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校实施本科生班级导师制的思考

2014-04-06 16:22广
关键词:导师制本科生高校教师

陆 广 峰

(山东理工大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山东 淄博 255049)

一、本科生导师制渊源

“导师制”(tutorial system)起源于英国牛津大学,由14世纪初创办“新学院”的温彻斯特主教威廉·威克姆首创。经过几个世纪的发展,导师制在牛津大学已逐渐成熟,尤其是在19世纪末期,本科生导师制在牛津大学作为一项基本的教学制度推行开来。该制度的核心思想是在教学方式上强调个别指导,在教学内容上强调德智并重,在学习环境上主张营造和谐、自由和宽松的氛围。[1]正是“导师制”这种行之有效的人才培养方式,为牛津大学培养了无数优秀人才,也为牛津大学带来了极高的声誉。其后,世界上许多国家的高等教育也纷纷效仿实行导师制,但由于人力、资金、条件等方面的限制,导师制主要在研究生阶段实行。

在我国,1937年,英国学者林迈可受聘为燕京大学经济学导师,在当时的燕京大学创办了效法牛津大学式的导师制。几乎同期,竺可桢在浙江大学本科生阶段开始了施行导师制的尝试。随后,国内其他高校也纷纷仿效。新中国成立后,高校较多采用学年制,而导师制仅用于研究生教育。进入21世纪,伴随着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以及教育竞争日益加剧,我国不少高校再次尝试在本科生中实行导师制,例如北京大学、浙江大学、中南大学等高校于2002年在本科生中试行了这一制度。迄今为止,全国已经有多所高等学校在本科生阶段实行了这一制度。

二、本科生导师制实施背景分析

随着高校扩招,我国大学生的数量急剧增加,而高校教师的数量却没有相应增加。大学生与教师之间交流的机会越来越少,教师往往需要面对教学、科研等压力,对学生的指导显得力不从心,我国高等教育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面对着一系列问题。

(一)辅导员忙于事务性工作,对学生个体发展指导不足

对大学生进行思想引导和发展指导是高校辅导员的首要任务。但从目前我国高等学校的实际情况来看,辅导员老师的主要精力都投入到事务性工作方面,和学生进行谈心、交流的时间较少,进宿舍、进课堂、进班级的次数也逐渐减少。究其原因,一方面是伴随着高校的扩招,学生数量越来越多,而高校辅导员的数量却没有相应增加,远远达不到《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2006)提出的“高校总体上要按师生比不低于1:200的比例设置本、专科生一线专职辅导员岗位”的要求。同时扩招导致的教育大众化致使高考门槛降低,大学生已由当年的天之骄子变成了当今个性突出的“90后”新人,这为辅导员带来许多新的工作内容。另一方面是高校辅导员角色发生转变,工作职能增多。2004年中央16号文件《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以“辅导员”称谓取代了20世纪50年代以来一直沿用的“政治辅导员”的称谓。称谓的变化意味着高校辅导员的职能发生了由单一性向多维度的变化。[2]

(二)部分高校课教师专注于教学与科研,疏忽了育人工作

教书与育人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两者都是教师最基本的职责。当前部分高校教师缺乏与学生间的交流、互动,只知教学、进实验室,不知育人或者较少关注育人,背离了“传道授业解惑”这一职责,不符合教师的职业道德要求。究其原因,一方面由于高校在快速扩招过程中办学资金短缺、教师数量相对较少,为节约成本,高校不仅增加课堂中学生数量,而且还不断让教师大量重复性授课或者一位教师身兼数门课,教师疲于应付繁重的工作,无力育人。同时,部分高校对于师德师风建设没有合理、长远的规划,只顾眼前利益,无视对育人氛围的营造和对教师职业道德的规范,久而久之形成了部分高校教师只知教书、疏忽育人的窘况。另一方面是高校在发展过程中,办学定位模糊,不考虑自身实际,一味地向教学研究型大学和研究型大学靠拢,在政策制定上过于倾向于科研,使广大教师把主要精力放到搞科研、评职称上,导致学校形成专注教学、科研的局面,忽略了教育本质。

(三)大学生与高校教师缺乏交流沟通平台

大学生增加与教师交流,不仅可以汲取课堂以外的知识,提高自身专业素养,而且能够受到教师严谨治学态度和高尚人格魅力的影响,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当前,高校中普遍存在教师课前提包而来,课后夹包走人的现象,学生几乎没有和老师交流的机会。即使有交流的机会也仅仅是在课间几分钟,且只有极少数学生才有这样的机会。因此,高校需要搭建一个师生交流的平台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了改变这种窘况,有的高校成立了学习发展指导中心,有的学院成立了“博士流动站”、教授工作室,其目的都是为了加强师生间的专业交流;部分学院建立了网络交流平台,通过QQ、飞信、邮箱等方式加强师生间的互动交流。但这些都远远不能满足学生与教师交流的需求,而仅仅起到以点带面的促进作用。

三、本科生班级导师制实施策略分析

当前,在本科生中实施班级导师制是高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举措,它既弥补了辅导员工作的不足,又搭建了师生间交流的良好平台。这种制度是以班级为单位,按照专业对口原则,每个班级配备一名教师作为导师,对学生成长成才进行全面指导。

(一)高校教师担任本科生班级导师具有的优势

1.高校教师在引导大学生思想方面具有一定优势。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是对教师的基本要求,同时也是高校选拔教师的标准之一。高校教师学历层次高,多数在国家重点高校有过求学经历,了解和熟悉不同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教育方式与方法,具有开阔的视野。另外这些高校教师多年为学生授课与学生接触,了解学生的成长规律,积累了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此外高校教师的课余时间相对充足,能够通过面对面、心与心的接触来对大学生进行思想引导。

2.高校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业方面具有突出优势。

高校教师专业能力较强,由于多年忙于科研与教学,他们对前沿的专业知识掌握比较充分,能够帮助学生了解书本以外的知识,开拓学生的专业视野。尤其是在学生选课、专业方向选择、专业活动开展与指导等方面,高校教师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而大多数辅导员所学专业与所管理学生的专业往往并不一致,他们一般对学生所学专业了解不够深入,对学生提出的专业问题难以给出正确全面的指导,这对提高学生专业兴趣、浓厚专业思想、奠定专业基础助力不大。

3.高校教师在指导学生发展方面具有特殊优势。

高校教师人生阅历广、社会资源丰富,能够为本科生发展提供现实性帮助。由于专业及自身发展的需要,高校教师对外交流频繁,他们通过出国访问、高校进修及与社会有关单位进行技术合作等方式积累了丰富资源。同时,高校教师了解国情,熟悉专业发展动向,能够有针对性地对本科生的学业、职业规划提出中肯的意见和建议,有利于本科生早日确立人生目标及奋斗方向。而目前多数高校辅导员多为年轻人,从高校毕业即进入高校工作,虽然他们与学生间年龄差距较小,便于沟通,但也存在缺乏社会阅历、经验等问题。尽管他们也可以对学生发展进行指导,但一般仅停留在理论层面,缺乏说服力。

(二)本科生班级导师的工作职责

在高校中,教师除了承担繁重的日常教学任务外,还担负一定的科研工作,因此本科生班级导师的职责应既不同于偏重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辅导员,又区别于承担学术指导责任的研究生导师。[3]本科生班级导师不应承担任何班级琐碎事务,而应发挥其优势,在学生思想引导、学业指导和发展指导三方面彰显作用,搭建师生交流的良好平台。

1.本科生班级导师应对学生进行思想引导。

思想是行动的基础。“90后”大学生具有思想活跃、个人主观意识强、集体观念淡薄等特点,因此加强大学生的思想引导可以视为本科生班级导师的首要任务。对于不同心理特点、不同家庭背景的学生,本科生班级导师要经常深入宿舍了解学生的兴趣与爱好、优点及不足,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对学生做到知己知彼。在学生的不同学习阶段,本科生班级导师一方面要通过个别交流的方式了解学生遇到的各类思想问题,帮助他们确立个性化的发展目标,帮助其健康成长;另一方面要通过组织班级教育活动,对学生出现的共性问题进行有针对性地教育引导,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培养积极向上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2.本科生班级导师应对学生进行学业指导。

大学生学习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毕业时的“出路”。端正的学习态度和过硬的专业技能是高校人才培养的根本要求。因此,加强大学生学业指导,促进学生良好学习风气的形成是本科生班级导师的主要职责。本科生班级导师要根据学生的年级特点为学生讲解专业基本情况、发展动态和社会需求,让学生树立牢固的专业理念,做到学一行,爱一行;要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兴趣、爱好,对学生选课、学习进程安排和专业方向选择进行指导,让学生乐学、善学、爱学,学得其所。对于学习“后进”的学生,本科生班级导师要采取相应措施激发其学习动力,帮助其明确学习目标,端正学习态度,提高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对于优秀的学生,本科生班级导师可允许学生参与自己的课题研究,给学生提供学以致用的机会,帮助提高其科研能力。对于不同阶段学生在学习方面存在的共性问题,本科生班级导师要指导学生学会学习,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

3.本科生班级导师应对学生进行发展指导。

大学生入校后,多数对前途和未来感到茫然,对学业和职业生涯没有进行合理规划。尽管辅导员在入学教育和日常工作中给予了相关指导,但总有部分学生自我放松要求,偏离正常发展轨道。因此加强大学生的发展指导是本科生班级导师的重要职责。本科生班级导师要准确把握学生的自我认知与期望,发挥自身优势来指导学生作出适合其个性特点的学业规划和职业生涯规划,让学生树立科学的成才目标,明确发展方向。另外,本科生班级导师还要根据掌握的当今社会就业形势、社会对人才的素质要求及社会需求情况,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着重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行、人格修养、心理素质、人际交往和团队合作精神,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高校实施本科生班级导师制需注重的问题

1.注重物质回报与精神满足相结合。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本科生班级导师制深入开展的重要驱动力;同时,能够获得一定的物质回报也是高校教师参与本科生班级导师制的条件之一。高校要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内容主要包括班级本科生导师选拔培养、考核评价和激励等方面的措施。选拔培养措施要客观、行之有效,考核评价措施要科学、合理,同时,采取激励措施,在本科生班级导师工作津贴、职称评定等方面给予肯定和奖励。高校不断探索建立有效的回报机制,是吸引教师参与本科生班级导师制的物质基础。愿意参与本科生班级导师制的教师往往是师德高尚,具有强烈事业感和责任心的人士,除了给予一定的物质回报外,精神满足也是吸引教师参与其中的重要动力。高校可以根据本科生班级导师工作业绩考核评价结果评选出本校的优秀学生导师,加强其事迹宣传,对其给予精神上的认可,鼓励高校教师积极担任本科生班级导师。

2.注重个别教育和全面管理相配合。

实施本科生班级导师制后,辅导员全面负责学生的日常事务性工作,完善对学生的教育、管理与服务,而本科生班级导师则侧重与学生学业相关的各类指导与辅导,是辅导员工作的有力补充和个别工作的深化。在学校的统一指导下,本科生班级导师与辅导员老师要注重个别教育和全面教育相配合,创造良好的协同效应。一方面是要做到职责明确,角色定位准确。本科生班级导师工作要做到不越位、不抢位、不占位,通过言传身教做好学生的个别教育。另一方面要加强交流,做到重要信息共享。本科生班级导师与辅导员积极配合,发现问题应及时与辅导员沟通协商,协助其共同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辅导员应及时向本科生班级导师通报有关学生组织发展、推优评选、资助育人和心理健康教育等方面工作的情况,从而更有利于本科生班级导师为学生因地制宜地进行学业辅导、各类职业规划和成长成才的个性化指导。[4]

3.注重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结合。

本科生班级导师制是教师对学生思想、学业、发展等方面进行引导和指导并全面负责的教育制度,它是以学生思想引导为基础,以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以学生学习指导为载体,综合性地开展工作,其教育指导工作应贯穿整个大学阶段。“言传身教”是本科生班级导师开展工作的最重要法宝。为了指导好学生,本科生班级导师不仅要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和思想品质,还应具备教育学及心理学方面的知识。除了本科生班级导师要通过日常自我学习,不断“充电”外,高校还要对初次上岗的本科生班级导师进行培训,通过专家讲座、案例剖析、集中讨论等方式提高导师的综合素质和工作技能。在工作过程中,本科生班级导师要注重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结合,科学、正确地引导学生,并不断总结经验,努力使自己成为一名优秀的学生导师。

4.注重短期效果与长远效果相融合。

短期效果与长远效果相辅相成,短期效果是长远效果的前提,长远效果是短期效果不断发展的必然结果。[5]教育是一项长期系统的工程,高校在实施本科生班级导师制的过程中要充分认识到短期效果与长远效果的辩证关系,不可简单地认为该制度实施后短期内学生考试通过率、考研率和就业率会不断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会得到较大提高。同时,更不能因为有的导师责任心不强、工作职责不明、工作效果不突出而对这一制度心存疑虑。本科生导师制在国内部分高校已实施多年,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提升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发展潜力。因此,我们认为这一制度对学生的影响更多的是长期性的,很多效果会在学生毕业后若干年不断显现。在实施本科生班级导师制的过程中,高校要对班级导师制的根本目的及长远效果有充分的认识,避免短视行为,切勿急于求成,急功近利。

在高校中实施本科生班级导师制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举措,也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途径。高校和教师要不断探索,发挥好本科生班级导师的作用,营造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工作格局,为祖国建设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而不懈努力。

[参 考 文 献]

[1]胡国富,胡宝忠,李凤兰.导师制的起源和在高等教育中实施的必要性[J]. 边疆经济与文化,2010,(2).

[2]邹永厚.高校辅导员职能的历史变迁[J].高校辅导员学刊,2011,(2).

[3]付八军.本科生导师制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高等教育,2008,(10).

[4]陈赟,徐虎雄,黄芳,等.“班导师+辅导员”育人机制实践探索[J].高等理科教育,2014,(2).

[5]王长恒.企业参与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可行性研究[J].继续教育研究,2013,(1).

猜你喜欢
导师制本科生高校教师
践行“三全育人”理念,推行本科生导师制——营养与食品卫生学专业导师制的实践与探索
高校教师平等权利的法律保护
开放大学“导师制”培养模式的探索与思考——以软件工程专业为例
中医药大学本科生流行病学教学改革初探
论高校教师的基本职业道德修养
一主多辅的导师制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
基于项目导师制的本科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探索
对提高高校教师绩效考核效果的几点思考
论法学本科生法律思维的培养
探索如何提高药学本科生实习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