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装工程专业课考试方法改革的探讨

2014-04-06 00:50:08包装技术基础课程为研究对象
森林工程 2014年1期
关键词:考试考核改革

——以“包装技术基础”课程为研究对象

徐淑艳,王桂英,温慧颖,李春伟,李 琛

提高教学质量是高等教育的生命线,培养人才是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也是衡量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必须树立科学的人才观,即树立全面发展的人才观,树立多样化的人才观,树立人人皆可成才的人才观和树立以用为本的人才观。但是目前高等教育中关于人才的评价机制很多,依然停留在一张期末试卷说了算的状态,对于一个学生的评价还是以考试成绩作为评价标准,尚未建立健全科学的考核评价体系,把科学的人才观融入到科学的评价体系中,最大程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尽可能的培养全方位人才。在这种培养机制的禁锢下,导致“课程学习中间无动力,期末考试搞突击”的状况。实践表明,这种考试方法不利于学生扎实掌握基础知识,深入理解基本理论,也不利于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分析能力、理解能力、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

1 考试改革的意义

素质教育是高等教育改革的目标之一,其中改革素质教育的考核评价方式,是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中的重大问题。目前以考试为主要形式的考核评价方法,不能很好地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和教学改革的效果。考核评价方式多样化的要求源自于素质教育培养目标的多样化及多元化;改革高校考试评价方式,是适应素质教育改革的需要[1]。考试方法改革其中一个重要指导思想就是将考试变成贯穿整个学习过程的全过程考核,将成绩考核从终结性评价向形成性评价转变,推行多次、累加式的考核模式。

包装专业需要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知识、能力和素质协调统一,掌握包装防护原理和技术,具备包装系统分析、设计以及技术管理等方面的能力,能在商品生产与流通部门、包装及物流企业、科研机构、商检、质检、外贸等部门从事包装系统设计、生产、质量检测、技术管理和科学研究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考核方式比较单一,导致学生死啃书本,考试突击,无法很好地完成专业的培养目标。以东北林业大学包装工程专业学生为实证研究对象,以“包装技术基础”课程载体,进行了为期2年的多样化考核方式研究。

(1)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单一的考核方式能够部分的体现出学生对于课程讲授内容的掌握和了解程度,但是限于课程的性质和主体内容所限,在试题类型和试卷内容上很难全面的体现学生的综合实力。例如,对于包装材料、包装法规以及包装与环保等内容,鉴于试卷要求题目规范,答案明确的要求,考试试题要求学生记忆的内容较多,部分学生认为只要死记硬背就能打高分,对于这部分内容的学习有抵触情绪,这样的考核方式确也造成了学生平时不学,考试突击的现象。

(2)培养学生全方位学习能力。单一的考核方式培养的学生的能力必然也是单一的。虽然在课程的设置过程中增加了实验环节,以弥补在理论教学过程中实践不足的缺陷,但是那只是教学环节中很少的一部分,而且锻炼的也只是将所学理论知识与实验过程结合起来,强化对理论知识的认识和了解,无法全方位的调动学生的学习能力,比如,自主学习的能力,团队合作的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

(3)减少单一化考核的负面影响。期末一张试卷决定一门课程的学习效果,这种考核方式的弊端早就被大家认识到,它严重打击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教育的公信力下降,学生从教育中反而习得不诚信。这种单一化方式,学生和用人单位对考试成绩的看重和个别考生心态不正,是目前考试中舞弊现象屡禁不止的重要原因。以严格的考试纪律引导当然是一种解决的办法,但是如果能调整考核方式,约束学生把精力投入到整个课程学习的过程中,而不是为考试而考试,考前突击,甚至为考试作弊而精心策划,那么这个问题就会迎刃而解了[2]。

2 考试改革的具体实施

(1)采用分散、多次闭卷考试。改革目的是使考试时间分散化,注重成绩考核从总结性评价向形成性评价转变,推行多次、累加式考核成绩评定。“包装技术基础”课程为48学时,按照n+1+m的模式进行课程考核,即n次平时考试,1次期末考试,m次平时其他考核,包括课程论文、课堂提问、课程实验等等。考试是对学生学习成果的一种考核和评价,但绝不是期末一张试卷就能完全客观评价的。闭卷考试是考试方式里应用最广,也比较可观的一种方式。对于学生而言,由于以前期末一张试卷定终身的现状,少部分同学会在心理上形成一种不端正的学习态度,平时上课不注意听讲,期末突击记忆,影响最终的学习效果。改革以后我们采用3次平时考试加1次期末考试的多次闭卷考试方式,试题形式也采用多样化,减少客观性试题,增加主观弹性和开放性试题的比例。这样改革以后,使得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比以前牢固了很多,也打消了部分同学的不良念头,只有认认真真的上好每一部分的课,以及认真对待授课过程中的每一部分知识,才能最终取得好的成绩。

(2)增加实验环节,培养学生动手实验能力。以前该门课程没有设相应的实验课,整个授课过程都是课堂教学,显得比较单一,影响学生学习积极性,也不利于学生学习某些需要实验操作的课程内容。例如,以前讲解包装薄膜的透气和透湿实验的时候只是说说实验原理,同学们见不到实验设备,没有亲手操作的机会,对这部分内容的理解仅限于死记硬背,现在增加了这个实验,通过实验过程的操作、实验数据的分析,同学们普遍反映能够对该部分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比较深刻。

(3)增加课程论文和报告,显著增加学生的自学时间及自主实践时间。结合课程内容,在传统课堂教学的基础上,增加2次课程论文。包装工程专业很多专业课程内容都是理论与实际紧密结合的,而且很多知识点都随着行业技术的不断发展而迅速更新,全部采用闭卷考试的方式考核易造成死记硬背、不会综合运用的结果,很难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所以在课程的考核过程当中加入开卷考核部分-课程论文。让同学组成学习小组后,拿到题目后,自行查找资料,组织内容,课堂讲解,同学提问,解答问题,汇总整理成为课程论文。整个过程,大部分工作都是同学在课下完成的,很大程度上培养了学生的团结合作,积极动脑,理论结合实际等能力的培养。这种开放式的考核方式鼓励学生去查找专业的新知识、新发展现状,鼓励他们个性的发挥,最大可能的锻炼他们的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而不是单纯的记忆能力。让他们把学习的过程扩充到课堂外,而不是只了解书本上的知识。

(4)增加课堂讨论环节。以前在授课当中师生互动仅限于教师对学生的提问,由于考核方式的单一化,学生对这部分互动行为的参与热情不高,很难起到了解学生课程掌握情况和调动课堂热情的作用。改革以后,增加了课堂讨论,在上一次下课前将下次课堂讨论的主题告诉大家,采用小组辩论和自由辩论两种方式,对诸如“买椟还珠的理解”、“见过的最好和最差包装”等的讨论,极大地调动了同学的上课热情,使同学们不由自主的积极地参与到了整个教学环节当中。

(5)增加实践环节。该课程几乎涉及了包装专业所有后续专业课程的内容,教学内容范围广,各部分内容的特点相差也较大。其中部分内容不适合以上方式考核,例如包装结构设计和装潢设计等,增加了本课程的课外实践环节,同样采用课程小组的方式,自选题目,确定设计目标和设计方案,通过答辩确定该部分成绩。

3 考试改革的特点

该课程的考试改革,将学生从死读书本中解救出来,减轻期末集中考试对学生的压力,为学生创造宽松的学习环境。减少期末考试的分数比重,增加平时考核的分数比重,同时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考核。最终建设高水平的全程化、多样化、开放式的考核体系。

(1)考核方式多样化。改革以后,学生的最终成绩评定由以下六部分组成:课堂表现、课程论文和报告、课程实验、平时闭卷考试成绩和期末闭卷考试成绩。最终根据各部分的特点确定各部分成绩比例,其中期末考试所占比例不超过40%,对于非闭卷考试部分为零分的同学,该门课程不予通过。实现了考核方式多样化,而非闭卷一种单一形式[3]。

(2)考核过程全程化。改革以后,课程的进行过程当中,时时刻刻都在进行着考核的一部分,例如课上会包括课堂讨论、以及课程设计答辩,课下会包括课程论文和报告,以及课程设计,另外还有穿插在整个授课期间的实验课和闭卷考试。所以改革以后课程的考核由总结性评价向形成性评价转变,实现了考核过程全程化[4]。

(3)考核过程开放式。改革前,课程的考核以闭卷考试为主,这主要是因为闭卷考核方式容易实现和操作,看起来更公平合理,在面对学校主管部门的教学检查时也容易通过。但是这种单一化的考试形式,由于其重知识轻能力、重细节轻综合,强调机械记忆为主的考试方式,使很多学生失去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难以反映出学生的真实能力;同时考试成绩中增加了许多功利性的内容,已经成为大学生考试作弊的一个主要原因之一[5]。改革后部分考核变成了课下完成,或者课上和课下相结合的方式。例如,课程论文和报告,采用的课下自己准备的全开放式方式,课程设计采用的是课下设计、课上答辩的课上课下相结合的方式。改革使得整个考核过程由原来的封闭式转变为开放式,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能力[6]。

总之,鉴于“包装技术基础”课程的设置初衷和内容特点,在该课程教学过程中,不同部分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考核方式,包括闭卷考试、课程论文和报告、选题设计、小组课堂讨论等方式,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素质教育有机结合起来。以后还将逐年加大平时成绩比例,进一步调动课堂积极性,减少期末考试压力,以更好的达到教学目的和效果,最终实现全程化、多样化、开放式的考核方式。

4 结 论

课程的考核一直是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本文以“包装技术基础”课程为实施对象进行了考试改革,将以前的一次闭卷考试决定学生最终成绩的考核方式,变成全程化、多样化和开放式的综合考核方式。实践表明,考核方式的改革有利于学生全面、主动的掌握课程的知识,能够培养学生多方面的综合能力,明显提高了教学效果。

【参 考 文 献】

[1]郭进京,杨振舰,杨晓东.高校课程考试方式改革与考试管理探讨[J].检测评价,2012:188-189.

[2]余慧倩.多样化培养目标下的教育考核方式[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28(8):43-44.

[3]梁明辉,张 黎.农业院校课堂教学方式多样化效果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2):15997-15998.

[4]杨运鑫,唐良宝.全程性多样化开放式实验考核方式研究[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9(3):69-72.

[5]石 辉,朱陆莉,仵红恰.改革考核方式提高学生综合素质[J].理工高教研究,2007,26(6):85-87.

[6]陈春晟,王桂英,张群利,等.基于林业特色的包装工程专业课程体系构建[J].森林工程,2012,28(1):84-86.

[7]杨铁滨,薛 伟,辛 颖.“森工机械与装备”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森林工程,2011,27(4):85-87.

猜你喜欢
考试考核改革
内部考核
童话世界(2020年10期)2020-06-15 11:53:22
改革之路
金桥(2019年10期)2019-08-13 07:15:20
创新完善机制 做实做优考核
当代陕西(2019年9期)2019-05-20 09:47:40
Japanese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Robotto Take Entrance Examinations
中学科技(2017年5期)2017-06-07 13:01:01
改革备忘
公立医院 如何考核?
中国卫生(2016年2期)2016-11-12 13:22:24
改革创新(二)
你考试焦虑吗?
中学科技(2015年6期)2015-08-08 05:35:38
准备考试
瞧,那些改革推手
传记文学(2014年8期)2014-03-11 20:16: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