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定国,刘新民,胡颖铭,吕晓彤,陈明扬,徐 庆
(四川省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成都 610041)
四川省环保产业已初步完成全省布局,正在建设一批起点较高、特色鲜明、颇具发展后劲的环保产业园区,聚集了一批较有实力的企业,开发了一批领先的技术和产品,逐步形成了与产业发展需求基本相适应的特色优势环保产业体系。总的来看,四川环保产业基础较为扎实,比较优势突出,布局基本合理,发展速度较快,具有良好的前景。当然也还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比如产业和企业规模偏小,缺乏竞争力,结构欠合理,技术力量分散,创新能力不强,市场不够规范,机制体制存在障碍等。
“十二五”是四川省环保产业的加速发展期。省委省政府非常重视环保产业的发展,近期批准发布了“四川省节能环保发展规划”,有关部门正积极研究如何抓住机遇,整合资源,凝聚力量,切实加快四川省环保产业的发展。
本文作者较长时间关注四川省环保产业,曾主持四川省环保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的编制,对四川环保产业的目标确定、发展方向和重点领域、产业布局及园区建设、机制体制创新和融资渠道等有关问题进行过较为深入的思考。本文试图将这些思考的主要部分整理成文,希望能为有关部门提供参考。
环保产业是指为保护生态环境、发展循环经济提供装备、产品和服务等物质基础和技术保障的产业,是先进制造业和生产服务业紧密结合并极具发展潜力的综合性新兴产业,主要包括环保技术装备和产品、现代环境服务、资源循环综合利用、生态修复与保护等4大领域。具有跨产业领域、产业链长,关联度大等特点,与各经济部门相互交叉、相互渗透,吸纳就业能力强,对经济增长拉动作用明显,是国家加快培育和发展的7个战略性新兴产业之首,也是四川省重点培育的6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
发展环保产业,是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是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是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实现绿色发展的重要保证,是探索环保新道路、推动绿色经济和循环经济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积极抢占未来竞争制高点的战略选择。
对于四川省来讲,要从新的高度来认识发展环保产业的重要意义。
首先,必须改变过去认为环保是制约经济发展的观念,要认识到环保产业本身就是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环保产业已与信息技术、生物技术并列成为国际上最被看好的当代3大领域,已成为发达国家经济增长的强劲动力。美国、西欧、日本等环保产业领先国家占据全球环保产业市场份额接近80%[1],我们必须急起直追,不能再有丝毫的懈怠。
其次,发展环保产业是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手段,是建设美丽繁荣和谐四川、谱写中国梦四川篇章的重要抓手,也是实施四川省“蓝天、碧水、净土工程”不可替代的重要工具。
再者,环保产业是四川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优化经济结构、构建多点多极支撑的内在需要,也是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基础。
环保产业是社会经济发展不可分割的有机部分,可以为国民经济发展做出直接的贡献。[2]环保产业发展起来了,不但有直接的GDP贡献,而且是绿色GDP。据有关预测,到2020年,四川省环保产业占GDP的份额将有可能超过5%,将成为新的支柱产业。对于改善全省环境质量,实施成都平原雾霾防治,实现“蓝天、碧水、净土”目标,环保产业是不可或缺的,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从必要性和可行性两方面考虑,科学合理地制定环保产业发展的目标。
(1)算算份量
环保产业要成为支柱产业,占GDP的比重至少不能低于5%。照2015年和2020年全省GDP分别达到3万亿和5万亿算,环保产业规模应该分别达到1500亿元和2500亿元。
(2)找找位置
四川省环保产业无论产业规模还是技术水平,都应该在西南处于绝对优势,在西部处于领先地位,在全国处于前列。
(3)看看实效
发展环保产业的根本目的,是要取得环境改善的实际效果。
综合考虑以上因素,我们认为,在2012年全省环保产业规模600亿元的基础上,通过机制体制创新、充分整合资源和挖潜,保持年均20%的增长率,到2015年达到1000亿元,2020年达到2500亿元是完全有可能的。
根据环境差别化和比较优势确定四川省环保产业发展方向和重点领域。
环境差别化是本文提出的一个概念,是指四川省与其他省份之间,以及省内不同地理单元、行政单元、生态功能区之间环境要素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突出差异性特点。了解和掌握环境差别化,是确定环境保护工作重点的根本性依据,也是确定环保产业发展方向的最重要根据。
3.2.1 四川省环境差别化
四川的基本省情是:生态大省、人口大省、农业大省,万亿俱乐部较早成员之一,目前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加速期、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的攻坚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期和建设生态文明、谱写美丽中国四川篇章的启动期。与其他省份相比,除了具有经济增长方式粗放、资源环境压力大等共性以外,其环境差别化亦十分突出。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生态地位十分重要,但生态功能损毁严重;
(2)地理位置别具一格,但东西两部差距突出;
(3)产业布局独具特色,但产业结构仍不合理;
(4)环境压力空前巨大,且环境容量极其有限;
(5)成都平原雾霾严重,且大气扩散条件不利;
(6)工业废水排放量大,且处理率和复用率低。
纵观四川省环境经济形势不难发现:所处发展阶段的现实冲突凸显守住生态区位优势的重要性;粗放型发展方式的惯性作用凸显环境质量改善面临压力的长期性;工业化进程加快的冲击作用凸显区域总量控制的艰巨性;城镇化快速推进的聚合效应凸显城市环境管理面临压力的紧迫性;资源大量开发的负面影响凸显生态环境保护的严峻性;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任务凸显农村环境保护的复杂性;水环境质量的强性约束凸显流域环境管理的艰巨性。
3.2.2 四川省发展环保产业比较优势
四川环保产业的比较优势也是十分明显的:
(1)高等研究机构和院校密集,高端人才聚集度高,科技研发力量优势明显;
(2)环保技术水平在中西部领先,在汽车、摩托车尤其是柴油车尾气治理,烟气脱硫脱硝、高浓度有机废水处理、离子焚烧装置等方面全国领先,部分技术、装备和产品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国际市场占有了一定份额;
(3)环保产业市场亟具成长性。而国内以及国际上尤其是周边中南亚国家环保产业市场的巨大需求,也为四川省环保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市场空间;
(4)生态保护与修复业是四川省独具特色、极具潜力的产业领域。
因此,四川省环保产业的发展方向应该是:针对环境差别化,依托人才和技术优势,立足西南、面向全国、瞄准国际市场,扬长避短,重点发展大气污染防治、水环境保护、特种固废处理、农村环境整治等。
四川省环保产业重点发展领域包括优势环保装备和环保名牌产品制造业、资源综合利用业、现代环境服务业和生态修复与保护业。而后两者应该特别强调。
3.3.1 现代环境服务业[4]
(1)优先发展治污设施的社会化、专业化运营服务;
(2)重点发展提供环境系统解决方案的综合环境服务和合同环境管理;
(3)重点发展和培育企业环境顾问、环境监理、环境风险管理、环境审计、环境交易、环境教育等新兴环境咨询服务业;
(4)发展环境权益交易、环境信用管理、环境责任保险、绿色信贷等环境金融服务。尝试开展碳资产管理和交易;
(5)促进清洁生产技术和循环经济服务。
3.3.2 生态修复与保护业
开展重要生态功能区、典型生态脆弱区、地震灾区、典型矿区生态修复和保护示范工程建设,重点发展:
(1)干热河谷生态植被修复和生态产业;
(2)长江上游及重点水源涵养区生态功能修复和生物多样性保护;
(3)重点矿区矿山地质环境恢复和生态修复;
(4)重金属污染修复;
(5)景观水体生态修复;
(6)地震灾区灾后生态修复。
四川省环保产业要合理布局,不搞地区平衡;要突出重点,不搞全面开花。全省重点建设成都、自贡、绵阳、广安4大环保产业园区和攀西、川西北两大生态修复和保护产业示范区,同时开展“城市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生态修复与保护、工业园区环境集中治理、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等示范工程建设,从而辐射带动有条件、有必要、有积极性的地州市发展环保产业。
按省政府批准发布的节能环保产业规划,成都、绵阳、自贡、广安是四川省重点发展的4大环保产业园区,也几乎是四川省迄今仅有的几个环保产业园区。按规划,4大园区各自具有突出而鲜明的主题和特色,但起步前后不一,条件各有千秋,基础存在差异,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1)行政层级偏低:大多数园区行政层级基本上是乡镇级,与省级环保产业园区的名分极不相符。
(2)投入能力偏弱,融资渠道偏窄,招商引资缓慢。
(3)用地指标偏紧。
(4)进入企业偏少。
这些问题互为因果,互相制约,极大地限制了园区的发展。例如,由于行政层级低,必然导致投入能力弱,用地指标紧,而且很大程度上影响园区对外宣传、交流与招商引资的力度,这就必然导致融资渠道窄,招商引资办法和进度都受影响,进入的企业数量和质量自然就成问题。
(1)省政府成立环保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并进入实质性工作状态,以便协调环保、发改、财政、工信、科技、国土等各有关部门,深入调查了解各园区的需求,有针对性地给予实质性的支持与扶持,使这些省级园区名实相副。在当前体制下,靠各有关部门主动沟通与协调,几乎是不可能的。
(2)4大园区所在的市级人民政府,要把发展环保产业纳入本级政府的社会经济发展规划,把环保产业园区的建设作为中心工作,加大力度,从基础设施、用地指标、融资渠道、财政补贴、优惠政策等各方面给予更多的倾斜和支持。举全市之力而不是园区所在县区之力,更不是乡镇之力,建设环保产业园区。
(3)各园区主动向上级政府、省直有关部门甚至省政府报告,积极争取土地、资金、税收、人才等政策的支持,要在招商选商、引资融资、引智用智方面广开门路,狠下功夫,实现大的突破。
只有如此,才能真正把目前4大省级环保产业园区建设成为四川省环保产业的骨干基地和坚实基础。
上已述及,要使四川省环保产业又好又快地发展,省政府须成立具有实质性协调职能的环保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各有关市级人民政府把环保产业纳入本级政府的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并作为中心工作,这就是体制机制创新,这是前提性保障措施。除此而外,以下保障措施也是十分必要和重要的。
(1)组建“四川省环保产业研究院”,充分整合省内各种性质的科技资源,形成多方参与、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政产学研用合作机制,推进环保关键共性技术的产学研联合攻关和推广应用,发展和扩大优势技术,确保四川省在西南和西部的技术领先优势。
(2)实施“环保产业科技支撑工程”,支持各环保产业园区和大型企业建设技术中心,加快以市场为导向、园区为依托、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
(3)鼓励科技研发创新。发挥科技专项资金的作用,支持开发环保产业新技术、新工艺。
全国环保产业还没有完整的统计指标体系,尚未作为独立产业纳入国民经济统计体系。须解决统计口径、指标、方法和信息发布等一系列问题。
四川省走在了全国的前列。省环保厅组织研究设计出了我国首个环保产业统计指标体系,得到环保部的充分肯定,并在成都、自贡、攀枝花、泸州、德阳、绵阳、内江、宜宾等8个市启动了环保产业统计试点工作,取得初步成绩。要在全省扩大统计范围,进一步完善统计制度,尽快让统计信息为四川省环保产业发展服务。
(1)立足与银行合作,搭建融资平台。四川省环保厅与中国银行四川省分行联手搭建了环保产业融资平台,对成长型环保企业在未来3年内给予不低于100亿元的授信额度,支持四川省环保产业发展。这样的合作要继续扩大。
(2)充分发挥第二金融系统的作用,运用市场运作的手段,建立四川省100亿级的环保产业发展基金。
(1)本文提出要从新的高度来认识发展环保产业的重要意义。环保产业是社会经济发展不可分割的一个有机部分,是新的经济增长点,可为国民经济发展贡献绿色GDP。
(2)从必要性和可行性两方面来考虑,科学合理地制定四川省环保产业发展目标:到2015年达到1000亿,2020年达到2500亿元。
(3)作者首次提出了环境差别化的概念。根据四川省环境差别化和比较优势来确定四川省环保产业发展方向:重点发展大气污染防治、水环境保护、特种固废处理、农村环境整治等;重点发展领域包括优势环保装备和环保名牌产品制造业、资源综合利用业、现代环境服务业和生态修复与保护业。特别强调后两者。
四川省环保产业要合理布局,不搞地区平衡;要突出重点,不搞全面开花。全省重点建设成都、自贡、绵阳、广安4大环保产业园区和攀西、川西北两大生态修复和保护产业示范区及一批示范工程,辐射带动有条件、有必要、有积极性的地州市发展环保产业。
(4)四川省重点发展的成都、绵阳、自贡、广安4大环保产业园区,普遍存在行政层级偏低、投入能力偏弱、融资渠道偏窄、招商引资缓慢、用地指标偏紧、进入企业偏少等限制园区发展的问题。建议省政府成立具有实质性协调职能的环保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各有关市级人民政府把环保产业纳入本级政府的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并作为中心工作加以破解。
创新体制机制、强化科技支撑、完善统计制度、拓宽融资渠道,建议组建“四川省环保产业研究院”,设立100亿级环保产业发展基金等,以推动四川省环保产业又好又快发展。
[1] 刘文革,董瑞青.世界节能环保产业发展动态与思考[N].中国能源报,2011-11-07(24).
[2] 王世汶.中国环境产业“黄金十年”的挑战和机遇[J].环境保护,2011,(4):14-16.
[3] 王金南,等.国家“十二五”环保产业预测及政策分析[J].中国环保产业,2010,(6):24-29.
[4] 李宝娟,莫杏梅.我国环境服务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J].中国环保产业,2011,(1):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