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忠保,张国勇
(湖北师范学院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湖北 黄石 435002)
大学生计算机操作技能培养与形成
黄忠保,张国勇
(湖北师范学院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湖北 黄石 435002)
掌握计算机操作技能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教师的精心指导和学生的反复训练,在教学中需依据学生心理成长的状况和操作技能教学的特点及形成的规律,遵循探索性、示范性、针对性等教学原则,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途径来实现教学的目标。对计算机操作技能特点和涵义及形成过程做了简单的分析,针对传统教学模式和方法的不足, 提出了改革的建议,探索出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以达到提高学生实践技能的目的。
信息;教学改革;计算机;操作技能
操作技能——其涵义是指经过训练而形成的,能顺利完成某种复杂操作活动的能力。而计算机操作技能是指能熟练操作和运用计算机的能力。操作技能在教育学、心理学上又称动作技能、运动技能。在计算机教学中操作技能的培训,是构建学生完整技术能力,并形成熟练的从事实践操作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培养有高“信息素养”并适应当今信息知识与经济社会发展的人才,这是我们计算机教师面临的重要挑战。
在当今信息知识与经济的社会里,计算机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已广泛渗透到我们的家庭,而不会用计算机已成为新的“文盲”。社会急需信息处理的有关人才,计算机操作技能培养已是当务之急。
1.1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高校承担着培养高素质,具有一定“信息素养”的复合型人才。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许多方面, 如今信息社会掌握现代信息技术显得尤为重要。它关系到学生将来就业,在社会上的竞争力和生存能力。为了适应未来信息社会的发展,现必须要夯实基础。
1.2推动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
传统的教学理念、方法已不能适应当今社会变革的需要。只有不断改革教学方式,应用现代教学设备和手段,与时具进才能培养出适应信息社会发展,具有高素质的复合人才。
2.1计算机操作技能培训的几种不同方式
传统的教学方式采用的是:提出概念→解释概念→举例说明。即是先理论后实践,先抽象后具体,先一般后个别。这适应侧重理论学习方法。而对应用者来说提倡: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归纳分析的方式。即是从实际到理论,从零散到系统。还有“领悟-练习”式、“分解-综合”式、三段式、案例驱动教学等等。
学生学习计算机知识也有不同的方法,有的是侧重理论知识的学习,另一种是注重掌握其应用的方法和技能。每个人应根据其具体情况选择不同的学习方法。
2.2计算机操作技能形成的几个阶段
根据亚当斯的闭合回路理论、施密特的图式理论等研究,从教学实际出发,我们认为操作技能需经过操作定向、操作模仿、操作整合和操作熟练,既从操作表象到操作概念,再到具体操作,最后发展到熟练运用的四个阶段。
1)操作定向——感觉认知阶段。在当今信息经济社会,大学生对计算机的硬、软件并不陌生。只因我国教育体制存在的问题,中小学教育没有完成教学大纲的任务。学生对计算机认知上还存在一些问题。在这阶段,教师做好讲解与示范,是使学生形成操作表象和操作概念的重要过程。学生通过观察,理解与相应的操作技能有关的知识,了解动作的难度、要领、注意事项和动作进程,从而形成定向印象,即学生在头脑中建立起上机操作的完整表象。
2)操作模仿——过程分解阶段。教师根据自己的感性经验把一个复杂操作项目分解成若干简单的局部动作(即具体操作步骤)示范来讲解,学生在上一阶段形成的定向印象并建立起了上机操作完整表象,逐个学习模仿,把头脑中形成的定向映像变成具体的实际操作。这是学生的注意力从认知个别动作转向整套动作的协调与组织。
3)操作整理——操作综合阶段。经过模仿学习学生已验证了教师示范的操作,通过比较、分析、归纳、概括加以整理。即把模仿阶段学习的动作固定下来,并使各动作之间相互结合,使之协调合理,成为定型的、一体化完整的动作。在这阶段,就是一个“悟”的过程,是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学生只有反复通过练习和增加练习时间,执行达到高度的完善化和自动化,才能使上机操作趋于准确、连贯达到预定目的。
4)操作熟练——动力定型阶段。通过前面几个阶段练习,其学生操作的速度已较快,操作熟练的内在机制在大脑皮层中建立了动力定型,并能准确、流畅、灵活自如的应用了。就要求学生做些综合性的练习,以达到学生学用结合真正全面了解计算机和使用计算机。
3.1创建优良的学习环境,激励学生学习兴趣
充分发挥教师与学生的主体作用,我们为每个入学新生做了上机测试调查,让学生自己知道在此方面原有的能力如何。要变学生的“要我学”为“我要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积极引发学生的强烈学习兴趣,善于激发其积极思考和发掘其不可忽略的探索、创造性学习。每次操作把“上机做什么”、“怎么做”、“做到什么程度”的题目挂在屏幕上,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针对性的学习电脑操作技能,通过老师的启发和他们分组之间的互相帮助,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动机和愿望。
3.2改革传统教学,准确讲解示范与实时到位的指导相结合
传统的计算机教学是先在教室学理论,再到机房操作验证。现在我们把理论和实践都在多媒体的实验室上。以操作实例驱动教学的模式,强调“做中学,学中做”。通过实例引出基本的概念和有关理论知识,理论知识又起到一个穿针引线的作用。教学过程中,教师讲解要准确、简明扼要,操作示范要规范。把“我要教”变为学生“要我教”。提倡探索性的学习方式。除此之外,还要有及时、恰当、有效的指导,让学生操作时能及时知道对与错,让学生知道在头脑中定向表象形成的练习,哪些操作合乎要求,哪些操作还需进一步规范。例如:在指法训练中,以前学生输入文字是随意按,输入速度是很慢的,教师在巡回检查学生上机操作时,及时指出学生在操作中出现错误的原因及时纠正。对学生在操作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和错误再通过示范演示,或者制作成合适的多媒体课件放在屏幕上,让学生进行对比与参考。最后,教师要对本次操作课进行小结,通报学生操作情况,给予学生鼓励与鞭策。
3.3科学、合理、系统的操作练习
3.3.1 练习多样化 上机操作练习多样化,有计划、有步骤,循序渐进、从易到难,搞清个别和整体的关系。如进行软件教学时,让学生知道系统软件与应用软件的关系,在系统软件Windows的操作学习时让学生明白,系统软件仅是提供了一个工作平台,就象是一个指挥管理“机关”,而所有具体事情要靠广大的群众来完成。如Windows不能做排版、画表格、编程序,而这些要应用软件Office、VB或VC等来完成。在操作课教学中,首先做些简单独立的上机练习题,到后来由简单独立的题组合成一个实际繁杂的课件。例如:要学生为将来毕业找工作做一份求职简历,学生必须把在Word中学到的各部分分解练习操作,如“字型、字号、字体选择”、“行距、字距设置”、“插入图片、表格”、“页面设置”等操作技能综合起来,这样才能形成完整的排版操作技能。
3.3.2 练习分段化 根据教育心理学研究,学生的注意力和学习兴趣是不可能持久的,是有周期性的,出现提高速度缓慢或停滞不前,甚至倒退的现象。这在心理学称之为学习中的“高原现象”。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有视觉的疲劳、兴趣下降、注意力分散等。当进入高原期,要认真诊断,通过比较、分析、归纳、概括等手段找出症结所在,对症下药。克服“高原期”的过程。针对这些原因采取分段教学、演示操作。如象吃萝卜,吃一段剥一段。不断地激发学生学习电脑的热情,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消除疲劳、厌倦情绪。为了克服学生这种现象,我们针对不同阶段内容和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的训练要求和操作练习标准不一样。让他们经过努力后都能有所进步,并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感。
3.3.3 练习分层化 分层网络化教学,我们的大学生来至四面八方,水平参差不齐,所以,分层施教,解决“好学生”与“差学生”上机操作的差异问题。只有通过分层教学才能解决这些矛盾,做到“因材施教”,针对不同水平的情况的学生制定出不同的教学计划和教学目的要求,设计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分级分层教学,也是为全面提高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的有效策略。任课教师可以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特点实施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在教学中最重要的是教给学生的能力,特别是学习能力。即“授人之鱼”不如“授之以渔”。
3.4优化教学结构改革传统教学模式
随着课程体系不断改革,出现分层教学模式,案例教学的方法。也带来了考试形式、学习方式的变化。首先要整合现有的教学资源,编写不同层次教学计划和教材,制作与教材配套的课件与教案。其次,应用校园网和多媒体设备,建立起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交互的平台,通过网络教学平台加强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勾通、互动的交流,增加学习渠道,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其三,在教学中既要有物理的网络平台,还要建立起虚拟的网络结构。就是除了课上教师与学生的交流外,还要培养学生之间、学习小组之间在课后的交流。这样有利于学生情感交流和心理发展,增加团队协作精神,在学习中获得共同进步与提高,从而也提高了教学效果。
在信息知识与经济社会,如何培养高素质的复合应用型人才,以适应当今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求,这是当前高校计算机教师面临的重要的课题,只有适应社会的需求,与时俱进,才可能立于不败之地。
结合教育技术的最新发展以及社会对人才培养的规格和素质结构需求, 根据社会需要进行课程的调整, 进行一些改革探索和实践。适当增加实验和实践课教学,技能培养重在实践,以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操作技能与创新能力为目标。根据课程需要探索出新型的人才培养模式。
[1]黄忠保,杨 怿.计算机公共课分层网络化教学模式探讨[J].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3):121~127.
[2]徐秀珍, 张善勇, 徐 学.谈师范生应具备的教育技术技能[J]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03, 18( 4) :359~361.
[3]陈明选.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研究[J] .电化教育研究, 2006( 3):22~24.
Analysisoftheformingandtrainingstudents'computeroperatingskills
HUANG Zhong-bao, ZHANG Guo-yong
(College of Compu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ubei Normal University, Huangshi 435002,China)
Mastering computer Skills is a complex process. To achieve this purpose, it needs the teachers' careful guidance and the students' repeated training. In the process of teaching, the teacher needs according to the students' psyc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following the exploration, demonstration, targeted teaching principles, and take the methods and ways of teaching to achieve the teaching goals. In this paper, the characters and definition of operation skills has been analyzed, Aiming at the deficiency of traditional teaching mode and method, puts forward the reform proposals, exploring effective teaching methods,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students' practical skills.
information;educational reform;computer;operating skill
2013—10—29
黄忠保(1954— ),湖北黄石人,副教授,主要从事计算机图像处理和计算机安全方向的研究.
TP397
A
1009-2714(2014)01- 0091- 04
10.3969/j.issn.1009-2714.2014.01.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