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第六站读者来信选登

2014-04-09 19:15
当代 2014年1期
关键词:徐则臣平阳耶路撒冷

读者:陈军

中篇小说《何处安放》描摹出城市化进程中的中原农村的世态人情、平凡生活、涓涓细流,寻常中有奇崛,温婉里出畸变,平和中现悬疑。含蓄温婉的东方情韵,静水深流的况味人生,跃然纸上,发人深省。推荐其为本期最佳作品。

读者:郑新涛

从《跑步穿过中关村》到《耶路撒冷》,青年作家徐则臣在坚守中不懈掘进,成绩斐然。长篇新作《耶路撒冷》,更以其宽广辽阔的视野、厚重深刻的内涵、大胆率真的表达,客观冷静而又残酷真实地“克隆”出了现实社会中以青年群体生活为主的人情冷暖和世态万象。作为世人眼中的“精英分子”, 初平阳、易长安、舒袖们的奋斗、迷惘、幻灭和沉沦,彻底颠覆了人们固有的价值理念,尖锐的痛楚和浓郁的悲剧意味从字里行间弥漫开来……

与其说耶路撒冷是不存在的,毋宁说它就存活于我们每个人的内心深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耶路撒冷》显得沉重、悲悯,属于警世之作。

读者:葛维章

《耶路撒冷》,文如其名,既是一块无数信徒心里迷失苦苦追寻的精神圣地,又是一座冶炼凡俗提升堆砌出的纤细空灵的文学高山。

《汗血诗人》其中的字字句句让人感到的不是一种轻松与快感,而是一种哀怨和忧伤;不是一种矜持与自夸,而是一种深刻与沉重。是经过心泪和血洗涤除去浮躁和盲动后的一种沉甸甸的历史负重与责任担当。由此,让我想到鲁迅的一句话:我吃的是草,吐出来的是牛奶和血。这也正是此种心灵的真实写照。诗为心疤,疤也即葩,一朵凄美的花,能以深刻去除浮躁,但是居于浮躁盛行的当下,知之者几人?赏之者又几人?

读者:嵇银胜

《何处安放》反映了现代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对农民的土地一方面是不科学、不合理并且肆无忌惮地侵占,另一方面是农民生生世世对土地的依赖和深厚情感,这两方面导致一系列的矛盾和冲突,同时给社会造成严重的影响,为什么农民抱着土地死守不放呢?在此只能引用大作家托克维尔﹙法﹚说的一句话来诠释:农民对地产的热爱今昔一致,都达到了顶点,土地的占有欲在农民身上点燃了全部激情。

读者:王国强

推崇、喜爱、认可《当代》的导读,这是我看到的本年度最佳导读,夺人眼球,卓尔不群。

《耶路撒冷》是一部特色鲜明,现实感强,生活气息浓烈的发轫之作。徐则臣不动声色地展现了大时代的几个小人物的理想与奋斗,命运与悲欢以及职场、商场、情场中经历的起落沉浮,是一部真实意义上表现当下青年都市与乡村之间的人生。是一部彰显《当代》风采,令读者为《耶路撒冷》喝彩。

两部中篇小说相得益彰,交相辉映。王培元《汗血诗人》让我们看到了一位用激情、坦荡,用生命拥抱生活、拥抱诗的诗人牛汉。感谢《当代》用人文关怀、人文精神发表这样的倾心之作。

读者:钟家旺

我推荐长篇小说《耶路撒冷》为当期的冠军作品。

小说在城市与乡村的广阔背景中进行宏大叙事,可谓古今中外、历史现实、人事境迁、沧桑巨变等等都写到了。小说以青年博士初平阳回故乡的经过为线索,叙写了眼前的人与事,更回忆了过去时代所发生的人情故事,更表现了新时代人事的变化,展示了人际关系的错综复杂,还结合写到小说主人公,也即是小说主人公初平阳的感慨。

小说能全面而深刻地反映表现中国30多年来的巨大变化,从人的精神面貌到物质外貌的变化。

无独有偶,当期的另一中篇佳作《何处安放》,也是通过旅英归国医生司马征来反映中国乡村变化的。

读者:曹雨河

熟悉徐则臣的读者都知道,他的创作分别在故乡的花街和北漂的人群两个领域耕耘挥洒,新作长篇《耶路撒冷》将其合二为一:故乡的流转变迁和北漂的肉体奔突撕裂终归返璞归真,仰望并趋向精神高地,这是一代人、一个时代的喧嚣后的反省与领悟,从这个意义上说,《耶路撒冷》有着时代航标灯的标识。

读者:冯驱

推荐《耶路撒冷》为本期最佳作品。初看时似乎小说与题目不搭界,大量篇幅写的是乡村青年进入大都市的创业故事和小小的花街与运河的民俗民风图,这部分确实很吸引读者。作者挺巧妙地用斜教堂和“大和堂”慢慢地联系上“耶路撒冷”,他想告诉读者这是一个“到世界去”的问题,这一点的过程好像简单了些,继续展开写可能让读者更能够愉快地接受。

中篇《何处安放》写得好。集高学历的学者与官员一身的作者,同样在关注土地问题,足见土地问题越发重要。作者运用方言写出的故事,情节引人不做作,确有文学实力,能否再刊登些冯俊科的其他作品。

读者:李兰东

《耶路撒冷》既通过各色人物的精彩故事呈现给我们一个多彩变幻的现实世界,又通过不同人物的心灵挣扎展现了70后一代人复杂的精神世界。作者敢于直面现实矛盾,敢于面对内心困惑,体现了一个70后作家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作为一个70后的读者,读着作者包含感情富有思想的文字,越来越强烈地感觉到徐则臣是一个敢于担当、能成大器的作家。

读者:林楠

《耶路撒冷》这部具有浓厚自传性质的长篇小说借助几个人到中年的“70后”及其家庭的人生轨迹,不仅再一次将花街与北京交织在一起,展现了二十一世纪最初十年的中国;同时,与其他相同题材作品不同的是,它也书写了一个集体赎罪的故事,只不过要比须一瓜的《太阳黑子》要光亮一些。不过,这部小说也并非毫无指摘:一方面,小说中的初平阳、易长安、袖袖都可以从《天上人间》中找到;另一方面,作者借耶路撒冷这个“他者”来寻觅出路,颇有些软弱无力。更重要的是,这部小说并没有达到徐则臣一直主张的“长篇小说这一体裁在文体方面的特殊性”。

本期的其他作品,除了《汗血诗人》让我感受到了今年去世的老诗人牛汉的不屈性格与赤子之心之外,其余作品都差强人意。

读者:刘杰

在《当代》,我一直偏爱长篇小说,就像在国内文学名刊中,我一直偏爱《当代》一样。本期的长篇小说《耶路撒冷》继续不负众望,我郑重推荐其为本站冠军作品。作者以细腻传神的笔触,精心塑造了初平阳等一组鲜活的人物群像,深刻揭示了不同的人生追求和价值取向在青春叛逆和迷茫中的沉淀与升华,将有情有义、向诚向善的人间正能量通过人物的性格发展和命运走势传递开来,使得作品极具直达读者心境深处的穿透力。

读者:王鲁江

刚读完非常好的长篇《东方来信》,还以为又来一篇和中东情事有关的作品,但读完《耶路撒冷》以后感觉有点失望,主要是故事的情节有点散,但还是能够体谅到搞文字的初平阳、搞水晶的杨杰、搞假证假牌照的易长安们一路走过来的青春体验,也是时代大变化在一代青年们身上的烙印。

《何处安放》直面改革的时代,既反映发展又针砭时弊的存在,当推为本期冠军作品。张鸣的两篇讲古《冷清的孔庙与送子的孔子》《理学之顺臣与清官》虽有力度但感觉不够详备,希望再有趣一些。

读者:张中民

读罢本期杂志,回顾《当代》一年来所刊发的作品,给人一种惊喜和振奋。如果让我评选一年来《当代》杂志所发的最优秀作品时,我会毫不犹豫地把票投给徐则臣的《耶路撒冷》、程青的《最温暖的守夜》和央歌儿的《家有真经》,而在29个中短篇小说方面,我会把选票投给自己认为心目中最好的作品,这些作品分别是易清华的《我的警察兄弟》、蔡东的《净尘山》、李亚的《姚莲瑞女士在等待中》、周云和的《调研员》、少一的《凌晨脱逃》、冯俊科的《何处安放》、孙频的《异香》、向春的《张师傅的情诗》。

猜你喜欢
徐则臣平阳耶路撒冷
耶路撒冷爆发大规模冲突
成长、转徙、回望
——论徐则臣文学的发轫
Numerical simulation and experimental research on an inductively coupled RF plasma cathode
Masterpieces 佳作
驰骋西北的平阳商帮
我要到我的耶路撒冷
徐则臣自称写《北上》靠的是“现实感”
雷平阳:行走在故乡云南
评徐则臣小说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