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玉
(蚌埠学院,安徽 蚌埠 233030)
论如何提高“微体验”教学实效
张玉
(蚌埠学院,安徽 蚌埠 233030)
“微体验”教学是指在课堂教学中开展的小型体验式实践活动。文章介绍了“微体验”教学在具体运用时,需要从提升教师素质,创新体验模式及增强说理性等方面着手,来提高教学效果。
提高;微体验;教学实效
“微体验”教学是指在课堂教学中开展的小型体验式实践活动,即把实践教学“微缩”于课堂教学过程中,利用简易教学条件例如多媒体技术创设微小实践情境融入教学,以提高教学实效,我们把这种小型课堂实践称之为“微体验”教学法。与工科的实验和法学的模拟法庭等体验形式不同,“微体验”教学的首要特点在于其简便、易行,无需准备特定场所、无需耗费大量人力物力,仅在课堂教学中即可展开。其次,“微体验”教学可以灵活运用于各种教学环节,满足各种教学目标,丰富教学形式。另外,“微体验”教学可以自成体系,就一个主题进行循环往复的思考、讨论,有利于教师有针对性的引导,有助于师生间的深层次交流,这符合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要有针对性和深刻的说理性的要求。
基于以上“微体验”教学的特点,本课题组于2012年下半年开始,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下称“基础”)课程中实施“微体验”教学实验。我们选取了我院2012级汉语言文学、机械制造、食品安全与检测、经济管理等专业总计约500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在整个课程的不同章节,穿插进各种体验环节,之后以发放问卷、组织学生座谈等方式收集反馈信息,再经课题组集体讨论分析,查找问题,总结经验,发表成果,以期能够推广运用。
在一年多的教学实践中,经过不断地反思和总结,我们认为,要提高“微体验”教学的实效,务必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去改进:
“微体验”教学作为一种实践教学方式,对教师素质提出了不同于一般理论授课的要求。根据我们总结,主要是:
(一)教师需具备较强的创新能力
大学生正处于个性逐渐稳定、自我意识增强的时期,随着大量社会信息的冲击和社会实践经验的积累,他们的思想愈加不易被影响,内心愈加不易被触动。所以在选择体验方式、安排体验内容、创设体验情境时,一定要有创造性。要善于从学生身边的事物中发掘新鲜素材,增强体验的生动性和说服力。例如在学习道德产生作用的三个途径时,我们结合我校近来教学楼前草坪被横穿踩踏的情况,要求学生设想三种情形:一是草坪修剪整齐,从未有人踩踏过,你是否会做第一人?若回答是否定的,可以理解为是道德通过传统习惯产生对行为的约束力;二是草坪已被踩踏成一条路,但路两端新近拉上写有环保口号的条幅,你还会去走吗?若回答是否定的,这可视为是社会舆论在起作用;三是晚上去上课,若从这里横穿,别人看不到,你作何选择?若你是很有环保意识的人,仍然拒绝踩踏草坪,这是你的内心信念在起作用。类似于这样的体验,学生代入感很强,很容易理解教材中抽象的理论,效果很好。这一类体验案例的设定,需要教师多观察学生所处的实际生活,善于提炼和创新。
(二)教师需知识面广,有一定的社会生活的积累
“微体验”教学的其中一个重要的作用在于:以体验的方式促使学生流露更多、更真实的想法,所以,“微体验”教学活动中暴露的问题可能是形形色色的。例如,在讲授“基础”课第三章第二节中“人生价值的评价标准”这一问题时,我们设置了一个叫做“此时此刻”的体验环节,我们以“药家鑫案件”为素材改编了一个小剧本,一位同学扮演开车撞了人的司机,另找一位女生扮演泼辣的被撞行人,对司机百般纠缠。要求同学们各自揣摩此时此刻司机的心态,然后谈谈在此情境下,自己最可能做出的选择。一开始,同学们普遍表现出迷茫的样子,毕竟,涉世不深的他们大多不曾经历过这样的严峻考验。经过几分钟的思考,一些同学表示:遇到这样的事,一定首先向父母求助,自己不知该怎么办;有同学则表示:报警,依法承担责任,不理对方的无理要求;也有同学谈到,若对方想趁机敲诈,则十分可恨,应该教训一番;更有少数学生直言不讳:能够理解当初药家鑫的做法,用他们的话说就是“说不定能侥幸摆脱这个大麻烦呢!”
我们设定这一体验的初衷是想让学生们领会到:一个人人生价值的大小取决于自己对他人以及社会付出的多少。人生的意义决不仅仅是为了自己,更多的应当是为别人,包括家人、朋友。更重要的是,当一个人认识到自己对他人的重要时,就不会轻易的做出让自己痛悔,让所爱的人受伤害的选择。但是,在以上学生的发言中,我们发现:面对生活中的突发考验,有学生们只知寻求父母的帮助,依赖思想重;有的则缺乏担当精神,一心想要回避问题,无责任感;有的则只考虑自身感受,一味指责别人,甚至能够接受药家鑫挥刀杀人的解决方法,对生命缺乏珍爱和敬畏。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在分析和总结时,既要阐明活动主旨,强调认识到评价人生价值的标准时 “奉献”的重要性;同时也要向学生指出其他暴露出的问题,并在之后的教学中,结合科学的理论观点,给予学生有针对性地指导。这说明,要想使“微体验”教学真正起作用,教师要有多方面知识的积累,例如社会学、心理学、法学等,才能应对学生思想上的各种问题。
另外,“微体验”教学还要求教师要有较丰富的个人阅历。因为,不能使自己的课堂注入一种个人亲身体验的情感性的因素,只能使课堂教学成为纯粹的知识性教学,而不是富有丰富情感的教学活动。[1]就以以上“此时此刻”这一活动中学生暴露出的问题来说,如果教师能够结合个人经历和想法来引导学生正确的看待生命、看待人生价值的判断与取舍,效果会更好。更何况,在活动过程中,教师需要对学生参与过程活动中的每个细节的表现、分享成果中不同学生的零散的思考,快速进行整合、评估,提炼出正确的、积极的观点。这需要教师要有善于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洞察力,[2]这种洞察力只有教师具备一定的社会经验的基础上才能够培养出来。因此,我们教师不仅要注重理论知识的积累,也要有意识地去开展更广阔的社会生活,去锻炼自己,提升自己。这既于己有益,也于教学有益,于学生有益。
(三)相比较理论教学,体验教学对教师综合素质的要求更高
体验式教学鼓励学生发挥自主性,充当“主角”。教师则起到一种引导与服务的作用。教师要组织准确、生动的语言引入问题、解说情境;要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大胆质疑;要选择恰当的图片、音乐或影视素材创设有感染力的情境;要合理的组织管理体验活动,既要避免产生混乱,又要充分调动起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因此,“微体验”教学的实施对教师语言表达能力、沟通能力、审美能力、多媒体技术运用能力、组织管理能力都有着比一般理论教学更高的要求。以多媒体技术的运用为例,我们许多的体验设计都需要自己剪辑影片、音乐,编辑文字图片,这就要求教师要熟练运用PPT技术,最好能进一步学会运用Authorware技术制作课件来实现与学生的互动。另外,还要学会使用诸如“狸窝”之类的视频音频编辑软件等。从我们的实际教学情况来看,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对体验活动的效果有很大影响,因为毕竟它能更好营造的体验情境,生动的音乐、图片、影像总是比单薄的语言描述更能让学生感同身受。
好的“微体验”教学设计,要善于借鉴好的素材和方法。虽然受到课堂教学条件的限制,不能到室外开展体验活动,但是我们一样可以设计一些诸如做游戏,角色扮演之类新型的体验活动。例如,在讨论“全球化背景下的爱国主义”这一问题时,我们设置了开记者招待会的模式,由学生轮流扮演“记者”和“发言人”,让他们试着站在国家的层面看待领土争端、贸易摩擦、两岸统一等问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很高,效果也很好。
形式创新还可以借鉴其他学科的好的做法。例如,我们常常把心理学中的一种叫做“空椅子技术”的心理辅导方法运用到各种体验环节中去。
“空椅子技术”是心理学中常用的一种的心理辅导方法。这种方法简便易行,适用于各种情境创设。它主要有三种方式:第一种是“倾述宣泄式”,即把一张椅子放在的一位同学面前,假定某人坐在这张椅子上,请学生对着椅子上假定的对象倾诉,帮助他排遣内心的焦虑。这是一种很好的保持心理健康的方法。我们在讲授“人生环境”这一节时,就会用到这种方法来帮助学生梳理与同学、与父母的关系,让他们能发现并正视自己在人际关系问题,从而很好地去解决它。第二种叫“自我对话式”就是放两张空椅子在一位学生面前,让他先坐在一张椅子上,扮演自己的某一部分,再坐在另外一张椅子上,扮演自己的另一部分,进行自我对话。这种方法可以用于帮助学生整理对某些复杂的理论问题或者比较有争议的问题的思考。例如,在讲第六章第二节“培养法治思维方式”时,我们就运用这种方式来让学生体会“法理与情理的冲突”,帮助他们理解“当一项社会关系同时受到多类社会规范调整时,法律规范优先适用”这一知识点。第三种叫“他人对话式”放两张椅子一位学生面前,坐到一张椅子上面时,就扮演自己;坐在另一张椅子上时,就扮演别人,依次展开对话。我们常常用这种方式帮助学生体会站在别人的角度考虑问题,学会理解别人。
在实践中我们发现:“微体验”教学形式灵活,互动性强,学生反响很好。但是,也因此出现了体验流于形式,不能服务于教学内容的问题。
“微体验”教学毕竟是一种教学方法,其根本目标仍然是要对大学生进行有效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师在体验活动中,一定要注重“说理”。要能够通过体验活动去充分论证教材中的理论观点,或者运用教材中的理论,严谨缜密的分析、解决体验活动中反映出的学生自身的问题或者社会现实问题。这其中,关键就是要注重理论与实际之间逻辑关系的说理性论证,而不能仅仅是将时髦的材料和教材中的结论简单拼凑在一起。例如,在讲解第六章第二节关于“正当程序”的理论时,我们设计了“切蛋糕”的体验活动,让学生理解程序的价值。这是一个比较复杂的理论,教师要结合程序正义理论把程序的特征讲清楚,要让学生明白:程序不仅仅是一种合理的安排,程序对于实现正义有着独立的、深层次的价值。
因此,我们认为:要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一定要增强思政课的说服力,毕竟我们面对的是有一定独立思考能力的大学生。好的思政课只有让他们相信,才能谈得上让他们喜欢!
作为一种新型实践教学模式的探索,到目前为止,我们仍然感到“微体验”教学在实践中存在很多问题,例如:体验如何更好地契合教材,什么样的形式能让更多的学生参与体验,如何使体验形式及内容体系化等等。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将在以后的实践中继续思考,继续改进,以期能进一步提升我们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
(注:本文系蚌埠学院2012年度院级教学研究项目,项目编号:JYWY1217)
[1]佘双好.关于思想政治理论课体验式教学的思考[J].思想教育研究,2012(4):54-58.
[2]刘秀风.体验式教学在“基础”课中的应用[J].教育与职业,2011,(11):147-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