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西欠发达中小城市新型城镇化路径探讨★

2014-04-07 11:25李海燕张东强
山西建筑 2014年23期
关键词:滇西保山市保山

李海燕 张东强

(保山学院,云南 保山 678000)

0 引言

伴随生产力的发展,城镇化进程加快,城市人口迅速增加,城市规模越来越大,给欠发达中小城市带来了巨大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带来困惑:如何在城镇化背景下发挥竞争优势、合理选择发展路径,实现欠发达中小城市城镇化健康持续发展。本文以滇西典型欠发达中小城市保山市为例,旨在探求滇西欠发达中小城市如何充分利用新型城镇化带来的机遇、发挥自身优势适应新时期发展要求;探索其新型城镇化道路,加快实现欠发达中小城市优质城镇化步伐。

1 新型城镇化战略契机

“十八大”提出“新型城镇化是以城乡统筹、城乡一体、产城互动、节约集约、生态宜居、和谐发展为基本特征的城镇化,是大中小城市、小城镇、新型农村社区协调发展、互促共进的城镇化”。“欠发达地区”是指“受历史、区位,观念等条件限制和不平衡发展战略影响,与发达地区相比其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水平有较大的差距,但经济和社会发展又具有较大的潜力,资源较为丰富,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的破坏,随着改革的深化,社会的发展,制度的创新,在新一轮经济增长中有可能实现高速发展的区域”[1]。因此,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成为了我国新时期城镇发展的迫切需求,这无疑为中小城市的发展带来崭新的机遇和巨大挑战,中小城市是未来中国城镇化水平提升的重要潜力区,其中欠发达中小城市是其关键。

2013年我国城镇化率为53.73%,处于世界平均水平,进入城镇化加速阶段。与此同时,大城市与中小城市发展的不平衡问题已成为当代中国城镇化急需解决的三个不平衡问题之一[2]。欠发达中小城市城镇化过程中仍然存在诸多矛盾,如土地城镇化快于人口城镇化,城镇集聚能力低,生态环境恶化,城镇特色消逝,城镇空间建设滞后、城镇化质量提高缓慢等。欠发达中小城市城镇化问题已然凸显,成为未来中国城镇化的重点,急需探索符合欠发达中小城市新型城镇化的有效路径。

2 保山市城镇化发展现状

2.1 保山市概况

保山市古称永昌,地处云南省西部,距省会昆明498 km。是国家、省商品粮基地、国家糖料基地、优质香料烟基地、咖啡基地。全市东西最大横跨198 km,南北最大纵距193 km,面积19 637 km2,中心城区总面积约61.7 km2。辖一区四县(隆阳区、腾冲县、昌宁县、施甸县),总人口254.2万人,有世居少数民族13种。保山市属于滇西地区典型的欠发达城市,缺乏将丰富的天然资源转化为经济资源的资金、技术和技能;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严重缺乏;旧制度、体制仍然处于统治地位;市民精神世界仍以传统观念和旧文化为主导。

2.2 保山市城镇化现状问题分析

2013年年末,保山市常住人口255.4万人,其中城镇人口74.1万人,城镇化率为29.01%。伴随农业现代化与产业化发展,对外边境有利的区位交通、资源优势,第二轮西部大开发以及云南六大城市群中滇西城市群打造滇西沿边开放式城镇群的核心城市等发展机遇,但保山在城镇化过程中仍存在很多阻滞因素,给保山市推进城镇化发展带来巨大挑战。

2.2.1 城镇化进程滞后,人口就业层次低

工业化进入中期阶段,城镇化率达到30%以后,城镇化才进入加速发展阶段[3]。保山市2013年29.01%的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仍然处于城镇化的初期阶段,滞后于云南省常住人口城镇化水平(40.48%)近12个百分点,全国平均城镇化水平(53.73%)近15个百分点,城市发展落后全国平均水平近10年,明显滞后于国家及地区城镇化进程。就业方面,2011年保山就业结构为一>三>二,三类产业就业人口比重分别为 67.4%,13.6%,19.0%,占地区GDP的比重分别为31.02%,32.11%,36.88%。由于非农产业发展不足,大量就业主要以农业、粗放型农产品加工业为主,该类型就业对技术、文化层次要求低,导致大部分城镇人口就业层次偏低,技术结构单一,人才大量流失等问题。

2.2.2 产业结构固化单一,城镇化动力缺乏支撑

保山市产业结构单一,长期以来第一产业是该地区的主导产业,第二、第三产业发展、变化缓慢,对城市的发展贡献较小;近年虽粮食、烤烟、核桃、茶叶等产业稳步增长,保山小粒咖啡、昌宁核桃等部分已经初具规模与特色,但发展缓慢对地区经济带动能力不足。服务业上,明显呈现出严重区域不平衡状态,保山以旅游业为主的服务业主要集中于腾冲县,对当地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但在深入形成产业集聚群,带动整个保山发展上显然过弱;其余三县一区中服务业几乎处于盲区。总体来说,保山市传统农业发展缓慢,企业不发达,工业基础薄弱,缺乏支撑城市持续发展的特色产业体系,产业结构与城镇化发展要求不相吻合,对保山城镇化发展具有较大制约。

2.2.3 城镇数量少、规模小,辐射带动力弱

保山市域范围内共有25个城镇单元(其中1个中心城市,4个县城,20个镇),相对保山市域范围,城镇数量较少。在25个城镇中,城镇人口规模大于5万人的小城市只有3个,1万人~5万人的城镇除2个县城外,仅有板桥、河图、由旺、姚关、镇安5个镇。全市60%的城镇(15个)人口规模在1万人以下,城镇平均规模仅为2.4万人。城镇数量少、规模小,且较为分散、发展差距大,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缺乏特色产业支撑,城镇对低等级的乡、村辐射带动效应不突出,综合实力普遍较低。

2.3 保山市城镇化竞争优势分析

2.3.1 边境城市区位

保山市是滇西城市群的核心城市之一,名副其实的“桥头堡”前哨,滇西各州市的地理中心。东邻大理、南接临沧、西连德宏、北接怒江,西北、西南部与缅甸接壤,毗邻两亚(南亚、东南亚)、连接三亚(东亚、南亚、东南亚),位于我国通向缅甸中心城市曼德勒和印度城市加尔各答的主要通道上,是通向缅甸和印度的最便捷可行的通道前沿,是滇缅公路、中印公路的交叉点,在历史上就是对外贸易通道的交通枢纽。保山与周边城市在空间上联系紧密,是中国面向南亚的综合交通廊道的交汇点,地理区位具有特殊优越性[4]。今后更长时期具有强有力的后发优势,是区域综合服务型空间转移的优势空间,旅游业国际化的首选空间之一,在国家新型城镇化加速发展时期这种优势空间占据着重要地位。

2.3.2 本土特色资源

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地方本土特色资源是城市发展的持续动力,决定着城市今后的发展能力,这种资源对中小城市无疑是一种潜力巨大的优势资源。保山是滇西欠发达中小城市中集边境、民族、山区、贫困“四位一体”,且具备丰富的原貌资源优势,特色少数民族风情习俗和珍贵历史遗迹的地区。通过巩固农业竞争优势,适度开发、保护原貌生态环境,发掘、合理利用特有少数民族文化以及研究、保护历史文化遗迹,能够在不断巩固城镇化速度的同时,使得城镇化质量得以优化。

2.3.3 人口就业容量

人口就业容量增加是促进城镇化快速发展最活跃的要素,能够吸引大量的人才与技术致力于中小城市的城镇化建设。保山市产业结构的不合理导致就业主要以第一产业为主,二三产业就业容量较低,在今后更长时期二三产业发展空间较大,有较大的就业容量空间,技术性、专业性的就业需求量会随着增加,加之自身独特的优势资源和较好的城市经济区位,持续吸引各地转移而来的人才与技术,城镇规模扩大,城市自身的带动辐射能力增强,利于城镇化的快速发展。

3 保山市新型城镇化发展策略

3.1 引导整合优势资源,强化产业支撑

产业发展是城镇化的根本动力,加强产业支撑,发展特色资源,为城镇化提供有力支撑[5]。农业产业是保山传统支撑产业,一定程度上也是保山的优势资源,保山要依托城镇化,稳定粮食产量,提升农业示范区的建设,巩固“滇西粮仓”的地位;跨行政界限整合区域现有优势企业发展为龙头企业,提高产业的集中度,增强农业产业化的抗风险能力,带动整个区域形成农业产业化。在农业产业化与城镇化相结合基础上,大力发展工业,通过特色产业的发展,发挥保山资源和区位优势,为城镇化提供可靠的经济支撑。保山中心城区依托工贸园区启动区(云南省重点工业园区),对接缅印大市场,承接东部转移产业,做大总装配送基地。做好出口轻工制造、农林产品特色加工产业的同时,发展清洁能源和环保产业、家用电器制造、农业机械和装备制造、汽摩零部件生产与装配等新兴产业。服务业是解决该地就业以及提高城市整体机能最好的发展方向,保山属于资源富集的贫困区,在服务业上有优势基础,今后要找准定位,发展旅游业、现代物流、信息服务等服务业,增强就地城镇化能力。

3.2 注重城市整体功能建设,提升城市综合承载力

新型城镇化要求城市发展从注重城市增长的速度向注重城市整体功能的质量提升转变。相比发达大城市,滇西欠发达中小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较为滞后,因此,保山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要真正“以民生为本”,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对改善地区发展环境、促进产业发展等有重要作用。保山应按照城镇规模合理配置教育、卫生、医疗等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构建便捷、高效的综合交通体系,满足地方人民物质、文化、精神和生命健康的需要;合理开发自然资源,创造舒适宜人的人居环境,提高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增强城市的吸引力。

3.3 挖掘城镇特色,明确城镇化发展路径

目前,保山农业现代化与工业化水平较低,产业拉动力较弱,在城市发展过程中要注重城市特色的挖掘,以此明确城镇化发展方向,走可持续的城镇化发展道路。故应充分利用现状条件,加快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的同时,构建以地方特色资源为基础的绿色产业,并增强特色产业对农业剩余劳动力的接纳能力;以已具备旅游市场的腾冲为切入点,发展生态民俗文化旅游和边境特色商贸物流业,鼓励区域联动,形成滇西旅游环线,培育新的城市经济增长点;利用保山农业基础、生态和人文资源优势创建地方品牌,融入地方民俗文化,找准城市定位,塑造城市形象。

4 结语

欠发达中小城市是城镇未来发展的薄弱环节,是国家未来发展的重点。新型城镇化是以特色产业为根本动力,滇西欠发达中小城市长期以来,城镇化动力固化单一,城镇化路径选择不明确,处于被动地位,导致城市不发达状态与中东部发达大城市差距越来越大。整合优势资源发展特色产业能力薄弱是该区域城镇化发展滞后的根本原因;缺乏大型工业和现代服务业的支撑,对外技术与人才吸引力较弱,造成农业剩余劳动力无法就地就业,区域异地城镇化现象严重。滇西欠发达中小城市未来城镇化的推进要注重特色产业的培育,资金、政策的倾斜引导,以优势资源创造出的特色产业,注重本土美好人居环境的创造,提升城市的综合承载力,切忌以牺牲自然生态资源为代价盲目跟从。笔者对滇西典型欠发达中小城市保山的新型城镇化之路做了一些初步探讨,旨在对滇西地区欠发达中小城市在新时期新型城镇化道路的选择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1]陆立军.区域经济发展与欠发达地区现代化[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2:32-102.

[2]仇保兴.新型城镇化带动西部人开发——以南疆为例[J].现代城市研究,2010(2):9.

[3]Jonathan woetzel,Lenny Mendonca.Janamitra Devan Preparing for China’s urban billion[R].Mckinsey Global Institute,2009.

[4]李海燕,宋钰红,张东强.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山地聚落功能转型与空间重构[J].小城镇建设,2014(3):64-68.

[5]梅 钊,杨 博.欠发达地区新型城镇化的思考[J].小城镇建设,2013(4):63.

猜你喜欢
滇西保山市保山
保山市隆阳区精品咖啡产业发展路径
走进大美滇西·探寻红色印迹
保山市隆阳区10913例妊娠期妇女人体组成成分测定
腾冲 打造大滇西旅游环线上的璀璨明珠
大滇西旅游一线6 有一个美丽的地方 德宏
走过万水千山 最爱一座保山
保山市总工会:入户再遍访 查找问题补短板
保山市布朗族音乐习俗
PTN技术在保山广电网络的具体应用
漫画10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