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晓亮 吴 超
(天津现代职业技术学院 管理工程学院,天津 300350)
简析培养英语语言学习者跨文化交际能力之有效途径
魏晓亮 吴 超
(天津现代职业技术学院 管理工程学院,天津 300350)
中国入世以后不断加强与西方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交流,使得跨文化交际现象逐渐成为学者们研究、探讨的重点。本文以文化与语言的关系为主旨,从跨文化交际概念及其重要性、对语言和文化的理解和跨文化交际有效途径三个角度,探讨、分析培养英语语言学习者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方法,旨在帮助克服跨文化交际障碍,实现有效的文化间交流。
语言文化 跨文化交际 有效途径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迅猛发展,我国对外开放的步伐不断加快,各方面交流日益频繁和深入,要求各个层次的人更多地接触出身于不同文化群的人并与之交流。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聚集在一起,沟通交流必然会出现障碍,及时有效地克服这些交际障碍是跨文化交际取得成功的关键,对促进各国之间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的交流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跨文化交际的能力与策略开始逐渐引起专家、学者们的广泛重视。跨文化交际(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或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是指本族语者与非本族语者之间的交际。交际的主要载体首推语言,但语言并不是唯一的载体,如手语、面部表情、时空运用等都是普通且非常重要的非语言交际方式。但任何一种交际方式,语言的也好非语言的也罢,都必定根植于特定的文化环境中,受该文化下社会习俗、道德规范、价值理念等的影响与支配。换句话说,跨文化交际障碍源于文化差异,即文化内涵差异。要减少或避免交际中障碍的产生,完成有效地交流,了解文化内涵、树立跨文化意识是关键所在。由此可见,树立与增强跨文化意识、培养与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已成为英语语言学习者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文化是人类长期劳动创造形成的产物,代表了一种社会与历史的存在,涵盖了一个国家(民族)的地貌、史实、社会习俗、风土人情、生活状况、文艺修养、行为规则、思维形式,以及价值观念,等等。语言则是人类活动过程中进行交际最重要的工具。无论学术界将语言视为文化的载体,还是将其视为文化的核心部分,都无疑表明语言与文化之间存在着不可分割的必然关联性。语言饱含丰富的文化内涵,基本上语言不能独立于文化内涵之外存在。从另一角度看,文化形态又依靠语言表现、记录、保存和传播,如文学、艺术、宗教、教育,等等。因此,文化是不能离开语言而言说的。
世界上任何一门现存的自然语言,大至整个语篇,小至单个词语,在其各个层面上都流露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学习者能够清楚地认识到短语和成语语言层面上体现出的丰富文化内涵,但却容易忽视词汇、语义等层面上的文化内涵。殊不知,这些被忽视的东西不仅仅代表了一个民族的思维方式和思维习惯,更可能承载着一个民族在价值观、道德观、行为规范上等更深层次的东西。换句话说,在跨文化交际中,文化差异除了体现出词汇、语义形式的差异之外,更多地体现在词汇、语义含义的文化内涵的迥异上。如以下的英语句子:
Tom felt rather blue after his failure in the Mathmatics Exam.
译:数学考试不及格,汤姆感到非常的沮丧。
The little boy is too yellow to say no to his unfair treatment.
译:这个小男孩太软弱,对不公平待遇不敢说不。
The new seller is green at his job.
译:刚来的售货员是个新手。
颜色在英语的表达中常常赋予了丰富多彩的引申义,“blue”描述人的“情绪低落、沮丧、闷闷不乐”;“yellow”表示“胆小、卑怯、卑鄙”的意思;“green”在英语中可以用来表示“没有经验、缺乏训练、知识浅薄”等意思。如果英语学习者不了解颜色在英语语言中所具备的文化内涵和延伸意义,以及在视觉和心理上所引发的联想和象征意义,那么就很难理解这些英语句子所表达的真正含义,进而很难在跨文化交际中进行准确而恰当的翻译。因此,学好英语并非是简单地记忆单词、熟背语法,以及不断重复练习英语听、说、读、写、译的技能,而是对所学语言所代表和承载的文化内涵进行深层次的学习和理解。
1.培养跨文化意识
跨文化意识按照通俗的语言表达,是指来自不同文化国度的双方在语言交际过程中所具有的特定认知,更确切地说是民族文化认知。这种认知(跨文化意识)是跨文化交流能够准确实施的保证,没有它交际根本无法进行。人类的思想观念、语言表达、行为方式等无不受到生存文化环境的影响和制约,不同的文化环境造就不同的语言意义和文化内容。跨文化交际活动中,我们既要充分认识文化的多元性、不统一性,又要辩证地看待文化间的异(个性)同(共性),树立文化平等观。也就是说,文化间存在着国别之分、主次流之分、个体差异之分,但是不存在“高低、优劣之分,跨文化交际的目的是理解与沟通,促进各民族间的长期友谊与共同发展”[1]。在跨文化交际中,应培养跨文化意识,尽量避免以本民族文化的规则来评价和解释他国民族的文化,要全面学习、了解目的语文化,防止盲目文化定型,摒弃文化歧视。因此,尽可能多地了解他国民族各层次文化,具备跨文化意识,才能更加有效地进行跨文化交际。
2.遵循“礼貌原则”[2]
在格莱斯合作原则的基础上,英国著名学者利奇(Leech)提出“礼貌原则”(politeness principle),成为与合作原则互补的又一语用原则。他认为,说话双方在实际语言交际活动中不仅要遵循合作原则,同时应遵循礼貌原则,说话者为了获得听话者对自己的好感,可以让自己吃亏,尽量多给对方好处以实现顺利的交际行为。显而易见,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讲话双方都应该注意遵循礼貌原则,才能促使交际行为有效、愉快地进行。殊不知,在真实的跨文化交际活动进行中,除了礼貌原则、合作原则之外,还应遵循策略原则、大方原则、满意原则和呼应原则,等等,这样才能真正地实现有效的跨文化交际。
3.掌握语言知识
语言是人类传递或交流情感信息的载体,以文字、符号、图形、动作等形式为载体,传播情感信息讯号。除了承载功能之外,交际功能便是它最本质和最主要的功能。在语言交际活动过程中,参与者必须使用共同的语言,也就是说,使用相同的文字、符号、图形、动作等形式载体,才能有效地进行交际。试想一下,连语言都不懂的人如何同语言掌握者进行交流呢!跨文化交际故障的产生,与语言学习有着密切的关联,掌握语言是克服这一障碍的重要途径之一。当然,尽管在跨文化交际活动中存在着一种非语言交际的、重要且有效的交际方式,但是在脱离语言环境的前提和条件下进行非语言环境的非语言交际,是行不通的。掌握一种语言必须要学会发音规则、语法规则,还要掌握相当数量的词汇和了解该词汇的准确意义。本文不是讨论如何掌握语言的方法问题,而是要探讨学习语言对克服跨文化交际障碍的必要性问题。
4.了解文化背景
学习一种语言必须了解这种语言代表的文化,相反,了解一种文化也必须学会代表这种文化的语言。有学者曾经指出,对一个国家文化知识背景了解得越翔实、越深邃的人,同该国家人的交流越顺利、越完全。每一种外族文化中都包含大量丰富的为该文化所具有特殊现象,而这些现象经常反映在语言之中,这便是外语语言学习过程中为何要重视掌握文化背景的一个重要原因了。因此,要实现有效的跨文化交际,最好是使自己成为这种文化的一部分。
5.注重思维方法
实现有效的跨文化交际,仅靠掌握语言知识、了解文化内涵是不够的。有学者认为,语言只是一种有组织结构的约定俗成的符号系统,被打上了民族文化的烙印,词语的意义不在于词之身而在于人,因为人是社会人,也是文化的人。由于中西方在思维方式、价值观、世界观等方面存在差异,因此,感知世界、表达世界的方式也必然不同。“要想了解对象国的文化差异和词语的文化伴随意义,就必须了解他们感知世界的方式”[3]。所以,人们在交流过程中,不是简单而笼统地“用英语进行思维”,而是运用文化模式进行思维。
总之,在跨文化交际中,影响其有效进行的因素是多样化的,我们应该不断地积极探索、发现、反思、概括,以最大的努力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克服交流障碍,实现理解与沟通无限,促进各民族间友谊长存与协调发展。
[1]刘又生.浅谈跨文化交际在英语学习中的重要性[J].徐州教育学院学报,2007(1):256-257.
[2]周红.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J].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2003(2):131-132.
[3]任晓燕.论翻译中的文化语境[J].文学与艺术,2010(2):57-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