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爱利
(吉林省松原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吉林 松原 138000)
中西医结合治疗细菌性阴道炎48例观察
郝爱利
(吉林省松原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吉林 松原 138000)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细菌性阴道炎(BV)的临床效果。方法:9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8例和对照组48例,两组均用替硝唑治疗,治疗组另用加减龙胆泻肝汤,治疗7天为一疗程。结果:治疗1个疗程后,总有效率治疗组95.83%,对照组81.2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BV效果较好。
细菌性阴道炎;中西医结合;对照治疗观察
细菌性阴道炎(bacterial vaginosis,BV)占生育期女性外阴、阴道感染疾病的40%~50%,在妊娠女性中BV的发病率为16%~29%[1]。BV系因阴道内菌群失调,阴道内乳杆菌减少、消失的同时加德纳尔菌、厌氧菌过度生长而致,有传染性[2]。笔者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BV效果较好,总结如下。
共96例,均为2012年10月至2013年9月我院妇科收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8例和对照组48例。治疗组年龄18~47岁,平均31.3岁;病程6个月~4年,平均2.2年;未产妇15例,经产妇33例。对照组年龄19~49岁,平均30.8岁;病程8个月~4.5年,平均2.0年;未产妇14例,经产妇34例。两组年龄、病程等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西医诊断标准[3]:①症状、体征:可无明显自觉症状,或有外阴瘙痒感、烧灼疼痛感,阴道分泌物增多,味腥臭难闻,局部红肿、溃疡。②妇科检查阴道分泌物色灰白,比正常分泌物稀薄且均匀一致,黏度低、呈鱼水样,极易从阴道壁上擦去,黏膜无充血。③阴道内pH>4.5,湿片镜检可见线索细胞。④实验室检查白带常规呈阳性。具备以上4项中的3项即可确诊。
中医证候诊断标准[4]:为湿热下注证。外阴瘙痒,灼热疼痛,带下量多色黄、如脓、黏稠,味臭秽难闻,头晕,口干苦,烦躁不安,胁肋部胀痛,小溲黄赤,大便秘结,舌质红苔黄厚腻,脉弦滑或滑数。
两组均用替硝唑1g,1日1次,口服。治疗7天为一疗程。
治疗组另用加减龙胆泻肝汤。龙胆草9g,栀子6g,黄芩15g,柴胡10g,泽泻15g,车前草15g,萆薢15g,虎杖10g,生地黄15g,白鲜皮15g,马尾连9g,甘草10g。每日1剂,水煎取汁200mL,每次100mL,分早晚2次口服。治疗7天为一疗程。
两组均注意保持个人卫生,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禁止性生活。
治愈:外阴、阴道瘙痒、疼痛等消失,带下量正常,妇科检查见局部红肿、溃疡等消失,阴道分泌物检查提示菌丝、假菌丝、芽胞等转阴。显效:外阴、阴道瘙痒、疼痛等临床症状明显减轻,带下量减少,妇科检查可见局部红肿、溃疡等明显改善,阴道分泌物检查提示菌丝、假菌丝、芽胞等转阴或呈弱阳性。好转:外阴、阴道瘙痒、疼痛等临床症状有所减轻,带下量有所减少,妇科检查可见局部红肿、溃疡等有所改善,阴道分泌物检查提示菌丝、假菌丝、芽胞等呈弱阳性或阳性。无效:临床症状、妇科检查、阴道分泌物检查等提示均无改善。
用SPSS15.0统计软件,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治疗1个疗程后,治疗组治愈37例(77.08%),显效6例(12.50%),好转3例(6.25%),无效2例(4.17%),总有效率95.83%。对照组治愈22例(45.83%),显效12例(25.00%),好转5例(10.42%),无效9例(18.75%),总有效率81.25%。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BV属中医“阴痒”、“带下病”等范畴。为素体禀赋虚弱,或劳累过度,或数次受孕、流产,或房事不节(结),或情志不遂等,致机体正气亏虚,无力抵御外邪,湿热、虫毒等邪气乘虚内侵于体内,湿热蕴结于阴部,发为阴痒;湿热之邪致带脉失约、任脉不固而发为带下病。
龙胆泻肝汤加减方中龙胆草清热利湿、泻肝胆火,栀子、黄芩、柴胡、虎杖等增强清热泻火、利湿解毒,泽泻、车前草、萆薢利湿解毒,白鲜皮、马尾连清热利湿解毒、杀虫止痒,生地黄清热养阴,甘草清热解毒、调和诸药。诸药合用,共奏清热利湿解毒、止痒杀虫之效。因此,在西医抗感染治疗的基础上用加减龙胆泻肝汤治疗,既可改善临床症状,又可缩短疗程。
[1] 赵旭红.中西医结合治疗细菌性阴道炎53例[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2,10(3):46.
[2] 李秀霞,叶红,刘晓燕,等.自拟止带方治疗复发性细菌性阴道炎125例临床分析[J].四川中医,2011,29(11):86.
[3] 乐杰. 妇产科学[M]. 7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241.
[4] 李祥云. 实用妇科中西医诊断治疗学[M]. 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5:244.
[5]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2:259.
R711.31
B
1004-2814(2014)06-0509-02
2014-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