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超 周健
作者简介:庄超(1986-),男,汉族,山东省日照市,经济学硕士,单位:中央财经大学,研究方向:国际金融。
周健(1988-),男,汉族,湖北省仙桃市,经济学硕士,单位:中央财经大学,研究方向:国际金融。
摘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要解决好“三农”问题,而该问题的解决离不开金融的支持。金融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核心,其发展关系到农村经济发展的成败,进而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成败。本文结合农村金融发展的重要性,分析我国农村金融存在的结构性问题,进一步提出了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措施。
关键词:农村金融;结构;效率
解决好“三农”问题是党中央的重中之重,“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增加农民收入。培育农村要素市场、推动劳动力转移是实现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而这些途径都离不开农村金融的支持。农村金融的发展对于农村的稳定、农业的发展、农民的增收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中国农村金融结构组成
由于我国国情的特殊性,农村的金融结构也具有一定的中国特色。从结构上来说,主要具有金融机构的二元性、金融工具的单一性等,可以说存在一定的金融压抑现象。农村金融经过近30年的体制改革,到现在形成了以正规金融机构为主导、以农村信用合作社为核心的农村金融体系。我国农村的金融机构如图一。
正规农村金融机构指受人民银行或银监会监管的那部分金融组织。中国农村正规金融机构主要包括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中国农村信用合作社,农村商业银行,农村邮政储蓄机构等金融机构。非正规农村金融机构是除正规金融机构之外的涉及金融交易、贷款和存款行为的组织或形式。根据国务院1998年7月颁布的《非法金融机构和非法金融业务活动取缔办法》的规定,除部分小额信贷,不计息的亲友借款和企业团体间借款之外,其他的非正规民间金融机构或组织委非法。然而,由于农村金融监管的复杂性与特殊性,高利借贷等非法方式仍广泛存在。
二、农村金融结构特点
我国农村金融的结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金融管制较严。由于农村背景的特殊性,各种金融相关活动都或多或少的具有更高的风险性的特点。
第二,利率受到限制,农村金融机构的小额信贷经营具有高投入,低回报的特点。而大额的信贷具有高收益的特点,所以金融机构通过高利率将中小微企业拒之门外。
第三,广泛存在信贷配额现象,尽管计划经济的时代已经过去很多年,但是在现代农村,仍存在着类似计划经济时代的做法。据调查发现,农村中小企业贷款程序不透明,并且靠关系等争取信贷配额现象时有发生。
第四,农村金融工具过于单调。经过多年的发展以及正在推进的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农村金融市场取得了空前的发展。但是,可供农村中小企业或居民交易的金融资产和工具仍然很少。存贷款、中间业务、抵押等占绝对的统治地位。
第五,农村金融市场垄断性较强。从经济学的意义上来说,农村金融市场属于卖方市场,即处于卖方的银行等金融机构具有绝对的发言权。随着金融机构的不断创新以及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出现,这种局面正在被不断打破。
三、当前农村金融结构的效率
相对城市金融结构来讲,农村金融结构具有自身的特点。总体上,在当前的农村金融结构下,运行效率还是相对很低的。从优势上来讲,随着我国农村经济的飞速发展,农村资金总量很大,而且金融机构的网点分布很广泛。民间金融由于血缘、地缘、亲缘关系的社会关系,紧密联系着资金的需求方和供给方,由此降低了交易成本及减少了信息不对称的可能。民间金融与农村金融机构的并存,起到了互相补充的作用。在相互的支持中,双方都取得了良好发展。
但是,我们也应看到农村金融背后隐藏的问题。农村金融最显著的特点是受行政干预过强,这无形之中大大降低了农村金融的效率。正规金融机构和非正规金融机构及民间借贷的并存,虽然起到了相互支持的作用,但他们的竞争关系也引发了不少问题。由于银行门槛高,借款人向成本更高的民间借贷求助,由此引起的暴力借貸现象屡见不鲜。这也降低了其运行效率。另外,非正规金融机构及民间借贷发展极不规范,风险性太大,这也造成了农村金融环境的不稳定,也从某种程度上降低了效率。
四、解决当前我国农村金融结构问题的对策
(一)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早在2007年,银监会就明确表示,要充分运用好农村金融机构优惠税收政策消化历史包袱。地方政府要按照党中央对农村金融的总体设计,稳步推进农村金融机构改革。在服务“三农”的基调下,使农民拥有自己的银行。地方政府要加大对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支持力度,鼓励创新,采取行政、经济杠杆等多种手段,促使资金向农村回流。在金融体制改革中,对于新型农业金融机构给予税赋上的优惠等。农村本身的资金总量是庞大的,超过30
个亿,关键在于农村金融中资金的运用效率。
(二)规范金融机构的发展。由于受外在的竞争压力和内在的追求利润动力的驱使下,部分农村金融机构的发展出现了扭曲现象。有关部门一定要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切实有效地规范农村金融机构的健康发展。金融机构不是越多越好,
应该在服务质量上求提升,不断提高经营效率,提高综合竞争力。
(三)健全监管,提高风险防范意识。针对部分农村地区出现的“被贷款”、“高利贷”乱象及盲目异地扩张的现象,有关部门一定要健全监管,严查严打。在各项业务中提高风险防范意识。要严厉打击地下钱庄、高利贷、兜售假币的非法行为,还农村金融一片净土。地方政府也应配合农村金融机构加大对不良资产的清收和处置,打击逃废债行为。在管理体制上,中央部门监管、省级政府管理、农村金融机构自主经营的三位一体的管理体制,是目前情况下的最佳选择。
(四)鼓励创新,优化农村金融工具的结构。发展市场化条件下的农业,建设新型的农村,要求以科技为动力,以产业化为载体,大力发展特色化的集约农业、精品农业。金融服务应围绕农业发展的新需求,适时创新适合农村特殊情况的金融品种。如对农业发展的龙头企业提供票据融资、项目融资等新品种。(作者单位:中央财经大学)
参考文献:
[1]章奇.中国农村金融现状与政策分析[DB/OL].
[2]郦勇.农村金融工具创新滞后的原因分析与政策建议[J].武汉金融,2007(2).
[3]佚名.进一步认识做好金融工作重要性推动我省金融事业持续健康发展[N].甘肃日报,2011-11-30.
[4]安春梅.发展中小金融机构的可行性与路径选择[J].当代经济,2009(5):52-53.
[5]张勇;黄小强.农村金融法制的经济学分析[J].金融纵横,2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