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谓服务?何谓金融服务?何谓金融服务战略?相信在不同语境下会有不同的解释。
且让我们在与人亲密接触、以人力亲历亲为的语境下来说服务。服务即是我们亲手为他人做事,并使他人从中受益,如果源自职业,那么我们的服务是有偿的;如果源自为亲人做事或公益行动,则是无偿的。
即便在人工智能越来越多地取代人力劳动的当下,也还有不少事情需要我们亲历亲为。我们可以用智能吸尘器来扫地擦地,可以用洗衣机洗衣服,却依旧还亲手为家人烧饭烧菜,依旧亲手整理布置房间,种花浇花,辅导孩子功课,服侍老人生活起居……当然,我们也可以请工人和家教来做这些,但不是每件事情都可以请机器来代劳。
也让我们在与人亲密接触、以人力亲历亲为的语境下来说金融服务。以本期赵禹作者的文章《为老年人提供金融服务的思考》为例,尽管语义平实,但却是知易行难。比如四颗心:“平常心”“细心”“关心”“耐心”,三步曲:提供更关切的现场服务,建立更详备的客户档案,开展更频繁的服务后联系。当我们日复一日第几十次、几百次地回答同样问题的时候,还能始终保持“四颗心”吗?我们自己总有身体和心理疲劳的时候,还能坚持做好“三步曲”吗?不是有句老话叫“久病床头无孝子”吗?面对自己的亲人要尽始终如一的孝道都不容易,何况是对待萍水相逢的他人?
或许换个角度来看,服务都是有偿的。要么是经济补偿,要么是亲情补偿,要么是对我们伦理升华的补偿,要么是对我们人格修炼的补偿。不然怎么会有“助人为乐”一说?不然又怎么会有越来越多的人自愿加入各种NGO组织,自愿成为志愿者?
服务使我们谦卑。回想一下我们的一生要享用他人多少服务?离开他人的服务我们能活下去吗?那我们要拿什么去感恩?拿什么去回馈呢?答案自然还是服务。
服务使我们谦卑。充满竞争的职场,飞速进步的技术,形形色色的顾客,五花八门的诉求……这一切在我们的服务过程中随时向我们涌来,敦促我们振作精神,修复活力。
忍无可忍?重新再忍。
正如特蕾莎修女所说:“人们经常是不讲道理的、没有逻辑的和以自我为中心的,不管怎样,你要原谅他们。……你今天做的善事,人们往往明天就会把它忘记,不管怎样,你还是要做善事。即使把你最好的东西给了这个世界,也许这些东西永远都不够,不管怎样,你还是要把你最好的东西给这个世界。”
再让我们在与人亲密接触、以人力亲历亲为的语境下来说金融服务战略。本期于鸣作者的文章《富国银行网点形态创新及其启示:以“迷你网点”为案例》中的一段文字确有启发:“当你走进大部分银行网点时,仿佛走进了历史,这种体验与当今数字时代的发展格格不入。网点本身并没有消亡,但过去的流程亟待改变。”
因为和其他行业一样,服务战略是价格战之后,实现客户价值最大化之前的关键之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