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实践”的思政课课堂教学模式探究

2014-04-08 15:12:38李咏梅
红河学院学报 2014年4期
关键词:思政课理论课实践

李咏梅

(南京邮电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南京 210046)

面向“实践”的思政课课堂教学模式探究

李咏梅

(南京邮电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南京 210046)

面向“实践”的思政课课堂教学模式是在克服现有实践的困难、充分利用现有条件的基础上,以课堂为依托,通过校园和社会的实践平台,来完成教学的目标,实现了课堂、校园和社会实践的融合,克服了传统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的实践单一性、实践形式主义和资金不足难组织的弊端,提升了思政课的地位。这一教学模式包括课前设置布置问题、课前实践解决问题、课上交流讨论问题、融合教材内容分析问题、创设新的问题把学生引向更深的思考和过程性考核六个循环往复的环节。

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

思想政治理论课虽称理论课,但并不是纯理论性的课程,而是融理论与实践为一体的课程,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内在的必然要求,是整个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上好思政课的实践教学已成为高校思政课教师面临的一大难题和重大课题。

一 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内在要求

实践教学是思政课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尤其近年来,由于中宣部、教育部有关加强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相关政策的相继出台,思政课教师对实践教学的研究和探索也掀起了高潮。但对于思政课实践教学的认识有不同的观点,有的认为实践教学是相对于课堂理论教学而言的,只要是带领和组织学生离开课堂,走出校门,开展与思想政治教育有关的见习或实习活动都属于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活动;有的认为实践教学是相对于教师讲授而言的,只要是学生可以广泛参与的教学形式(如课堂讨论、案例分析、辩论等)都属于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范畴;还有的认为实践教学就是富含“社会实践性内涵”的教学,[1]也就是说,把握和判定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标准,主要不是教学场所是否“在社会”,而是教学内容是否“在社会”。

以上对实践教学的认识,都只是从某个角度进行了片面的认识,缺乏对实践教学的整体把握。实践教学顾名思义是实践与教学的融合。实践包括课堂实践、校园实践和社会实践,完整意义上的思政课实践教学应该是理论教学与课堂实践、校园实践、社会实践的融合,是课堂与课外的融合,是理论与现实的融合,在融合的过程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也就是说,学生是实践教学的主体,是主要的参与者。因此,思政课实践教学的设计理念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即“以学生为本”,这是实践教学目标的内在直接要求,为此必须坚持以下几个原则。

第一,实践性原则。实践性原则是实践教学的根本性原则,也是思政课教学的内在要求和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必须坚持的原则。思政课教学不同于一般知识性、技能性教学,它不是传授或使学生形成一种知识体系,而是要帮助学生解决他们当前认为重要的问题和思想领域的困惑问题,并扩大和加深他们已有的兴趣和生活经验,最终使学生形成一种道德价值观以及与此相应的行为方式和生活方式。黑格尔说:“人做什么事,他也就是什么样的人,……人不是别的,正是他的一系列的行动。”[2]马克思说:“思想根本不能实现什么东西。为了实现思想,就要有使用实践力量的人。”[3]也就是说,对人的德性和价值观问题最终要通过许许多多的外部行为和客观效果才能使人的主体本质得到正确的表现,精神、思想由实践赋予活力,变成能动的东西。思政课的本性是实践的。

第二,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是思政课的特点所决定的,更是实践教学的必然要求。思政课的教学目标要完成两大任务,一是要解决大学生的思想认识问题,二是要解决让学生疑惑的实际问题,从而提高思政课的有效性和学生学习思政课的兴趣。要完成这两大任务,在实践教学中正确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是必然途径。

要正确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首先保证所传授理论知识要准、精、新。准是指不能断章取义的片面理解和解释课本中的理论,给学生不完整的或者实用主义的解释。精是指要从大学生的思想实际和理论需求出发,选择思政课中的精华部分给学生讲授,达到讲授的理论知识对学生要有用的目的。新是指讲授内容要跟踪理论研究的前沿,反映理论发展的最新成果,使思政理论课的教学充满生机与活力。其次联系实际要联系当今世界经济、政治及科学技术的新发展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的新经验,特别要联系我国当前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新农村建设的新形势,还要联系学生关心的社会热点问题、难点问题,尤其是困惑学生的具有争议性的热点问题。

第三,开放性原则。思政课的实践性决定了它的开放性,促使思政课教学由课内向课外的延伸,使德育工作由封闭走向开放。思政课教学的开放性不仅包括教学内容的开放性,还包括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方法和教学结果的开放性。开放性思政课的设计,把课堂变成了自助式的餐厅,“就餐的学生”既轻松又胃口十足,消解了学生在学习中的疲态,同时能更好的完成教学目标。

二 面向“实践”的思政课课堂教学模式:课堂、校园和社会实践的融合

思政课教学的内在要求决定了,思政课教学必须实行面向“实践”的思政课课堂教学模式。“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的直接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中,借助于教师和其他学习者的帮助,通过意义建构而主动获取的。”[4]面向“实践”的思政课课堂教学模式就是使学生在课堂、校园和社会各种活动的情景中,通过教师、媒体、社会中不同人的帮助,加深对思政课内容和现实问题的理解、思考和再认识,从而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感、培养道德品质,促进学生的精神成长。这种教学模式是在克服现有困难、充分利用现有条件的基础上,以课堂为依托,通过校园和社会的实践平台,来完成教学的目标,实现了课堂、校园和社会实践的融合,克服了传统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的弊端。

第一,克服了实践单一性的缺陷。传统的思政课实践活动,有的是放在假期对学生放羊式管理,让学生开学交一篇实践报告即可,实际上这种社会实践方式没有起到实际的作用。还有的把实践教学形式泛化,把一般社会实践统统都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实践教学等同于社会实践活动。这一观点对实践教学的内涵不是从课程角度来认识而是做了比较宽泛的理解。”[5]甚至还有的把课堂讨论或者课堂上的其他活动作为思政课的实践教学。面向“实践”的思政课课堂教学模式克服了以上实践教学对实践的片面理解和实践单一性的缺陷,把课堂、校园和社会中的活动融合在了一起。

第二,克服了实践形式主义的缺陷。传统的思政课实践教学,不管是在课堂上进行一些讨论及其他的活动,还是放在假期进行的社会实践活动,更多的是为了突出有实践的环节,实践活动完了也没有后期对实践活动情况的了解和对实践效果的掌握、思考,教学还是教学,实践还是实践,实践是为实践而实践,脱离了教学的目标和实践的本质,形成了形式主义。学生在假期中有没有去实践也无从知晓,开学交了社会实践报告完事,甚至有些学生的实践报告中有明显的从网上复制的痕迹。而面向“实践”的思政课课堂教学模式是实践与教学的结合,实践内容是根据理论教学的需要和学生的实际设计的,教学是为了解决实践中的问题和学生的疑惑而进行的,是让学生在实践中理解理论、反思问题,在课堂上解决问题、深化理解、形成正确认识的过程。这种教学模式目标明确,内容充实,有始有终,克服了实践的形式主义。

第三,克服了思政课实践资金不足、难组织的问题。由于高校思政课的实践资金不足,学生人多难组织,时间难集中的原因,思政课的校外实践活动如果仅仅依靠学校组织或者老师组织的话,很难进行。而面向“实践”的思政课课堂教学模式充分利用了学校已有的实践资源和学生自己、亲人好友等社会资源,可利用课下时间分组灵活安排实践活动,同时还可积累实践资源,提供给下届学生。这样就克服了实践资金不足和人多难组织的问题。

第四,提升了思政课的地位。思政课实践的形式主义只能让学生轻视思政课,思政作业和实践报告应付一下而已,上课出勤也是身在曹营心在汉,讨论不愿发言,精神萎靡。而面向“实践”的思政课课堂教学模式使学生在课上和课下都忙了起来,过程性的考核方式使学生在课下不得不为课上做准备,课下积极的去进行访问、调查、参观等活动,课上积极的发言。这样思政课活跃起来了,学生忙起来了,这样既加深了学生对思政课理论的理解,又提升了学生的道德素养、锻炼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学生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中不仅收获了知识和能力,还收获了快乐,自然喜欢重视思政课,从而使思政课在学校综合课程中的地位也得以提升。

三 面向“实践”的思政课课堂教学模式设计

面向“实践”的思政课课堂教学模式是在克服现有困难、充分利用现有条件的基础上进行的,如何有效的利用这种教学模式达到教学目标,对这一模式的设计至关重要。这一教学模式设计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环节:

第一,课前设置布置问题。这是面向“实践”的思政课课堂教学模式设计首要和重要的一环,问题设置不当直接影响到整个教学模式运行的效果。这一环节需要思政课教师精心研究吃透教材内容,深入了解学生的需求和实践问题的可操作性,科学合理的进行问题设置。教师根据每次课的需要,把设置好的问题在课前通过班级QQ群或者其他方式布置给学生,如果学生对问题提出异议的话,老师要进一步完善问题的设置,然后再布置给学生。

第二,课前实践解决问题。学生根据老师布置的问题,以小组的方式在课前充分利用各种校内和校外的、学校的或个人的资源,在社会现实的实践中解决问题,思考问题,形成自己的观点。这一过程是面向“实践”的思政课课堂教学模式的重要一环,学生实践的效果直接决定了学生的思想倾向,也直接决定了在下一个环节中即课上实践教学的效果。

第三,课上交流讨论问题。这一环节是面向“实践”的思政课课堂教学模式的核心环节。学生根据课下实践得来的认识和结论进行发言交流,对存在的分歧进行讨论,在交流讨论中,学生扩宽了知识面,锻炼了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使自己的困惑得以解开,使自己的观点更加明了。通过这一环节,学生会更明白以后如何做到更有效的课下实践,从实践中总结出更客观的观点。

第四,融合教材内容分析问题。根据学生交流讨论的结果再回到课本本身,把问题和理论结合起来进行分析,在问题的分析中把教材内容也讲解完了。这在传统教学中最为重要占用大量时间的一环,在面向“实践”的思政课课堂教学模式中,变成了教师总结概括的一环,而且这种总结概括是根据学生实践过的结论顺理成章而来的,轻松完成。

第五,创设新的问题把学生引向更深的思考。这一环节重点在于训练学生一定的学术思考能力。根据理论界关于所讲内容相关问题的最新的前沿性观点让学生思考,进行深层的发问,让头脑刚刚清晰的学生再陷入思考,顺势而下,可能会有一些学生产生奇思怪想,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又利于教师科研研究思路的打开和资料的储备。这是面向“实践”的思政课课堂教学模式中具有深化性的一环。

第六,进行过程性考核。这是面向“实践”的思政课课堂教学模式中关键性的一环,因为不管学生如何对思政课感兴趣,最终学生还是要重视自己的成绩。由于考核贯穿于思政课教学实践的全过程,学生才会更重视整个过程中自己的努力和表现。在这一环的设计中,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的多少,按照百分制分配给教材每一章合适的分数,然后再根据每位学生在对应每一章内容设计的整个教学实践中的表现,给出成绩,一学期下来,把每位学生在每一章的实践教学过程中得的成绩相加就是学生的总评成绩。而且教师要把每位学生在每一次教学实践中的成绩通过QQ群活其他方式及时公布,给学生以激励和压力,使学生才会在下一次的教学实践中更加努力。

以上面向“实践”的思政课课堂教学模式的这六个环节,在整个思政课教学的过程中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在每一轮的循环中,教师要不断的发现其中的不足,不断的去完善每一个环节,使这一教学模式不断的完善。这一教学模式,老师和学生都充实忙起来了,都从中能获得更多的知识和能力的锻炼,是在现有条件下最有可能达到实践教学效果的教学模式。

[1]黄振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内涵的再思考[J].教育与职业,2010,(6).

[2]阿尼亚莫夫.现代世界伦理学[J].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 1981:48.

[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152.

[4]吴刚平.校本课程开发,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2:11.

[5]郭华鸿.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内涵及其体系的构建,高教论坛,2010,(8).

[责任编辑龙倮贵]

On Practice-oriented Mode of Political Teaching

LI Yong-mei
(School of Marxism, Nanjing Post and Communications University, Nanjing 210046,China)

On the basis of overcoming practical difficulties and making full use of the existing conditions, based on classroom, the political classroom teaching mode in view of practice completes the teaching goal through school and social practice platform, is the realization of the unity of classroom, campus and social practice, overcomes the drawbacks of Single practice, the formalism and fund shortage, and upgrade the status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 This teaching mode includes six circular part of set the problem before the class, solve problems through practical before class, discussion questions in class, parsing problem according to the textbook contents, guiding the students to a deeper thinking through the creation of new problems and the process of evaluatio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practice;Teaching mode

A8

:A

:1008-9128(2014)04-0051-03

2013-12-07

南京邮电大学教改课题:“面向‘实践’的思政课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G01813JX42)

李咏梅(1976—),女,山东巨野人, 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当代中国政治、马克思主义民生理论。

猜你喜欢
思政课理论课实践
新时代高校思政课中中国故事的创新表达
——评《新时代高校思政课的打开方式》
社会科学家(2021年3期)2021-04-30 09:12:04
浅议高校学生在思政课中的情感认同
思政课堂这样“沸腾”——陕师大思政课从“有意思”到“有信仰”
当代陕西(2019年8期)2019-05-09 02:23:02
初中政治教学中强化新八德教育探讨
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 11:14:30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10:50:54
生物专业师范生教学实习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10:01:19
校企协同实施高职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
科技视界(2016年20期)2016-09-29 12:54:06
青少年对思政课的逆反心理研究
新增本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创新
学习月刊(2015年6期)2015-07-09 03:54:14
“721”人才培养模式与高校思政理论课改革
学习月刊(2015年12期)2015-07-09 03:36: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