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福兴
(中共广安市委党校,四川 广安 638600)
党的十八大提出,在全党深入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这是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重要举措。这项活动的开展对于增强群众观念,提高做好群众工作的能力,实现群众的根本利益,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确保党和国家各项事业不断取得新胜利具有重要意义。但是要达到这种效果就必须增强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实效性,防止活动流于形式。为此,应着重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当前少数党员干部之所以做出那种脱离人民群众,损害人民群众的利益的事情,归根结底还是他们不了解党的群众路线的真谛。为了改变这种不良倾向,迫切需要加强党员干部群众路线教育,让每个党员干部都具备群众路线意识。只有这样,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才可能取得实效。
群众观点是执行群众路线的先决条件。如果党员干部没有群众观点,想要他们很好地执行党的群众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脚踏实地为人民群众谋利益就是一句空话。因此,从思想上、行动上着力解决好党员干部存在的群众观点淡薄的问题,进一步增强党员干部的群众观点,是当前我们面临的重要任务。
群众观点实质上是一个世界观问题。增强群众观点教育从根本上来讲就是进行世界观教育。只有从根本上解决了世界观问题,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才会在思想上真正扎根。因此,要求广大党员干部一方面要认真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关于群众观点、群众路线和群众工作的理论阐述,如毛泽东的“共产党是为民族、为人民谋利益的政党,它本身决无私利可图”[1]809。“共产党人的一切言论行动,必须以合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最大利益,为最广大人民群众所拥护为最高标准”[1]1096。邓小平的“中国共产党员的含意或任务,如果用概括的语言来说,只有两句话: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以人民利益作为每一个党员的最高准绳”[2]。通过对这些理论的学习,进一步加强对党的性质、宗旨的认识,自觉树立群众观念。另一方面要全面系统学习党的历史。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就把为大多数人服务确定为自己的根本宗旨,始终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民主革命时期,党之所以由刚成立时的50多人逐步发展壮大最终领导革命取得胜利,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党之所以能把国民党留下的烂摊子整理好,开始全面的社会主义建设,奠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物质基础、技术基础、人才基础;在社会主义改革时期,党之所以能实现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国际地位的显著提升;等等,都是离不开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参与。通过对党自身历史的学习,能够深刻领会党之所以能够得到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支持,之所以能够成为领导党,根本原因在于我们党扎根于人民群众之中,依靠人民群众,为人民群众的利益而奋斗。
当前少数党员干部之所以出现官僚主义、形式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等不良作风,很大程度上是缺少对人民群众的情感。党在人民群众中应该是有着深厚感情的,正如毛泽东等党的领导人始终强调,我们党同人民群众的关系是鱼和水、血与肉的关系。分析今天我们党的少数领导干部之所以对人民群众没有感情,首先是认识上出现了错误。他们认为自己能成为领导与人民群众无关,完全是靠自己的个人努力,且人民群众对自己官位的升迁是起不了作用的。与其把精力放在人民群众身上,还不如把精力放在上级领导身上。其次是干部缺少基层锻炼。一个没有经过基层锻炼的领导干部,是不会真切地知道群众最需要什么的,更体会不到群众的疾苦,因此制定出来的政策必定会脱离人民群众,得不到群众的理解与支持。
针对少数党员干部对群众感情淡薄的问题,增强群众情感教育应从以下两个方面努力。一是进行转变认识的教育。要纠正少数党员干部对人民群众地位和作用认识的偏颇,明确树立“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3],人民群众不仅是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而且是社会变革的决定性力量的正确理念。只有对人民群众的地位和作用认识到位了,才会从思想深处转变对人民群众的态度,与群众建立起深厚的感情。要知道群众可敬也可畏。正如荀子说:“水则载舟,水则覆舟。”二是进行社会实践教育。要求党员干部必须经常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只有通过直接联系群众,开展民情体验,与群众打成一片,才能真正了解群众,切实做到思想上尊重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工作上依靠群众,坚持问政于民、问计于民、问需于民。如果把与群众的关系当作“蛙水”关系,需要群众的时候钻到水中,不需要的时候就跳到岸上去,何谈对群众有感情?
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不仅要使党员干部树立群众观点,强化宗旨意识,加深群众感情,转变作风,还要增强做群众工作能力的教育,提高为人民群众办事的效率。
增强做群众工作能力的教育摆在了当前突出地位。不少党员干部具有群众路线意识,但是由于做群众工作能力有限,不能很好的替人民群众办实事,执行群众路线的最终目的仍没有达到。增强做好群众工作能力,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是进行了解群众的工作能力的培育。只有了解群众,才能有针对性地做好群众工作。了解群众主要是为了弄清群众的思想动向、政治态度、生活状况以及对党和政府工作的看法、对改善生活待遇和工作条件的需求,从而指导我们该怎么做。需要注意的是要全面准确地了解,不是片面错误地了解。这就要求广大党员干部经常深入到生活艰苦、群众意见多、工作基础差的地方去,关心群众疾苦,倾听群众心声。二是进行组织群众的工作能力的培育。在当今社会矛盾凸显的情况下,组织群众是越来越难的,唯一的方式就是要得到群众的理解和支持。党员干部要相信群众、尊重群众,把政策的参与权还给人民群众,坚持走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三是进行宣传群众的工作能力的教育。党员干部要学会用群众的语言传达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让群众理解和认同党的政策,从而发挥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实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宏伟目标而奋斗。四是进行教育群众能力的培育。员干部要能够运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群众,提高群众的思想政治素养,增强群众明辨是非的能力,从而抵制各种错误思想的干扰,自觉拥护党的领导。五是进行服务群众的工作能力的培育。党员干部要能够想群众之所想,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帮助群众克服各种困难,实现脱贫致富。
好的方法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不得不承认各级党组织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热情是高涨的,但是由于一些党组织对新形势下面临的党群关系出现的问题不够了解,还是惯用一些常规性的老思路、老方法开展此次教育实践活动,最后做了大量工作,吃力不讨好,达不到党中央所要求的教育效果,甚至事与愿违。这就迫切要求创新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方法。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首先要求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学习,主要是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党的优良传统作风以及根本宗旨等理论的学习,树立群众观念,形成务实作风。在理论学习中,重点加强对唯物史观的学习教育,离开唯物史观,群众路线就是一句空话,就不可能真正认识到人民群众的历史作用,更不可能自觉地去为人民服务。只有通过对唯物史观的系统理论学习,才能真正理解马克思主义的“人民群众是创造历史的主体”观点;才能深刻领会人民群众在人类社会历史发展及社会形态的演进中的作用;才能正确看待人民群众的历史地位。从而在制定政策时能自觉地深入到人民群众当中去调查研究,全面准确地看问题,实现科学执政,民主执政。需要注意的是,在开展理论学习时要防止为了单纯学习理论而学习理论,这样只会降低学习的效果,应该积极主动把所学的理论运用于实践,通过实践来检验、巩固与提高。
其次在实践中贯彻群众观点,主要是要求广大党员干部深入人民群众之中,与人民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感受群众生活,进而培养群众情感,以便在制定政策时真正走群众路线,替人民群众考虑。这应该是进行群众路线教育的最好方法。但是在执行过程中还得注意几个问题:一是要有目的地去进行实践。要明确自己去干什么,自己想在哪方面能力得到提高,然后有意识地去进行那方面的提升。二是避免搞形式主义。很多党员干部走入基层仅是为完成任务而已,以至于人是到了基层,心却在繁华的城市。这样进入基层与其说是实践,不如说是旅游;与其说是搞调研,不如说是凑热闹。三是要注意与自己的本职结合。做到以实践促进工作能力的提升。
课堂教育方法的运用对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起到了重要作用,至今仍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方法。在战争年代如此,在和平时代也是如此。在新形势下开展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我们要继承这一重要方法,但是也必须清楚地看到课堂教育的时间是有限的,希望仅仅通过课堂教育来提升党员干部 的群众路线意识是不切实际的。不可能像学生一样要求党员干部 整天进行课堂教育,更多的还是让党员干部 在工作之余进行群众路线教育。还有,每个党员干部的理论素养有高有低,如果统一进行课堂教育,效果必然不佳。这就需要现代网络教育法来补充。在信息化时代,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不再局限于单一的课堂教育方法,要充分利用网络途径进行教育,把二者有机结合起来。
当今时代,网络已经融入了我们生活的每个部分,网络媒体无疑为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辟了一个崭新的渠道。正如江泽民指出:“要重视和充分运用信息网络技术,使思想政治工作提高时效性、扩大覆盖面、增强影响力。”[4]我们要充分利用网络的开放性、广泛性和渗透性等特点,拓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空间,延伸学习教育的手段,建立融思想性与实践性于一体的以群众路线教育为主题的教育网站。建设具有鲜明特征的网络形式,让每一个党员干部都能找到适合自身特点进行群众路线教育。
典型教育法是指通过典型的人或事件进行示范,教育人们提高思想认识的一种方法。即通过活生生的典型人物或事件来进行教育,从而来激起人们思想情感的共鸣,引导人们学习、对照或仿效。典型教育按其性质来划分有正面典型和反面典型两类,因此在运用典型教育法时要综合运用正反典型。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正面典型具有强大的说服力,对于教育对象来讲是非常现实的直观的教育和引导,是激励鞭策的直接动力。因此,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要把那些群众路线执行得好的典范树立起来,并进行宣传和教育。当然也不要忽视反面典型的重要性。因为恰当的选择反面典型可以使教育对象在正反的比较中,明辨是非,对错误的思想和行为有所警示,进行防范和抵制。
说理教育法主要是通过摆事实讲道理向教育对象灌输正确的思想理论,以提高教育对象思想认识的一种方法。在运用这种方法时需要注意以下两点:一是要肯定教育对象的思想觉悟。相信党员干部经过说理教育后能够明白群众路线的重要性,并在以后的工作中自觉执行群众路线。二是要以平等的态度对待教育对象。接受群众路线教育的主要是党员领导干部,在教育过程中,他们都想得到起码的尊重,否则教育效果是得不到保证的。
典型教育与说理教育,前者具有形象、生动和具体的特点,后者则具有深刻和透彻的特点。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时候,务必把这两种方法有机结合起来,方能达到最佳的效果。
实现机制创新,建立长效机制是增强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实效性的根本举措。建立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长效机制,应致力于建立健全激励机制、监督机制、评估机制和保障机制,以促进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常态化。
构建激励机制作为调动党员干部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一种有效手段,能充分激发党员干部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内在动力。构建激励机制,一是要建立健全党员干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物质激励机制,调动、发挥党员干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要根据党员干部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实际成效给予相应的物质奖励。张闻天曾指出了物质利益在思想政治教育当中的重要作用,他说:“只进行思想教育,而不给物质利益,思想教育就没有具体内容,就成为‘买空卖空’了。”[5]二是要更加注重建立精神激励机制。物质激励只能满足人们的基础层次的需要,深层次的需要是要通过精神激励来实现的。这就需要通过开展各类型的评比、表彰以激发党员干部参与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内在动力,特别是要对那些践行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先进典型进行宣传、表彰和鼓励。需要注意的是不要把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截然分开,这样只会减弱激励的效果,应当充分考虑教育对象现阶段的物质需求,把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结合起来,使激励效果最大化。
一般情况下,一项活动的开展,如果监督不到位,最终会流于形式,不了了之。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首先要明确监督的内容。一是监督党员干部的宗旨意识是否具备。党员干部在制定执行政策时务必要为民着想,千方百计保障和改善民生,切实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二是监督党员干部的作风是否纯洁。党员干部作风是否纯洁直接关系到党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形象,严重影响到党的长期执政。务必在这次活动中把那些官僚主义、命令主义等不正之风,特别是那些群众反应强烈问题揭露出来。三是监督党员干部的腐败问题。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是人民群众最为关注的重大问题,是贯彻党的群众路线的题中之义和主要内容。因此要重点解决发生在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加大惩处力度,以实际成效来取信于民。其次要实现党内监督和党外监督的有机结合。我们党作为执政党,党内监督在各种监督中起着基础和核心作用。党内监督搞不好,党外监督就容易受挫。党外监督则可以促进党内监督,提升党内监督水平。要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使党内监督和党外监督紧密结合起来,形成较为完善的监督制度体系,提高监督的整体效果。
评估既是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一个重要环节,又是提高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实效性的重要手段和客观要求。它是根据教育目的的要求,运用一定评估指标和评估方法,检查和评定教育效果的环节[6]208。要构建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长效机制,离不开建立客观科学的评估机制。首先是明确评估的主客体。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评估的主体就是组织开展这项活动的部门或者个人,评估的客体就是广大党员干部。作为主体的部门或者个人在一定范围内可能是客体,同样,作为客体的广大党员干部也可能成为评估的主体。但无论是主体还是客体,都要具备责任意识,共同努力发挥本次活动的最大效果。其次是确立评估的原则。对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进行评估需要遵循方向性原则、客观性原则和全面性原则。所谓方向性原则,就是在确定评估目的和标准时,必须以党中央对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总体要求为基本的、总的依据。客观性原则就是必须把握评估的客观规律,以客观事实为依据,深入到人民群众中去获取真实信息,从而对教育实践活动的过程和成果进行分析判断,而不是凭主观想象、臆断。全面性原则就是在评估中必须涵盖活动的各个方面,正面的和负面的,尽量面面俱到,做一个综合性评估。再次就是制定科学的评估方法。坚持运用客观评估和宏观评估相结合、动态评估和静态评估相结合、单向评估和综合评估相结合、分析性评估和总结性评估相结合以及定量评估与定性评估相结合的方法[6]215-216。在对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评估当中还要特别注重党员干部的自我评估。
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一项长期、艰巨而复杂的系统工程,要使这一活动健康、稳步、持续、有效地开展,就必须建立健全保障机制。这种保障不仅有物质层面的,而且还得有制度层面的。在物质层面,首先是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各项活动的有效开展都离不开资金的投入,没有资金作保障,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就只是一句空话。事实证明,当前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实效性之所以受影响,与资金缺乏有关。因此,要建立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专项资金,加大资金投入,确保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顺利开展。其次是完善场地设施。场地和设施是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平台。为了确保本次活动正常有效的开展,相关部门有必要开设专门的场地和配备所需设施。其次是健全法律法规。当前不少党员干部 之所以出现脱离群众、作风不纯等损害群众利益的现象,在一定程度上与法律法规的不健全有直接联系,很多人就是钻法律的空子。因此,要加快建立健全法律法规,并加大法律法规的执行力度。因此,要加强相关制度管理,统筹协调,更好地完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场地和设施。
参考文献:
[1]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2]邓小平文选: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257.
[3]刘少奇选集:下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195.
[4]江泽民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94.
[5]张闻天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525.
[6]郑永廷.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