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国武(福建省福州东南眼科医院,福建 福州350004)
钩藤解痉汤治疗儿童频繁眨眼110例
肖国武
(福建省福州东南眼科医院,福建 福州350004)
目的:观察钩藤解痉汤治疗儿童频繁眨眼的临床疗效。方法:110例用钩藤解痉汤治疗。结果:治愈72例(65%),好转33例(30%),无效5例(5%),总有效率95%。结论:钩藤解痉汤治疗儿童频繁眨眼见效快、疗效好。
儿童频繁眨眼;钩藤解痉汤;治疗观察
儿童频繁眨眼是指儿童眼睛频繁无序地眨动,不能自制,严重者伴有面部肌肉抽动如皱额、咧嘴,甚至出现歪脖子、耸肩等动作。笔者自拟钩藤解痉汤治疗儿童频繁眨眼110例疗效明显,现报道如下。
共110例,均为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我院诊治患者,均为双眼发病。男85例,女25例;年龄最小3岁,最大15岁;病程最短1天,最长3年。临床表现为双眼频繁眨眼,无自觉症状,不能自主控制,部分患儿伴见痒涩不适、畏光,喜揉按等,严重伴见咧嘴、煽鼻、歪脖子、眼球上转等动作。眼部检查都无明显异常。大部分患儿都曾用过多种滴眼液,均无明显见效。
诊断标准: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目劄”相关标准拟定。①双眼眼睑频频眨动,不能自主;②轻者外观如常人,重者可兼见睑内面红赤、白睛干燥等;③多见于小儿。
排除标准:结膜混合充血、结膜囊分泌物等明显眼部炎症,有倒睫、角结膜异物。
治以健脾理气,平肝熄风,养血祛风。自拟钩藤解痉汤。钩藤10g,蝉蜕6g,茯苓10g,白术10g,白芍10g,白蒺藜10g,菊花10g,甘草3g。面部肌肉抽动者加僵蚕10g,羌活10g,防风10g;饮食不节,挑食,厌食者加焦三仙各10g。每日1剂,加水超过药面2~3cm,水煎,早晚分两次服,7天为一疗程,治疗2个疗程观察疗效。
治愈:频繁眨眼及伴发症状完全消失。好转:频繁眨眼次数较前明显减少或伴发症状消失。无效:频繁眨眼及伴发症状无改善。
治愈72例(65%),好转33例(30%),无效5例(5%),总有效率95%。随访3个月,未见复发。
范某,男,10岁, 2012年3月5日就诊。双眼频繁眨眼反复1年,曾就诊本市多家医院,诊断为慢性结膜炎,予以局部滴眼药水,症状改善不明显。查双眼眨眼次数频繁,呈挤眼状,大于20次/min,挤眼时伴见明显嘴角上扬。双眼视力均为1.0,双眼结膜无明显充血,角膜光泽,未见倒睫,眼底正常。舌脉诊无异常。平时好动,食欲差,偏食。诊断为双眼眨眼。药用钩藤10g,蝉蜕6g,僵蚕10g,茯苓10g,白术10g,白芍10g,白蒺藜10g,菊花10g,焦三仙各10g,甘草3g。水煎饭后服,日2次。1周后,眨眼次数明显减少,原方去僵蚕,继服1周,眨眼正常,且食欲明显好转,按第2周中药再服1周,随访3个月未见复发。
单纯的眨眼可因眼结膜炎、角膜炎、干眼症等所致,一般随着眼病的好转或对症治疗后症状逐渐消失。而病情复杂常出现突发、快速、不自主的眨眼,重者常伴面部肌肉抽动如皱额、咧嘴、耸肩等。多认为是“抽动—秽语综合征”或儿童多动症的表现,常用氟哌啶醇等治疗[1],但疗程较长。
本病属中医 “目劄”范畴。《审视瑶函》谓:“目劄者,肝有风也。[2]”胞睑属脾,肝开窍于目。小儿稚阴稚阳之体,肝常有余、脾常不足,因此胞睑病变多责之于肝脾,多从肝脾论治[3]。小儿饮食多偏嗜,脾胃受伤而致脾虚,脾虚土不培木而肝旺,以致胞睑频频眨动。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脾虚则气血生化乏源,肝血不足,血虚生风,虚风上扰胞睑而致眨眼频繁。血虚无以养筋,筋脉挛急,则胞睑眨动[4]。治当健脾消食,平肝熄风,养血祛风。钩藤解痉汤方中钩藤、蝉蜕平肝熄风止痉,茯苓、白术健脾益气,白蒺藜、菊花平肝祛风、明目止痒,白芍、甘草酸甘化阴、养血柔肝以助止痉,焦三仙助健脾消食,伴见明显面部肌肉抽动者加僵蚕、羌活、防风等可加强驱风解痉之功。因此,钩藤止痉汤治疗频繁眨眼效果较好。
另外,本病部分发病原因与精神因素有关,对于患儿的心理治疗也是不可缺少的环节,因此需要家长的配合[5],除了给予充分的理解和关爱外,还要避免患儿过度兴奋和疲劳,并引导患儿多参加一些有益文体活动,以促进康复。
[1]朱莺.健脾柔肝法治疗小儿眨眼的临床观察[J].辽宁中医杂志,2007,34(11):1571-1572.
[2]廖品正.中医眼科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6:65.
[3]吴利龙.耳穴压豆、眼局部按摩治疗小儿目眨[J].中国中医眼科杂志,2012,22(2):97-98.
[4]唐由之,肖国士.中医眼科全书[M]. 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747.
[5]曾庆广,左志高.中西医结合治疗儿童频繁眨眼86例分析[J].临床眼科杂志,2003,11(4):365-366.
R276.713.9
B
1004-2814(2014)01-0020-01
2013-0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