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佶钦
有研究表明,作为企业灵魂的企业文化越来越成为现代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内容,是企业成长的关键。商业银行的企业文化,关系到商业银行的生存和发展。它渗透于商业银行的一切活动之中,又涵容了金融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是商业银行的灵魂。构建商业银行企业文化,是金融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应当引起高度重视。
商业银行企业文化是银行在特定的社会文化环境下,在经营管理实践中,由银行全体员工共同营造、遵守和奉行的价值观念、道德准则、行为规范和银行精神等意识形态的总和,以及银行在长期的经营中折射出来的银行形象。
中国工商银行文化在长期经营管理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是全体工行员工普遍认同和遵循的经营思想、价值取向、思维方式、规章制度、行为准则以及企业形象的总和。自成立初期工行提出了“求实创新、吃苦耐劳、顾全大局、团结奋进”的企业精神,激励全行在创业初期勇于进取,艰苦奋斗,迅速奠定了国内市场的领先地位。在国家专业银行时期,又提出了“经营效益高、资产质量高、自身信誉高”的“三高”观念,有力地推动了向商业银行转变的进程。在启动现代商业银行综合改革的阶段,工行积极倡导“效益、质量、发展、管理、创新”十字方针,激励全行奋发图强,逐步摆脱了经营困境。在股份制改革进程中,“团结一心、顾全大局、无私奉献、严谨务实、勇于创新”的股改精神更是激励工行广大干部员工成功完成了股改上市这一历史使命,掀开了建设国际一流现代金融企业的崭新一页。在新的历史发展阶段工行践行“提供卓越金融服务”的使命,倾力服务客户、回报股东、成就员工、奉献社会,秉承“工于至诚,行以致远”的价值观,把“经营、管理、创新、发展”作为企业的行为准则,将“道德、尽职、服务、执行、协作、学习”作为员工的行为准则,朝着建设“最盈利、最优秀、最受尊重的国际一流现代金融企业”的愿景迈进。
余姚支行是工总行30强重点县域支行之一。近年来,支行始终秉承“工于至诚 行以致远”的核心价值观,以企业文化建设为抓手,不断培育和完善与自身发展实际相适应的“家园文化”,使其融入经营管理的各个方面,从而实现员工与支行的共同发展和价值体现。到2013年末,支行各项主要经营指标在同业和系统内均位居领先地位,经营效益不断提升。
在经营管理的过程中,支行始终将企业文化作为引领发展和凝聚力量的重要载体,在多年的探索中逐步形成了执行至上的管理文化、遵章守纪的合规文化、人尽其才的用人文化、高效协作的团队文化、因材施教的培训文化、创先争优的荣誉文化、广开言路的包容文化和丰富多彩的活力文化。去年以来,为进一步增强特色文化的感召力和渗透力,支行在提炼前期建设成果的基础上,明确了创建“家园文化”的新目标,通过搭建人文关怀、创先争优、沟通交流、减压疏导、职业发展、素质提升、道德教育、团队协作和高效管理“九大平台”,使企业文化建设与经营管理同步推进,员工归属感和凝聚力不断提升。支行先后荣获了“改革开放35周年企业文化竞争力优秀单位”、“宁波市十佳企业文化示范基地”、“宁波市和谐企业创建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1.发挥“文化聚人”作用,增强队伍的凝聚力
(1)搭建人文关怀平台。每年积极开展夏季“送清凉到网点”活动,除夕开展“送祝福到网点”活动,员工生日送礼物,病困员工“送温暖”这“四送”活动,实现员工关爱行动常态化。同时,通过开展青年员工家长会等活动,进一步增进家庭和单位的相互了解,为共同促进青年员工成长营造良好的氛围。
(2)搭建沟通交流的平台。定期举办座谈会、恳谈会,并借助QQ、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倾听一线的心声。坚持职工代表大会制度,正确引导员工在参与全行经营管理、重要事项和业务发展中的表达意愿和主张,每季度就事关员工考核、福利等事项征求各岗位、各层次员工的意见和建议。同时,借助周刊《读小故事 品大智慧》、月刊《工行新视角》、季刊《逐梦》等电子刊物以及“支行园地”,加强员工之间的交流。
(3)搭建减压疏导的平台。充分发挥党、工、团、妇四条战线的作用,不定期组织开展球赛、歌会、演讲赛、趣味运动会、摄影书法比赛等各类形式多样、趣味性强、参与度高的文化活动,缓解员工的工作压力,丰富员工业余文化生活。
2.发挥“文化育人”作用,激发队伍的生命力
(1)搭建创先争优的平台。积极推进“消灭‘零荣誉’网点”工作,基本实现了荣誉的网点全覆盖。同时,借每年召开干部员工大会的契机,表彰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和活跃在工、团战线上的优秀员工。平时,大力推行“通报嘉奖令”制度,以榜样的力量鼓舞员工干事创业。
(2)搭建素质提升的平台。一是定期开展新员工“岗位练兵活动”以及案例分析、操作技能、营销技能、服务技能等方面的各类劳动竞赛,提升员工的业务技能,培育业务能手和岗位标兵。二是重点围绕“新员工、新客户经理、新产品”,充分利用面授以及网络大学等平台,着力提升员工专业技能。同时,积极探索教育培训积分制管理、导师带徒和员工当讲师等模式,创新教育培训的方式方法。三是开展各类读书活动。定期开放图书室和阅览室,订阅各类报纸、杂志、书籍,购置电子书,满足员工的阅读需求。四是不定期举办青年论坛,引导青年员工进行思考和钻研。
(3)搭建道德教育的平台。以“道德讲堂”为阵地,成立讲师团队、印制《道德讲堂读本》,不定期邀请党校、市委宣传部等负责人以及道德模范、劳模代表等为员工进行形势政策解读、主题道德教育讲座、报告会等活动,加强员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教育,倡导员工“做文明崇德余姚人”。
3.发挥“文化塑人”作用,提高队伍的执行力
(1)搭建高效管理的平台。提倡“知行合一”理念,一是从“知”的层面上做好“统一思想”的文章。通过开展“赢在执行力,管理出效能”执行力大讨论、“领先发展大家谈”等活动,使上级的政策和思路传导到每位干部员工。二是从“行”的层面上做好“狠抓落实”的文章。例如,实行工作周报制度、例会制度、主要工作目标责任制,强化工作的督导推进机制。此外,围绕“公平效率”原则,逐年修订完善《余姚支行绩效考核办法》、《余姚支行营销考核办法》等办法及其修订版,为有效执行提供坚实的保障。
(2)搭建职业发展的平台。不定期开展客户经理和网点负责人后备干部公开招聘工作,磨砺和培育队伍“新人”。加快轮岗,全力培育“复合型”员工。实施青年员工后备人才储备计划,加强后备人才梯队化管理,确保队伍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3)搭建团队协作的平台。一是将公司业务部客户经理队伍分成三个营销团队,分别命名为鹤队、鹰队和狼队,每组分设客户经理助理岗,既保证新入岗客户经理业务能力的提升,又有效释放客户经理的营销时间,进一步提升工作效率。二是针对中国塑料城专业市场的拓展任务,成立营销团队,负责专业市场业务的拓展。三是青年营销小分队,不定期进社区、进企业、进乡镇开展外拓营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