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巧宁,何 红
汉中茶文化旅游开发意义与策略
张巧宁,何 红
(陕西理工学院 文旅学院旅游系,陕西 汉中 723000)
汉中地理位置独特,自然条件优越,产茶历史悠久,自古就是西南地区茶马互市的重要集散地. 发展茶文化旅游可丰富汉中旅游产品体系,弘扬汉中茶文化,促进新农村建设,保护汉江上游水源地,促进汉中生态文明建设. 提出了在全面普查茶文化资源前提下,实行政府主导、打造名茶品牌、加强区域联合、开发特色产品等措施.
茶文化;旅游开发;汉中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和文化素养的提高,旅游者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在乎旅游产品的质量,都更加注重旅游所带来的身心愉悦和精神满足. 因此,茶文化旅游作为休闲度假类旅游产品日益盛行.
茶文化旅游是指以茶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为主题,深度开发其综合价值,引导消费者达到积极的休闲和放松,获取知识和体验人生价值等目的而开展的形式多样的特色旅游项目.
汉中茶文化历史悠久,茶叶品质优良,自古就是种茶、贡茶胜地,始于唐代的茶马贸易更是加速了汉中茶文化的发展繁荣. 在长期的历史积淀中,形成了独具魅力的秦巴茶艺、汉茶茶礼,演绎了民间独特的茶风习俗和古老动人的汉茶传说.
近年来,汉中市政府为了促进茶叶资源优势向茶产业优势转型,通过资源整合、提升茶叶品质,打造名茶品牌“汉中仙毫”,挖掘和整理汉中丰富的茶文化资源,大力开发茶文化休闲旅游,不断延伸茶产业链.
在茶文化旅游研究区域范围上,研究者关注的焦点大多集中在资源丰富、于国际国内有较高影响力的茶叶生产地,如杭州、普洱、婺源、安溪、梅州、信阳等地,而对更需要理论指导的处于起步期或具有开发潜力的名茶生产地的研究较少[1]. 地处中国版图中心的陕西汉中,北依秦岭,南屏巴山,独特的地理环境,使得气候温暖湿润,四季分明,具有悠久的种茶历史,自古就是西南地区茶马互市的重要集散地,但对外影响力知名度却不大.
近年来,汉中市政府非常重视汉中旅游形象宣传,重视文化旅游开发,力争把汉中打造成“休闲文化旅游城市”,尤其注重茶产业和茶文化旅游发展,茶叶节活动的开展更是宣传了汉中茶文化,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去茶园观光游览. 但是,发展还处于初期阶段,观念转变、产品开发、营销宣传等方面急需理论总结. 因此,研究开发汉中茶文化旅游资源是继汉中自然生态、两汉三国文化之后的又一重要旅游资源,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和开发潜力.
只有不断去挖掘新的具有开发价值和潜力的旅游资源,增加新的元素,推出新的旅游项目,才能丰富城市的旅游产品内容,不断增强游客吸引力[2].
汉中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旅游资源是汉中自然山水生态资源和两汉三国历史文化资源,而且旅游部门多年来一直主打这两大系列产品. 其实,汉中还有很多可待开发的特色旅游资源,如:史前文化遗存、李家村文化、汉中茶文化等.
汉中是我国历史悠久的产茶胜地,有着品质上乘的汉中绿茶,独具魅力的秦巴茶艺、汉茶礼仪,丰富多彩的茶风习俗等独特的茶文化. 发展茶文化旅游会丰富产品体系,进一步拓展旅游市场,从而让汉中走出秦巴大山,走向全国乃至世界.
据史书记载,周朝就以汉茶上贡朝廷,汉唐时期更是重要的贡茶产地,宋代汉中茶马互市交易兴盛;历代游历汉中的文人墨客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词散文;有着保护良好的生态茶园、茶场;汉中人不分男女老幼自古就养成了喝茶的习惯,有着深厚的消费基础;当地代代流传下了传统茶歌、故事传说、茶风习俗等.
汉中有着如此悠久的茶文化,开展茶文化旅游可以让游人在领略周围山水生态自然景观、参观生态茶园、品饮绿茶、欣赏茶礼茶俗的过程中,于休闲审美体验中了解和体味汉中茶文化的独特魅力.
发展汉中茶文化旅游可进一步扩大汉中绿茶的知名度,并在客观上推动汉中绿茶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 通过实施统一品牌、文化包装、深度挖掘汉中绿茶的生态保健价值,举办汉中茶文化节,开展各种茶文化旅游活动;通过在旅游中对游客宣传、引导等潜移默化的影响,真正起到“以旅促茶”,推动汉中茶产业经济的发展.
开发茶文化旅游不仅可以利用乡村旅游资源,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扩大劳动就业,促进农民增收致富;还可以促进农村社会稳定,构建和谐乡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国家“十二五”西部大开发规划提出秦巴山地脱贫致富的战略,茶山多集中在巴山腹地,茶文化旅游有利于农民开阔视野、更新观念、扩大就业,实现富余劳动力从农业的转移,帮助当地人民脱贫致富,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农村社会和谐、稳定发展.
“高山云雾出好茶”,汉中茶园环境优美,茶文化旅游可以促进茶园面积不断扩大和环境治理,有利于保护汉江上游水源地,促进汉中绿色产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
汉中北依秦岭,南屏巴山,独特的地理环境和适宜的气候特点最适宜绿茶的生长,是我国北方地区重要的茶叶产地,自古就是茶马互市的重要集散地和贡茶、名优茶的知名产地. 汉中茶叶始于商周、兴于秦汉、盛于唐宋、繁荣于明清,距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 据《华阳国志》记载,约在公元前12世纪,人们就把茶叶作为地方特产敬献给周天子武王. 贡品茶“形似月亮,紧压成团”,名曰“西乡月团”,被认为是世界上最早的贡茶. “西乡月团”就产自汉中市的镇巴、西乡县一带.
汉中是地球上同纬度最适宜茶叶生长的地方,“纬度高、海拔高、云雾几率高、富含锌硒、远离污染”的自然地理优势和生长环境造就了“汉中仙毫”“香高、味浓、耐泡、形美、保健”五大特点[3].
“尽揽春色品茗时,茶香笑迎客做伴”,汉中把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作宗旨,收集、整理、发掘古朴浓郁的品饮方式及饮茶习俗,加以创新利用,开发出独具魅力的秦巴茶艺、汉茶茶礼. 汉中西乡等地还开设了茶艺技术学校,教授学生学习接待礼仪、茶文化知识、茶道表演等课程,尤其创新开发的秦巴茶艺、汉茶茶礼等体现汉中风情的茶道表演,让人耳目一新,姑娘们身着汉朝传统服饰,展示高超的茶艺表演,举手投足间将大汉时期的礼仪风范呈现在游客面前,对外极大地提高了汉中茶文化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宋史·地理志》有言:“梁州(汉中)地狭而腴,民勤耕作,岁所收获多为遨游之费. 踏青乐市之集尤盛焉,动至连月. 好音乐,少愁苦,商奢靡,性轻扬,喜虚称. ”汉中民性自古以来就有轻物质、善休闲的特点. 汉中人嗜茶成癖,无论男女,一年四季常饮,当地有“宁可三日无盐,不可一日无茶”之说[4]. 在长期的历史积淀中形成了根植于民间的茶饮食风俗,最独特的要数流行于略阳、宁强一带山区的“罐罐茶”,其煮茶不用壶、锅,专用陶瓷罐在火塘边煨制,茶中加佐料,如糖、大枣、枸杞、桂圆等,此饮法传承了秦汉至唐宋时期我国最流行的饮茶方法——煎茶法,可被称得上是中国传统茶文化的活化石[3].
汉中作为众多名茶的发源地,自古以来就有很多关于茶的传说. 如“午子姑娘”、“汉王刘邦与茶镇”、“诸葛亮与煎茶岭”等.
目前汉中市茶园面积已发展到近60万亩,总产量达1.25万吨,总产值近12亿元,到2015年计划增加到100万亩[4]. 2007年汉中市将原来众多品牌整合到“汉中仙毫”这一品牌之下,规范了市场,同时加强品牌宣传,积极参加国内各种茶博会并获得一些奖项,使得汉中绿茶在陕西以及国内一些城市有一定的知名度.
即将建成的汉中茶城,定位为西北最大的茶叶交易批发市场和茶文化娱乐休闲中心,将进一步提升“汉中仙毫”以及汉中的知名度.
为了更好地对汉中茶文化旅游资源进行合理开发和保护,科学地实施旅游规划和项目建设,避免盲目低水平重复建设,做到各市区县资源互补、协调开发,高效地进行行业管理,实现旅游资源的信息化、数字化管理和永续的开发利用,摸清汉中茶文化旅游资源的类别、性质、等级、结构、空间分布、资源可利用程度、资源潜力等情况[5]. 建议政府聘请有关机构和专家对汉中茶文化旅游资源进行一次全面、系统而科学的普查,以获得大量第一手资料,这是汉中发展茶文化旅游的基本前提.
在全面普查茶文化资源的前提下,实行政府主抓旅游发展模式. 政府通过科学、合理的规划,有效整合资源,切实避免近距离不合理的重复建设,突出地方特色,积极开展地方形象宣传,企业密切配合进行茶文化旅游产品的宣传,合理分工,增强宣传效果准确定位.
实施区域整合战略,突出大区域、大旅游、大市场的整体观[6]. 根据汉中茶文化旅游资源的地理分布和景区特征等条件,通过区域内各个点、线、面或区域间合作,形成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整体推进、共同发展的格局,依托西乡午子仙毫、勉县定军茗眉、南郑汉水银梭、宁强雀舌、略阳罐罐茶等地方品牌赋予的独特茶文化内涵,树立“汉中仙毫”统一品牌形象,建立以汉中茶城为核心,连接勉县定军山、汉中汉王山、西乡午子山、南郑大汉山、略阳五龙洞、宁强青木川六大茶文化旅游景区,加快区域旅游精品和热点线路的开发.
汉中、安康、商洛三地同处秦岭以南、巴山以北的陕南地区,地理位置的接近、自然气候的相似,使得三个地区都有独特的茶文化旅游资源. 因此,三地应在竞争的基础上进行区域合作,借力整合资源协同发展,尤其在旅游产品和线路设计方面注意点、线、面的结合以及环形线路的形成.
利用十天高速公路打造陕南茶文化旅游廊道,将汉中建设成为陕南茶文化旅游龙头,成为中国西北最大的茶文化旅游目的地.
有关部门应加强对茶文化商品的研究开发工作,聘请专业设计人员进行创新设计. 不同的茶文化旅游地都有其特定的文化和主题,设计师应深入到茶文化旅游地,亲自去交流、去触摸、去感受不同地域的独特气息,激发创作灵感,发掘当地民俗传统文化,把汉中茶文化旅游商品的地域性和独特性用符号、颜色、形状等元素创新设计出来.
旅游部门应重视挖掘、整理已有的汉中绿茶饮品、茶膳、茶疗保健品并进一步系统、深度开发,利用茶的医疗保健功能来开展休闲保健游. 运用高科技对绿茶进行加工,开发绿茶饮料、茶饮片等健康、绿色、方便的茶饮品. 选用秦岭、大巴山里的山珍、腊肉及中草药,与当地土菜相结合,创制具有保健养生功效的茶膳系列菜肴、粥品、休闲茶食等;结合山区丰富的中药材资源,开发出系列茶疗商品;尤其要保护“罐罐茶”的传统饮法并不断创新.
从调查数据分析来看,游客参与茶文化旅游热情不高,关键是茶文化休闲体验氛围不浓厚. 应该实施全方位的名茶营销策略,汉中市政府应该利用“汉中仙毫”的知名度推广茶休闲旅游;利用秦巴茶艺、汉茶茶礼等茶艺表演激活茶文化旅游;通过饮茶品茗、评议研讨等活动展示名茶风韵.
节庆活动已成为促进文化交流推动经济发展的有效载体,应发挥茶文化节这一独特的文化功能和凝聚力,推出茶文化旅游特色线路和活动,来提高游客对汉中茶文化旅游活动的参与热情.
自2001年来,西乡茶文化节暨樱桃旅游节已连续成功举办十一届,对扩大西乡知名度、提升美誉度、促进县域经济发展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2010中国·陕西(汉中)首届茶业茶文化节对于展示汉中悠久的产茶历史和独特的茶文化底蕴、加强经济文化互动交流、打响“汉中仙毫”品牌、推动汉中绿茶产业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总之,汉中茶文化旅游开发应实行政府主导战略,首先,要摸清家底,对汉中茶文化旅游资源进行全面普查统计. 其次,开发过程中注重品牌形象提炼和宣传,加强区域内资源整合和生态环境的保护等. 最后,根据茶产业链条各阶段资源的特点,开展茶乡生态游、茶保健游、茶民俗风情游等专项旅游活动. 借此将汉中茶产业、茶文化、休闲旅游、生态资源和城市建设融为一体,促进茶产业与茶文化的联动提升,从而实现汉中茶产业的跨越发展.
[1] 梁中效. 陕南茶文化与绿茶产业开发研究[J]. 陕西理工学院学报, 2008, 26(3): 5-7.
[2] 张星显, 刘 懿. 汉中实施茶叶品牌整合的方法和措施[J]. 茶业通报, 2010, 32(4): 159-161.
[3] 钱树伟, 鲍 捷. 近年来我国茶文化旅游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 2008, 36(35): 15617-15619.
[4] 王京传, 赵修华. 我国茶文化旅游的发展[J]. 中国茶叶, 2005(6): 22-24.
[5] 马耀峰, 宋保平. 陕西旅游资源评价研究[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07: 1-2.
[6] 王小丹. 福建省茶文化旅游发展研究[D]. 福州: 福建农林大学, 2009: 39-41.
Development of Tea Culture Tourism in Hanzhong: Significance and Strategies
ZHANG Qiaoning, HE Hong
(Department of Culture and Tourism, Shanx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Hanzhong 723000, China )
Hanzhong is of unique geographical position, of superior natural condition and of a long history. And it is the very important place where tea, textile, etc. were exchanged for horses in the southwest area. Development of tea culture tourism can enrich tourism product system, promote the tea culture, promote the new rural construction, protect upper reaches of the Hanjiang River, and promote the construction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in Hanzhong. Under the premise of general survey of tea cultural resources, we should be dominated by government, forge the brand of famous tea, strengthen regional cooperation and develop featured products.
Tea culture; Tourism production; Hanzhong
2013-11-25;
2013-12-23
陕西理工学院科研项目(SLGKY12-27)
张巧宁(1977— ), 女, 陕西大荔人, 陕西理工学院文旅学院旅游系讲师.
K203
A
2095-4476(2014)02-0054-04
(责任编辑:陈 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