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化枢纽地位的形成、叠加与放大

2014-04-06 07:27王欣堂
湖南财政经济学院学报 2014年3期
关键词:武陵山

王欣堂

(中共怀化市委党校,湖南怀化 418000)

怀化雄踞湘西南,是湖南的西大门,自古就有“黔滇门户”、“全楚咽喉”之美誉。从地理区位来看,怀化是西部高原向中部丘陵过渡的内陆山区,是华北、华中、华东通往西南的主要通道;从全国的经济格局来看,怀化是我国中部次发达地区与西部欠发达地区的过渡地带,也是华东经济区与成渝经济区和华中、华南经济区与西南经济区的过渡地带。由于上述区位特点,奠定了怀化作为东部地区经济技术向西南辐射和西南地区物资向东流动的必经之地,具有经济“二传手”的地位;也是成渝经济区最便捷出海通道上的重要枢纽和沿海地区产业西移的“桥头堡”,使得怀化占有物资、信息集散的优势和先机。可将怀化这种枢纽地位不断叠加和放大,使之发展成为湘鄂渝黔桂五省周边地区重要的现代商贸物流中心、中西部能源调度中心、生态民俗旅游休闲度假胜地。

一、怀化枢纽地位的形成

怀化位于湘西,处于湘、鄂、渝、黔、桂五省(市、区)交界的周边地区中心位置,是我国东部经济向西南辐射过渡地带的物资集散地,也是大西南地区人员、物资流动的交通运输必经要冲。这种独特区位条件奠定了怀化枢纽地位的前提和基础。

1、区位与怀化山水分布成就“滇黔门户”

怀化位于湖南西南部,沅水中上游,东倚雪峰山、西接贵州苗岭、北靠武陵山脉,处于湖南、重庆、湖北、贵州、广西五省(市、区)交界的周边地区的中心位置,在无铁路公路的时代,水路是主要交通运输方式。沅水流域是中国自然地理中第二阶梯云贵高原向第三阶梯东南丘陵过渡的地区,北边的武陵山脉和南边的雪峰山脉构成了沅水流域地理的两个“面”,沅水河网发育较好,支流较多较长,水量也充沛,便利水运,而沅水以西河流在云贵高原上,落差大,水流湍急,不利水运,因而沅水就必然成为中央政权沟通云贵川大西南的一条大通道和经济命脉,成为连接中原地区和大西南地区的重要的一条“线”。而沅水自南向北贯穿怀化,有三分之一的流域面积在怀化市。因而怀化自古就有“滇黔门户”、“全楚咽喉”、湘黔川鄂桂“五省通衢”之称,具有其他城市不可替代的区位优势。

2、区位及军事战略促成“双十字”交叉

1969年3月,珍宝岛事件爆发,中苏对抗升级。严峻的国际形势促使我国领导人开始考虑建设中西部后方的战略问题,提出了一切新建项目贯彻“靠山、分散、隐蔽”的方针。三线建设的决策就在这样紧张而复杂的国际形势下确定了。湖南的中部和湘西正处在三线重点内,因而湘黔和枝柳铁路被列为三线建设重点工程。

湘黔线选线的当时,有南北线之争。南线是经娄底——邵阳——隆回——洞口——洪江——芷江入黔,北线是经娄底——冷水江(金竹山)——新 化——溆 浦——怀 化(榆 树湾)——芷江入黔。经实地勘测比较,认为南线中洞口至洪江段雪峰山岭重耸、贵定至贵阳段悬崖峭壁,开凿隧道、架设桥梁工程量大、造价高。北线虽然也存在这方面的问题,但采取迂回方式绕转怀化,相对工程量要小很多,鉴于工程与经济无法兼顾,遂不得不放弃湘西南重镇之邵阳与洪江,湘黔线最终放弃了走南线方案。

毛主席认为,一旦战争打起来,京广、京沪线都被打瘫痪了,南北大动脉就中断了,如果有了焦枝铁路和枝柳铁路,南北交通就不会中断。1969年12月,铁道部第四勘测设计院对枝柳铁路全线进行重点踏勘后,提出澧水、慈利沅江北和常德北沅江南西中东三个线路走向方案。1970年8月,国家建委主持召开了“湘黔、枝柳铁路建设会议”,形成了会议《纪要》,正式决定枝柳铁路采用澧水方案。采用澧水方案可以说是地理位置、地形特点和战略考虑的结果,慈利沅江北线地势险要,在当时既缺乏技术也缺乏资金的条件下,该线不是最佳选择;常德北沅江南线地势坦平,但缺乏隐蔽性,不符合三线建设的要求。8月26日,国务院、中央军委下达修建两路的命令,将筑路任务交给广州军区、昆明军区会同铁道部,以广州军区为主组织实施。随即,两路会战总指挥部进驻怀化,统管湘、桂、黔三省的施工。从此,兴建进入大西南的第三通道——湘黔铁路和新建与京广线平行的第二条南北交通大动脉——枝柳铁路的浩大工程被搬上了历史舞台。舞台的中心,即是怀化。只用了短短8个月时间,湘黔、枝柳铁路呈“十”形在怀化城区交汇。可见两条铁路在怀化市交汇是怀化独特的区位和当时的战略需求的必然。加之320国道和209国道也在怀化城区呈“十”形交汇,主要交通的双“十”字交汇奠定了怀化交通枢纽的前提和基础。

3、经济发展和结构调整亟待打造怀化交通枢纽

怀化既是华东经济区到成渝经济区、华中经济区和华南经济区的结合部,又是东中部地区经济技术向西南辐射和西南地区人员、物资向东中部流转的必经之地,也是成渝经济区最便捷出海通道上的重要“跳板”和沿海发达地区产业西移的“桥头堡”,在我国区域经济分工与合作中,发挥着“承东启西、南引北联”的重要作用。且怀化处于贵阳——重庆——宜昌——长沙——郴州——贵阳这一半经济 450公里靶形结构的空间中心,有着广阔的发展余地,根据“城市分布环形空洞理论”这一地理规律,怀化必将成为该区域中心城市,正是这种经济格局和城市分布格局,早有专家预测,怀化有望发展成为“亚省级经济中心”,怀化有必要且可能成为现代交通枢纽。

大宗物流的发展急需怀化交通枢纽的形成。由于怀化交通基础,怀化成为湖南省五大现代物流中心之一和湘西物流基地,幅射周边40多个市(县),2000多万人口。随着怀化华侨钢铁市场、市农副产品交易中心、中国西部汽车物流产业城、鸿瑞现代农机物流中心相继建成营业,步步高、家润多、沃尔玛等大型商贸企业入驻怀化,怀化商贸物流现代化正在提速。物流的飞快发展对交通的要求越来越高,急需形成怀化交通枢纽。

国际知名生态文化旅游区呼唤怀化交通枢纽的形成。《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将武陵山片区战略定位为国际知名生态文化旅游区,规划了武陵山片区五大旅游组团、十二条精品旅游线路,其中湘西南山水文化旅游组团强调以怀化市为旅游交通集散中心,两条精品线路以怀化为纽带。同时,武陵山片区旅游发展必须与全国旅游相融合,而西安、张家界、桂林、海南是中国黄金旅游城市,在西部处于一条线上,迫切需要建设一条快速通道将四者连接起来,方便中外游客,而这个连结点定在怀化为最佳。

二、怀化枢纽的叠加

正是纵贯东西南北的湘黔铁路、枝柳铁路在怀化城区呈“十”字交叉、320国道和209国道在怀化城区呈“十”字形交汇,才迎来怀化的“锦上添花”,促成了交通网在怀化的不断叠加,造就怀化枢纽的形成。

1、铁路枢纽中心凸显

正是纵贯东西南北的湘黔铁路、枝柳铁路在怀化城区呈“十”字交汇,怀化出现了大发展,怀化城区人口由40年前的7000人急增至如今的58万,“十”字铁路交汇沟通了全区11个县(市),每百平方公里有铁路1.8公里,高于全国0.53公里和全省1.21公里的平均水平,从而使怀化地区跃为全省交通发达的地区之一。乘火车东达上海,西通昆渝,北可上首都北京,南可至柳州、广州。地处铁路枢纽的怀化已成为全区经济、交通、政治、文化中心和湘、桂、黔、川、鄂五省毗邻地区的客货集散地,人们赞誉它是“火车拖来的城市”;也正是这个铁路“十”字交叉带来的优势,渝怀铁路才于2007年4月全线通车,铁路在怀化城区呈“大”字形交汇。如今每天,在怀化火车站经停的车辆达50多趟,其中始发车辆达26趟。怀化火车南站是西南地区铁路货物运输的中枢,是全国九大货运编组站之一,目前日输送量达8000吨;还是这个铁路“十”字交叉才迎来了沪昆高铁即将建成,渝怀增建二线和怀邵衡铁路等重大铁路建设项目才列入全国铁路建设规划。怀化作为大西南铁路枢纽的地位和作用将进一步凸显。

2、高速、高等级公路纵横交错

320国道和209国道也在怀化城区呈“十”字形交汇,北部还有厦门至成都的319国道,经1845省道与怀化相连。在此基础上,沪昆(上海至昆明)、杭瑞(杭州至瑞金)、包茂(包头至茂名)三条高速公路和新修娄(娄底)怀(怀化)、张(张家界)桂(桂林)高速公路都贯穿怀化。怀化绕城高速将于2013年建成通车。到时在怀化将构成“一纵三横一环”的高速公路网格局。全部建成后,怀化市高速公路总里程将达到1000公里,将贯通境内除洪江区外12个县(市、区)。除此之外,12条省道S221、S222、S223、S224、S225、S227、S228、S232、S308、S312、S318、S319穿境而过,总长968公里。其中怀化市城区有三条国道分别是 G209、G320、G319,与省道 S308、S223、S222形成了“二纵四横”的公路主骨架格局。在怀化已形成纵横交织、便捷高效的交通运输网络和通往我国东部和中部地区、大西南地区省份交通大动脉,有力推动了怀化扩大开放,融入国内、国际经济大循环。

3、芷江机场扩容提质

1937年,“七七事变”后,民族危机存亡迫在眉睫,在强烈抗战声浪的推动下,蒋介石临时动议,由南京迁往重庆,他认为怀化芷江这个“滇黔咽喉”对捍卫大西南具有重要地位,即以国民党中央航空委员会的名义电令湖南省府扩建芷江机场。芷江机场建成后,成为二战期间中美重要军事基地,有“远东的第二大军用机场”之称。

2001年12月,芷江机场改扩建工程项目经国务院、中央军委批准正式立项。2003年元月正式开工,2005年3月通过竣工验收,同年12月19日正式通航。芷江机场是一个3C国内支线机场(军民合用),可满足波音737—300型飞机全载起降。目前,芷江机场现已开通怀化至广州、长沙、北京、上海、昆明、西安、海南7条直航或经停航线。2012年12月,再次启动该项目改扩建工程,机场标准由3C升级为4C,成为湖南第二大航空港。

三、怀化枢纽的放大

正是怀化交通枢纽地位的形成和叠加,怀化成为了湘鄂渝黔桂省级边境地区重要的人才交流、物资流动、信息集散频繁的经济文化中心。在此基础上再充分利用怀化的自然资源、人文资源、现有经济基础,可将怀化枢纽进一步放大,构建现代商贸物流中心、创建中西部能源调度中心、打造生态民俗旅游休闲度假胜地。

1、构建现代商贸物流中心

近年来怀化充分依托区位优势及交通优势,按照“培育大市场,发展大商贸,搞活大流通”的思路着力发展商贸物流业,基本奠定了全国重要物流节点城市和五省(市、区)接边地区商贸物流中心地位,并正在形成辐射周边地区的区域商圈。

(1)加快建设,营造“五区汇点”的商贸物流洼地

一是完善交通运输网络。规划建设西琼(西安—海口)高铁客运专线、沅陵三角坪至辰溪火马冲高速公路;重点加速怀邵衡铁路、渝怀铁路二线、焦柳铁路的复线建设;加速怀化至沅陵三角坪、沅陵至张家界等提质改造;加密现有成熟航班,新开具有市场潜力航线,开通怀化至深圳、桂林、重庆航线。二是加快物流园区建设。尽快建好五大园区:以商品零售业、住宿与餐饮业、休闲娱乐业、金融和商务服务业为主的中央商务区;以经营商品批发、货物配送、运输配载为主的河西商贸区;以经营运输业、仓储业、大批量产品贸易为主的枢纽转运型仙人桥物流园区;定位为高速公路货运中心、区域性货运配载中心、物流采购中心及流通加工中心、海关监管区、出口加工贸易区的鹤城物流园区;为区域性工业企业产品和原材料提供运输、配送、储存、装卸和信息服务的中方工业物流园区。三是加强物流信息化平台建设。以电子商务网络为依托,重点推行连锁经营和电子物流,健全配送网络,优化配送体系,逐步扩大专业性、高效率的现代商贸流通方式覆盖面。

(2)依托产业,垒起湘鄂渝黔桂第三方物流高地

充分发挥怀化资源优势,利用医药、林产、食品、建材、轻纺、电力等工业支柱产业基础,为商贸物流业的发展提供有效供给。一是培养和扶持龙头企业。充分挖掘和利用怀化及周边城市的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突出地方特色,培育主导产业和知名品牌,大力培养龙头企业,积极鼓励争创“中国名牌产品”和“湖南名牌产品”,提升产品科技含量,形成有竞争力优势的产业发展模式。二是加速转型、引进战略性新兴产业。进一步将支柱性产业做大做强,以规模效应增强产业对外来资金的吸引力;鼓励企业实行技术改造和产业转型,加大对企业扶持和帮助力度,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和经营风险,推动产业转型;加强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引资力度,鼓励与市外企业进行合资、合作经营,提升产业的整体竞争实力。

(3)立足全市,建成辐射周边融入国际的物流重地

随着2008年大东盟“10十1”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人口多达5亿、GDP高达7000亿美元的东盟10国将把4万多种工业制品和加工农产品关税税率降至0,并拆除所有数量限制和非关税壁垒。而与此同时,随我国西部大开发的推进,将带来中西部地区的崛起。这些必然将导致我国与东盟之间的贸易量大幅上升。到2012年底,中国——东盟双边贸易额已达4001亿美元,2013年10月习近平在印度尼西亚国会发表题为《携手建设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演讲指出:“中国愿提高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水平,争取使2020年双方贸易额达到1万亿美元”。而根据商务部的预测,到2020年,我国与东盟各国之间的贸易额中经过怀化交通枢纽集散的占20%以上。可见,可以以怀化为中心构建覆盖东盟“10+1”的大物流圈,将怀化建成辐射周边融入国际的物流重地,从而加快我省经济融入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步伐。

2、创建中西部能源调度中心

怀化水能资源丰富,是全国十大水电基地主体地带之一,水能理论蕴藏量499万千瓦,五强溪、凤滩、洪江水电站、牌楼水电站、湾潭220千伏变电站等水电项目相继建设和竣工,总装机容量320万千瓦,市地方电网跨区域、大范围调度和输送能力大大增强;地方电网与国家中国南方电网连接通道倍增,电力输送“瓶颈”破解,电网承载能力成倍增长。截至2008年底,市累计总发电量为122.6亿千瓦时,其中水电121.6亿千瓦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用电量为50.9亿千瓦时,电力供应充足,并有盈余外调。

(1)两网合一,建立五省周边区域性电力生产调度中心

长期以来,国家电网和怀化电网在促进该市经济社会发展、社会进步中做出了贡献。面对怀化市经济发展的新形势、新情况和新战略,为使怀化市的电网规划、建设、管理更加科学规范,有效解决城乡电网改造和企业发展后劲问题,2011年5月,怀化市同意将怀化电力集团电网资产及人员整体划转移给省电力公司。

国家电网与怀化市地方电网的两网合一,必将推动怀化工业化进程的加快。怀化电力将凭借国家电网公司世界500强企业的平台,在更高层次、更大空间、更大区域获得发展的优良资源。省电力公司表示,省电力公司作为国家电网公司的全资子公司,将加大怀化电网建设投入,加快怀化农村电网改造步伐,力争早日架构具备满足怀化经济社会发展日益增长的用电需求的适度超前的坚强电网。

(2)顺应形势,建设区域性油气资源储备、调度中心

武陵山区域内各地市油气资源的储备、调度整体水平仍然不高,与发达地区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主要表现在:一是油气资源仍然按照传统的方式组织和实施,尚未实现配送计划统一优化、运力统一调配、库存统一管理以及加油站主动配送等;二是油库布局不完善;三是运输能力不足;四是油气资源物流信息化建设有待进一步强化。因此,在怀化建立武陵山区域油气资源储备、调度中心已经势在必行。

第一,建立武陵山区域油气资源管网枢纽。重庆——武汉——长沙——桂林——贵阳城市圈以内,国家没有规划能源管网建设。然而,随着武陵山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能源需求将大大超过本区域能源的生产量,特别是油气资源基本依靠区外输入,没有油气管网建设,武陵山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将会受到能源供应的极大制约,因此,有必要考虑以怀化为中心,建立武陵山区域油气资源管网枢纽,这个能源枢纽不仅能极大改善武陵山区域内部能源供应状况,同时也能将广东、广西、海南三省区天然气管网与重庆、四川、贵州、湖北、湖南五省市的天然气管网联接,使我国整个中南片区的各省市区天然气管网对接成为一个区域性的天然气管网,不但可以提高中南部八省市区能源运行的安全性,同时也为武陵山区域各地州市的发展带来巨大的发展机遇。

《武陵山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拟定的石油天然气开采、管网建设规划为:开发利川建南、张家界、桑植、秀山石油天然气资源;加快酉阳、彭水、铜仁等页岩气资源的勘探和开采;建设渝东南天然气管网工程。这一方案仅仅照顾到武陵山区域西北部分县市,武陵山区域经济最为活跃、发展潜力最大的东部、东南部地区则没有纳入方案考虑。这对武陵山区域整体、协调发展是不利的。

怀化应当积极开展相关前期准备和论证工作,力争把桂林——怀化——宜昌,益阳——怀化——贵阳两条天然气管网建设纳入国家天然气管网建设规划。这两条天然气管网如果能够建成,不但能够将武陵山区域6个区域性中心城市通过天然气管网形成油气资源同意调度的能源供应格局,而且可以利用怀化的铁路交通优势,将优质天然气资源通过铁路向周边无管网的区域进行辐射,促有效降低武陵山区域内油气能源价格,加快武陵山区域欠发达地区的脱贫步伐。

如果上述规划近期难以实施,怀化应争取将渝东南天然气管网向东南方向延伸,经张家界、吉首,到达怀化,使怀化能够就近利用川渝丰富的天然气资源,并以怀化为枢纽,科学调度,向武陵山区域周边辐射,带动武陵山区域能源结构调整和优化,为武陵山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利用,提供可靠的清洁能源保障。

第二,怀化应利用自然条件优势,加强油气资源储备设施建设。怀化境内以丘陵地形为主,比较适合利用丘陵地形,建设地下商业储备功能的大型集散库。作为大西南门户,在怀化储备的油气资源可以非常便利地运输到西南各地,川渝地区的石油天然气资源通过管网输送到怀化以后,就地储备,也能够及时应对沿海发达地区的能源供应突发事件,再加上怀化相对于沿海地区有着上千公里的战略纵深,这对于保障南部沿海地区能源安全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

我国目前建设的战略油气资源储备基地大都分布在沿海发达地区,一旦遇到战争等极端不稳定因素,这些能源储备基地储备的石油气资源的安全性会大大降低,一旦遭到毁灭性破坏,那将会对国民经济运行造成重创,因此,从国家能源安全和国民经济运行安全角度来看,也应该充分利用怀化独特的自然条件优势,建设大型的战略石油气资源储备设施,这对于提高国家能源供应、储备的战略安全性有着重要意义。

3、打造中国最具魅力的生态民俗旅游休闲度假胜地

湖南怀化是西安——张家界——桂林——海南旅游黄金走廊的重要节点,在旅游方面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主要表现为:生态突出、山川秀美;资源丰富、组合良好;历史悠久,底蕴深厚;古韵盎然,民俗独特;区位独特,交通便利。怀化应充分利用这些优势,迅速由旅游资源大市发展成为旅游产业大市,建成中国最具魅力的生态民俗旅游休闲度假胜地。根据怀化旅游资源的禀赋,可将怀化旅游发展的主题定位表述为:以自然生态和山水风光为背景、以“三古”群落合民俗村寨为特色、以地域独特文化为主要吸引力的中国最具魅力的生态民俗旅游休闲度假胜地。

(1)打好“生态”品牌

怀化地处武陵、雪峰两大山脉之间,沅水及其六条支流在境内纵横交错,构筑起了一条条“山水风光画廊”、“绿色生态走廊”。沅陵借母溪风景秀丽;溆浦思蒙、通道万佛山的丹霞地貌,讲述着沧海桑田的自然变迁; “千岛湖”五强溪浩淼泽国,碧水丹山;通道的龙底河漂流,惊险神奇,撩人心魄……全市森林覆盖率达68.6%,是全国九大生态良好区域之一,被誉为“原生态植物园”和“一座会呼吸的城市”。2011年10月,国家环保部批准怀化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生态是怀化最大的资源,最大的优势,最大的品牌。而伴随人民生活节奏加快、城市生态环境恶化,人们渴望走出喧嚣、污染、拥挤、单调的城市,投入大自然的怀抱。为了更好地满足人们这种需求,怀化应打好“生态”品牌,发表生态旅游。

(2)突出“古韵”特色

怀化境内的洪江古商城、黔城古城、龙溪古镇、龙潭古镇、中方荆坪古村、会同高椅古民居、通道古侗寨等等30多处大大小小的古村寨,组成了中国最完整、形态最丰富、组合最完美的古城古镇古村群落。2008年10月,中国古城古镇古村联盟授予怀化“中国第一古城古镇古村群落”称号。怀化应充分利用这种独特的“古韵”特色,打造怀化(侗文化城)——芷江和平城(受降城)——荆坪古村——黔阳古城——洪江古商城——会同高椅古民居——通道古侗寨“中国第一古城古镇古村之旅”黄金线路,吸引了全国乃至全世怀古归乡旅者界的目光。

(3)体验“民俗”风情

怀化是中国侗族的主体地带,侗族民俗风情浓郁,堪称“中国侗族文化圣地”。特别是通道侗民俗文化特色十分突出。民族建筑以堪称侗族建筑的“四件宝”鼓楼、寨门、风雨桥、吊脚楼最为出色。民族服饰以侗锦、侗帕、侗带最负盛名;侗族传统民间乐器通道芦笙、“原生态民族音乐活化石”靖州苗族歌鼟、新晃侗族傩戏“咚咚推”、“中国民族声乐艺术之奇葩”辰溪茶山号子等10项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因而怀化有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乡”的美称;溆浦山背花瑶梯田是我国海拨最高的梯田之一,保留有浓厚的花瑶民俗和独特的“梯田”稻作文化。演绎花瑶悲壮艰辛的迁徙历程,咏叹花瑶千年不屈的民族豪情。

(4)感悟“红色”文化

怀化是一块红色的土地,在中国革命的重大历史时期,这里发生了许多惊天动地的红色事件、演绎了无数可歌可泣的红色传奇、培育了一批令人景仰的红色人物、留下了许多独具特色的红色遗迹、形成了拥有丰富内涵的红色文化,其中,以芷江和平城为核心,辅以雪峰山会战战场遗址、溆浦龙潭抗日纪念园的抗战文化旅游品牌是最大亮点。这种抗战文化体现了特有的抗战精神(民族主义、爱国主义、国际主义的“英雄交响曲”)、体现了为世界和平甘愿献身的国际主义精神、体现了顽强抗争的民族精神。此外还有通道转兵纪念旧址、湘西剿匪胜利公园、粟裕故居、向警予故居、滕代远故居等。我们怀化应充分利用这些红色旅游资源,极致发挥其政治教育、经济发展、文化传播等功能,使怀化红色旅游发展成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课堂、区域发展的经济品牌、传承湖湘文化的重要阵地。

(5)凝炼“转运”主题

怀化,一个转变命运的好地方。洪江市高庙遗址反映的是7800年前的高庙文化,出土的文物不仅涉及野生稻、稻作技术,而且石雕月亮神头像的文字比中原甲骨文早5000年,高庙下层文化流行的戳印凤鸟和獠牙兽面纹面案的神秘性和艺术性可与良渚玉器、商周青铜器媲美。可见怀化是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是人类从野蛮时代向文明时代转变的地方;秦始皇焚书坑儒时,朝廷博士伏胜冒着诛灭九族的危险,偷偷将家存1000多卷竹简书籍藏在怀化沅陵的二酉山洞,这就有了“学富五车,书通二酉”这个成语。二酉藏书,拯救了中华文化,传承了中华文明。可见怀化是转变中国古代文化命运的地方。1934年12月通道转兵为中央红军走向胜利指明了方向,使中央红军幸免于来顶之灾,怀化是转变中国革命命运的地方。1945年中国军队凭借雪峰山天险和芷江战机的攻防,战胜了侵略者。“八年峰火起卢沟,一纸降书出芷江”。怀化芷江成为中国人民反法西斯胜利转折之地,是转变中华民族命运的好地方。袁隆平在怀化安江农校培育出杂交水稻,成为举世公认的“杂交水稻发源地”,怀化是转变人类挨饿命运的地方。

(6)形成“主打”品牌

旅游的发展既需要打造优秀的景点,也需要形成主打的品牌[7]。根据怀化的旅游资源禀赋,怀化应形成四大“主打”品牌:“中国第一古商城”洪江古商城、“中国侗文化最集中的展示地”通道哆嘎哆吔旅游景区、“楚巫文化之源”沅陵文化旅游景区、 “国际和平城”芷江受降古城。

[1]叶大年.怀化——发展中西部的一着重棋 [J].中国科学院院刊,1998,(5):368-372.

[2]杨志英.怀化构建商贸物流中心软环境建设 [J].中国集体经济,2009,(15):31-34.

[3]李亿龙 .构建怀化商贸物流中心 [EB/OL].http://www.lotour.com/snaphot,2007-9-26.

[4]沈荣华.怀化构建商贸物流中心 [N].潇湘晨报,2011-3-14(02).

[5]张河清,方世敏,怀化旅游形象定位[J].怀化学院学报,2004,(4):33-36.

[6]王行水.整体提升重点突破超常发展 [J].新湘评论,2010,(7):32-33.

[7]唐启国.邵阳市经济发展现状分析与创新驱动发展 [J].邵阳学院学报(社科版),2012,(5):22-31.

猜你喜欢
武陵山
秦巴-武陵山区重庆段乡镇域多维贫困测度及类型划分
武陵山区农村体育公共服务体系构建困境及应对策略研究
武陵山歌
诗二首
过武陵山区
推动武陵山片区民族文化生态旅游脱贫
湖南武陵山片区产业多样性对农民收入的影响
多样的非物质农业文化遗产对武陵山区乡村旅游的发展探究
武陵山区仡佬族传统体育的流变发展研究
武陵山片区生态保护与扶贫开发协同发展论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