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庆泽
(哈尔滨师范大学 音乐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25)
众所周知,《诗经·大序》中有这样一句名言:“情动于中而行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可见,舞蹈是人的情感浓烈到语言无法表达时的高级表达形式,更是一种与生俱来的本能。此外,从初生婴儿的行为中,也可证明,肢体动作时人类欲望和情感表达的本能反应。如婴儿因饥饿、疼痛等欲望而抓挠蹬踢,学龄儿童听到节奏或音乐的激动摇摆等。但随着年龄增长,却出现了一种“逆现象”——越长大越四肢不协调,越长大越不敢在人前跳舞。这是为什么呢?
处于青春期的高中生,正是体力充沛、精力旺盛,情感浓烈的时期,却在高中舞蹈课堂上经常上演,教师积极调动,学生无动于衷的尴尬境地,音乐激烈震撼,学生僵坐板凳的无奈。但都市少年却在校外迪厅里恣意忘我地扭摆摇动,挥洒汗水,甚至舞出许多无意识的高难度肢体动作。这是为什么?高度文明的现代人到底能否舞蹈?那种与生俱来的舞蹈本能到底去哪了?是在文明的道路上弄丢了吗?下面让我们一起寻找正在丢失的舞蹈本能吧。
通过多年的高中舞蹈教学观察和问卷调查及私人谈话,现把此种现象的原因归纳如下:
1.历史遗留和社会心理的约束
人是社会的产物,必然受社会集体无意识的约束和限制。当社会集体无意识发挥正面作用时,就会对人产生推动作用,反之,则会阻碍其发展。在中国历史上虽出现多次舞蹈高峰,如西周时贵族子弟必须接受“礼”的教育,学文舞知礼仪,学武舞掌技击。圣人孔子更强调“诗书礼乐以造士”(《文献通考·学校考》),“饰弦歌鼓舞以聚徒”(《晏子春秋》),并把乐舞推广到了平民阶层。但从“独尊儒术”的汉代,经唐到明清,乐舞教育在经学和八股取士的排挤下,成了权贵的豢养娱乐的工具,逐渐沦落成了社会地位中的“下九流”。
历史上著名的舞蹈家或受制于权贵,或服从于政治,为了取悦皇权,用舞蹈为他们歌功颂德,导致历代舞者成了皇权的奴仆,也导致人们在意识中逐渐把舞者视为地位低下的“卖艺者”。特别在几千年的封建思想影响下,人们普遍认为学习舞蹈是不务正业,加上男尊女卑的传统思想,多数学生家长更是坚持认为“学会数理化,走遍全天下”,学舞蹈,跳舞,注定是自毁前程的“不务正业”。
2.我国舞蹈教育体制的原因
我国的教育体制是建国后效仿当时苏联的教育模式建立的。起初舞蹈教育只是体育课上的附庸,这导致学校舞蹈教育从起步就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其他专业舞蹈学校、青少年宫和文化馆等专门性舞蹈教育机构也被忽略了。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学生只在幼儿园接受舞蹈训练;在小学、初中只有音乐课,没有舞蹈课;高中和大学不仅没有舞蹈课,甚至有些学校音乐课也不能按教育部要求正常开设。这种舞蹈教育延续性的缺失,是令人痛心的。
对比国外的舞蹈教育,令我们更汗颜。
(1)早在沙俄时期,沙皇彼得一世的远知卓见,不仅使芭蕾舞中心从法国转移到了俄国,更彻底改变了斯拉夫民族的气质和仪态,甚至大大推动了其民族的文明发展历程。为了实现舞蹈对人们的教育,他下令全国人民必须参加“公共聚会”,参与跳舞,并重金聘请法国舞蹈大师开设舞蹈课教国人学习舞蹈,而且自己也亲自参加。并颁布法令规定各类学校都必须把舞蹈作为一门必修课开设。
(2)在美国,从20世纪初开始,就把舞蹈作为小学、中学、大学的必修课。他们认为舞蹈不仅可以强身健体,美化姿态,更可以培养学生适应集体、懂得服从、遵守纪律。舞蹈是一种身心兼修的艺术形式。
(3)在法国,学校舞蹈教育更是具有一个完整的体系。4~6岁是学前舞蹈启蒙阶段,以律动和创造性的动作游戏为主;7~9岁是舞蹈入门阶段,主要学习舞蹈的基本步伐、姿态和舞蹈片段等,目的是为了观察学生的舞蹈能力和身体条件等,为进一步的学习深造作准备。他们认为在这两个阶段,是不能学习基本功的,因为法国舞蹈家经过研究,认为4~9岁的孩子的骨骼仍没有发育好。为了保障孩子的身体健康成长,甚至用法律规定了这一点。10~12岁是专业基础阶段。根据学生的兴趣和条件分成芭蕾舞、现代舞和爵士舞3个方向,并按照每个方向的专业要求进行基础训练。13~15岁是专业提高阶段。通过层层考核,学生被分流。那些真正有舞蹈条件的会进入芭蕾学科或者现代舞学科,而那些舞蹈素质和能力一般的学生则进入爵士舞学科,只为娱乐和健身。
当我国的学校舞蹈教育体制与西方国家的舞蹈教育体制相比较时不难看出,我国的舞蹈教育处于非常滞后的状态。
3.青少年心理特点的原因
高中生正处于青春期的发展阶段,在心理和生理成熟中,产生强烈的自我意识,开始关注自我,特别是关注自我在周围人眼中的形象。尤其是在异性面前更加敏感。从而导致舞蹈课上高中生缺乏表现欲,不愿意在课堂上积极展现自我,变得沉闷、寡言和陌然,即使是高中生自身擅长的领域,也不爱表现,更何况是不擅长的舞蹈。
综上所述,在高中阶段实施舞蹈模块教学是存在巨大困难的。而这些困难有来自社会意识的思想压力,有来自家长和社会的期望压力,也有来自我国学校教育体制上的不完善的弊端,更有青少年生理和心理发展上的特性。
作为从事学校舞蹈教育的工作者,困难面前恰是一个广阔的空间等待我们去开垦,去耕耘,只要发挥主观能动性,根据客观实际情况,克服困难,开发校本课程资源,一定会迎来高中学校舞蹈教育美好的明天。结合个人的教学实践经验,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高中学校舞蹈教育。
1.努力提升教师的人格魅力
所谓师者,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学生会因喜欢一个老师,而选择一个专业,因崇拜一个老师,而热爱一个学科。多年教学中,经常遇到这种情况。许多从来没有跳过舞的学生因为“我”而爱上舞蹈,冲破家长和班主任的阻挠,苦练三年,被清华北大等高校降分录取。
2.关心学生心理辅导和建设
高中阶段,学生压力很大,没有时间和精力成为学习舞蹈的最大障碍。2009年的赵柬同学在高考压力下,无法协调学习和舞蹈训练的时间,痛苦不堪。经过我的心理疏导和学法指导,兼顾了舞蹈和文化课的训练和学习,被浙江大学舞蹈特长生加分录取,现已是浙大舞蹈团团长。
3.校园文化活动与拓展课程设置将带动舞蹈普及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实施,随着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推进,虽达不到美俄法等国一样,但开设舞蹈选修课是一个捷径,由点带面,对学生进行舞蹈教育。其次,以活动促教学,通过组织学校的舞蹈节、校园艺术节,带动高中生自发学习舞蹈、表演舞蹈,虽然效果有限,但在学生的心中埋下的舞蹈种子,总有一天会在他们的生命里生根发芽。
我们不是丢失了舞蹈本能,只是由于各种原因和心理的约束,处于休眠状态,没有合适的条件激活而已。
[1]刘青弋.西方现代舞史纲[M].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
[2]彭修银,黎遥,杨爱新等.现代艺术学引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3]郑慧慧.人体律动美育[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4]瓦尔特·索雷尔.欧建平译.西方舞蹈文化史.[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6.
[5]欧建平.世界艺术史——舞蹈卷[M].东方出版社,2003.
[6]宋耀良.艺术家生命向力[M].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