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莹芳
(江苏大丰市大中镇畜牧兽医站,江苏大丰 224100)
对猪高热病病因及综合防制措施的思考
严莹芳
(江苏大丰市大中镇畜牧兽医站,江苏大丰 224100)
介绍了猪高热病的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分析了其发病原因,并提出预防和控制措施,以为该病的防制提供参考。
猪高热病;病因;防制措施
猪高热病是一种急性、热性、高致病性和致死性的传染性疾病,是高致病性蓝耳病等病毒和细菌、寄生虫等多种病原混合或继发感染引起的,给养猪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为了最大限度地减少该病发生,笔者根据市场调查结果,结合多年实践经验,从免疫、饲养管理、猪群保健等方面对猪高热病病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综合防制措施。
每个猪场发病不完全一样,但开始发病都表现为3个阶段。高热阶段:突然高热,流清鼻涕,个别地区的猪流脓样鼻涕,体温一般在41 ℃以上,皮肤发红,吃解热退烧药后可正常采食,第2d又开始反弹至41 ℃以上。持续反弹几次后,发现耳朵、眼睛和肛门颜色发蓝,有的有眼屎,眼睑肿胀,精神沉郁,不食,粪便干燥,带有肠黏膜,有的拉黄色水样粪便。随后个别出现呕吐和神经症状,尖叫,受到刺激倒地如游泳状,过后恢复正常。有的中大猪耳朵、臀部发紫,毛孔有针尖状出血点。一般3~7d蔓延至全群,病程1周左右。中后期伴有呼吸道症状,并且腹股沟皮肤有大量的蓝色斑点和后肢麻痹症状,持续1~2周;公猪不育,母猪表现流产、早产、产后厌食、无乳。
由于病情复杂,病理变化也呈多样化,病死猪肺水肿,呈弥漫性间质性肺炎,大叶性或出血性肺炎,肿胀、变硬,呈不能萎缩的橡皮状肺;肺间质增宽,肺部表面颜色不一,呈花斑样肺,严重的则呈实变,一般为淋巴结肿大,大理石样病变,个别为黄疸水样;胃底部以及大肠浆膜层有点状出血,肾脏点状出血,个别有白色坏死灶;输尿管有大量尿酸盐,膀胱黏膜出血;肝脏肿大,有白色坏死灶,中间凹陷;心肌和喉头均有出血。
3.1 免疫效果不佳
大多数农村散养户和小规模饲养户自己对猪注射疫苗,但多数散养户不按规定保存疫苗或不按程序进行免疫,造成疫苗保存不当或猪群存在免疫抑制,致使疫苗不能正常产生免疫应答,起不到很好的效果。
3.2 防疫计划执行不力
我国对危害严重的动物疫病历来实行计划免疫和强制免疫,然而在许多地区,这种计划免疫在基层执行不力。有许多乡镇兽医站存在人员短缺、人员工资不足、无疫苗保存设施等现象;有的乡镇没有购买疫苗的配套资金,导致疫苗的领取量不足;有的地方宣传不力,导致养殖户认识不足,拒绝接受动物免疫,导致免疫密度下降。
3.3 饲养管理不良
许多养殖户饲养条件较差,猪只在不良饲养条件、病毒或霉菌毒素等多个免疫抑制因素共同作用下,导致猪群免疫失败,引起急性、热性、高致病性和致死性传染性疾病。猪蓝耳病、猪圆环病毒等免疫抑制性疾病和霉菌毒素、不良饲养管理引起的应激反应导致猪只机体的免疫功能和抵抗力降低,诱发猪瘟、猪流感、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弓形体等多种病原混合感染或继发感染,使部分发病猪场损失惨重。
3.4 不重视猪群保健工作
许多饲养户(场)为了节约成本,没有按照程序接种疫苗,并停止以前的药物保健工作。而在饲料的选择上,倾向于选择价格便宜的饲料,使各阶段猪的营养水平有所下降,猪群营养不良,猪群对疾病的抵抗力下降。
3.5 饲喂霉变饲料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洪涝灾害频繁发生,以及饲料贸易的全球化,饲料储存和运输时间增加,为饲料中霉菌的生长和霉菌毒素的产生创造了良好的条件,而猪只摄入霉菌毒素后,产生免疫抑制,疫苗接种效果不理想,猪群抗性普遍偏低。
3.6 防暑降温和防寒保温工作没有做好
许多猪场猪舍饲养密度过高,通风不良,猪群容易发生应激而引起抵抗力下降,加上夏、秋季天气较为炎热,部分饲料铜含量严重超标,高铜氧化破坏维生素营养,导致饲料中维生素等营养成分氧化失效,猪群对疾病的抵抗力降低。
3.7 药物使用不当
部分养猪场在饲料中长时间超量添加利巴韦林、金刚烷胺等抗病毒西药或磺胺类等毒副作用较大的药物,导致猪群中毒,或对疫病的抵抗力降低。
4.1 加强饲养管理
坚持全进全出,自繁自养,降低应激因素,加强环境卫生,保持合理的饲养密度,不使用霉变和劣质饲料,以保证充足的营养,增强猪群抗病能力,积极推进规范化、标准化饲养方式,提高饲养管理水平,增强猪体抵抗力。规模饲养场实行封闭式管理,建立健全并严格执行动物防疫制度;散养户和规模较小的猪场结合实际,努力改善饲养卫生条件,做好驱虫、消毒,及圈舍的通风防暑降温工作。
4.2 强化免疫工作
免疫预防应根据当地的疫情情况及猪场自身的特点。加强对口蹄疫、猪瘟、猪蓝耳病、猪附红细胞体病、猪弓形体病、猪肺疫、大肠杆菌病、仔猪副伤寒等病的免疫接种,免疫程序要合理。发病猪和怀疑已感染疾病的猪群不要接种任何疫苗,否则死亡率会更高。
4.3 对猪舍内外环境严格消毒
猪高热病多为多种病毒和细菌、支原体、寄生虫的混合感染和继发感染,通过消毒减少环境中的病毒、细菌、支原体等病原微生物的数量,减轻外界病原对猪群的压力。消毒时应选择对病毒效果较好且刺激性较小的消毒剂,如复合醛类消毒剂。
4.4 避免猪只接触霉变饲料
猪场应尽量采购质量较好的玉米,对疑似霉变的饲料必须废弃。根据目前饲料原料的实际情况,饲料中应添加霉菌毒素处理剂。普通的铝硅酸盐类吸附剂是单极性物质,只能吸附黄曲霉毒素,且会吸附饲料中的营养成分,故应添加能吸附多种霉菌毒素的双极性改性硅铝酸盐类吸附剂。
4.5 补充猪群必需的营养素
猪场存在猪蓝耳病、猪圆环病毒等免疫抑制性疾病时,猪群饲料中维生素的添加量必须相应增加。特别是夏、秋季饲料中的维生素极易被氧化,加上炎热天气猪群对维生素等营养物质需求量的增加,猪场应在各阶段饲料中添加富含VA、VD、VE、VC等成分的多种维生素制剂,以提高猪群抵抗力和抗应激能力。
4.6 加强检疫监督,防止病原扩散
各乡镇动物检疫应进一步严格生猪产地检疫和屠宰检疫。对屠宰的生猪,凭检疫合格证进场。严查检疫员未经检疫、未见生猪出证以及他人代出证、出人情证等违法行为。严格病猪及其产品的出售流通,严禁宰杀病死猪及其他可疑病猪。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应加大监督检查力度,积极联合工商、公安等部门开展突击行动,对动物产品加工场所、冷库等重点场所进行检查,严厉打击屠宰、加工、储藏和经营病死畜及其产品等违法行为。
5.1 严密封锁发病猪场,彻底消毒
使用复合醛类消毒剂做好消毒工作,对控制疫病的传播能起到较好的效果。
5.2 对受威胁区的健康猪群紧急接种疫苗
先接种高致病性蓝耳病灭活疫苗、A型或A+B型巴氏杆菌疫苗,再注射猪瘟乳兔脾淋苗,猪瘟疫苗剂量应加大1~2倍,由于可能存在未知病毒或原有病毒的变异毒株,可考虑在发病第1天迅速采集发病猪的淋巴、脾脏、肺脏和肾脏等病料送专业机构制作自家组织苗进行预防接种,每种疫苗接种的间隔时间为3d,接种时应严格做到每注射1头猪更换1个针头。
5.3 对发病猪的治疗
先控制疫病,然后再打疫苗。如果先打疫苗则死亡更多、更快。对发病猪应精心护理、补充营养,使用针剂进行治疗。可以用头孢类或长效磺胺类的其中一种针剂配合黄芪多糖或复方柴胡等注射液进行注射治疗。用磺胺类药物时,应准确把握添加量,避免因大剂量用药导致猪群中毒而使死亡率更高。如果病猪混合感染猪瘟等病毒性疾病,可考虑使用痊愈或耐过猪血清(加0.25mg/ml恩纳沙星56℃热处理1 h)、抗猪瘟病毒血清进行控制。注重中西医结合治疗,特别是对病程稍长的高热疾病,应用中药方剂,如:生石膏40 g(先煎)、肥知母20g、生山栀10g、板蓝根20g、黑玄参20 g、金银花10g、川大黄30g(后下)、炒枳壳20g、生甘草10 g、鲜竹叶30g,水煎,去渣,候温胃管投服,1剂/d,连服3剂,可得到较为理想的治疗效果。
[1] 陈尚文.中西结合治疗猪高热病[J].中兽医医药杂志,2009,(6):57-58.
[2] 付明宽,赵双亮,王成达,等.临床一例猪高热病的诊治[J].吉林畜牧兽医,2009,(12):48,46.
严莹芳(1966-),女,大专,兽医师,主要从事畜牧生产与疫病防治技术推广和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