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俊辉
光阴荏苒,岁月如梭。弹指挥间,进入工行工作29载。29年来,我矢志不移地追随着工行,无论是百业待兴抑或筚路蓝缕的年代;无论是体制改革抑或同业竞争的年代,我始终与工行风雨同舟,一路同行。追昔抚今,心潮澎湃,感慨万端。
时光倒流到1985年,也就是工行成立的第二年。我带着憧憬,带着热情,走出校门,走进工行,成为一名临柜人员,从此开始了我的职业旅程。那时的工行建筑不比如今的高楼大厦,没有豪华气派的装饰;设备很简陋,没有点钞机、没有电脑,在柜台前只有账本、利息表、算盘、笔杆,业务处理停留在手工作业阶段。那时的工行只有存取款、公司贷款等为数不多的传统业务,所以营业自然也就略显清淡。尽管设备如此的简陋,业务操作如此的烦琐,但我与同事们都没有丝毫怨言,没有丝毫怠慢。时光飞逝,进入九十年代初,工行走上金融信息化之路,利用计算机将原来的手工作业电子化,实现柜台服务自动化,进而升级为基于服务器的中型联网,实现同城通存通兑。尽管刚刚起步,但我们却曾为此欢呼雀跃。“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工行管理层并没有因此骄傲自满,而是为更高目标努力着。经过短短几年的拼搏,工行又从网络大联机到数据大集中迈进,实现了跨行之间和个人消费交易通存通兑,金融信息化建设迎来了腾飞的时刻。从此,工行的客户纷至沓来,业务越来越忙碌,从简单的存取传统业务到代缴费、代理保险、理财等中间业务,从简单的银行柜台办理,到网上银行、电话银行、手机银行、自助银行等等,林林总总,应有尽有。
如今工作越来越繁忙,压力越来越大,一天工作下来难免腰酸背痛。即便如此,我也从来不后悔当初的选择,相反,我感到无比欣慰,无比自豪。因为我亲历了工行业务由手工操作到电子化作业,亲历了服务项目由稀少到繁多,亲历了服务方式由简单化到多样化,亲历了营业大厅由门可罗雀到门庭若市。
30年来,工行始终秉承稳健经营的理念、客户至上的宗旨、诚信为本的品质,朝着国际一流银行的目标不断迈进。2006年10月7日工行在上海证券交易所和香港联交所同时成功挂牌上市,成为中国首家在境内外资本市场同步上市的国有商业银行。经过坚持不懈的改革发展,如今工行已经步入质量效益和规模协调发展的轨道,在商业银行业务领域保持国内市场领先地位。经过一代代工行人发愤图强,工行已成就了今天闻名世界的大银行,在历史征程中写下光辉的一页。规模实力新跨越:至2012年9月底,资产总额突破17万亿元,居全球上市银行之首。经营效益新跨越:2012年前三季度,税后利润突破1857亿元,成为全球最盈利的银行。资产质量新跨越:不良贷款余额及不良贷款率连续12年保持“双降”,不良贷款率大幅下降,资产质量好于国际领先银行。资本实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进一步增强:核心资本充足率10.51%,资本充足率13.61%,均满足监管要求。品牌影响新跨越:在世界500强排名中由2008年的133位上升到54位,在中资银行中位居之首。在“BrandZ最具价值中国品牌50强”中位列第二。客户群体日益壮大:目前,拥有411万公司客户和2.82亿个人客户。国际市场日益扩张:抢抓先机,拓展国际市场,基本形成了以商业银行为主体,跨市场、国际化的经营格局,发展成为一家跨国经营的多功能大型银行集团。截至2013年1月,工行已在全球34个国家和地区设立了200多家海外机构,并与132国家和地区的1453家银行建立了代理行关系,形成了跨越亚、非、欧、美、澳五大洲的全球经营网络,跨市场与全球化服务能力显著增强。
几番磨练方成器,数载耕耘终有获。改革开放给工行注入了生机与活力,一代代工行人以奋力拼搏、开拓创新的精神书写了工行辉煌发展的新篇章。回首往事,我深感骄傲。因为我有幸与工行一道经历过风风雨雨,有幸在工行卓越的企业文化中茁壮成长,有幸与同事们一起为工行的发展奉献自己的微薄之力,有幸见证了工行的辉煌成就。
“工于至诚,行以致远。”这是工行的价值理念,也是工行人锐意进取、追求卓越的精神体现,这种精神已经内化为每一位工行人的气质和品格,并升华为对工行事业奋斗终生的强大动力。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我坚信,全国40万的工行人必定志存高远,将追求卓越作为自己的信条,不辱使命,迎接挑战,不断开拓,积极进取,一如既往为工行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努力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和人生目标。
展望未来,豪情满怀,信心百倍。我坚信,工行在党的十八大精神的鼓舞下,继续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从严治行为保证,以提高质量和效益为目标,进一步加快改革发展,不断提升市场竞争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定会建设成为最盈利、最优秀、最受尊重的国际一流现代金融企业。我坚信,工行的事业如日中天,不久的将来,必能取得更大的成就。我更坚信,工行的明天会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