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传芳,张 训
(淮北师范大学 信息学院,安徽 淮北 235000)
传统的《现代汉语》课堂教学一直秉持课堂讲授为主,课后巩固练习为辅的模式。灌输知识并加以适量训练的教学策略固然对学生夯实现代汉语知识体系至关重要,不过,其出发点虽好,却因为忽视了受众现代汉语知识积累现状而注定无法达成。现行的教育体制下,由于高考不考语法专题,致使中学语文教学不断淡化语法知识的传授,这也直接导致大一学生连基本的语言文字专业术语都不了解,更勿谈掌握了。另外,一般高校的《现代汉语》课程设置时间有限,通常只有102学时。这就从另外一个方面说明,如此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更加凸显营造良好课堂教学氛围重要性。可以说,如果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调动其积极参与进来,很难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其实,正如学者所言:“语言本身是生动有趣的,以它为对象的语言学理应引人入胜,而不该缺乏吸引力。”[1]42因此,寻找现代汉语知识体系的兴趣点、激发《现代汉语》课堂积极性理应具有现实基础。笔者多年的教学感受是,在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中,教师十分卖力,面面俱到地讲解每一个知识点,而学生却一知半解,不仅不领情,还渐感枯燥乏味,而致对《现代汉语》这门课最终失去兴趣。那么如何才能营造《现代汉语》良好的课堂氛围,提高其课堂效果呢?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心得尝试使用以下几种策略,以助益于现代汉语知识体系的传授。
现代教育的基本理念是让学生成为教育活动的主人,而不是做单纯的教学课堂受众者。言即,尽管教育工作者经过多年的知识积累和经验凝聚,具备高人一筹的知识素养,但是绝不意味着以此可以通过简单的灌输就能完成知识的传递。这种以教育者为主导的教育模式恰恰违背了教育规律。事实上,教师对学生的引导和启发无论作用多大,都需要通过学生的独立思考、自主选择和灵活运用才能内化为学生自己的智慧与才能。因此学生课堂主体性地位的确证是现代教育尤其是高校教育的第一要务。那么,什么才是学生的主体性呢?所谓学生的主体性,是指在教育活动中,作为主体的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处理同外部世界关系时所表现出的功能特征,具体表现为为“我”性、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2]14所以,《现代汉语》课堂应当突破“我和它”的关系,递进到“我和你”的层面。“我和你”的场域不仅要完成对知识体系话语权的解构,还要同时完成知识传授者与受众者和谐、平等关系的建构。这就要求在《现代汉语》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所应该完成的不是对学生的征服,而应是建立和学生之间的对话关系,从而完成学生的主体性地位之塑造,让学生成为课堂的真正主人。
为此,笔者在课程开始之初,带领学生对《现代汉语》教材做一个全面的梳理,目的在于理清脉络,抓住各章节重点、难点。这个过程的另外一个重要旨趣是让学生找出自己最感兴趣的内容,组成“兴趣小组”以便共同探讨它。具体做法是吃透定义,并能举一反三,做到活学活用。师生群心群策,学生兴趣小组查资料,编教案,形成定论后推选出一个发言人,把这部分的知识要点和要达到的能力,传达给全班同学,小组其他成员加以补充,和大家交流自己学习这一章节的心得体会。课堂上,在教师的引导下,大家热烈讨论,相互学习并质疑,直到把这一内容完全掌握。如此,一个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课堂教学模式得以构建,在充分发挥学生主体能动性的同时,让学生感受到学习主体的乐趣,并且能够将学习兴趣持续下去。
墨子曾言:“夫辩者,将以明是非之分,审治乱之纪,明同异之处,察明实之理,处利害,决嫌疑”。因此,辩论是最好的积累、参与和消化知识的方式。辩论式教学不仅仅教会学生辩论本身的程式,更重要的是凭借真实的现场气氛所带来的切己感受,锻炼其勇于表达的胆识和善于表达的能力,由此带动思维全身心地参与到课堂知识传递当中来,改变由被动接受为主动消化的局面。
在人人争当“小老师”的主体性锻造基础上,笔者积极尝试在课堂上“开展主题辩论赛”的教学模式,以进一步贯彻学生主体性的教学方针。“主题辩论式教学”具体分两大步骤展开。第一步是准备,包括形式准备和实质准备两个层面。即对同一内容,有不同观点、见解时,事先确定好主题,让事先随机分好的人数大致相同的小组成员分工合作查找支持自己观点的材料,并相互交流、学习与印证各自小组的观点,并努力尝试从名家、大家、权威人士的论述中得以佐证。实质准备过程不宜仅限于课堂,而应当分散在课堂内外,重大复杂的命题还需要进一步拉长战线,只有准备充分了才能辩解充分,从而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当准备完成之后,随之展开的是辩论的实施。主题辩论是学生就这一命题长时间准备之后的集中展示,为防止课堂上辩论出现过于散漫的局面,教师要善于引导、提出靶子供各小组集中火力。当然,辩论集中紧凑虽是一种理想状态,但难免会出现唇枪舌战甚至擦出火花的紧张局面,教师又要善于拿捏掌控局势。如此,在这种紧张有序的辩论环境中,各方成员论点鲜明,论据充分,论证合理,经过辩论,原本疑惑不清的问题就“拨得乌云见日出”了。
和适宜开展研究型教学模式的重点高校相比较,地方高校的教学模式更应该“接地气”,如笔者所在的三本院校,更应该切合实际,尽量避免给学生出难题。“专题式教学”即是一种可以为独立学院广泛采用并推行的教学改革策略。所谓专题式学习是学生通过专题研究、作业、作品等产出过程,自我主动规划的一种学习方法,从教师教学面而言,又可称为专题式教学。[3]67就《现代汉语》这门课程而言,开展专题式教学要结合教学目标进行结构优化设计,具体包括教学内容结构和素质结构两个方面,而教学方法和手段的选择与采用对专题式教学模式的开展效果影响很大。高等教育在教学方法的整体结构上强调教学方法的多样性与灵活性及各种教学方法的相互配合。建议为了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和实现专题式教学目标,除了采用讲授法、讨论法、自学指导法的教学方法之外,还要善于利用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技术专题式教学更具生动性、直观性和启发性,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促进能力与素质培养。
就笔者的教学体会来看,专题式教学有助于学科知识的系统化整合。在对内容有了全面深刻的了解掌握后,笔者就针对每个兴趣小组的擅长部分,组织举办面向全班同学的专题讲座,给大家对这一部分内容作系统深入的梳理,对知识点进行讲解,对概念进行阐释,并结合大方之家的见解观点以及中外关于这一课题最新研究动态及成果,给大家做一个全方位的展示,让同学们对这一内容有一个系统全面的理解。例如学完“修辞”一章后,一个“兴趣小组”收集众多广告用语及视频,把它们分门别类,做成PPT,开展一次专题讲座,分析其修辞手法,阐述其达到的效果,点评其优缺点。通过这一专题教学,大家对“修辞”一章的学习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现代教育要求知识的灌输不应当局限于课堂,而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教育理念的提升也为达成这一要求拓展了空间。陶行知先生曾说过:“语文的外延等同于生活的外延”。生活的每一个角落都是学习《现代汉语》的课堂,在课堂上得来的知识要在生活中迁移运用,才能形成语文能力。现代汉语知识体系的传递在社会生活的大舞台上更容易得到全方位的展示。笔者更愿意将《现代汉语》教学场域延伸到教室之外,撷取生活尤其是学生身边的经典实例,让死板甚至冰冷的字眼变成活生生的带有绚丽色彩的文字。
为此,笔者号召学生组成“语文稽查队”,对生活中处处用到的语文知识进行分析。诸如广告语的用字、修辞及效果,主持人的语言,报刊杂志的语法规范等等,这些都是“语文稽查队”稽查的重点内容。通过“实战演习”,大家对语音、文字、词语、语法、修辞等各方面都有了切身的认识,真正做到了学以致用,取得了单纯课堂教学难以达到的效果。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笔者经过探索形成了提高学生《现代汉语》课堂积极性的几个策略,找到一条让学生自己学会如何学习《现代汉语》的道路,自己也在“教书育人”这条路上自得其乐,越走越舒畅。
[1]岳方遂,等.试论搞活现代汉语教学[J].语言文字应用,1994(4).
[2]张兴.教育新理念[M].北京:艺术与科学电子出版社,2005.
[3]魏翔,徐建平.运用专题式教学提高实习质量[J].安徽科技学院学报,2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