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 成, 傅 强
(1. 南京中医药大学, 江苏 南京, 210046; 2. 扬州市中医院, 江苏 扬州, 225002)
神经根型颈椎病是由于颈椎间盘退变所致的髓核突出、Luschka 关节和椎体后缘骨赘形成、后纵韧带局限性骨化及颈椎失稳等改变刺激和压迫脊神经根,使得受累神经根支配区域一定程度的疼痛、麻痹、感觉缺失和反射改变的一类临床综合征[1]。随着时代与科技的进步,以及社会压力的增大,人们的生活及工作方式发生了重大的改变,尤其是电脑的出现与普及,使颈椎病逐年增加,并且逐渐向青少年发展[2-3]。颈椎病的发生,其病症常反复性发作,给患者的身心、生活和经济等方面造成了多重负担[4]。因此,必须引起人们对颈椎病的重视,对颈椎病的研究及其防治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大量的临床实践与研究对中医学辨证论治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优势性和有效性进行了验证。本研究探讨蠲痹汤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现报告如下。并且为临床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提供有效的中药汤剂。根据病例纳入标准及病例排除标准,共收集3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蠲痹汤汤联合英太青组)10例和对照组(英太青组)10例、对照组(安慰剂组)10例。
选取本院骨伤科2013年3-10月确诊的神经根型颈椎病初诊患者30例 ,其中男10例,女20例,平均年龄(42.5 ±8.5)岁,病程5个月~10年。将上述患者随机分为联合组、英太青组和对照组,每组10例。各组患者性别、年龄及病程比较无显著差异。
联合组:明确诊断后口服中药蠲痹汤,1剂/d,水煎2次,每次取药液200 mL,将2次药液混合后平均分为2份,每日早晚饭后30 min各口服1份。方药组成如下:羌活10 g,独活10 g,桂枝6 g,秦艽10 g,海风藤15 g,桑枝10 g,当归10 g,川芎10 g,乳香10 g,木香10 g,甘草5 g。同时整粒吞服英太青(中国药科大学制药厂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0960217),1粒/次,每日早晚饭后30 min。英太青组:整粒吞服英太青(中国药科大学制药厂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0960217),1粒/次,每日早晚饭后30 min。对照组:服用安慰剂,1粒/次,每日早晚饭后30 min。3组均以治疗15 d为一个疗程,1个疗程结束后评定疗效。
诊断标准:诊断依据根据第二届颈椎病专题座谈会纪要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5]。疗效评定标准采用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评定体系(35分法)[6],参照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制定。判定标准如下:治愈:颈部及肩臂疼痛、麻木等症状消失、颈部活动正常,臂丛神经牵拉试验阴性、椎间孔挤压试验阴性;显效:原有各症状明显好转,颈肩背疼痛、麻木等症状减轻,颈部活动程度及上肢功能明显改善;好转:颈部及肩臂疼痛、麻木等症状减轻,但仍遗留部分症状、体征功能障碍;无效:治疗前后症状、体征无改变或加重。
联合组中治愈6例,显效2例,好转1例,无效0例;英太青组中治愈4例,显效3例,好转3例,无效0例;对照组中治愈0例,显效3例,好转3例,无效4例。
联合组无1例出现肝肾功能变化,胃肠道反应3例,其中胃胀痛l例,恶心2例;英太青组肝功受损1例,皮疹2例,胃肠道反应3例,其中胃胀痛1例,恶心2例;对照组无1例出现肝肾功能变化。
目前,中国颈椎病患病率约达3.8%~17.5%[7-9],而其中神经根型颈椎病约占六成,成为影响中国中老年人正常生活的十大疾病中的唯一骨科疾病[10],而且呈现向青少年发展的趋势。长期伏案工作者与一般体力劳动者相比较,发病率明显高于后者,并且较多伏案工作者缺乏对颈椎病的认知,加之工作繁忙,许多人在症状明显加剧或不能忍耐。中医学理论认为,神经根型颈椎病是本虚标实之证,多由虚实兼杂合而为病。其致病本在脏腑气血,标为风、寒、湿等外邪侵袭及瘀血阻滞,同时慢性劳损、外伤等亦是发病的重要因素。现代医学[11]认为,神经根型颈椎病的发病多由于颈部组成部分的退行性改变、慢性损伤累积、颈肌筋膜炎或者存在炎症、局部充血水肿、细胞浸润及机化粘连,导致椎间隙变窄,刺激和压迫神经根而形成。这种充血水肿属于中医的血瘀,血瘀致经脉气血运行不畅,导致痰湿、瘀血等病理产物,故“不通则痛”。此外,炎性反应诱发加剧和局部骨赘形成可以进一步压迫或刺激颈神经根儿引发一系列神经根症状[12-13]。现代药理研究[14-22]提示,本方中羌活、独活、桂枝、海风藤、乳香、秦艽、桑枝、当归、川芎均有抗菌、抗病毒等消炎作用,能促进炎症及水肿的吸收,改善细胞浸润及机化粘连。羌活、独活、桂枝、海风藤、乳香、当归、川芎均具有活血化瘀的功能[14-18,21-22], 可以改善局部的瘀血症状,气行则血行,木香善于调畅气机,使活血化瘀的力量的进一步强化,正如“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气行则推动血液运行,血行则瘀去,气旺血行瘀络通,配合羌活、独活、桂枝及秦艽等具有镇痛作用[14-16,19], 相互配合,从而起到止痛的目的。颈椎病到后期病程迁延,久病必虚,本方中桑枝及当归具有增强免疫的作用[20-21], 能提高正气。蠲痹汤、双氯芬酸钠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症状、体征均有不同程度改善,其中蠲痹汤联合英太青副反应比例亦明显少于使用英太青及安慰剂,体现中药复方制剂中药物间相辅相成的特点,从而达到提高临床疗效,减轻不良反应的作用,故适于患者长期服用,且无明显毒副作用。总之,蠲痹汤是在合理配伍的基础上,具有抗炎消肿、减轻疼痛、促进血液循环并提高人体免疫的功能。
[1] 刘景发, 尹庆水. 临床颈椎外科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5: 1618.
[2] Diepenmaat A C, Vander Wal M F, De Vet H C, et al. Neck/Shoulder, Low Back, and Arm Pain in Relation to Computer Use, PhysicalActivity, Stress and Depression Among Dutch Adolescents[J]. Pediatrics, 2006, 117(2): 412.
[3] Fejer R, Hartvigsen J, Kyvik K O. Heritability of neck pain: apopulation-based study of 33794 Danish twins[J]. Rheumatology,2006, 45: 589.
[4] Pallegama R W, Ranasinghe A W, Weerasinghe V S, et al. Anxietyand personality traits in patients with muscle relatedtemporomandibular disorders[J]. J Oral Rehabil, 2005, 32(10): 701.
[5]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 南京大学出版社, 1994: 186.
[6] 朱立国, 张清, 于杰, 等. 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评定指标体系的效度分析[J].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 2009, 1 7(2): 22.
[7] 胡嘉彦, 金耀清, 王继铭.颈椎病患病率调查报告[J].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1993, 11(2): 65.
[8] 张雅萍, 李康秀, 张志英, 等.兰州市22个职业从业人员颈椎病的流行病学调查[J].临床荟萃, 2008, 23(12): 868.
[9] 叶菊风, 云雪霞, 廖一钒, 等. 广州市城区居民慢性病患病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 华南预防医学, 2007, 33(3): 24.
[10] 董德平, 王玉珍. 中老年人的生活质量评估及影响正常生活的l0大疾病[J]. 西北师范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2004, 40(2): 99.
[11] 杜华山, 邓启丁. 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观察[J]. 按摩与导引, 2007, 6(23): 16.
[12] 黄宇康, 牛朝阳. 神经根型颈椎病外科手术治疗进展[J]. 四川中医, 2003, 12(12): 16.
[13] 王德利, 李曙明. 杨政杰, 等. 神经根型颈椎病的解剖学基础及其进展[J]. 颈腰痛杂志,2001, 22(4): 332.
[14] 李智勇, 张兴水, 王军练, 等. 羌活的研究进展[J]. 陕西中医学院学报, 2003, 26(6): 56.
[15] 柳江华. 独活的化学成分与药理研究进展[J]. 沈阳药学院学报,1994,11(2):144.
[16] 袁鹏飞, 尚明英, 蔡少青. 桂枝、肉桂化学成分指纹图谱研究[J]. 中国中药杂志,2012,37(19): 2917.
[17] 宋敬丽, 袁林, 刘艳菊. 海风藤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J]. 湖北中医学院学报, 2007, 9(3): 70.
[18] 常允平, 韩英梅, 张俊艳. 乳香的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研究进展[J]. 现代药物与临床, 2012, 1: 55.
[19] 蔡秋生, 张志红, 高慧琴. 秦艽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研究进展[J]. 甘肃中医学院学报, 2010, 27(6): 55.
[20] 邹宇晓, 吴娱明, 廖森泰. 桑枝的化学成分、药理活性及综合利用研究进展[J]. 全国桑树种质资源及育种和蚕桑综合利用学术研讨会, 2005: 314.
[21] 杜俊蓉, 白波, 余彦. 当归挥发油研究新进展[J]. 中国中药杂志, 2005, 30(18): 12.
[22] 裴艳霞. 川芎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J]. 中国医药指南, 2011, 9(34): 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