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萌萌,刘伦文
(湖北民族学院,湖北 恩施 445000)
关于社会学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思考
——以湖北民族学院科技学院为例
李萌萌,刘伦文
(湖北民族学院,湖北 恩施 445000)
从社会学专业本身的性质和目前的教学现状来看,进行专业教学改革一个最重要的方向就是通过加强实践锻炼来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在开展实践教学的过程中,我们首先应该是依据学校自身的类型,来制定相应的实践活动方案;其次,我们要依据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在不同年级采取不同的实践活动方式;最后,对实践教学活动的科学评价则是实践教学改革必不可少的环节。
社会学专业;实践;改革
在现代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条件下,人类积累的知识量越来越大,知识更新速度越来越快,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对人才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如何提升大学的人才培养质量,是值得人们思考的问题。著名的“钱学森之问”——为什么中国的大学培养不出创新人才,同样也引起了人们的思考。在对这些问题的思考中,中国的大学开始探索实施改革的道路和方向。中国的社会学,作为西学东渐过程中引入的外来学科,在中国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社会学从开始引入到现在,一直都经历着边发展、边探索的过程。传统的社会学是属于一种弱职业属性的专业,[1]为了让这个专业能顺应时代潮流,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很多学者都在高校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积极探索着社会学专业教育的改革。
就目前社会学专业的人才培养方式来看,我们在理论教学方面有了很大的进步,开设的各种课程能让学生接受到系统的理论训练,但实践教学相对较弱。其他研究者同样也强调社会学专业教育改革的重点是要加强专业实践,只是强调实践的方式不同。有的研究者强调课堂中的师生互动,加强学生思维能力的锻炼,有的研究者强调通过参与课题或科研项目,加强学生科研能力的锻炼,还有的研究者强调通过社会调查、基地见习实习等方式来提升学生的社会调查技能和关注社会问题的能力。
社会学作为一门分析各种社会现象和问题,研究社会中的人及其行为,探讨如何解决社会问题,其研究领域涉及到我们身边的家庭、学校、企业、国家甚至国际社会;并且在研究中运用专业的研究方法,例如通过观察、访谈、实地调查、问卷调查等方式去收集资料,运用统计技术进行资料分析,通过严谨科学的态度得出结果。社会学因其自身的这些特点,其专业的学生毕业后有着广阔的就业领域,既可以从事与国计民生息息相关的基础性工作,又可以从事与时代发展相关的前沿性工作。
这就需要社会学专业的学生必须通过专业课程的学习,掌握基本的理论知识和社会研究能力。社会研究的能力就是我们所说的社会学的应用性体现,这也是实践教学要着重锻炼的,具体包括敏锐的观察能力、实证调查技能、社会问题分析能力及较强的论文写作和语言表达能力。而这些能力的培养,不仅需要理论的支撑,更需要实践能力的培养,也就是其他学者强调的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实践。但是究竟如何进行实践教学,如何提高实践教学的效果,如何评价实践教学的成果?下面结合前人的研究及自己的教学经验,谈一些看法。
不同的高校类型在人才培养方式和目标上是有区别的,所以在进行教学改革的时候,首要要在高校教育的目标下,依据学校自身的类型和所拥有的资源来制定相应改革方案。
我国的高校可以分为三类,即研究型大学、教学研究型大学和教学型大学。不同类型的高校,拥有的资源是不同的,所以在人才培养方式上也应该有不同的侧重点。研究型大学的人才培养应该更多的体现其科研成果和能力的培养;教学研究型大学的人才培养应该是知识面宽,应变能力强,综合素质过硬的复合型人才;教学型大学承担着大众高等教育任务,更强调人才培养的通识性、专业性及社会适应性的兼顾;应在立足教学中,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各类人才,[2]也就是注重培养应用型人才。
我校——湖北民族学院科技学院,是一所地方民族高校,从学校的类型来看,很明显是属于教学型大学,我校各专业改革的方向就是在教学型大学的背景下,注重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所以我校的社会学专业教学改革要以教学型大学的人才培养目标来确定改革的目标和方式。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和前人的研究,我们觉得应该从以下方面来思考和实践我校社会学专业的教学改革。
(一)在教学型大学的背景下开展社会学专业教育改革
教学型大学主要是承担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任务,注重的是培养应用型人才。这种应用型人才更加注重学生的能力发展。在专业课程的设置上强调基础扎实宽厚,知识面广,采用“厚基础,宽口径”的人才培养思路。我校社会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基本上就采取了这种理念来设置相关的课程。社会学专业的课程设置低年级主要是通识课与学科基础课为主,包括英语、体育、民族理论等,学科基础课涵盖了管理学、心理学、法学等学科门类的基础课程;高年级的学生开设的课程主要以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为主,而且还开设了一些个性模块课,这些个性模块课,注重与时俱进,结合社会发展的状况,对原有课程的深化和扩展,例如“市场调查与数据挖掘”、“市场经济理论”和“网络社会学”等。通识课和学科基础课程的设置,扩充了学生的知识视野,真正让学生的基础知识面得到扩展;而后面开展的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程,不仅注重了专业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而且还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不仅有扩展知识面的通识课,个性模块课的设置让学生有了更多自由选择课程的空间,学生可以依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自行选择修学哪些课程。这些个性模块课不仅体现了这门专业与社会的结合,而且更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尤其是社会调查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
(二)依据学生认知规律来实行社会学专业教学改革
教学目标是社会发展与个体发展需要的反映,在进行专业改革时,不仅在课程设置上要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能力,在进行实践教学的时候,也要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和接受能力,这就要求我们在进行专业教学改革过程中要对不同年级学生能力培养的内容和手段有所区别。
针对低年级的学生,我们更多是要注重学生的社会学意识和社会学思维能力的培养。这种社会学意识和社会学思维就如米尔斯所说的“社会学的想象力”,强调的是对周围的事物充满好奇心,能看到事物背后的联系,能将个人困扰和公众议题结合起来。这种意识和能力,需要在专业基础课的学习中慢慢培养,主要是通过在课堂教学中,在师生互动中培养。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中,一方面讲授专业知识,另一方面就社会热点问题引发同学们的思考和分析、并积极展示相关的前言研究成果,注重在课题上引导学生思考、分析、讨论,增强课堂的趣味性和实用性以及课外的实践活动,通过教师的积极引导和师生互动来达到学生社会学意识和社会学思维的培养。
针对高年级的学生,我们更多的是要加强学生的专业认同和研究能力的训练。高年级的学生经过一段时期的知识积累和专业训练后,基础知识和相应的专业能力已经具备了,要想在专业上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就必须加强学生的专业认同。专业认同是指学习者对所学专业的接受与认可,并愿意以积极主动的态度和行为去学习与探究。可见,这种专业认同是学生学习的一个很重要的动力,专业认同度高的学生学习动机强,学习的效果也更好。所以高年级的学生要加强专业认同度的培养。专业认同度的培养除了要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之外,更重要的是加强社会实践环节。这个时期主要是有意识培养学生的动手和自学能力,学生应该成为课堂的主角,经常给予学生锻炼的机会,例如通过分组讨论或做专题知识报告等方式,将学习的主动权交到学生手中。这个时期还有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是加强学生的课外实践能力的锻炼,通过社会调查、基地见习实习、参与教师课题研究或自己申请科研课题来提升专业能力。这个时期的教师更多的是起到一种辅助的作用,学生也主要是通过这些社会实践来提升自己的研究能力,通过这些活动培养独立意识和反思批判精神,让学生在思维和能力上能得到全面发展。
(三)实践教学成果的评价
社会学的实践教学过程是一个持续性的过程,一直贯穿着学生四年的大学生活,实践教学的成果如何,一方面可以通过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和就业方向的得到一些反馈,另外一方面可以通过学生参与的各种科研实践活动体现出来。
近年来,我校社会学专业一直都秉承着理论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培养模式。积极构建社会实践和实习基地,为学生提供平台,引导学生关注、调查、分析社会问题,培养学生的实践调查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例如组织学生参与读书会、大学生讲坛、申报大学生科研创新项目等。在这些活动中,社会学专业的学生都能积极主动的参与其中,并在活动中积极运用所学的知识。从以往毕业生的情况来看,学校中的这些活动确实让同学们的实践能力得到了锻炼和提升。[3]这也反映我校社会学专业的实践教学对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有一定的帮助。
在目前社会学专业的教学中,理论性学习基本能满足学生需要的情况下,教学的改革主要集中在实践性方面。实践性的改革,一方面要在依据学校的实际情况来设定实践活动的内容和目标,另一方面要在符合学生认知发展水平和规律的情况下,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采用不同的实践方式,使实践的效果能达到最大化,真正达到实践改革的目标。另外,实践教学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教学的效果是一个逐步显现的过程,我们的实践教学要收到更好的效果,还要依据学生的反馈和学生的实践成果逐步调整,而且在实践的过程中,要建立一个合理的评价体系,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进行评价。评价的具体指标也是一个依据社会发展变化逐步调整到科学合理的过程。这也要求我们在实践教学改革中要随着社会和专业的发展逐步培养出满足社会需求、有较强应用力的专业人才。
(注:本文系湖北民族学院科技学院教学研究与改革项目“社会学专业实践教学改革与实践——以湖北民族学院科技学院社会学专业为例”的研究成果之一,项目编号:KJY201208)
[1]郭军,游文慧,肖云忠.社会学专业人才职业适应能力培养探析[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6(4).
[2]刘伟.试论教学型大学办学定位的依据及其特征[J].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科版),2004,11(4).
[3]张明波.社会学专业学生研究性学习机制的构建——以湖北民族学院社会学专业为例[J].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