冮 毅,张 碧
(1.哈尔滨师范大学 音乐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80)
(2.东北农业大学 艺术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30)
教师教学三件事,课前备课、课堂教学、课后反思,舞蹈编导专业教师还包含舞蹈创作实践。舞蹈编导专业教学要特别强调因材施教,根据学生专业特点、学习兴趣、技术技巧能力和自身个性几方面实施有针对性的教学,并且依据学生特点的反馈及时修正教学中的不足。
多年高校舞蹈专业教学探求与实践积累,我认为在两方面尤为重要:第一,合理有效的基础教学;第二,与时俱进地完善教学。
基础教学是指教学的常规部分,包括备课、上课、作业布置与批改、课后反思、考试与评价等基本内容。教学的合理性是指教学步骤的安排要合理,只有按照合理的教学步骤进行教学才能做到有效。对于舞蹈专业而言,教学效果还包括舞蹈作品。多年的教学让我清晰意识到教学中的语言要通俗易懂,示范要简明扼要,在基础教学方面积累了四点心得。
1.教学的“听得懂”问题。教学是一种严谨而持续的工作,须要长期坚持不懈才能形成扎实的专业技能,因此,在备课、上课、作业和考试等方面教师不能松懈,务必保证专业教学的知识点是正确的、是严谨的、是扎实的。在学生眼里“学高为师”,教师的学问要渊博、准确且能够让学生听得懂。舞蹈专业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还是专业方向的引导者。例如:编导课中通过对教师创作作品的分析,学生会更加清晰地知道教师教学中的要点。“懂”要区分懂得多少,是完全明白还是一知半解,在教学中要让学生确认是真的听懂才行。教学的循序渐进特点决定了如果学生对某一环节不明白,将无法进行后面的环节。有些学生只是“好像”明白教师所说的问题,嘴上回答听懂了,可是心里并没有真的听懂。明确学生听懂了,不仅仅是学生语言上的回答,重要的是结合舞蹈专业特点,要让学生用肢体语言做出教师所讲的知识点,才是真正的懂得。只有“懂”才能举一反三,才能融会贯通。
2.教师的“以身作则”问题。“以身作则”即课堂示范,《论语·子路》中讲“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舞蹈编导课程的基础教学主要是传授创作技法,“技法”是抽象的,须要经过反复练习才能让学生学会运用。学生可以通过教师的直观示范明确教师所讲的要点。知识点要讲,还要身体力行的做出来,既要准确还要简单明了。技法课的问题是随机发生,有的学生问题可能在头,有的可能在脚;有的问题可能在上肢,有的可能在下肢;有的可能是节奏上的问题,有的可能是力度的问题,问题千差万别因人而异。这些问题是无法在课前备课时做出预估,并且课堂要快速而准确的找到学生的问题所在并加以解决,因此这时候须要教师掌握的专业知识既要渊博还要扎实,渊博是知识面与经验的积累,扎实是知识的正确并能够表达和示范清楚。
3.教学互动的问题。互动是师生之间的沟通交流,教师的教学结果须要得到学生的反馈。舞蹈编导作业是舞蹈编导课的重要组成部分,师生之间通过编导作业相互沟通,学生通过作业印证自己所学的专业技法与知识,并反馈给老师,教师通过观看学生作业了解学生对编导技法掌握的情况,并指出问题所在以及修改方向,这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一对一互动。在教学中单一的互动虽然有效,但是还不是最好的互动效果,因此须要开展多元化的教学互动。《论语·述而》“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启发与引导学生之间进行多元化互动,学生之间的问题往往十分类似,但是优点却又各不一样,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会发现同学身上的优点,学习其优点,拓宽自己的思路;当然也能够看到同学身上的问题,通过直观地发现问题,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反思,学生可以明确知道类似的问题是否自己也有,如果有应该怎么调整,相互学习、取长补短是师生间多元化教学互动的优势“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方法不仅在学校学习期间很有效,还是一生受用的好方法。
4.教学的人性化问题。人性化教学的前提是“以人为本”遵循宽容、民主、平等、激励和赏识等原则进行教学,挖掘学生潜能,培养学生独特的创新能力。人性化教学是为了更有针对性,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独创性,挖掘和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艺术敏锐度。每个学生的潜能各不相同,因此须要因材施教。艺术教育如果缺乏人性化教学,往往让学生平庸、刻板和缺乏个性,抹杀了学生艺术创作的灵性,抹杀了学生的艺术造诣。舞蹈编导教学如果一个班级的学生所学技法一致,思维角度一致,那么每个人创作的作品也大同小异,没有看点,缺乏新意,因此即使技法相同也要培养学生多角度思考的意识,加强学生在舞蹈创作上的“扇”形思维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独特创造能力。
听得懂、以身作则、教学互动和人性化教学这些心得是始终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即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用学生们愿意接受的方式去交流。美国教育家和哲学家杜威一直强调尊重人类自由的天性,师生建立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使学习成为师生间的共同兴趣,师生之间既是良师还是益友,是达成教学目的的保障。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职责,在完成规范化的教学之外,教学受到时代进步的影响,因此教学必须与时俱进地的不断完善。高校教学主要是专业教育,这其中也包括素质教育。
专业教育中包含的素质教育既包含道德素质还包含专业素养,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的言谈举止都可能成为学生仿效的楷模,“学高”即专业素养,“身正”即道德素质。与时俱进既有专业素养还有道德素质。
舞蹈专业课程的时代性非常明显,这不仅仅局限在舞蹈作品的内容方面,其创作技法也在不断改变。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多媒体技术的应用,舞蹈的舞美制作也越来越具有较高的科技含量,例如:2012年春晚的多媒体舞台,打破了传统舞台“背景”的界限,为观众呈现了“人在画中游”的直观视觉感受,这是科技进步带给舞台的变化。舞蹈编导课程中除了教授创作技法之外,对于新兴的多媒体舞台要有所提及,因此当一个新的舞台技术应用之后,作为舞蹈编导教学的教师应该尽可能多的掌握当代舞台变革的知识,与时俱进需要相应的知识储备,只有储备丰富,才能真正地完善教学。
与时俱进还包括教学方向,2003、2004年的毕业生主要就业方向是高校教师,因此当时培养学生是以“表、导、教”为中心,近年来就业方向的改变也须要相应的调整教学方向,除“表、导、教”之外还包含了舞蹈理论研究的内容。即使原有的“表、导、教”方面的教学也随之趋向更加合理与细致。例如:舞蹈编导课程,不仅教授舞蹈创作的基础技法还让学生了解舞台美术、服装、灯光、音乐等方面的综合运用知识,这些内容的增加是为了增强学生就业的综合竞争能力。
根据近年来对舞蹈专业学生就业方向的跟踪,教学内容方面增加了对文艺晚会导演的知识学习,增加了对业余舞蹈演员舞蹈创作的培训,加强了对于气氛类舞蹈的创作教学,加强了重内涵轻技法的教学内容。时代的进步是因为创新,教学的完善是因为顺应时代需求的不断调整与完善。
学无止境,教师既传播知识,还须不断学习,教学就是一个不断积累,不断完善的过程。“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道”即为自然规律,“传道”是传播一种思维,传承一种文化,传递一种技能,传达一种信息。“业”即为专业能力与技术,“授业”是传授一门专业知识,教授一门专业技能。“惑”即为疑惑、困惑与难点,“解惑”是解答困惑,使之能够跨越难点继续沿着所传之道,运用专业技能继续探索。教学中的“三思而后行”既是教师的职责更是教学的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