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恩波
(南宁市卫生学校,广西 南宁 530409)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外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
覃恩波
(南宁市卫生学校,广西 南宁 530409)
目的 探讨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外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100名学生随机分为实验组(n=50)与对照组(n=50),在外科护理学教学中分别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与传统讲授法进行教学。结果 实验组理论考核和操作技能考核成绩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90%的学生对应用任务驱动教学法给予了积极的评价。结论 在外科护理学教学中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能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任务驱动教学法;外科护理学;应用能力
外科护理学是护理专业的一门专业主干课程。2010年,为适应医学模式的转变,我校实施课程体系改革,体现“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发展技能为核心”的职教理念,笔者在外科护理学教学中实施了任务驱动教学法。任务驱动就是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紧紧围绕一个共同的任务活动,在强烈的问题动机驱动下,通过对学习资源的积极主动应用,进行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的学习,并在完成既定任务的同时,引导学生产生一种学习实践活动[1]。该教学法倡导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充分体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实施两年来,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现总结如下。
随机抽取我校2011级普通中专助产专业学生100名,均为女生,年龄16~18岁。随机分为实验组(50名)和对照组(50名),两组性别、年龄、课程及专业成绩比较差异无显著性(均P>0.05)。
两组均由同一教师授课,所授外科护理学课程的教学目标、学时、内容相同。
2.1 对照组教学方法
对照组按照传统教学法,课堂采用多媒体授课,以教师讲授为主,每章节讲授理论后,再到实训室上实训课。
2.2 实验组教学方法
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用临床的真实案例引出任务,让学生带着任务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现以甲亢病人护理为例阐述任务驱动教学流程:(1)课前分组:将全班学生按宿舍分组,每8~10人一组,每组选一名组织能力强的学生担任小组长。(2)课前一周以案例形式下达任务,如病人张某,女,38岁,因甲状腺弥漫性肿大入院,诊断为甲亢,需要手术治疗。任务一:了解甲亢的病因、临床表现和特点。任务二:学会对病人进行护理评估。任务三:制订病人手术前后护理计划。任务四:根据护理计划,如何护理术后的病人。学生根据下达的任务,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利用课余时间收集相关资料。(3)教师上课时先检查学生的知识准备情况:由每组的学生代表汇报课前的准备状况,教师根据学生的知识准备,对一些重要知识进行补充。(4)分组讨论,制定完成任务的工作流程:学生根据任务,制定工作程序,并与教师一起审定工作流程。(5)实施:学生根据工作流程,设计与临床一致的情景,分配角色,进行情景演练,通过演练完成各项工作任务。(6)工作任务展示、总结、评价:学生情景演练成熟后,以小组形式进行成果展示,教师与学生针对每组完成任务的情况给予总结、评价,并选出优胜组。(7)教师课后根据护士执业资格考题设计问题并让学生解决,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3 评价方法
2.3.1 基础理论和操作技能评分 理论考核是在本科目课程结束后,由教务科统一从试题库选题,对两组进行闭卷考试;操作技能考核:教师参考广西卫生厅下发的操作评分标准,设计操作评分标准,内容包括任务的设计、角色的分工、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解决问题能力等,各组学生根据教师给出的任务,通过模拟临床情景完成,并由同一名教师按照评分标准进行评价。
2.3.2 实验组学生问卷调查 按教学大纲要求,教师自行设计问卷,内容包括对该教学方法的满意度,提高自主学习能力、理论与实践融通能力、合作能力、沟通能力等,了解学生对教学效果的评价。统一发放问卷,当场收回,发放问卷50份,回收50份,有效回收率100%。
2.4 统计学方法
数据处理采用SPSS 16.0统计软件,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3.1 两组基础理论及操作技能考核成绩比较(见表1)
结果表明,实验组理论考核和操作技能考核成绩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
表1 两组学生考核成绩比较(±s,分)
表1 两组学生考核成绩比较(±s,分)
组别 人数 操作技能考核实验组对照组t值P值50 50理论考核77.46±14.40 71.50±13.51 2.134 0.035 72.76±12.53 66.38±17.07 2.130 0.036
3.2 实验组对任务驱动教学法的评价(见表2)
结果表明,在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理论与实践的融通能力、合作与沟通能力方面实验组学生的满意率达86%以上,对任务驱动教学法的评价很高。
表2 实验组对任务驱动教学法的满意率(%)
任务驱动教学法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理念,让学生在课堂中根据任务进行自主探究,在做中学、学中做,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4.1 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
传统的教学法重教师的主导地位,轻学生的主体作用。目前大多数中职生存有自卑心理,学习兴趣不浓,自信心不足,自控水平较低[2],通常被动接受知识。任务驱动教学法以任务为驱动,将旧知识与新知识隐藏在案例的任务中,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的主动探究,达到教学目标,充分体现现代职业教育“三以一化”(以能力为本,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模块化专业课程体系)的精髓[3]。上课时通过创设护理情景,将抽象的理论知识形象化,使教学内容变得直观,易于理解,突出了教学重点和难点,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4]。将学生分组,通过组内学生间的交流学习,可缩小个体间的学习差距,减轻学习压力。创设轻松的学习环境使学生产生学习的欲望,把寻求知识看成是一种愉快的经历,从而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
4.2 提高理论与实践的融通能力
传统教学注重理论成绩而忽略实践能力培养,影响了学生综合能力的形成。国外研究表明,一个人的知识能力有80%是通过亲身体验得到的。2007年,温家宝总理在视察大连轻工学校时指出:“职业教育应在做中教、做中学,只有在做中教才是真正的教,只有在做中学才是真正的学[5]。”任务驱动教学法以任务为中心,在完成任务过程中,学生通过对临床案例的分析、讨论、实施,运用相关理论知识及技能,边学习边工作,完成工作任务,实现了理论与操作合一,解决了过去理论与实践脱节的现象,提高了学生理论与实践的融通能力。
4.3 培养合作与沟通能力
合作能力是人与人在交往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一种与周围环境相互适应、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本领。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是综合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临床医学和护理学发展的客观需要[6]。在临床工作中,护士多是通过团体合作的方式完成护理工作的,而目前中职生大多是90后,独生子女居多,缺乏合作意识。调查表明,护理需要用70%的时间与他人进行沟通[7]。传统教学法以教师授课为主,缺乏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及沟通,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而任务驱动教学法以小组活动为基本教学形式,将学生分组,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全面提高了学生学业成绩,改善了班级气氛,使学生形成了良好的心理品质[8]。在学习过程中,设计与临床一致的情景,创设轻松的学习环境,使学生产生学习的欲望,增强合作意识。通过角色扮演中病人与护士、病人与家属、护士与医生角色的互换,提高了学生的合作与沟通能力。
4.4 提高解决问题能力
以任务的形式,通过模拟临床情景、医院见习使学生在完成工作任务过程中学会了运用知识解决问题;通过采集资料、对案例进行分析、分组讨论等活动,调动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其思考问题的能力;教师按教学大纲的要求,结合护士执业资格考题设计相关问题,让学生课后思考,拓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了其解决问题的能力。
[1]徐淑梅,焦道利.论高校教师现代教育技术培训中的任务驱动[J].甘肃科技,2005(5):91.
[2]吴茂龙.中等卫生学校学生学习效率状况调查分析[J].海峡科学,2009(4):73-74.
[3]黄定德,李前伟.医学院校第二课堂教育中存在问题及对策[J].西北医学教育,2004,8(5):56-58.
[4]朱艳.角色扮演法在内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J].卫生职业教育,2010,28(13):59-60.
[5]李锡丹,徐晓丽.医学专业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初探[J].卫生职业教育,2011,29(2):57-58.
[6]张春仙.在临床护理教学中如何培养护生的合作能力[J].中华护理杂志,2001,36(12):932-934.
[7]史瑞芬.护理人际沟通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3.
[8]王坦.合作学习理论与实施[M].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2003.
G424.1
B
1671-1246(2014)01-010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