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对策的理性构建

2014-04-07 19:06于博瀛
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4年1期
关键词:突发事件高校学生应急

于博瀛

(黑龙江大学 机电工程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80)

一、高校突发事件的内涵及特点

突发事件就内涵来说大体涵盖自然灾害、事故灾害、公共卫生事件及社会安全事件四大类。高校突发性事件是指在高校校园内突然发生或事件发生在校园外但与学校有着因果联系的,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影响着学生的安全和正常生活、学习,危及高校师生员工生命、财产安全的,须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事故灾难和社会安全事件。

高校突发性事件自身的特点:第一,骤然性。骤然即突然。“突发事件”的本质在于无任何征兆、准备而言,事件的初始不易被察觉,发展态势难以评估。第二,群体性。高校学生本身就是高度集中的群体,导致特别容易发生群体性事件。问题与矛盾产生之后,就会自发地或通过一定联络方式聚集在一起,采取各种方式,表达各种利益诉求。第三,扩散性。正因高校人群相对集中,问题产生后,大学生们好奇心使然,便会迅速聚集在一起,关注、讨论,甚至冲动参与。同时,现代媒介的强势传播和通讯工具的便捷,使得高校突发事件的产生,演变出扩散性的态势。第四,主体活跃性。高校学生的认知活跃,对事物的反应较迅速,对当前的政治经济与形势都比较敏感,尤其是对新鲜事物的接受能力强、好奇心重,加之与其心智相符的冲动、心理素质不稳定,导致突发事件极具凝聚力、膨胀力和爆发力。

二、我国高校突发事件的现状分析

(一)高校突发事件的成因

1.办学的开放性。高校办学模式的创新,充分有效地实现了高等学校办学的开放性与多样性,也促使高校与社会的联系加大加强、内外部环境呈日臻复杂之势。因此,学校安全事故类事件频繁发生,发生于高校校园及周边或以高校学生为案发主体的治安或刑事案件及校园内的火灾电器安全、建筑物安全、公共卫生安全、户外安全等事故类事件突出。如前所述,开放性办学引起的学生更大聚集的效应,使得突发事件随之攀升。

2.心理问题的复杂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高校学生面临的社会环境、家庭环境和成长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更加复杂多样,由此引发的心理问题不断增多。特别是当代大学生大多为独生子女,导致个性化强,生活阅历较浅,对事物的识别能力弱,冲动、情绪化、盲目性、偏执皆具其身。据调查,相当比例的高校学生患有明显的复杂多样的心理障碍与疾病,且比例逐年攀升。近几年来因心理疾病而发生的出走、自残、自杀、杀人等事件在我国高校呈上升趋势。

3.法律意识的缺失。法律作为一种行为准则,目的就是通过对违反行为准则的人进行制裁,以起到威慑和约束人们的日常行为的作用,进而影响人们的行为动机。高校学生被理所当然地认为是一个法律意识较高的群体,但近年来,高校学生的一些违法犯罪行为中,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不懂法或者法制观念淡薄。法律意识的缺失抑或对自己、对他人都会产生极大的危害,致使高校突发事件时有发生。

4.网络的负面影响。网络应用的日益发展与普及,已经深深地进人高校这个充满青春活力的群体。网络技术的日新月异,许多热点问题、焦点问题,往往在第一时间迅速地散布到校园。在此种背景下,高校突发事件的发生与其有着密切联系,网络的舆情变化特别是未经正态规范的动向都会激发学生的负面情绪。

(二)高校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现状

1.应急管理缺乏必要的心理支持。我国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起步较晚,目前很多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大多停留在传统的思想道德理论教育上,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落实到具体的心理辅导大多也以论坛的形式展开,且只有部分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其中。而高校学生作为年轻群体,富有激情,但更具敏感性、逆反性和脆弱性,当面对日趋复杂的社会现象及来自就业、学习、情感等诸多方面的问题,极容易产生各种不适的心理反应。虽然校园内也设有心理咨询室,最后也只有小部分学生会主动去寻求帮助。这说明学校心理调试的干预和预防相对薄弱,与庞大的心理健康需求不适配,不足以为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提供必要的能量。

2.应急管理缺乏制度保障。所谓高校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不仅仅局限于事件发生时的应对处置,还应延伸到事前的防范干预。而目前,由于认知上的片面,导致我国高校应急管理的措施过窄,管理理念也相对滞后。我国高校突发事件的现状是广大师生在事件的认知和应对上过于浅薄,甚至于只是狭隘地将突发事件定义为校园暴力事件,而对于食物中毒、地震等则排除在突发事件行列之外,这样就导致学校缺乏对广大学生的全面防范意识教育。同时,在管理理念上也止步于仅是学校保安部门的常规职能,尚未完全树立全面的、各部门综合协调相应的应急意识。另外,临时领导机构事先也未形成有效的、成熟的应急处理方案,可操作性不强,面临突发事件时,难免出现权责不明,以致不能有条不紊地及时合理引导和救治。事实上,高校应急管理的有效运行有赖于切实的制度建设来保障。

三、高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对策的理性构建

(一)提高学生的法制教育,创建优良的校园环境

要通过各种灵活的形式,让学生掌握较多的法律知识,以影射约束自己的行为,强化学生学法、用法、依法办事的心理态势。同时,法制教育与道德教育相结合。道德是社会舆论进行约束的行为规范,与法律共同调整着社会关系,因此加强法制教育还必须与道德相结合,让学生明知法律所禁止的行为,强化他们的自律性,从而创建优良的校园安全环境。

(二)加强高校学生的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

如前所述,高校学生的心理问题日趋成为高校突发事件的重要诱因,且他们是心理危机的高发人群。因此,对学生的心理危机进行预防与干预成为理性构建应急管理对策的重要途径。首先,建立高校学生心理危机预警机制,把危机扼杀在萌芽阶段,降低心理危机的发生率。通过多种生动活泼的形式,加强学生的危机主题教育,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抗挫折、适应环境的意志力。其次,建立高校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机制,通过和谐校园文化的熏陶和渗透形成学生共同的价值标准、信念追求、社会心理和行为模式。最后,强化法律咨询。设立法律咨询日,组织法律教师定期为学生提供咨询服务,解决法律困惑和问题。

(三)做好网络舆论的引导

舆论引导是高校预防突发事件的重要内容之一。随着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网络作为获取知识、信息交流等的重要途径,并对学生的生活及思想观念产生了至深影响,高校必须正视并加强网络舆论引导的重要性,有针对性地探索网络舆论引导的有效方法和途径,使舆论便捷传播的同时兼具可靠性,让主流、权威、真实、可靠的声音占领公众意见市场,尽量在第一时间发布高校突发事件信息以明晰事实真相,避免极端情绪的发生。

(四)及时建立完善常态化的应急管理模式

首先,逐步完善应急管理组织机构。尽可能减少突发事件所造成的损失,理顺应急管理机构,充分发挥其职能作用,同时与和部门联动,协调处理,在第一时间快速地与预防、控制。其次,加强应急支撑体系建设,专项研究、形成应急平台,提高突发事件应对和处理能力。再次,编制应急预案并不断修订、强化应急演练工作。学校应将安全教育纳入常态的教学管理中。

高校安全稳定是关系整个社会稳定全局的大问题,不仅关系到高校自身的建设和发展,而且关系到国家的政治稳定和社会的长治久安。理性构建高校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对策,对于保持高校安全稳定,创建和谐校园,保证我国高等教育健康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郭凤安,陈华.从河北大学“校园车祸案”浅谈高校突发事件的应对对策[J].企业家天地,2010(12):176.

[2]高晓英等.对新形势下高校稳定工作的若于思考[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3.

猜你喜欢
突发事件高校学生应急
多维深入复盘 促进应急抢险
完善应急指挥机制融嵌应急准备、响应、处置全周期
高校学生意外伤害事件应对与处理
国际新应急标准《核或辐射应急的准备与响应》的释疑
关于高校学生工作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