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劝学》英译文本中的语言转换与文化传达
——诺布洛克英译本中国文化意象的译介

2014-04-08 14:07王红超
邯郸学院学报 2014年2期
关键词:荀子君子译者

王红超

(邯郸学院 外国语学院, 河北 邯郸 056005)

《荀子·劝学》英译文本中的语言转换与文化传达
——诺布洛克英译本中国文化意象的译介

王红超

(邯郸学院 外国语学院, 河北 邯郸 056005)

诺布洛克(Knoblock)英译《荀子》是综合其学术研究和英文翻译的巨著,选取几例理解与表达的特色之处,考证《荀子·劝学》的训诂,讨论其英文表达与汉语源语言的差异,探讨中国文化意象传达的得失,分析在跨文化交际中如何保留原文本的语言和文化特色的翻译方式,提出适当运用“中国英语”的翻译原则、中西译者合作达到优势互补,以促进《荀子》英译事业的传播与发展。

《荀子·劝学》英译文;语言转换;文化传达

《荀子》英译本的出现和研究是地方文化国际化的必然趋势,富有中国意象的古汉语是荀学无尽藏的思想文化的载体,其文化意象如何用英语传达是翻译策略的焦点。国内荀子研究多从其思想和训诂两个方面入手,对外推荐的英译本多由国外译者出版,国内多见于荀子名言和网络译手的翻译。2000年《大中华文库》出版了美国迈阿密大学哲学教授诺布洛克(Knoblock)分别在1988,1990,1994年英译《荀子》的 3个卷本,诺译本紧扣原文,照字直译,兼顾“易解”和“保存着原作的风姿”。[1]26-27

《荀子·劝学》是两千多年前教育思想的醒世警言,开头连用五个比喻说明后天学习的重要性,后面连用八个比喻论述学习专心一致的重要性,以自强勉人。《劝学》篇寓议于喻,全书无论议兵还是治国,君子都要终身善于学习,达到“化性起伪”。全文借用富有中国文化意象来比喻说明修身学习的道理。译者在处理文化翻译时,基本用直译,英译清楚流畅,发挥其母语优势。尤其是古汉语今译争议较多的地方,反而由英语简洁明了地表达到位,比如:

“巢非不完也,所系者然也。”[1]6对于“完”字的训解有很多争议,中文解释多为完的词组:方勇,李波[2]3、张觉等解释为“完善”;杨柳桥、高长山等很多学者都解释为“完美、完备”等近义词,于智荣专门为此撰文解诂为“结实,牢固”,[3]83而英语翻译就省去引证训诂的繁杂,毫不费力的用well-made,[1]7尽显其义。

诺英译本脍炙人口之处还很多,为荀学在英语国家的传播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一方面诺布洛克严谨的学术态度和深厚的学术功力让人赞服,译者身为美国人,长期研究中国文化,其优势在于英语的表达准确流畅,中英文化差异了解较多,是值得学习和借鉴的。调查证明,诺的英译文本引导着西方对《荀子》的解读。另一方面,翻译中国传统文化典籍《荀子》,必然面临古汉语特有的词语如何确切地用英语表达、中国文化意象如何准确地传达到西方的难题。英语国家的译者对古汉语的理解难免有偏差,对战国时代文化背景的掌握不够全面,成为国外译者的劣势,必然导致译文有误读的现象,激发儒学界和翻译界的探讨。本文选取几例并归类,以求方家斧正。

一、人物意象内涵的差异

《荀子》出现频率较高的人物指称包括“君子”、“小人”、“圣人”等,在《劝学》篇中“君子”出现14次,“小人”两次,“圣人”一次。《荀子》具有战国年代历史特征,这些人物指称具有古代中国特有的意象,是中华民族智慧和历史的一种文化符号。翻译时可以借用“中国英语”的表达方式,早在1980年葛传椝先生首先提出“中国英语”的概念,认为不论在旧中国或新中国,讲英语或写英语都是有些特有的东西需要表达,如 Four Books(四书)、Keju(科举)、Xiucai(秀才)……所有以上表达都属于“中国英语”。[4]1430多年后的中国,英语在中国磨练和使用中未免带有中国特色,《荀子》富有典型的中国文化意象符号,适宜借用“中国英语”的翻译原则,保持原汁原味,因为异国情调的文化不怕读者不理解,而是怕翻译中变味,误导读者。

《劝学》开篇就是“君子曰:学不可以已”。[1]2“君子”一语,广见于先秦典籍,本意为“君之子”。中国周朝时期,周天子分封诸侯,建立邦国。诸侯称国君,国君的儿子称为君之子,即君子。后世也将道德水准品德修养很高的人誉称为君子。孔子进一步规范君子涵义,使君子正式成为一种道德评判的标准。《论语》中注释君子的标准是道德修养高的人。“君子”英文翻译为gentleman,[1]3陆谷孙主编英汉大辞典(2003)的719页前三个意义为:“有地位的人、有修养的人,先生”,包括其中的意思但不完全契合,与见识广博,思想深刻,品德高尚的君子意象有差距;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第 4版)包括以上三个意义外,还有富绅、富贵闲人等意义,而君子是褒义词,两者形象差别较远。需要表达中国特有的文化意象,翻译可以直接音译Junzi(君子)。为照顾读者,开始也可以加注释解释,随着荀学西渐,汉语拼音异化带来的文化将被理解接受。

与“君子之学”对立的是“小人之学”,[1]14“小人”通常指儒家定义的“君子”的反义词,意思也很丰富,汉典中有12种解释。比如第八条解释《论语·阳货》中:“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5]267旧指仆隶,朱熹集注:“此小人亦谓仆隶下人也。”《性恶》中纵性情,安恣睢,而违礼义者为小人。“小人”就是放纵性情,胡作非为,违背礼仪的形象。[2]377汉语今译的训解就有多种,英文翻译难以盖全,诺译的petty man,[1]15陆的词典和牛津的词典petty都解释为:“小的,琐碎的,不重要的”,与中文意象有一定关系,但难于涵盖所有意义,音译为Xiaoren(小人),标志中国特色文化符号的涵义。

学习最高层次“终乎为圣人”[1]12“圣人”的界定经常出现在诸子百家之书籍。“才德全尽谓之圣人”,包括古代圣明的君主帝王,及后世道德高尚儒学造诣高深者。传统文化的定义指知行完备、至善之人,是有限世界中的无限存在。最初出于儒家对“止于至善”的人格追求,所以圣人原是专门指向儒家的,但后来的诸子百家,乃至古今各种宗教、学派,也都有自己认定的圣人。包括基督教圣人,英文中都称为 a sage[1]13。前文提到的两本词典中第一个义项一致解释为:“圣人,贤者,智者”,接近中国的意象涵义;但是第二个义项是“鼠尾草”,可见这个英语单词本身就有歧义。为了区别来自不同国家的圣人,输出中国特有文化符号,毕竟《荀子》中“圣人”特指历史上儒家的文化符号,尽管他们有相似的品质,还是不同于基督教圣人形象,不妨音译Shengren(圣人),以区别于其他宗教和学派。

二、拆字翻译的语义差异

中文原文的意义显著的名词,英文解释浮于表面意义,拆解成对等字直译,可谓是 word-to-word translation,反而损失整体语义sense-to-sense translation,下文举两例来说明。

例1:ST: 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1]2

TT:If you have not heard the words inherited from the Ancient Kings, you will be unaware of the greatness of learning and inquiry.[1]3

《劝学》中“学”字连标题在内出现21次,诺翻译大多用“learn”,两次用到“study”,学问一词在汉语中词义明显,此处是名词,比如“荀子富有学问”。本句讲前代贤王知识丰富,见识深刻,学问很大。“学问”一词在《荀子》全书中出现频率很高,是君子形象必备的品质。诺译参考的王先谦和久保爱的本子,都不用注释这个词语,因为在古汉语和现代汉语中词义都很明白,而译成英文却把它拆分为“学learning”和“问 inquiry”两个字义,显然是没有把握好英汉语言的差别,汉语中很多双音字组成词,构成一个语义(semantic meaning),不能拆成两个字的形式意义(formal meaning),所以译成learning就足够。

“先王”出现两次,中文注释前代贤王,包括尧舜禹等英明君主,在《荀子》中已成中国文化传统的思想脉络,比如后文出现“原先王”,意义不言自明。而在英语背景中却没有这种文化传承的背景,诺译the Ancient Kings和网络有翻译the former kings,都是指前代君王,也包括暴君桀纣等,未必都是文中所指的先王,所以有必要翻译出the ancient wise kings。

例2:ST:积水成渊,蛟龙生焉……[1]8

TT: …If you accumulate enough water to fill a chasm, dragons and scaly dragons will be born within it.[1]9

“蛟龙”是中国传说中一种能兴云雨的神异动物,查证发现两个字“蛟”和“龙”有分别的解释,而且意义较多,《韵会》中解释:蛟,龙属。无角曰蛟。《抱朴子》中:母龙曰蛟。[4]此处指的是渊中龙,肯定是会闹水的,没有强调是哪种的蛟,而且毕竟是神话传说的动物,不能也没有必要科学地分出属种科目。译文为dragons and scaly dragons,显然是分成“龙和多鳞的龙”,把汉语两字分开来翻译。蛟龙既然是神话,又都是龙,为达到言简意赅,翻译成 flood dragon或用dragon足矣。

参照后文: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1]10“骐骥”汉语大词典解释:骏马。《修身》篇中:夫骥一日而千里,驽马十驾则亦及之矣。[2]19一个“骥”字也是指的骏马,与骐骥意义没有区别。诺的英文翻译是Qiji[1]9,笔者认为音译可取,同理蛟龙也可以音译Jiaolong。两者都是汉语中双音单意的词,没有必要分成字字对应的翻译,否则容易误导读者认为是两种动物。

例3:ST: ……故诵数以贯之,思索以通之,……[1]20

TT: ... recites and enumerates his studies that he will be familiar with them, ponders over them and searches into them that he will fully penetrate their meaning,...[1]21

这是本篇中第三次出现“数”,“诵数”的意思是“诵读群书”,[1]20诺译为recites and enumerates,是背诵和读数,显然是分别翻译“诵”和“数”两个字。“数”此处是名词“群书”,不是动词“读数”的意思。译者对汉语词汇理解的错误,自然导致英文表达有偏差。考证其文化背景,中国古代传统读书人是身着长袍,背着手诵读的形象。本篇指背诵经典《书》、《诗》、《礼》[2]8等来体会咀嚼,recite意思就是背诵,所以可以翻译为recites kinds of Books.

三、词义理解的差异

例1:ST: 兰槐之根是为芷,其渐之滫,君子不近,庶人不服。其质非不美也,所渐者然也。[1]6

TT: If the root of the orchid and the rhizome of the valerian are soaked in the water used to wash rice, the gentleman will not go near them, and and the petty man will not wear them.[1]7

本句寓意要远离邪僻而近中正。文中“滫”字各种注释大同小异:张觉译文为“尿”[1]6;王先谦注为“久泔也”;[6]6现代汉语词典解释“臭泔水”。[7]12981986《礼记内则》郑玄注:“秦人谓溲曰滫。”这里用为有人尿的臭水之意。[8]

英文翻译为the water used to wash rice,意思是淘米水。但是淘米水在中国不能等同于脏水或者泔水。傣族民间用淘米水洗头发,是保养头发的一个验方。用淘米水洗碗洗肉,去油去污还干净环保,可见翻译成的“淘米水”不仅不是脏水,还富有营养、大有用处,显然与“滫”的意义不同,故翻译改用dirty water。

句子中“庶人”泛指无官爵的平民、百姓,与后文出现的“涂巷之人也”和《性恶》篇中“涂之人可以为禹”,《哀公》篇中“庶人也,水也。”指的同样是老百姓,英文翻译却为petty man,与后文中出现“小人”的英文翻译雷同,其他篇章有时解释说庶人中也包括小人,但是庶人不都等同与小人,此处就是普通百姓的意思,故翻译为the common people或者网络译成 commoners[9]更切近原文;当然拼音也是一种翻译方法Shuren(庶人),可以在括号中加入以上两个简单英语词语来解释。

例2:ST: 南方有鸟焉,名曰蒙鸠……西方有木焉,名曰射干……[1]6

TT:In the southern regions, there is a bird called the“dunce dove”... In the western regions, there is a tree called the “servant’s cane”...[1]7

原文中的蒙鸠和射干,中文今译不需要注释,直接用原名就可以。但是转译到英文,却有些出乎意料。诺译文分别翻译为“dunce dove”和“servant’s cane”意思是“笨鸽子”和“仆人的拐杖”,经查证后发现:原文与译文产生形象截然不同,以下分别查证说明:

蒙鸠:鸟名。即鹪鹩(雀形目),小型、短胖、浅褐色的善于筑巢的小鸟。其中沼泽鹪鹩又名巧妇,巢以细枝、草叶、苔藓、羽毛等物交织而成,悬挂在芦苇、灯心草或草杆上,巢的形状是有一个侧门的穹顶结构,离地50厘米,而自己产的卵壳很厚异常牢固。[10]

《刘向说苑》第11卷《善说》中孟尝君与门客的谈话中也说道这种鸟:

客曰:“不然,臣见鹪鹩巢于苇苕,着之发毛,建之女工不能为也,可谓完坚矣。大风至,则苕折卵破子死者,何也?其所托者使然也。”[11]

译文dove意思是鸽子或者鸠鸽科鸟类的通称。筑巢用树枝,常活动于树上,林间,耕地。而dunce dove有点像现代网络词“萌鸽”,与“巧妇鸟”代表的形象涵义差距甚远,妨碍了原文中文化形象的传播。第一种翻译方法用专有名词:沼泽鹪鹩,可以准确翻译为marsh wren;第二种翻译方法是考虑语境的需要,为区别于“鸠鸽”,并使读者了解蒙鸠的筑巢特性,建议保留音译,文后再加个注释Mengjiu(also called Qiaofuniao in China, a bird with a dab hand at nesting)。

射干(植)英文名:Black berry lily Rhizome,多年生草本灌木。《史记·司马相如传·子虚赋》:“其东则有蕙圃衡兰,芷若射干”。注释芷:白芷,香草名。若:杜若,香草名。射干:香草名,草本,可入药。[12]

由此可见白芷和射干在文中常一起出现,都是香草名,是草本藤类植物。原文提到藤条长四寸,生在高山上。英文翻译“servant’s cane”是“仆人的拐杖”,现实中拐杖都是较硬韧、长度适手的木棍做成,罕见藤条能做拐杖,所以翻译也同样音译,若有必要可以加个小解释:Yegan, a kind of cane。

例3:ST:《诗》曰:尸鸠在桑,其子七兮。[1]10

TT: An ode says: the ring dove is in the mulberry tree, its young ones are seven.[1]11

这次提到“鸠”,正好可用上文讨论的dove(鸠鸽),诺译基于这种理解,所以翻译成the ring dove。意思就成为“带环的鸽子”。此句来自《诗·曹风·鸤鸠》,尸鸠即鸤鸠,鸤鸠即布谷鸟。郑玄注:“兴者﹐喻人君之德当均一于下也。”后用为君以仁德待下的典实。成语“尸鸠之平”流传下来,传说它哺育群雏能平均如一,借用尸鸠的意象比喻君主公平对待臣民。本书前页张觉的注释很清楚为“布谷鸟”,而且布谷鸟是杜鹃科,不属于鸠鸽科。所以可以准确翻译为cuckoo。

四、增译的文化内涵差异

例1:ST: 譬之犹以指测河也,以戈舂黍也,以锥餐壶也,不可以得之矣。[1]18

TT: “ Using a finger to plumb the depth of the Yellow River,” or “a lance to pound the husks off millet,” or “an awl to eat the evening meal from a pot.”[1]19

“以指测河”、“以锥餐壶”自此流传下来,化为中国具有形象比喻的两个成语。第一个意思是用手指测量河水的深浅,比喻达不到目的。“河”是泛指,并不专一指那条河流。而诺译为the Yellow River, 大写显然指中国唯一的黄河,翻译没有必要发挥文化意象的涵义,就是一般的rivers就可以;第二个“以锥餐壶”意思是用锥子代替筷子到餐壶中吃饭,也是比喻达不到目的,并没有指出“餐”是中国传统的一天三顿饭中晚餐,所以没有必要翻译成the evening meal,直接用meal 就忠实地翻译源语语言与文化。

例2:ST: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1]10

TT: it can eat dust and dirt above ground and drink from the waters of the Yellow Springs below, because its mind is fixed on a constant end.[1]11

关于文中“黄泉”的翻译,蒋老师评述很有道理:

当然,把“黄泉”译为“the under world”, “the nether world” 也无不可,还可以省去注释的麻烦。但诺氏为了保留中国文化的风貌,不惮辛劳,取了直译加注一途:

……The Yellow Springs, deep under the earth, were where the spirits of the dead went and so was another name for the underworld. (黄泉在地下深处,为死者魂)[13]42

“黄泉”作特有名词时,在传统中国文化中是指人死后所居住的地方。因为打泉井至深时水呈黄色,又因人死后埋于地下,故古人以地极深处黄泉地带为人死后居住的地下世界,也就是阴曹地府。古代迷信指魂魄所归,比如唐代白居易《长恨歌》“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14]中就用到“黄泉”的这个意义。诺对中国文化了解的确甚深,译者加的注释就是以上文化意象的内涵。但是本文中“黄泉”显然不是指蚯蚓死后地方,而是指蚯蚓没有足,却能一心向下钻土,到达地深处,喝到地下很深的泉水,比喻学习用心专一就能成功。所以不是特指大写 the Yellow Springs,直接小写才符合原文的意思。

例3: ST: 昔者瓠巴鼓瑟而沈鱼出听;伯牙鼓琴而六马仰秣……

TT: In antiquity, when Hu Ba played the zither, deep-water sturgeons came up to listen, and when Bo Ya played the lute, the six horses looked up from their feed bags.

本句形容瓠巴鼓瑟动听,连沉在水底的鱼儿都禁不住浮出水面来听。“沈鱼”通假“沉鱼”,中国成语有“沉鱼落雁,闭月羞花”,“沉鱼”来自传说春秋时代的西施在古越国浦阳江边浣纱,水中的鱼儿看到她的容貌,都惊艳得沉入江底。没有点明是哪种哪类的鱼儿,翻译中用到deep-water sturgeons,是深水“鲟鱼”。译者主体性在文中类似地方也有体现,为什么译者要翻译成鲟鱼而不是其他鱼类?特查证资料如下:

鲟鱼是动物食性的鱼类,在幼鱼开食阶段可捕食浮游动物,但很快鱼苗就发展成底栖生活。[15]原来鲟鱼是底栖动物,要不是瑟声实在好听,是难于召唤出的。这样的翻译比原文的寓意更深一层,但是翻译是基于原文的再创造,发挥主体性的首要任务是忠实于原文,基于此种考虑,翻译成fishes就够用。听到美妙的音乐,包含鲟鱼在内的各种水底的鱼类,禁不住浮到水面联欢的场景也在情理之中。

综上所述典籍汉译英的讨论,都是为了更忠实地传达《荀子》源语的文化与思想,如果字字对译能使“译作对译文读者与原作对原文读者产生的效果”(Newmark,1981)[16]33相同或者相近,不防妙用;若是相反或者阻碍英语读者理解原文,字字对译的风险可以借鉴林黛玉英文名字翻译的教训,裴钰博客撰文《“荡妇”版林黛玉,误导西方四十年》:

早在1970年代,黛玉被翻译成Black Jade,被世界闻名的汉学大师 、红学大师吴世昌发现并提出批评,吴老查证词典并引用英文报刊资料,说明Jade在特指女性时有不良引申意义:荡妇。后来1973年的霍克斯版和1978年的戴乃迭杨宪益版接受批评,用汉语拼音 Lin Dai-yu 代替了Black Jade。[17]

林黛玉是中国小说特有人物名称,符合“中国英语”的范畴,上例证明,采用“中国英语”的原则成功处理了翻译导致的文化曲解。如果起初为了便于读者理解,可以后面再加个小注释来解释。裴文中还提到改善中国典籍英译的方式之一是资助国外译者,笔者认为,这种资助主要指加入中国译者的智力支持,从而避免或者挽救国外读者对译文的文化和价值观的误读。中国的文化意象能引起译者和读者无限推敲空间,译者需要严谨考证才能从心所欲不逾矩,戴着忠实的镣铐跳舞的翻译,才能原汁原味地传达中国特有的语言和文化。

五、结论

随着中国此起彼伏的英语热潮,英语名著汉译进行的轰轰烈烈,甚至出现各种重译本。但是《荀子》少有版本被译介到西方,包括诺布洛克大部分是英语国家的译者,中西文化的差异导致诺译的百密一疏。十八大提到文化逆差(cultural deficit)就是这种现象的浓缩:国外文化引进的多,介绍出去的少。扭转逆差需要中外译者合译,双方优势互补,使中国典籍《荀子》的翻译能尽量兼顾语言转化和文化传播两个方面,彰显中国文化的元素。但是“中国英语”采用汉语拼音翻译存在的弊端是:同音异形异义的汉字太多,权宜之计加上括号注释或者简单的英语解释。随着中西文化交融,未来也许不用或者直接用汉字,2012年 6月 9日《纽约时报》中汉字“高考”直接进入英文的报道。语言和文化意象互相交融,将为《荀子》英译本忠实再现两千多年前中国传统语言和文化的魅力创造更便捷的条件。

[1]约翰·诺布洛克(英译). 张觉(今译). 大中华文库·荀子[M]. 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0.

[2]方勇,李波. 荀子[M]. 北京:中华书局,2011.

[3]于智荣. 《荀子·劝学》“完”字解诂[J]. 语言研究,2007(1).

[4]葛传椝. 漫谈由汉译英问题[J]. 翻译通讯,1980(2).

[5]邹憬. 论语译注[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12.

[6]王先谦. 荀子集解[M]. 北京:中华书局,2008.

[7]现代汉语词典[M]. 北京:商务印书馆, 1928.

[8]武艺. 环境能改变人[EB/OL].[2014-05-20]. http://news.artxun.com/luji-658-3289013.shtml.

[9]海楼之巅. 美文赏析[EB/OL]. [2014-05-20]. http://blog.sina.com.cn/s/blog_a f0ab5c60101k2cc.html.

[10]互动百科. 鹪鹩[EB/OL]. 2012[2014-05-20]. http://www.baike.com/wiki/% E9%B9%AA%E9%B9%A9.

[11]公益书库. 刘向说苑:善说[EB/OL]. [2014-05-21].http://shuku.mofcom.go v.cn/book/htmfile/67/s3452.htm.

[12]古诗文网. 史记·司马相如列传[EB/OL]. [2014-05-22].http://www.gushiwe n.org/GuShiWen_ec024a477f.aspx.

[13]蒋坚松. 文本与文化—评诺布洛克英译本《荀子》[J]. 外语与外语教学,1999(1).

[14]百度百科. 上穷碧落下黄泉[EB/OL]. [2014-05-22]. http://baike.baidu.com/ view/1205934.htm?fr=aladdin.

[15]百度百科. 鲟鱼[EB/OL]. [2014-05-22]. http://baike.baidu.com/view/22892 7.htm?fr=aladdin.

[16]马会娟,苗菊. 当代西方翻译理论选读[M]. 北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10.

[17]裴钰.“荡妇”版林黛玉,误导西方四十年[EB/OL]. [2014-05-22]. http:// book.ifeng.com/zhuanlan/peiyu/detail_2009_01/19/33325.

(作者在此感谢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梁涛教授、美国印第安纳大学Micheal. Ing副教授、马来西亚拉曼大学郑文泉副教授、台湾淡江大学王灵康副教授的支持和指导。)

(责任编辑:贾建钢 校对:苏红霞)

B222.6

A

1673-2030(2014)02-0051-05

2014-02-15

2011年教指委项目(编号:GZGZ7611-341);2010年邯郸学院项目(编号:2010018;103005)

王红超(1975—),女,河北保定人,邯郸学院外国语学院讲师,翻译学硕士。

猜你喜欢
荀子君子译者
生态翻译学视角下译者的适应与选择
玉、水、兰:君子的三种譬喻
荀子“道心”思想初探
《荀子》的数学成就初探
荀子的“王道”观念
论新闻翻译中的译者主体性
君子无所争
和谐
有君子之道四焉
风摇青玉枝,依依似君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