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玲喜,郑光峰,杨国梅
随着护理事业的专业化发展,医院对男性护士的需求量增加,特别是急诊科、手术室、ICU、骨科、神经外等专业科室更加需要男护士从业。近年来,笔者所在医院大量吸收男护生的实习,针对其特点采取了因材施教。
1.1 心理压力大,职业倾向不高 由于受传统职业思想的影响,社会和患者家属普遍认为护理工作应由女性从事,护理专业视为男性禁区,社会的偏见无形中增加了男护生的心理压力。男护生选择护理专业的原因各有差别,有调查显示77%的护生选择护理专业系由于分数不够而产生的专业调剂或征集,仅13%的护生选择护理专业系出于自愿[1]。男护生选择护理专业的另一原因是单纯认为护理专业就业率高,其择业因素导致他们对护理专业缺乏主动探索和学习的兴趣,这种职业倾向不高也可以解释男护生参加工作后转行的概率大的原因。
1.2 角色转变困难
1.2.1 主动沟通欠缺 男护生进入临床,缺乏自愿或主动沟通,尤其缺乏与患者及家属的细致性沟通。在实习过程中男护生过分注重“高技术含量”的护理技能操作,忽视沟通的重要性。由于缺乏必要的沟通,在给患者进行治疗时,男护生表现为心浮气躁,易使患者产生怀疑与不信任,这是造成男护生角色转变困难的主要因素;同时患者的态度会影响男护生的角色转变,在护理中,患者希望有经验、技术娴熟的护士进行护理操作。在患者及家属的不配合下,男护生会不知所措,从而使角色适应不良。
1.2.2 支持力量薄弱 带教老师及护生本人是支持作用的主要来源。在实习中,带教老师的正确观点、对职业的认同感影响护生的职业态度:正确的引导会让男护生对护理事业产生信心,毕业后走向护理岗位;反之负性诱导会让男护生对护理事业丧失信心,使其放弃护理事业。工作中,带教老师由于忙于工作等原因,不能及时觉察男护生的需求,忽略对男护生心理的疏导,男护生如不能及时与带教老师沟通,导致支持体系中断,护生很难进入临床工作状态,易使护生角色适应不良。
1.2.3 组织归属感缺乏 男护生实习轮转期间,短期间内,不能尽快了解专业科室主要疾病和相关护理,表现为工作中无所适从,产生被孤立感,缺乏被组织的接纳和认可,使角色适应困难。
1.3 护理工作选择性特点突出 男护生具有自学能力强,知识面广,思维活跃的特点,往往在学校学习成绩优秀,一旦进入临床,发现护理工作并非想象中那么单纯,护理工作的琐碎让他们重新认识自己的职业;实习期间他们对“高技术含量”感兴趣,对基础技能操作如口腔护理等缺乏兴致,临床护理技能操作不积极,临床实习积极性不高。
2.1 稳定男护生专业思想、培养其职业认同感 带教老师要用心教育男护生,真心感悟护士已不单纯是女性的象征,越来越多的男性加入到护理行业;带教过程中,加强教育,让其充分认识到男性是护理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男护有其独特的优势:遇事冷静果断、判断力与独立性强、接受新技术新信息快,男护在工作强度比较大的科室较女护士更能胜任护理工作,另外,男护士受生理因素和家庭因素的干扰少,更易在护理领域做出成就,更能促进护理事业的发展[2]。男护生在认识到自己在护理工作的地位及自己的优越性后更易树立服务护理事业的决心。
2.2 促进角色转变
2.2.1 熟悉环境,培养兴趣 男护生进入临床后,带教老师应耐心细致的向其介绍科室环境、人员优化、专业特点、社会影响力,以利于男护士能尽快适应由学校到医院角色转变。在带教过程中,安排护生跟从带教老师参与各种班次的实习工作,包括手术患者的护理、急危重症患者的抢救等护理操作,让其体味救死扶伤及护士的成就感和价值感,增强置业于护理事业的决心。
2.2.2 沟通能力的培养 注重护生沟通能力的培养,认识到沟通的重要性,学习沟通的技巧。进入临床后,让男护生尽量全面了解患者的个人信息及疾病情况,使男护生能与患者产生共情,充分体会患者的感受,架起护生与患者沟通的桥梁,增加患者对男护生护理工作的信任感。
2.2.3 发挥带教老师的监督、疏导作用 注重带教老师的选拔,通过个人申请,考试考核选拔带教老师,负责对护生的监管,经常与学生座谈,随时发现学生的思想动态,及时给予心理疏导。
2.3 操作技能的培训 引导男护生对护理操作的重视和娴熟的临床护理操作技能,同时,带教老师与男护生在操作练习时产生互动,培养他们对护理操作产生兴趣。在此基础上,科室制定男护生操作计划,通过试教—训练—考核三步法,大幅提高男护生操作技能。
总之,男护生进入临床,会产生职业动摇、角色适应不良、交流沟通不畅等问题,很多男护生毕业后改从其他职业。如何在临床中正性的引导他们是临床带教老师的一大课题,笔者通过采取培养其职业认同感、促进角色顺利转变等方法,使男护生的自信心增强。
[1]沈玫玉,吴 晶,裴大军.临床教师职业态度对本科护生职业态度的影响[J]. 解放军护理杂志,2012,29(1B):62.
[2]毛应梅.男护生职业认同感状况调查[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1,8(24):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