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锦波
(广西壮族自治区平南县国安瑶族乡卫生院,广西 平南537300)
左金丸为《丹溪心法》方,由黄连、吴茱萸组成。原方为肝火犯胃证而设。笔者用左金丸治疗顽固性呃逆疗效较好,举例如下。
黄某,女,30岁,2012年7月12日就诊。1年前分娩一女孩,产后1周不明原因出现呃逆,时止时发,时轻时重,曾到多家医院治疗效果欠佳。喉间呃呃连声,声短而频,形体偏瘦,心烦易怒,胸胁满闷,睡眠欠佳,食欲不振,口苦,舌红苔黄,脉弦。诊断为呃逆。辨证属肝气郁结,横逆犯胃,胃气上逆。治以顺气解郁,和胃降逆。用左金丸加味。药用黄连12g,吴茱萸2g,代赭石15g,丹参12g,赤芍10g,茯苓12g。水煎,分2次温服,每日1剂。服7剂。二诊,呃逆大减,食欲好转,胸闷症状减轻,舌淡红苔薄黄。上方减丹参、茯苓,加生姜9g、大枣3枚,7剂。三诊,呃逆消失,精神好,食欲增强,能安然入寐,原方再服3剂巩固治疗,随访1年未见复发。
患者有重男轻女思想,产女孩后心情不舒畅,肝气郁结,郁而化火,气机不利,逆气动膈,胃失和降,浊气上冲而发病。左金丸加味方中黄连清化肝火,使肝火得清而不横逆犯胃;又善清胃火,胃火清则气自和。纯用苦寒,恐有郁遏伤中之弊,故少佐辛热之吴茱萸,一则辛散解郁,疏泄肝经郁气,使肝气条达,郁结得开;二则反佐以制黄连之苦寒,使泻火而无凉遏之弊;三则取其下气之用,助黄连和胃降逆;四则可引黄连入肝经。二者辛开苦降,肝胃同治,泻火而不遏,温通而不助热,相反相成,肝火得清,胃气和降,则诸证自愈[1]。代赭石理气降逆止呕。久病入络,血行瘀滞,故用丹参、赤芍理气活血,使血气顺,膈间快利,呃逆自止。
[1]李冀.方剂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6: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