兔瘟是兔病毒性出血症的俗称,由兔瘟出血症病毒引起的一种高度接触性、烈性传染病,传播迅速,发病率极高,病期较短。一年四季均易发生,以春、秋和冬季发病较多。各品种的家兔均易发生,但是长毛兔发病最为敏感。主要发于2月龄以上的青、壮年兔,3月龄以上的成年兔发病率和死亡率>95%,幼兔发病率较低,对养兔业可造成毁灭性的经济损失,需要引起高度的重视。
仔兔体内的母源抗体较高时,接种的疫苗被母源抗体中和,导致机体不能正常地产生免疫力,结果家兔接种免疫失败就会引起疾病的发生。
主要是防疫制度不健全,疫苗质量低劣,甚至疫苗已过期失效,免疫程序不合理,疫苗运输和保存方法不当,疫苗剂量不足,存在人为免疫空档,免疫密度<100%等,家兔处于患病期间接种疫苗,均易引起免疫失败。
部分养兔户有侥幸心理或是降低饲养成本,没有免疫防疫意识;兔场、兔舍内卫生条件差,器具、兔笼等没有认真清洗,消毒措施没有很好地落实,病死家兔处理不当;从疫区购买种兔,没有进行严格的隔离饲养观察就合群饲养;营养不良以及缺乏维生素A、维生素E、锌、铁、硒等,饲喂没有定时定量,缺乏科学的饲养技术。饲养人员和其他人员随意进出兔舍。
个别品种的兔体质较弱,抗病能力较差,易被兔瘟病毒感染。同时,家兔发生球虫病、巴氏杆菌病等治疗不及时,导致本病发生。接种免疫时仍然在饲料中添加痢特灵、氯霉素、卡那霉素和磺胺类药物,易影响机体的免疫效果。
最急性型家兔无任何临床症状,突然抽搐并发出尖叫声最终死亡,多发生在夜间。有的嘴里还吃着饲料,在兔笼内乱蹿乱撞,四肢划动,死亡率极高。
急性型家兔食欲减退,饮水增加,精神沉郁,卧伏闭眼,被毛粗糙无光泽。体温>42℃,耳潮红,呼吸困难,有的卧地呈游泳状。有的病兔腹泻,粪便呈胶冻状并带有黏膜,肛门松驰,个别病兔排血尿。濒死前突然兴奋,狂奔,头颈后仰,四肢强直,全身颤抖,流出淡红色液体。
慢性型家兔消瘦,体温升高1~2℃,被毛杂乱无光。前肢向两侧张开,头部撞击兔笼,有时拱背或瘫痪,5~6 d后衰竭死亡。病程为2~3 d,大部分死亡,个别能耐过的家兔生长发育滞缓。
坚持预防为主,防重于治的原则。选择优良的种兔进行自繁自养,培育仔兔饲养。引进种兔前了解种兔场疫病的发生情况,坚持不从疫区内购入种兔,购入家兔需隔离观察30 d,进行严格检疫,健康无病才混群饲养。
幼兔30~40日龄首次接种兔瘟组织甲醛灭活苗,每次2mL;60~65日龄再次接种兔瘟组织醛灭活单苗或兔瘟-巴氏杆菌二联苗,每次1~1.5mL,皮下或肌肉注射,成年家兔每4个月免疫注射1次。怀孕母兔前期按要求注射兔瘟疫苗,病、弱、临产母兔不宜注射,以免产生应激反应,母兔分娩后要进行补免。繁殖母兔的疫苗用量最好加倍剂量。在免疫接种前后10 d,尽量不用痢特灵、氯霉素、卡那霉素和磺胺类药物,易影响病毒疫苗的免疫效果。
勤扫兔舍、场地、兔笼,及时清除剩余饲料、粪便和污物,粪便定点堆放,进行生物学发酵处理。场门口设消毒池,池内的消毒药要定期更换。定期清洗兔笼,饮水器等各种用具。一般每月消毒1次,消毒药可以用2%~3%的火碱,20%热草木灰,20%~30%的漂白粉,2%~10%的甲醛溶液,3%过氧乙酸,百毒杀300~600倍液等。
病兔严格隔离,死兔焚毁或深埋,绝不可乱扔,更不可在河流中冲洗,防止扩大污染。对兔舍、环境、用具等进行严格消毒。同时采取以下方法进行综合治疗。
3.4.1 接种抗兔瘟血清
对未发生病症的同群家兔紧急接种抗兔瘟血清3mL,颈部皮下注射,24 h可以控制疫情的发展;同时皮下或肌肉注射中药“田基黄”或“板蓝根”或“复方大青叶”等注射液1~2mL。对体质虚弱的家兔用低分子右旋糖酐或5%葡萄糖盐水20~30mL、维生素C 2~5mL、维生素B12~5mL,1次耳静脉缓慢注射;伴有下痢者加入庆大霉素2~5万单位,1~2次·d-1,治愈为止。
3.4.2 接种兔瘟单联苗
若没有抗兔瘟血清可以采用兔瘟单联苗加倍量注射,降低死亡率。在感染初期,每只家兔用瘟可康注射液2.5~5mL,肌肉注射,1次·d-1,连用2 d。
3.4.3 聚肌胞注射液
病兔可肌注聚肌胞注射液,成年兔1mL·只-1,严重者隔天再注射1次,如同时肌注维生素C 200mL,则效果更佳。
3.4.4 干扰素
每只兔肌肉注射干扰素1 mL,饮水中按说明预防量添加杆菌清,全群饮用3 d。同时,对全群兔紧急接种天邦瘟巴二联苗2mL·只-1,皮下注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