城市晚报,2012-10-22.

[4]贺永森.2011四平统计年鉴[Z].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2.

[5]肖林鹏.论我国公共体育服务供给的基本问题[J].体育文化导刊,2008,(1):10-12.

[6]于善旭.公共体育服务对法治政府建设的必然诉求[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2,35(1):6-12.

[7]赵新吉.西藏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制度设计与路径选择研究[D].拉萨:西藏大学,2012.

[8]李洪波,刘红建,孙庆祝,等.价值与困境:体育公共服务城乡一体化发展刍议——兼谈协同学原理下体育公共服务城乡一体化发展建议[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10,24(2):61-64.

猜你喜欢
四平市公共服务城乡
公共服务
公共服务
公共服务
公共服务
Change and constancy: Reflections on the Essential Characteristics of Literature in the Forming Mechanism of Western Literary Classics
2017年春季四平市农业气象条件分析
城乡涌动创业潮
城乡一体化要两个下乡
四平市女性体育人口锻炼现状的调查分析
四平市城市化与住房市场发展问题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