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酵床养鸭管理规程

2014-04-05 17:03姬兰玉
山东畜牧兽医 2014年1期
关键词:养鸭雏鸭鸭群

刘 鹤 姬兰玉

(山东省单县畜牧局 274300)

山东是畜牧业大省,近年来肉鸭养殖业发展迅速,养殖户为抑制或杀灭消化道内的有害微生物,往往在饲喂过程中添加了大量的抗生素,对畜产品质量安全造成隐患。为有效杜绝药物残留对畜禽和人体健康的影响,笔者采用了健康无污染的发酵床养鸭技术,通过当地乳酸菌、酵母菌等多种微生物的混合群培养,形成适应性强、生命力强和分解力强的有益微生物种群,应用到肉鸭发酵床中分解鸭粪,实现了鸭粪的零排放,改善了养殖环境,调整了鸭群的消化道系统,有效控制了兽药的使用。经过多次试验,总结了一套有效的发酵床肉鸭养殖管理规程。

1 整体饲养流程

1.1 整体流程

商品鸭苗引进(1~3日龄)→育雏(1~2周龄)→育成(3~4周龄)→成鸭(5~6周龄)→出栏(整个流程为35~40d左右)。

1.2 饲养规模

饲养场每批次以3~5万只为适,额定为3000~ 5000只/人,农户单批以5000~10000只。

1.3 消毒及整理

每批次完后,间隔5~7d,主要工作是对周边用消毒药水和石灰进行一次处理,对发酵床进行一次全面的清翻(以便以后进雏后能充分发酵),并整理发酵床,打扫鸭栏灰尘卫生及周边地带沟渠的卫生,检修饮水器、水箱、管道、沟渠等。

1.4 发酵床养鸭优势

肉鸭出笼体重2.8kg左右,采用发酵床规模养殖比传统养殖方式出栏肉鸭增重0.5kg左右。

2 具体饲养流程

2.1 育雏期的日常管理

2.1.1 做好保温 育雏室的温度是否合适,需观察雏鸭的动态。雏鸭散开,没有怪叫声,说明温度适宜;雏鸭缩颈耸翅,互相堆挤靠近热源处,发出“吱吱”的尖叫声,说明温度太低;雏鸭远离热源,张嘴喘气,张开翅膀,饮水量增加,则说明温度太高。

2.1.2 及时分群,严防扎堆 育雏时要按大小、强弱、年龄等分为若干个小群,每群300~500只,以便于喂食和管理。以后每隔1周调整1次。育雏期间要防止雏鸭互相堆挤,10日龄以内最重要,稍不注意,轻则全身“湿毛”,重则窒息而亡。若出现扎堆,要及时分开。分堆与保温工作可结合进行。

2.2 育肥过渡期的日常管理

2.2.1 脱温转群 转群前3~5d打开门窗,使雏鸭逐步适应外界气温,若遇外界气温较低或气温变化不定时,应推迟脱温日龄。从转群(转群必须空腹进行)前1d起,最好在饲料中增加多种维生素或抗应激电解质,以防转群时的应激影响,直到鸭群转群后采食正常为止。

2.2.2 及时分群 在脱温转群时,应按强弱、大小分群饲养,每群的数量以控制在200~250只为宜,发酵床肉鸭养殖密度为5~6只/m2。对体质较差、体重偏轻的鸭,应单独给予补充营养,使其后期迅速生长发育,保证出栏时的体重要求。

2.2.3 更换饲粮 4周龄起换用肉鸭育肥期的饲粮,即适当降低粗蛋白质水平,提高能量水平。但要注意,饲粮更换要有一个过渡阶段。

2.3 育肥期的日常管理

育肥鸭舍要求光线不能过强,空气流通,周围环境安静。适当限制肉鸭的活动。育肥料最好喂给全价颗粒饲料,把饲料倒入料槽内,一次加足,任其自由采食,供水不断,这样经过10~15d育肥饲养,可增重0.2~0.5kg。肉鸭粪便在发酵床上一般发酵3d即可分解,因此需注意观察发酵床的湿度和微生物活性,湿度控制在30%为宜,如微生物分解过慢,可适当喷洒菌液保持活性。

猜你喜欢
养鸭雏鸭鸭群
雏鸭的饮水与开食
雏鸭死亡率高的原因及提高成活率的措施
周三根:养鸭走上脱贫致富路
鸭感染鸭瘟病毒的症状与防治
咋用信号调教鸭群
浅谈雏鸭饲养管理的关键技术要点
冬季“噪鸭”可以提高产蛋率
鸭群中的鸵鸟
永修贫困户养鸭铺就脱贫梦
微生物发酵菌养鸭的基本模式及其技术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