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本刚
(国家电网七台河供电公司,黑龙江 七台河 154600)
为满足用户用电的密度及负荷不断增加的需要,越来越多的配电变压器获得应用,然而,由于国内电企相关工作人员的工作责任心较低或业务水平不过关,使得配电变压器的维护和检修工作不到位,从而出现运行不良,甚至损坏等现象,影响正常用电。
绝大多数的配电变压器都位于室外,其高低压瓷瓶和器身很容易被雨雾、灰尘等弄脏,导致泄漏电流的不断增大,因此,在高压停电时,设备维护人员必须注意变压器瓷套和器身的擦拭和清洁。
在日常维护时,必须注意油位、油温、油色的变化,要求对变压器油两三年至少进行一次耐压试验,一旦技术数据不达标,则必须及时做好过滤或更换等净化处理。此外,还应检查干燥剂的颜色变化,及时更换变色的干燥剂,防止绕组受潮。
渗油漏油现象也属于常见的配电变压器故障类型。渗漏会减少油量,降低油位,同时还会渗入水汽或空气,加速油的氧化,增大油的黏度,降低油的对流速度,减缓变压器的散热,加快油的劣化,并增强油酸性,降低甚至破坏绕组的绝缘电阻,最终损坏变压器。一般来说,应采取下列方法进行解决:第一,认真排查渗漏油位置,及时处理。若是变压器的分接开关、高低压套管部位出现油渗漏,则必须拧紧对应的螺丝,若是绝缘垫老化而导致发生渗漏,则必须立即进行耐油胶垫的更换处理。第二,检查变压器油有无变质,如果油色呈棕、橙色且黏性大,则表明油已劣化,必须净化或更换。如果油不变质,应对油位进行检查,保证油位正常。第三,测量各绕组的绝缘电阻,保证其满足规范要求,否则必须返厂大修。
笔者结合自身多年的工作研究得出,对配电变压器的日常维护主要从“看”、“测”、“听”等方面展开。
首先,“看”。一是看油位的高低。如果油位超高,则变压器在运行过程中会造成油位上升,从而出现油膨胀现象,容易使油溢出。如果油位低,则会直接降低变压器的冷却及绝缘作用,影响其正常运行,在油位严重偏低的情况下,甚至会烧坏变压器。二是看排油阀、套管、盖板及油位计的密封性,应确保绝对不发生渗漏油现象,不然,一旦处于热价状态,油渗漏现象会加剧,影响设备的安全运行。同时,对于套管,还应看其是否存在放电或裂纹等。三是看变压器外壳接地的可靠牢固性,以增强对抄表人员及变压器的保护作用。四是看变压器套管和导线的连接质量,应确保相色的正确无误。五是看计量表有没有损失以及能否正常运行。同时看表箱的安装是否倾斜,并检查手续和封条的完整性。六是看熔丝的选择合不合理。如果配电变压器低于100kVA,则一次熔丝应根据其额定电流的2~2.5倍进行科学配置,如果配电变压器等于或高于100kVA,则应根据其额定电流的1.5~2倍来选择一次熔丝。对于二次熔丝,一般都是根据二次额定电流来配置。
其次,“测”。一是严格按照规范要求,利用1 000~2 500伏兆欧表测量变压器的一次绕地组及二次绕地组二者间的绝缘电阻,以及它们的对地绝缘电阻。二是对变压器全部分接部位的直流电阻进行测量,以确保其接触良好。三是对二次侧电压进行测量,如果其处于平衡状态,则表明变压器的变比无异常,没有发生短路。
最后,“听”,要求我们善于听。一是听电磁声,如果其发出“啾、啾”声音,则分接开关的重合不到位,应及时停电进行处理。二是听变压器的运行声音,如果“嗡嗡”较沉重,且没有其他杂音,则表明变压器正处于超负荷运转,如果不能及时进行大容量变压器的更换,则会烧坏变压器的线圈,影响其正常工作。三是听变压器有没有发出间断时间不一的、短促的“吱吱”声,如果有,则表明有以下两种可能:原因一可能是变压器的内部发生放电现象。原因二可能是变压器的外部发生破损或出现裂纹或表面不清洁。四是听有无经常性的“咯咯一咯咯”声,如有,则说明电源电压过高,影响了变压器的正常运行,而且容易扩大其铁损,损害用电设备,因此必须对电源电压进行正确的、及时的调整。五是如果变压器在油位、油温、油色都正常的情况下,还发出“呼呼”或“叮当、叮当”的噪声,则表明其内部部件出现松动,此时,必须马上停止运行,排查松动部件并进行严格的加固处理。六是如果变压器发生类似水沸腾时的“嘟噜、嘟噜”响声,则说明变压器的铁芯或绕组线圈发生短路,并出现严重过热现象,此时,必须第一时间进行停电检修。
由于国内电企相关工作人员的工作责任心较低,业务水平不过关,使得配电变压器的维护和检修工作不到位,从而出现运行不良,甚至损坏等现象,影响正常用电。本文首先介绍了配电变压器在运行时的简要维护步骤,然后分析了不同类型的配电变压器故障,提出了相应的检修措施,旨在加强与同行的沟通与交流,不断提高我国配电电压器的工作效能,确保其安全高效运行。
[1]肖宁,吴勇.刍议配电变压器运行及故障检修[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3,(06):156-157.
[2]何文强,刘冰.电力变压嚣的安装调试运行技术措施[J].硅谷,2009,(10):19-20.
[3]刘渝.浅谈配电变压器运行维护及故障分析[J].科技资讯,2014,(01):63-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