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模式高考对高职教育的影响与对策

2014-04-08 14:40
衡水学院学报 2014年4期
关键词:技能型职业院校院校

王 继 辉

(衡水市教育局 招生办,河北 衡水 053000)

教育部副部长鲁昕在2014年3月22日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表示,我国即将出台方案,实现两类人才、两种模式的高考.第一种高考模式是学术型人才的高考,即现在的高考;第二种高考模式是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高考,技术技能人才高考是新设计的高考模式,考试内容为技能加文化知识.鲁昕解释说:“技术技能型有三种人,第一类是工程师,第二类是高级技工,第三类是高素质劳动者[1].”之前传统的职业教育一般只讲技能型人才,随着高考模式的调整,以技能型人才培养为主的职业教育也将发生很大的变革.

1 双模式高考对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性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经济全球化愈发明显,中国开始认识到仅仅依靠“中国制造”来发展经济的结果是能源的消耗、环境的污染以及很低的投入产出比,近几年严重的雾霾已经敲响了这条不可持续发展道路的警钟.中国需要走“中国创造”之路,提高核心技术的拥有量,才能提高效益、降低能耗、减少污染,进入可持续发展之路.走“中国创造”之路,仅仅依靠科研院所是不够的,其核心是提高企业从业人员的素质.经济发展靠人才,人才培养靠教育,尤其是高技能人才短缺已成事实,因此,推出双模式高考制度对高职院校发展是千载难逢的机遇.此外,高考双模式其实并不是中国的创新,在世界上早有先例.据调查,德国的基础教育体制是 12年义务教育加高中阶段双向分流.初中毕业后开始分流:一部分学生进入普通高中学习,然后再升入学术性大学学习;另一部分学生则进入职业学校学习,毕业后直接就业,或者进入高等职业学校继续学习.德国工业尤其制造业发达,并且有一整套制度作为保障,制造业对技术工人和技术型人才的需求旺盛,各院校有的放矢地进行培养,形成了良好的供需链条.德国学生在中学毕业后只有26 %的人选择上大学,而超过58 %的学生选择上职业或专科学校.新加坡早在 1961年发表的《职业与技术教育报告》中就认为当时的教育体系过于学术性,不能适应新加坡从转口贸易到现代工业化生产的需要,开始建立从初级到高级的技术教育体系,现在,每年有近半数的学生进入技术教育体系学习.与上述国家相比,中国虽然也开展了职业教育,但层次较低,每年的高考,依然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大部分高中生以考入名牌大学为目的.中国现行的高考制度,使职业教育成为大学落榜生的收容所,职业教育成为技术工人的培养基地.不改革高考制度就不能提供多元化的人才选拔方法,在如此背景下,推行双模式高考制度,顺应了世界职业教育发展的趋势,必将推动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获得更高层次的发展.

2 双模式高考对高职教育的不利影响

2.1 传统思想观念依然是一道巨大的屏障

中国没有出现大部分人选择职业教育的趋势,除了源于中国和德国以及新加坡的经济结构及发展程度不同外,主要还是源于国人对高职教育和人生价值认识的不同.历史上,中国对于职业技术教育的偏见由来已久,如孔子曾将请学稼和请学圃的弟子樊迟说成是小人,成为不重视技术技能学习的典型事例.在当今社会,从工作环境到薪酬标准,从社会地位到个人认识,高学历研究型人才和技能型人才依然不能相提并论.因此,在高等职业教育社会地位没有得到提高,技术技能型人才的社会地位和收入水平没有得到社会普遍认可的现状下,简单地将高考分为学术型和技能型并不能提高职业教育的吸引力.

2.2 高职教育的生源素质将面临巨大考验

据统计,中国普通高校共1 200所左右,在办学功能上并没有明显区分,办学模式趋同.鲁昕表示,教育部未来将推动600多所地方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职业教育类型转变.高考分为技能型人才和学术型人才考试后,很可能会对现有的本科院校和职业教育类院校的定位进行重新划分,一些省属普通院校和三本院校将与高职院校共同参与技术技能型人才高考的录取,职业院校的竞争将会更加激烈.可以预见,在未来 10年内,中国高等职业教育将面临着重新洗牌的局面.除了少部分成绩较好的考生进入普通高等院校外,大部分考生将接受高等职业教育.那些转型步伐较快、效果较好的省属和新建本科院校将吸纳这部分学生的顶端人才,其他转型本科院校和国家示范型高职院校由于师资水平和以往的办学声望将吸纳次顶端考生,留给地方高职院校的考生的成绩甚至比以往单一高考模式下的成绩还要差,无疑是雪上加霜.因此,由于重心的下移,普通本科高校转型对高职院校的生源素质将是巨大的挑战.

2.3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水平缺乏可持续发展后劲

由上所述,高职院校生源素质,尤其是其文化成绩较低,加之学校师资水平和学科水平较低,培养的学生缺乏可持续发展的后劲,而现在高新技术企业需要文化水平和技术水平较为全面的复合型人才.此外,《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05]35 号)指出,从总体上看,职业教育仍然是我国教育事业的薄弱环节,发展不平衡,投入不足,办学条件比较差,办学机制以及人才培养的规模、结构、质量还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2].由于国家对职业教育投资不够,职业院校无力购买与生产同步甚至更先进的仪器设备,导致学生不能接触到一流的设备.如此背景下,职业院校的学生培养水平将令人堪忧.

3 高职教育发展的对策思考

现实情况表明,在中国的很多地区,对职业教育的需求甚至要强于普通高等教育,据中国网报道,两会期间巴中市市长周喜安表示:“对于当地来说,更迫切的需求是解决贫困地区贫困的根子,当地需要更多的职业教育、职业技术,能够直接去就业,去改变贫困的现状,技能要比学历重要.”所以高职教育应该是大有所为的.

3.1 加强政策引导和教育宣传,转变国人传统观念

如今,虽然有些工程师、高素质劳动者等蓝领得到的薪酬不低,但收入随企业经营情况变化较大,社会地位也不如所谓的白领,这导致很多人选择高考模式时会犹豫.这意味着,技术技能型人才要先获得社会大众的认可,才能吸引学生报考.如果社会对蓝领的评价没有大的改观,大多数学生仍会选择学术型高考.是否有更多的学生进入职业教育,依然是个未知数.因此,对于我国推行“两种高考”改革而言,最大的困难需攻克国人重知识、轻技能的根深蒂固的传统观念.要去除技术型教育为“二等教育”的歧视,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一是国家可以出台相关政策,促使企业提高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工作待遇和社会地位;二是通过家庭教育、社区教育、成人教育、家长学校等多种途径,在全社会进行职业教育观念的普及教育,加大对考生及家长考前宣传教育力度,摒弃完全功利化的教育,正确树立成才观.

3.2 做好高考框架设计,确保教育的公平和效率

鲁昕指出,技术型高考是技能加文化知识,在高中阶段,16岁就可以选择你未来发展的模式.当然不管你选择的是什么模式,你都可以实现你的人生目标.虽然两条路都可以通往成功,但在我国应试教育背景下,16岁的孩子还不具备自我选择的能力.此外,无论是通过技术型高考还是学术型高考,高校皆不可忽视对其综合素质的培养.因此,分类高考不应是泾渭分明的两条鸿沟,而应成为有立交桥连接的“双通道”,让考生能多个角度评判了解自己的能力,多一条继续深造的向上通道.教育部门应拿出大智慧,完善分类高考的制度细节,真正实现“1+1>2”.一方面,两种高考模式还得通过合理的教育分流制度来保证实施,如德国、新加坡等国从小学就设立了分流制度,包括分流通道的建立和对学生选择的补救措施,都最大限度保证了教育的公平和效率,我们不妨借鉴一下.另一方面,国家也必须给予职业教育政策倾斜和财力支持,让职业教育有足够的底气和优势来构建就业的“安全网”,以纠偏“重普教、轻职教”的认知.这样才能实现对技能型人才的有计划分流培养,而不是全都对精英教育的学术型高考趋之若鹜.

3.3 积极创造条件,提升人才培养水平

双模式高考只是影响高职院校的外因,其实真正影响高职院校的还是其自身的人才培养水平.与自己将来同台竞争的转型地方本科院校相比,高职院校除了暂时的学科水平和投入水平处于劣势外,其专业设置更加符合社会行业和职业需要,双师型教师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均要高于转型院校.因此,建议高职院校采取以下措施,求得自身的快速发展.

3.3.1 做好发展规划,找准学校发展定位

无论是高考模式改革,还是招生制度改革,其目的指向都是很清楚的,无非是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更加以人为本,符合人才成长规律,让每一个学生都可以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第二个层次是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培养合格的劳动者与建设者;第三个层次是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成为高素质人才,破解“钱学森之问”.很显然,目前第一个和第三个层次不适合高职院校发展,可以在第二个层次上想问题、谋发展.高职院校不仿将学校人才培养定位于技术技能型人才,个别有深厚基础的专业可以培养工程型人才.这样就与转型地方本科院校培养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形成了错位发展,找到了自己的立足点.

3.3.2 实现职业院校与普通本科院校的结盟与合作,构建双校园学习模式

职业院校的学生可以就近选择本科院校的相关专业课程,以相同的专业课程学习来完成理论知识,同时接受本科院校、名校的校园文化环境,以此来带动自身的学习和发展,带动职业院校的文化氛围提升.同样,可以让本科院校的学生到职业院校参加实践性课程学习,利用职业教育的校企合作优势,提升自身的实践能力.这样就实现了本科院校-职业院校-企业三者互动连接的办学模式,以此来推进职业教育和普通高等教育各自的优势发展和劣势补缺.

3.3.3 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大力开展校企合作

《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05]35 号)为职业教育制定了发展目标,要求职业教育要与市场需求和劳动就业紧密结合,形成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结构合理、形式多样,灵活开放、自主发展的有中国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这就要求高职院校要根据专业教学需要,继续加大实践教学力度和学时学分比例,积极同地方企事业单位开展校企合作,根据专业性质特点,积极探索技能型、技术型、服务型、设计型等多种人才培养模式,最大程度上适应和满足市场对人才规格的需求.

其实,高考并不是高职教育最大的拦路虎,有没有双轨制都不影响选择的自由度.经济发展的模式,制造业的创新力不强,影响了对人才的需求以及成长空间的限制.如果说高考双轨制只是供给上的变化,那么如何激活需求才是改革的核心.因为消除“职业教育”偏见从来都不只是个教育问题,更是一个市场和经济命题.唯有围绕市场需求和经济现实,进行教育层面的改革,并以此配套一系列的改革,高考双轨才会取得预期的效果.

[1] 鲁昕.中国发展高层论坛[EB/OL].[2014-05-10].http://www.sdsxyz.com.cn/dt/sk/2014-04-03/2719.html.

[2] 国务院.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EB/OL].[2014-05-10].http://www.bitc.edu.cn/sfx/data/504120849250/50412084 9250.shtml.

猜你喜欢
技能型职业院校院校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高职院校技能型人才培养体系研究
如何加强职业院校学生的德育教育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浅谈职业院校中的美术教育
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思考
农村技能型供水管理人才培养浅析
浙江省汽车后服务业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探索
提高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质量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