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中的尚贤思想

2014-04-08 04:15梁文丽
湖北文理学院学报 2014年9期
关键词:尚贤贤者君王

梁文丽

(陕西理工学院 文学院,陕西 汉中 723000)

在我国悠久的历史中,有贤君、贤臣令人称赞,因为他们在历史的发展中有着不可磨灭的功绩和影响,但同时也会有昏君和奸佞小人误国误民,令人担忧,使贤能之士内心自然而然地生出一种忧国忧民的忧患意识。“所谓忧患意识,是以戒惧而沉毅的心情对待社会和人生的一种精神状态,也是理想和现实冲突中否定意识占主导地位的一种情感状态,但它绝不是盲目的恐怖、绝望,也不是放弃自己的责任,而是一种敢于承担人间忧患的悲悯情怀,它是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自觉意识,是以天下为己任的时代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也是完善自我,实现自我价值的强烈要求。”[1]107所谓“尚贤”,就是乐于与贤能之士为伴,尊重并重用有才能的有识之士,为国为民谋福利,从而实现人民的安居乐业、国家的稳定和繁荣富强。《诗经》中对这些怀有远大抱负及忧国忧民情怀的仁人志士的记载不仅让今人思考,而且在当今社会的建设中其崇高的精神境界更是具有永不磨灭的价值。

一、对贤者的界定

古往今来,贤者一直都是社会的主流。《说文解字》曰:“贤,多才也,从贝,臤声,胡田切;能,是才能。”[2]《诗经·小雅·宾之初筵》“其湛曰乐,各奏尔能”中的“能”字便是才能的意思。墨子曰:“贤良之士,厚乎德行,辩乎言谈,博乎道术者。”[3]这是墨子对“贤能之士”的一个概括,从这句话中人们可以看出:一个贤能之士需要符合三个条件:首先,要有德行;其次,要有能言善辩的口才;第三,还要精通道术。德行的要求是为了让人才能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人格修养,有正确的价值观和服务社会的意识,做有利于国家和人民的事;拥有能言善辩的口才和缜密的思维,才能向社会宣传德行教育,才能更好地推行国家的政治主张,同时还能周游列国,通过三寸不烂之舌游说其他王国大臣,实行仁政,从而减少国家的战争,趋利避害,有利于国家的安居乐业,苏秦就是这方面一个典型的例子;精通道术是要有渊博的知识和处事的技能,这样才能更好地为国家效力。另外,贤者还应是合乎礼仪规范的人。这样,其更易成为百姓礼仪规范中的榜样,有利于提升一个国家的礼仪文明。所以,我们完全可以把贤者归结为是有高尚思想修养的人、有能言善辩的本领的人、有渊博知识的人、有远大理想和报国之志的人,更是乐于为人民服务的人。

二、《诗经》中尚贤思想观念的体现

纵使一位国君很贤明,若不善于任用贤能之士,那么他仍不能使一个国家富强。孟子曰:“不信人贤,则国空虚”。[4]“国人皆曰贤,然后察之,见贤焉,然后用之。”[4]所以,一个国家的繁荣富强与善用贤能是密切相连的;一个国君也只有任人为贤,从而寻求治国良策,这才是明智之举。

《诗经·周南·卷耳》云:“采采卷耳,不盈顷筐,嗟我怀人,寘彼周行……。”[5]此诗共四节八句,“崔嵬”、“高岗”、“马病”等写出了主人公奔波的劳苦。诗云:“嗟我怀人,寘彼周行”,全诗中诗人为了寻找自己思念的贤人而不辞劳苦。王先谦引鲁说曰:“思古君子官贤人”,咏《卷耳》则忠臣喜,盖人君志在得人,是以贤才毕集,乐为效用,而国势昌隆也。”。[6]23“盖文王当日以官人为急虑,岩棲谷隐伏而不出,不惮跋涉劳瘁,躬亲访求,故有“崔嵬”、“高岗”、“马病”之事,猎吕尚于磻,举颠夭于山林,皆其明证。[6]27《毛诗序》云:“《卷耳》,后妃之志也。又当辅佐君子求贤审官,知臣下之勤劳,内有进贤之志,而无险詖私谒之心,朝夕思念,至於忧勤也。”[7]31这是君王思慕贤人的诗,君王欲得贤人而长途跋涉,不辞劳苦,且思念深长。

《小雅·鹿鸣》此诗三章,章八句,以鹿起兴,言鹿得萍草为美食,呦呦相乎,呼唤其友的到来,来喻人君用美食、美乐、美酒款待贤者的到来;“人只好我,示我周行”,表达的意思是谁若以美好的德行来对待我,示我以忠信之道的人,我则把他放置在周的列位,整句是言人君唯贤是用的迫切愿望;“我有旨酒,嘉宾式燕以熬”,言人君有美酒招待嘉宾,且嘉宾有孔昭之明德可则效也,可以示天下之民;“我有旨酒,以燕乐嘉宾之心”是说人君愿意做出最大的努力来满足嘉宾的需要,期盼贤能之士能来协助自己,目的是希望嘉宾能竭尽全力地为其提供治国良策。《毛诗》序云:“燕群臣嘉宾也,既饮食之,又食币帛筐篚,以将其厚意,然后忠臣嘉宾得尽其心矣。”[7]314《盐铁论·刺复篇》云:“无《鹿鸣》之乐贤”。[8]曹操的《短歌行》以“呦呦鹿鸣,食野之萍,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四句融入自己的诗中,以抒发自己求贤若渴的殷切情怀。从这些诗中人们可知:人君愿意付出美食、美乐和美酒来厚待嘉宾,希望有明德的贤者来投靠自己,显示出一种上下和厚的融洽的氛围。

《秦风·蒹葭》全诗三章,章八句,这是一首很优美的抒情诗,诗中叙述了主人公对伊人的追寻。从“道阻且长”、“道阻且跻”、“道阻且右”可知主人公越过了迂回险阻的山路,一路追寻到最远处的艰辛之苦;从“白露为霜”、“白露未晞”、“白露未已”可知主人公追寻“伊人”的时间之长;从“宛在水中央”、“宛在水中坻”、“宛在水中沚”写出了“伊人”的隐约缥缈和难以寻求之状。而对于这首诗需要指出的重要一点是“伊人”其实就是主人公内心渴盼的贤能之士。魏源云:“不知自强之道在于求贤,其时故都遗老隐居薮泽,文武之道,为坠在人,特时君尚诈力,则贤不至,故求治逆而难;尚德怀则贤人来辅,故求治顺而易,溯回不如溯游也。襄公急霸西戎,不遑礼教,流至春秋,诸侯终以夷狄摈秦,故诗人兴霜露也。”[6]448《诗经原始》曰:“《蒹葭》惜招贤难致也。”[9]《诗经通论》:“此自是贤人隐居水滨,而人慕而思见之诗。”[10]整首诗虽然显示了追寻“伊人”的艰难及“伊人”位置的飘渺不定,但人君并未放弃对“伊人”的追寻,可见人君对贤者深切的思慕之情。

《鄘风·干旄》全诗三章,章六句,是一首咏唱求贤进善的诗。古代招纳贤士,多以弓旌车乘,此诗干旄、干旟、干旌都是历举招贤者之所建。诗中“素丝纰之”、“良马四之”、“素丝组之”、“良马五之”、“素丝祝之”、“良马六之”,暗示了卫大夫出车访贤的盛大场面,寄予了君主的厚望和国人的期待。《毛序》言:“美好善也。卫文公臣子多好善,贤者乐告以善道也。”[7]122卫文公为求得贤才,能向其咨以治国安邦之道,摆出如此隆重的场面,是令人敬佩的。序言:“卫臣好善,即使招聘出于君意,干旄本以求贤,而将命往招亦是臣子之职,无妨是大夫建此旌旄,备此车驰。如盖卫文草创于丧败之余,授方任能,励精为国,其臣如宁庄子辈皆能宣扬德化,留意人才。故岩穴之儒,闻风兴起,思以善道告之,中兴气象固不侔矣。”[6]251我国古代凡属开明有为的君主,大都礼贤敬士,广求善言,战国时燕昭王筑黄金台以招天下士,便是人们所熟知的一例。

《诗经》中还有一些是赞颂贤君的诗,如《小雅·南有嘉鱼》。此诗以南有嘉鱼起兴,赞美了君王乐于贤者,能以礼下贤者;《小雅·南山有台》以南山、北山的草木起兴,赞美君子的德行,用酒与贤者燕饮而乐也,故贤者归往也;《小雅·菁菁者莪》赞美了君子能培育人才;《小雅听·庭燎》赞美了周宣王能纳谏改过、勤以政事;《大雅·思齐》美文王和颜悦色,对臣民爱之无厌,喜闻善言,招纳贤士。由此可见,贤者是国家向前进的有力推动力,无论是贤君或是贤臣,只有乐于与贤者打交道,乐于招纳贤士并尊重贤能,贤能之士才会竭尽全力地为国家效力,也只有这样,一个国家才会逐渐地强大,君王的政权也才会更加稳固。汉高祖刘邦在讲到张良、萧何韩信三人时说:“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於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餽饟,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11]381诸葛亮说:“治国之道,务在举贤”。[12]《君子》云:“成王之于周公也,无所往而不听,知所贵也;桓公之于管仲也,国事无所往而不用,知所利也。吴有伍子胥而不能用,国至於忘,倍道失贤也。故尊圣者王,贵贤者霸,敬贤者存,慢贤者亡,古今一也。”[13]

由以上可见《诗经》中诸如“尚贤”的这种理念为后代社会提供了宝贵的借鉴经验,能够让今人以史为鉴,从而深刻地反省自己及周围的人和事,以《诗经》中记载的怀有崇高精神的仁人之士为榜样,为建设更加和谐的社会做贡献。

三、《诗经》中尚贤精神的升华

一部《诗经》,使人们能够从世俗中看社会,从个体中看群体,从际遇中看人生,从生活中看历史。[1]16尤其是西周到春秋中期的社会生活和历史政治是复杂多变的,从中人们可以看到朝代的变换,政治的兴衰,也可听到人们对贤君、贤臣的赞美,对奸佞小人误国的痛斥之声,更能听到仁人志士满怀报国之志的呐喊之声。尧有舜,舜有禹,禹有皋陶,汤有尹伊,文王有闳天、泰颠等贤臣,所以他们做到了政治清明,天下太平的局面,被历代人们称赞,桀纣王因听信谗言而误国。尚贤国则兴,近小人国则危,值得重视的是《诗经》中有不少关于“尚贤”理念的诗篇,发人深省且对后世影响深远。《诗经》中正是有不少这这样的贤者怀有“尚贤”的理念而忧国忧民。正是贤者内心还有此种忧国忧民的情怀,才会有下面对君王的规劝。

《魏风·园有桃》曰:“园有桃,其实之殽,心之忧矣,我歌且谣。不知我者,谓我士也骄……”。“古代诗人咏桃李果肴,时常有所寓意,他们借这些果实上荐与君王之前,比喻自己的政治抱负渴望得以实现,本诗在这方面可谓开风气之先。”[14]在这首诗中,诗人以“园有桃,其实之殽”、“园有桃,其实之食”起兴,来说园中的桃子、枣子都可以供人食用,反兴自己有德才而无所用的忧心苦恼之情,斥责奸佞当道,混乱朝政,慨叹自己的满腔抱负无施展之地,渴望自己的才能能够被贤明的君王认可进而施展才能,报效国家。

《小雅·节南山》此首诗比较长,主要叙述的是周幽王时,朝中奸佞当道,政治昏暗。当权的大臣中,有一个赫赫有名的太师尹氏,他高高在上,作威作福,又信用群小,任人唯亲,由于他听证不公,处事不当,朝政越来越濒于危亡的边缘,本诗正是揭露并批判了尹氏专权乱国,酿成祸乱的行为。尤其是诗的六、七两章“昊天不平,我王不宁。不惩其心,覆怨其正。家父做诵,以究王讻。式讹尔心,以蓄万邦。”由此可见诗人的政治理想和社会责任感。

《小雅·巧言》共六章,章八句。这首诗是批评小人以巧言乱政的诗,痛斥小人进谗言乱政及君王听信谗言的行为,并希望君王能严词拒绝谗言且信用贤良;《小雅·青蝇》与《巧言》有相似之处,是要告诫君王:不要相信小人的谗言。《诗集传》曰:“诗人以王好听谗言故以青蝇飞声比之,而戒王以忽听也。”[15]《小雅·巷伯》这首诗是孟子遭遇谗言后的抒情诗,诗人揭露并警告进谗者,还劝诫君王,希望君王警惕进谗者,不要因为听信小人的谗言而误伤贤臣,诗人的这一劝诫发人深省。《易林·髓之夬》云:“辩变白黑,巧言乱国,大人失福,君子迷惑。”这也许正是贤者竭力劝谏的原因所在,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真实的社会现状。“人君无愚智贤不肖,莫不欲求忠以自为,举贤以自佐,然亡国破家相随属,而圣君治国累世而不见者,其所谓忠者不忠,而所谓贤者不贤也。”[11]2485楚怀王就是这方面一个典型的例子,由于他不分清事实的真相而误信小人谗言,最后落得个身死他乡的下场。

时事造人,对于诚实正直的人来说,谗言就像是从背后射来的暗箭,而如何警惕这暗箭误人误国才是贤君和贤臣最应该关心的问题。以上诗中主人公抒写的壮美的诗篇,不只是他们悲天悯人的感情宣泄,在很大程度上,这些诗人都是怀有远大政治理想和报国之志的博学之士,是内心充满忧国忧民之忧患意识的贤能之士,他们并不是为了写诗而写诗,而更大的目的是想通过自己的作品唤醒世人,尤其是儆戒掌权的统治者,希望他们能冷静地思考现实,认识到身边所存在的潜在危机,要“远小人,亲贤臣”,不再让贤能之士埋没,不再让贤能之士陷于孤军奋战之中。同时,《诗经》中洋溢的这种崇高的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已经超出了时代的局限,成为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之一,更是流传后世的不朽的宝贵文化遗产,在塑造中华民族文化品格方面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

四、尚贤思想发展的原因及影响

一定时期的文化是一定时期的社会政治和经济的反映。从政治层面讲,一方面,西周到春秋中期,我国的社会生产力得到了很大的发展,铁器的使用和推广是这个时期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标志,随着生产工具的改进,农业、手工业、商业获得了很大的发展,为此时期文化的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另一个方面,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由奴隶制向封建制社会转变的社会大变革时期,封建地主阶级逐步掌握了政权,阶级关系发生了巨大变化,新旧势力剧烈斗争,从而促进了学术思想的活跃,为文化的繁荣提供了思想基础;其次,西周政治实行的是“分封制”的政治制度,各个国家为保持自己的生存和扩大国土的势力,都相继称王,独霸一方。为了加强中央集权,改革图治,争取别国的“合纵”、“连横”,各国的君王都纷纷搜罗贤才并重用贤能,希望能为其巩固统治提供良策,客观上是有利于尚贤文化的发展和尚贤文化繁荣的。从贤能之士自身的层面上讲,他们饱读诗书,内心怀有满腔的报国之志,又渴望实现自我的人生价值,再加之面临“百家争鸣”的局面,贤能之士的思想空前活跃,为尚贤文化的进一步发展和繁荣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国家和个人的关系就像鱼和水的关系,鱼失去了水,鱼也就不能活了。同样,国家的兴亡也决定着个人的前途,正如齐人所说:齐国失了,即使薛城筑到天一样高也庇护不了靖郭君。但古今不少人,就像靖郭君原来所想的一样,只是考虑个人的利益而不顾国家的利益,结果是国破了,家也亡了,个人利益也就丧失了,齐人以鱼水关系开导靖郭君,帮助他摆正了个人与国家的位置。而靖郭君能纳齐人之谏,停止了筑薛城以发展私家势力的打算,这可作为那些只汲汲于谋个人私利而不顾国家利益的人的一面镜子。《诗经》作为古代优秀的文化遗产,具有丰富的思想内容,其蕴含的尚贤文化思想,对后的世影响更是不可估量。几千年来,这种尚贤文化丝毫没被丢弃,儒家创始人孔子說:“先有司,赦小過,舉賢才”;[16]中国战国初期思想家墨子的政治主张:“夫尚贤者。政之本也”;战国时期的伟大诗人屈原的作品也继承了《诗经》的尚贤思想和现实主义精神,充满了爱国激情和忧患意识,抒发了自己的远大理想和对祖国的热爱;汉高祖刘邦的《大风歌》和曹操的《短歌行》都表达了对贤者的渴求,再到汉代陆贾《新语》的仁政思想无不受《诗经》尚贤思想的影响。早在西周中期,《诗经》就为人们塑造了众多的知识分子形象,他们具有满腔的政治热情和敏锐的洞察力,关心君国大事且忧虑人民生活的艰难,在不良的政治环境下,敢于对昏君佞臣进行规劝和大胆的讽刺,为后世树立了良好的榜样,这些思想在《王风·黍离》、《小雅·节南山》、《小雅·正月》等诗中都有充分的表现。除此之外,《诗经》的尚贤思想也渗透到《史记》和《汉书》中:刘邦与项羽的争霸中,正是刘邦的知人善用及自身从史书中不断学习治国之道,才使其能在争霸中胜出……再到后来李白、杜甫所处的盛唐诗坛……直到当今也一直崇尚这种尚贤思想来治理国家。

在我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人才选拔制度不断完善,“尚贤”的治国理念,世世代代不可须臾缺乏。它是古今治国的灵魂,尤其是对建设现代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非常宝贵的借鉴价值。

参考文献:

[1] 胡先媛.先民的歌唱:《诗经》[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99.

[2] 许 慎.说文解字[M].北京:中华书局,1963:130.

[3] 墨子[M].谭家健,孙中原,译注.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36.

[4] 朱 熹.孟子集注[M].青岛:齐鲁书社,1992:210.

[5] 高 亨.诗经今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4.

[6] 王先谦.诗三家义集疏[M].吴 格,点校.北京:中华书局,1987.

[7] 毛诗正义[M].郑 玄,笺,孔颖达,疏.上海:上海古籍出版,1990.

[8] 林振翰.盐铁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34:40.

[9] 方玉润.诗经原始[M].李先耕,点校.北京:中华书局,1986:272.

[10] 姚际恒.诗经通论[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1996:138.

[11] 司马迁.史记[M].北京:中华书局,1959.

[12] 诸葛亮.诸葛亮集[M].段熙仲,闻旭初,编校.北京:中华书局,1960:65.

[13] 梁启雄.荀子简释[M].北京:中华书局,1983:34.

[14] 杨合鸣,李中华.诗经主题辨析:上册[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1989:320.

[15] 朱 熹.诗集传[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163.

[16] 孔丘原.论语译注[M].杨伯峻译,杨逢彬,注.长沙:岳麓书社,2009:149.

猜你喜欢
尚贤贤者君王
“笑”谏君王
《弟吴宗教源流》(吐蕃史)译注(七)
文人天趣清犹水 贤者风期静若兰——画家若兰写意画浅析
贤者与魔镜
姜太公钓鱼
墨家“法理”与“尚贤”、“尚同”
为什么民主尚贤制适合中国
竭其力以事父母
烽火戏诸侯
艺术加工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