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价理论分析
——以傅莹答记者问为例

2014-04-06 08:06吴荣秀苏庆伟
关键词:傅莹语料语篇

吴荣秀,苏庆伟

(1.上海大学 外国语学院,上海 200444;2.上海师范大学 教育学院 上海 200234)

评价理论分析
——以傅莹答记者问为例

吴荣秀1,苏庆伟2

(1.上海大学 外国语学院,上海 200444;2.上海师范大学 教育学院 上海 200234)

评价理论对语料的分析日趋成熟和完善。本文以评价理论为理论基础,通过评价理论中的态度系统对女发言人傅莹2013全国两会上答记者问这篇口语语料进行语篇分析,总结傅莹女士独特的谈话风格,正体现了一个现代化发展中的中国形象。

评价理论;态度;情感;答记者问

全国两会是中国政治生活的大事件,也是世界了解中国的窗口。在2013两会期间,外交部副部长傅莹,担任的是全国人大首位女发言人,就大会议程和人大工作的相关问题回答中外记者的提问。在一个小时的新闻发布期间,傅莹回答了中外记者提出的关于大会会期、预期报告、反腐败、国防支出、代表结构、领土问题、环境问题、对港政策等九个问题。会议结束,傅莹柔中带刚独特的发言风格给媒体人和民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获得阵阵好评。

新闻发言人不仅在国内充当了政府与媒体、公众交流的桥梁,在国际上也充当着政府的形象代言人。我们不仅关注政府“怎么做”,人大发言人“怎么说”也是极大地吸引各国政界的眼球。这不仅仅是语言问题,更是国家政府的“形象”,是与意识形态和国家态度紧密相关的。2013年也正值新闻发言人制度设立三十周年,新闻发言人的语言、能力、综合素质三十年来均得到全面提高。本文运用评价理论中的态度系统为研究手段,以人大女发言人傅莹在十二届人大一次会议新闻发布会上的答记者问为例,试进行语言和话语分析。

一、评价理论

评价理论是系统功能语言学在对人际意义的研究中发展起来的新词汇语法框架,它关注语篇中可以协商的各种态度(胡壮麟、朱永生等,2005)。由James Martin提出,他对评价理论的定义是:“评价理论是关于评价的,即语篇中所协商的各种态度、所涉及到的情感的强度以及表明价值和联盟读者的各种方式评价系统。”(2003:23)评价系统的中心是“系统”,焦点是“评价”。透过对语言的分析,评价语言使用者对事态的立场、观点和态度。评价理论把评价资源依语义分为三个方面:态度、介入和级差。在三个评价资源中,态度是指说话人把各种资源和情感与参加者和过程联系起来,做出判断和情感反应。态度系统又次分为:

(一)情感。是整个态度系统的核心,由它导出判定系统和鉴别系统。指语言使用者对描述对象(物、事和人)的态度,但这也是读者的视角根据语篇文本的语言揭示出来的。具体地说,情感资源作为解释语言现象的资源,用来解释语言使用者对行为、文本/过程及现象做出的感情反应(王振华,2001)。说话人对人、物、事件、情况的感情倾向,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在英语中,通常由表心理过程动词来实现,还可以通过表示情感的形容词来实现。当然,也可以用(动)名词来实现情感表达。情感表达是说话人对某个事件或现象采取态度的最明显表现,是说话人意识形态最直接(唐青叶,2009)。

(二)判定。作为解释语言现象的资源,用来解释语言使用者按照伦理/道德(规章制度)对某种行为做出的道德评判,如是否符合伦理道德、是否靠得住、是否勇敢等。(王振华,2001)。在特定的文化和意识形态的情景中,人们把一个行为判定为:道德的或不道德的、合法的或不合法的、社会可接受的或不可接受的,以及正常的或不正常的。但,有必要指出,虽然判定受到文化和意识形态价值的很大限制,处于不同文化语境中的人对同一行为可能会作出不同的判定。判定可根据不同标准分为社会许可和社会尊严;另外还有显性判定和隐性判定。显性判定是用具有判定价值的词汇明确表达的,隐性判定是用表面是中性的表意手段来表示,但它们其实在特定的文化背景中能激发判定上的反应(取决于读者的社会、文化和意识形态背景)(唐青叶,2009)。目前,评价系统的研究成果主要是对新闻语言的研究,对新闻媒体语言的研究习惯把评价系统分为两部分,社会评判和社会约束。(王振华,2001)。

(三)鉴别。这是对产品及其生产过程的评价,包括美学价值评价和非美学价值评价。

态度这三个子范畴之间的关系为:情感是核心,而判定和鉴别都可以看作是体制化了的情感,只不过判定是关于提议的,而鉴别是关于命题的(唐青叶,2009)。

评价有三大功能:表明说话人或作者的意见,这反映了个人和社会的价值系统;建立和维护说话人与听话人、作者与读者的关系;组织话语(李发根,2006)。第一个功能是评价最明显的功能。而其中个人意见所反映的社会价值系统是评价更重要的方面。从中我们可以挖掘出语篇生成的社会思想意识。评价的第二个功能主要是指说话人运用评价控制听话人的思想,使其以相同的态度去看待某一事物或事件;另外,评价也可改变命题中的真实条件或缓和必然性,起模糊限制的作用等。这些体现的作用不难看出,评价理论在挖掘语篇的意识形态方面有独到视角。(唐青叶,2009)

本文拟以人大女发言人傅莹一个小时的口头答记者问为语料分析,通过评价理论态度系统中的“情感”和“判定”作为辅助分析手段,分析语言使用者傅莹是如何通过用“词”、“句”来达到自己的交流交际目的,实现与媒体、公众的良好沟通。

二、语篇的情感系统分析

情感是态度系统的核心,是心理学中的反应范畴,表心理过程的动词、形容词、(动)名词均可表达其内涵。同时,它也是说话人对某个现象采取姿态的最明显表现。语言使用者通过这些语言资源来表达一件事或现象在情感上对他们的影响,并从情感的角度评判该现象。以下语料将摘自十二届全国一大一次会议新闻发布会上傅莹女士答记者问中的部分语篇,划线部分是情感表达的词语或句子。我将从以下几个角度来分析:

(一)表心理过程“词”:“反对腐败的工作,这方面的情况是我们当前社会和广大人民群众高度关注的一个问题”;“我回家休假的时候,也听到我们家乡来自方方面面的人谈到这个问题,大家都非常关心”;“大家对我们党中央提出要建设廉洁政治是非常拥护的。人民群众非常地希望我们国内是相当有共识的”“今后我们应该重视加重视,对这个问题一直非常关注,也是非常重视的。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做了很多努力。”“反腐倡廉的形势是非常严峻的”“我们应该果断地应对、面对和处理这个问题。我们也付出了沉重的环境代价,也可以说是高昂的代价;措施肯定还是远远不够的。大家谈起这些困难和问题的时候,这种忧患意识、这种担当的压力是很大的,这一点相信我们是有数的。”

整篇语料,“关心”、“重视”、“拥护”、“努力”等正面动词出现次数很多,同时还添加修饰副词“高度”、“非常”、“很多”等,这些积极性情感词语正表现了党、政府和人民群众是一条心,朝着一个方向努力的。同时,她的语言将自己置身于听话人人民群众的角度,达到切身的沟通效果;另外,负面性词语“沉重的”、“高昂的”、“远远不够的”也体现了党和政府清楚认识到了当前腐败、环境等方面遇到的问题以及在完善改革措施上的自身不足。发言人不偏不倚,客观评价进步和不足;当然通篇语料也可以看出,正面性词语大大超过了负面性词语,这也正体现了当前中国的发展进步,并激发人心、鼓舞斗志。

(二)表谦逊性“词”:“我这个新手要找到路也不是那么容易,抱歉”;“全口径预算决算的概念,我也是刚刚学习了解的,我不知道在座的记者们大家是不是熟悉这个概念”;“当然,我只是一家之言,仅供你参考”。

傅莹女士因对大会堂路径不熟,稍稍迟到即刻便向媒体和观众表达歉意,并自称“新手”;作为外交部副部长,她不可能熟懂经济且驾驭其术语,面对媒体提到了全口径预算决算概念,她坦言自己也是“刚刚学习了解”;对外界不了解中国政治体制改革以及对中国改革进程看不透的情形下,傅莹女士有理有据地表达了我方政府观点,令人信服。但她仍谦逊地表达这是她“一家之言”,这种礼貌、谦逊、时刻保持在学习状态下且不强迫他方接受我方观点的大气,正是中国每一位有志之士当前正有的气概,也体现我五千年泱泱大国的谦逊气质。

(三)表团结性“词”:“欢迎大家采访这次大会,也感谢你们这么关注我们这次的发布会”;“欢迎媒体、各届的朋友提出好的建议意见”;“针对现在出现的一些新问题、新情况也需要多倾听社会的意见”;“我们确实也注意到在香港的社会上对这个问题是很关注的”;“这个问题我也相信,这次大会上代表们会积极地建言献策”;“我想请一位老朋友提问,因为我们好久没见了”等。

“感谢大家”、“欢迎大家”、“多倾听”,热情欢迎媒体、各界朋友关注发布会;广泛地听取媒体、社会各界人士的建议和意见;相信人大代表们能在两会上积极地建言献策,邀请美国有线电视记者记者提问、声称老朋友等,这些都积极正面地拉近了与媒体公众的距离,使发布会的氛围和谐亲和。

(四)表群众性“词”:“我回家休假的时候,也听到我们家乡来自方方面面的人谈到这个问题,大家都非常关心”;“我也看了最近一些网上的讨论”;“我也看到网上有很多议论”;“我就是六十二分之一,我也很荣幸”;“现在生态和环境确实是成为广大人民群众非常关心的问题,包括我本人也非常关心”;“我家也有两个口罩,我女儿一个,我一个,但是还没有用过”;“你肯定还记得刚来中国的时候,七十年代、八十年代,那个时候我们还是短缺经济,还用粮票”。

作为一名人大发言人,是政府向公众汇报信息的代表。在这次新闻发布会上,傅莹女士多次举例:她是有幸选举的六十二位妇女代表之一;她回家休假时也注意倾听民众关心的问题;她本人和大家一样关心环境问题;她也和大家一起经历中国使用粮票的年代。拉家常般的语言、将自己完全置身于人民群众之中,同样感受着中国选举人大代表的优越性,同样担心着中国的环境问题也同样经历着新中国初期的粮票年代,瞬间拉近发言人与群众的距离,她不仅是中国在外的一名形象代言人,更是就在我们身边,是我们生活中的一员。

三、语篇的判定系统分析

判定系统属伦理范畴,是评判语言使用者的伦理道德标准(2012)。如前所述,判定系统的研究成果主要是对新闻语言的研究。新闻媒体语言的研究把评价系统分为两部分,社会评判和社会约束。这两部分又分正面含义和负面含义。笔者着重从社会评判角度来分析傅莹女士答记者问中的部分语篇。例如:

(一)发布会上,当面对美国路透社记者关于我国2013年国防支出规模的问题,傅莹给出的回答有:“好象中国每年都需要向外界解释为什么我们要加强国防建设,为什么我们要增加军费”、“其实像中国这么大一个国家,如果不能保卫自己的安全,这对世界不会是一个好消息”、“我国防御性的国防政策,对这个地区的安全、和平是有贡献的”、“应该承认中国的和平外交政策是发挥了核心作用”“关于中国的国防预算我记得应该是在第一单元里,所以在大会审查批准之后你就知道了”。短短几句话,傅莹表达了以往每年我国新闻发言人为什么都需要解释“加强国防建设”的问题,用“好像”、“都需要”等模糊词语看似语言上不断定,实则为隐性判定,更肯定地回答了我国的国防建设是属于内政问题,并不需要外国干涉的坚定态度;接着给出显性判定,我国和平的外交政策是防御性的,对地区和平是有贡献且发挥了核心作用;最后一句简单地回答国防预算所记录在政府文件上的位置,表面上没有回答具体预算数字实际上却给出了我国政府最有力的回应。

(二)在回答日本共同社记者关于“我国面对海洋问题时是否会咄咄逼人”的问题时,傅莹礼貌却有力,先指出“加强海洋建设是必须的”并给出确切理由,然后语气缓和、表情微笑地用了一句看似无关痛痒实则给日方歪曲事实强有力地回击“刚才你提到这个问题的时候,你注意到中国记者都笑了”,“笑”这样一句隐性判定表达了傅莹及中国记者在海洋问题上的态度,显而与日方截然相反。紧接着用有力肯定性地判定语“在中国听到的是完全不同的,几乎是另外一方面的意见,很多中国人的意见包括媒体人的意见,是希望中国更加强硬一些,表明了中国人在面对海洋岛屿问题上的绝对肯定强硬态度,“来而不往非礼也”。

(三)在回答香港亚洲电视台记者关于“一国两制”是否会变成“一国统治”的问题,傅莹女士也坚定地代表政府给出了态度:“‘一国两制’的方针政策,这是一个高度稳定的政策,在执行上也是始终如一的,是成功的,不应该动摇”,多个肯定性的形容词、动词给出了政府“一国两制”的决心,完全解除了香港部分人士对国家政策是否会变化的担忧,是绝对正面性的显性判定。

从评价理论判断系统的角度来看,傅莹女士上面所提到的讲话基本都是关于社会评判的,对中国社会发展改革现状及一系列当下问题代表政府给出了明确的态度。显性判定和隐性判定并用;肯定进步同时指出不足;但积极性话语明显多于负面性话语;给了中国公众极大的信心和斗志。九个问题,傅莹女士如同拉家常,娓娓道来,多次用自己在生活中的情况和感受举例,让媒体和公众感同身受。语言柔中带刚,语气温婉服人,在涉及中国政府需要明确表态的问题上,傅莹女士切中要害,清晰准确地传达出信息,解除疑虑,给出坚定态度。没有声嘶力竭,也没有装腔作势;优雅得体,大方谦逊。这正如走中国特色政治体制道路享受改革发展成果下的中国现状,对外礼貌友好,关键性问题上不卑不亢、有理有据,极佳地展现了现代化发展中国的良好形象。

四、结语

本文用评价理论的态度系统的判断和情感对2013年两会发言人傅莹女士的口头语篇进行了简要分析,通过态度和情感的分析,发掘出隐含在语言背后的态度,揭示傅莹女性独特的柔中带刚语言风格正是当下发展中的中国给世界传达的一种态度,海外媒体也曾有评价称傅莹女士是中国最能够准确清晰的传递中国声音的外交官之一。当然,目前用评价理论分析汉语语料的探索还不深入,希望本篇能对此有一定的探索意义。

[1]Martin,J.R.&Rose,David.Working with Discourse[M].London&New York:Continuum,2003.

[2]胡壮麟,朱永生,张德禄,李战子.系统功能语言学概论[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3]李发根.评价的识别、功能和参数[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6,(11).

[4]全国2013人大二次会议傅莹答记者问全篇中文语料

[5]唐青叶,语篇语言学[M].上海大学出版社,2009.

[6]王振华,评价系统及其运作—系统功能语言学的新发展[J].外国语,2001,(6).

[7]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北京法律出版社,2002.

猜你喜欢
傅莹语料语篇
新闻语篇中被动化的认知话语分析
中国最美外交官:傅莹
基于语料调查的“连……都(也)……”出现的语义背景分析
华语电影作为真实语料在翻译教学中的应用
《苗防备览》中的湘西语料
国内外语用学实证研究比较:语料类型与收集方法
从语篇构建与回指解决看语篇话题
语篇特征探析
站在中间的人
语篇填空训练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