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 伏 彬
(衡水学院 教务处,河北 衡水 053000)
教育部普通高校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的根本目的在于确保教学条件,提高教育质量.其核心内涵中的“一个引导”就是引导参评学校构建并逐步完善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形成不断提高教学质量的长效机制[1].根据专家对评估指标体系的内涵解读,教学质量保障与监控体系包括6个环节,即目标确定,各教学环节质量标准建立,信息与收集,评估,信息反馈与调控,这些环节构成教学质量保障与监控体系.笔者认为,参评院校应围绕学校人才培养目标,开展教学质量保障与监控工作,应在十个方面着紧用力.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首次正式提出要“促进管办评分离,形成政事分开、权责明确、统筹协调、规范有序的教育管理体制”.“管办评分离”已成为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目的是要重新构建政府、高校、评估机构及社会之间的相互关系[2].其实质是在“管”“办”“评”三者的互动中,保持“评”的相对独立性,并充当联系政府与学校的中介,强调评估应当由专门的机构来实施.顺应这一趋势,高校内部也应建立专门的质量监督与评价机构,专门行使教学质量保障与监控体系的构建与运行职能.我国目前已经有部分高校建立了教学质量管理机构,为高校教学质量的保障奠定了组织基础.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教学质量保障与监控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有科学的指导思想.根据当前高校教学质量保障与监控体系运行中存在的种种问题以及质量保障工作的发展态势,笔者认为,应当按照“人性化、协商式、低重心”的工作思路,开展质量保障与监控工作.即教学质量保障与监控理念的人性化,质量保障与监控方式的协商性,质量保障与监控权力的低重心.具体而言,人性化就是树立“以师生为本”的质量监控理念,在教学质量监控活动中,要充分尊重教学质量主体——教师和学生的权益,让师生主动关注和参与教学质量监控过程,打破师生在教学质量监控过程中的集体失语和缺位.教学质量管理人员要与师生平等交流,共同协商教学质量问题,而不是我说你听的单向度指令性管理.学校要充分信任并放权于教学单位,调动他们质量管理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让教学质量监控真正成为师生自觉自愿的意志和行动.
教学质量保障与监控体系的构建离不开一套科学合理、简约有效的质量管理制度.教学质量保障与监控体系的构建,从目标、标准的确立到信息检测再到反馈与调控等各个环节,均需要有完善的制度作保证.围绕各环节,学校需要建立健全一套教学质量保障与监控工作的顶层制度设计,主要说明学校教学质量保障与监控体系的指导思想、目的和内容以及全校教学质量保障与监控体系的框架和工作流程.如关于加强教学质量保障与监控工作的指导意见,各主要教学环节质量标准,教学质量保障体系运行制度,教学督导制度,各级领导听课制度,教学质量评估与监测制度,教学质量反馈与调控制度,教学质量奖惩制度等必要文件,都需要根据学校人才培养目标和学校实际进行制定或修订,形成一套完整的教学质量规章制度.
教学质量保障与监控体系的运行离不开一支高素质的质量管理队伍.从目前高校教学质量管理运行来看,教学质量管理队伍主要包括各级教学督导人员、师生教学信息员、教学质量管理与工作人员等.教学质量管理队伍应具备三种意识和三种能力.三种意识,一是强烈的责任意识,要有“替学校把脉,为师生服务”站位和责任感;二是敏锐的政策意识,要有对国家教育教学质量政策与形势的敏锐捕捉和判断意识;三是具备较强的研究意识,要有结合工作进行反思与研究的意识.三种能力,一是较强的制度执行力,对学校教学质量管理制度要严格执行,不打折扣;二是教学质量信息的收集与处理能力,要具备数据收集的科学方法和数据的统计分析能力;三是教学质量工作报告的写作能力.
教学质量保障与监控体系运行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对教学质量信息进行收集与监测.通过教学质量信息的收集和监测,可以真实地反映出学校日常教学及教学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才可能将教学质量问题消解在萌芽状态.教学质量调查可以根据调查目的,针对各级管理人员、广大师生,甚至学生家长、用人单位或社会公众.信息的收集途径和方式可以通过设立专门信箱、发放调查问卷、召开座谈会、深度访谈、现场观察等方式进行.对于收集到的信息,要进行分类整理,多方过滤与验证,以确保信息的真实有效,为后续工作改进奠定基础.
除进行一系列的质量调查进行数据收集外,还应建立一个定期的数据采集信息管理系统.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指标体系要求学校充分发挥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的作用,对教学质量进行常态监控.数据库的建设应遵循教育教学规律,重点在于专业建设层面,从关注影响专业建设水平的主要因素如专业建设规划、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师资队伍、教学条件、课程教材教法、学风建设与就业质量等方面进行整体把控与协调.数据库应根据各主要教学环节质量标准,开发教学质量预警功能,如生师比、生均图书、实验开出率、课程设置、实践教学比例、教材选用、课程成绩、体质健康合格率、就业率等指标的预警功能.
教学评估是对教学价值的判断活动.开展各类评估是教学质量保障的重要途径和手段,评估的根本目的在于确保人才培养质量.根据评估的对象和内容可分为院系教学工作评估、学科专业评估、课程评估、教材质量评估、课堂教学评估、实验室评估、实验教学评估、实习基地评估、教学管理评估、学生学习评估、试卷质量评估、毕业论文评估、就业质量评估等.前两者属于对院系教学工作和专业建设整体方面的把控,后几种评估则属于具体教学环节的专项评估,共同构成一个有机联系的评估体系.每种评估都要建立评估指标体系,定期进行,形成长效评估机制.如教学管理评估可以从教学管理队伍建设规划、队伍数量与结构、日常管理、学籍管理、教师管理、课程管理、档案管理、考务管理、实践教学管理、质量管理、管理效果等方面进行,每学年为一个周期.评估结果作为教学奖惩的依据,与单位负责人的晋升、个人晋职等直接挂钩,以调动各单位和教师个人的工作积极性.
当前高校教学质量保障与监控体系存在一个普遍的问题就是信息反馈不畅.一是没有制度保证,二是缺乏信息交互渠道,三是缺少信息过程记录.为此,学校应建立教学质量信息反馈机制,构建教学质量信息反馈平台.一是通过校园网站及时公布教学质量监测信息,如教学检查通报等.二是借助校园网站、电子屏幕及时滚动报道学校教学质量监测信息.三是编辑教学质量工作简报,定期或不定期报道日常教学督导、教学质量信息员反馈情况等.四是召开教学质量专题通报会,将一段时间发现的教学质量存在的普遍问题集中向各相关部门、单位进行传达.五是发布各种教学质量报告,在全校层面进行学习.此外,还可以借助校园广播、报刊栏等渠道,公开播报教学质量反馈信息.总之,通过各种渠道,让相关责任部门和广大教职工及时了解教学质量存在的问题,及时整改,并接受广大师生的监督.
撰写教学质量报告的目的是为了推动教学质量不断改进,确保教学保障与监控体系的健康运行.教学质量工作报告主要包括教学督导工作报告、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分析报告、各类评估检查工作报告、教学年度质量报告等.主要内容包括教学质量基本状态,教学质量存在问题,问题产生的原因及解决问题的建议对策等几部分.教学质量报告的撰写要把握“精、实、狠、准”原则,即文字要精练,直奔主题,便于阅读;成绩和数据要实,前有照应,有支撑;查摆问题要狠心,不避重就轻;分析原因要准确,整改有方,具有可操作性[3].要把质量报告撰写的过程转变为全校教职工进一步转变教育观念,统一认识的过程,从而为教学质量整改工作奠定坚实的思想认识基础.
教育部普通高校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的核心内涵中的“一个引导”除了强调引导参评学校构建并逐步完善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外,最终落脚点是形成不断提高教学质量的长效机制.那么,如何构建教学质量保障的长效机制?建立健全质量保障与监控体系是高校内涵式发展、提高教育质量的根本.笔者认为,高校内涵式发展是指向人、为了人、成就人的本真发展.因此,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最根本的长效运行机制的落脚点应围绕“人”做文章,通过多种机制激活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此,笔者经过反复深入思考,从经济人、社会人等人性假设的行为科学理论出发,提出价值驱动、制度驱动、评估驱动和利益驱动的“四驱动”质量管理运行机制.具体而言,就是构建教学质量文化提升机制、教学质量规范机制、教学质量评估机制和教学质量奖惩机制“四位一体”的运行模式.该机制既从人的实际出发,满足了人的需求,调动了其积极性,又符合现代教育管理理念和教育教学规律的发展,确保了教育教学质量.
[1] 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合格评估36问[EB/OL].[2014-04-18].http://www.pgzx.edu.cn/modules/question36.jsp.
[2] 吴启迪.加强评估机构能力建设 努力促进管办评分离[J].中国高等教育,2011(Z2):16-19.
[3] 陈小虎.评估自评报告工作的几点体会[EB/OL].[2014-04-20].http://www.doc88.com/p-38739721242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