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 琼,韦雪峰
(1.武汉理工大学华夏学院 外语系,湖北 武汉 430205;2.武汉理工大学华夏学院 教务处,湖北 武汉 430205)
ELE和ESP对独立学院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启示
潘 琼1,韦雪峰2
(1.武汉理工大学华夏学院 外语系,湖北 武汉 430205;2.武汉理工大学华夏学院 教务处,湖北 武汉 430205)
本文对独立学院英语教学改革进行了探讨。通过诠释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三个基本概念——通用英语或基础英语GE(General English),通识教育英语ELE(English for Liberal Education)和专业英语ESP(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提出独立学院在抓好基础英语教学的前提下应结合各专业的特点开展通识教育英语或专业英语,将英语知识和专业技能相结合,帮助学生提高英语的综合使用能力。
大学英语教学;教学改革;ELE;ESP;独立学院
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浪潮中,各高校都依据《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在这个过程中涌现出了三个频繁出现的概念:通用英语或基础英语GE(General English),通识教育英语 ELE(English for Liberal Education)和专业英语ESP(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这三个概念尤其是ELE和ESP受到了各高校(特别是一本、二本院校)的强力推崇和推广。独立[1]学院的大学英语教学可以从中吸取怎样的经验呢?本文将从解析GE,ESP和ELE三个概念的过程中,探讨独立学院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方向。
首先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下什么是GE,ESP和ELE。
(一)GE(General English)
通用英语或基础英语GE(General English)是以语法词汇为核心,训练学术一般的听说读写能力。这也是大家熟悉的中小学的英语教学。
(二)ELE(English for Liberal Education)
在大力推行教学改革后,现很多大学英语教学都尝试了在后续课程里开设诸如西方文化、英美概况、英美文学选读、英美电影欣赏等语言文化选修课程,有的高校也将这类课程称之为外语通识教育课程。这些课程极大地丰富了大学英语选修课程,同时也满足了不同层次、不同兴趣学生的需求。
从2005年开始,复旦大学等国内重点大学首先开始模仿美国哈佛、耶鲁等大学的通识教育课程。其中实施通识教育课程的典范之一就是中山大学。中山大学大学英语实行A、B、C三个起点的分级分类外语教学。A级起点的学生入学英语基础最好,达到《课程标准》九级或以上的要求,外语教学按照“6+3+3”模式设置课程。其中 6学分为《大学英语(三、四)》课程;3学分为《高级英语》课程,3学分为《外语通识教育》课程。B级起点的学生入学英语水平达到《课程标准》八级并接近九级的要求,外语教学按照“9+3”模式设置课程。其中9学分为《大学英语(二、三、四)》课程;3学分为《外语通识教育》课程。C级起点的学生入学英语水平基本达到《课程标准》八级的要求,外语教学按照“12+3”模式设置课程。其中12学分为《大学英语(一、二、三、四)》课程;同时鼓励学生选修至少一门《外语通识教育》课程。[1]
(三)ESP(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
但也有另外一批高校大学英语的改革者认为,随着我国大学新生英语整体水平的提高,大学的基础英语教学应该适时转向专门用途英语教学,即学术英语ESP(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蔡基刚认为ESP包括两大类:一般学术英语即EAP(English for Academic Purpose)和专门学术英语即ESAP (English for Specific Academic Purpose)。前者主要是帮助学术上双语课程或用英语在专业学习和研究上做好学习技能上的准备,如学术口头交流课程,学术书面交流课程等。后者如工程英语,金融英语、法律英语、医学英语等课程主要帮助他们熟悉专业词汇特点、句法结构和语篇特征,为他们上专业英语课程或今后相关的工作做好语言和内容上准备。[2]
从上述三个概念的解析不难看出,由于独立学院学生生源与一本、二本院校学生的生源有着一定的差距,大多数独立学院的英语教学还处于GE即基础英语教学阶段,未达到ELE或者ESP的高度。但是,由于学生从小学到中学就已经接受过至少6年的英语基础教育,在大学继续接受以语法词汇阅读为主的基础教育势必会让学生感到倦怠、没有兴趣,所以,在大学的英语学习中应该有一个明确的使用英语的目标。我们可以吸取一本、二本院校ELE和ESP的教学经验,结合独立学院大学英语的实际需求开展英语教学。具体而言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英语教学:
(一)加大高中与大学英语教学的区别
第一,大学英语教学目标和模式应该有别于高中英语教学。高中英语教学主要采用语法式教学,强调学生的词汇阅读能力以应对高考。根据2004年和2007年的《课程要求》,“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
第二,大学英语的学习模式应该不再仅仅是单一的教材加资料的学习模式,大学英语教学应该利用现代化技术,通过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这不仅仅体现在硬件方面(机房的完善、多媒体资料平台的使用等),软件方面(老师的现金教学理念、交互英语的使用等)也极其重要。
(二)突出听说技能培养
现在四六级考试中,听力占到了35%,相关的听力教材也都换成了视听说教材,由此可见,听说能力培养的重要性。独立学院学生的听说能力培养目标应该设定在使学生经过大学的学习后能够利用英语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有效进行交流。目前我院学生四级考试分数显示学生在听力基础普遍较为薄弱,所以应该首先解决“聋子英语”、“哑巴英语”的问题。各高校都表明在英语教学中加强听说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北京交通大学副校长王永生说:“通过加强听说教改,北京交通大学全国四级统考一次性平均通过率从教改前2000~2003级的69.2%增至教改后2004~2006级的88.5%”。
湖南农业大学党委书记也强调了大学英语听说能力非常重要,在进行了一年的改革后湖南农业大学四级考试一次性通过率从25%~29%提高到了42.14%,改革两年后2006级学生的一次性通过率达到了65.2%。
由上述例子可见,听说能力的培养对提高四级通过率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当学生听得懂了,就会有自信开口说,而较好的听说能力一定能给独立学院学生的求职带来一定的优势。
(三)ELE和ESP相结合
尽管目前对于英语教学应该导向ELE还是ESP仍有较大争论,但是独立学院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将两者结合起来发挥最大的作用。
独立学院目前还没有充足的师资条件开设ELE课程,独立学院的生源可能也导致无法像中山大学那样开展ELE通识课程,但是从中山大学的改革经验中我们可以看出,对于基础较为一般的学生中山大学的做法是学生在修完大学英语(1,2,3,4)课程后,鼓励学生选修一门通识课程。独立学院不一定非要照搬通识课程,但是却可以相应地开设一些增强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的后续课程,如提高自身素质的跨文化交际,英美电影赏析,欧美文学名篇选读等;帮助通过考试的,如四、六级辅导,考研辅导;以及提高英语应用能力的,如英语口语,英语听力及面试英语技巧、如何制作英文简历等等。
目前我院部分专业已经开设了类似 ESP(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的课程,帮助学生将英语和自己的专业结合起来,但是学生普遍反映专业英语过于枯燥,大多都只限于记忆背诵一些专业英文术语。在蔡基刚所提出的两个学术英语类别里,独立学院的学生可以选择EAP,即一般学术英语,开设诸如科技英语阅读,计算机英语,现代工程制图英语,会展英语,外貌英语函电及商务英语礼仪之类的课程。如果能和独立学院的优势专业结合起来将大大的提高学生就业的竞争力。
因为大多数英语老师基本上出自文科背景,知识结构的单一化已经无法满足开展ELE和ESP课程的需求,所以如果为了保证ELE和ESP课程的顺利开展,就一定要加强教师的岗前培训;同时,教师应当改变传统的只教授英语基础技能的教学观念,要从行动上积极拓宽跨学科知识。
独立学院的英语教学改革还处在摸索的阶段,没有样本可照搬。但根据学生入学时的英语基础,我们在加强学生英语基础训练的同时可以结合学生的专业特色融入ELE和ESP的教学,这样,将英语知识和专业技能结合到一起,将使学生毕业走上社会后更有竞争力,获得社会的认可。
(注:本文系武汉理工大学华夏学院院级项目,项目名称:大学英语教学团队,项目编号:2011129)
[1]王哲,夏纪梅.网络与课堂相结合的可持续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实践及其成效[J].外语电化教学,2010,5(133):13-20.
[2]蔡基刚,廖雷朝.ELE还是ESP,再论我国大学英语的发展方向[J].外语电化教学,2010,9(135):2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