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葚菌核病防治技术初探

2014-04-05 11:01毛业炀时冬莲
四川蚕业 2014年4期
关键词:子囊孢子嘉陵子囊

毛业炀 刘 刚 时冬莲

(1.南充市蚕业管理总站,四川 南充 637000;2.四川省农科院蚕研所,四川 南充 637000;3.南充市嘉陵区蚕桑局,四川 嘉陵 637100)

桑葚菌核病俗称白果病,病原物为核盘菌,菌核病的侵染源主要是混有菌核的土壤、染病残枝落叶和堆肥。在温湿度适宜条件下,菌核萌发长出子囊盘,子囊盘散发出子囊孢子,随气流传播,侵染雌花、青果及早生桑的新梢和嫩芽。孢子侵入雌花,寄生于桑果内,产生大量菌丝,果肉肿胀,呈乳白色。

南充从2007年起开始发展果桑,到2014年,果桑面积达1333.7hm2,主要分布在南部、嘉陵、西充、阆中等县 (市、区);主要品种为无核大10和嘉陵30号。栽植规格不尽统一,主要以6×2×2、6×2为主,667m2栽300~700株。近年来,桑葚菌核病时有发生,个别年份、个别县区暴发,颗粒无收,为此通过与四川省农科院蚕研所、西南大学等科研院校合作,开展对桑葚菌核病防治攻关,现取得了显著成效。2014年春季低温阴雨,属菌核病偏重发生年份,通过科学防控,嘉陵新庙乡菌核病发生率控制在6%以下,667m2产桑葚1000kg。

1 桑葚菌核病病理

1.1 症状

桑葚菌核病是肥大性菌核病、缩小性菌核病、小粒性菌核病的统称。肥大性菌核病花被厚肿,灰白色,病葚膨大,中心有一黑色菌核,病葚弄破后散出臭气;缩小性菌核病椹显著缩小,灰白色,质地坚硬,表面有暗褐色细斑,病葚内形成黑色坚硬菌核;小粒性菌核病桑葚各小果染病后,膨大,内生小粒形菌核,病葚灰黑色,容易脱落而残留果轴。

1.2 病原

桑葚肥大性菌核病病菌Ciboria shiraiana P.Henn.称白杯盘菌 (桑实杯盘菌),属子囊菌亚门真菌。子囊盘肉质,碗形或漏斗形,盘部褐色,直径5~10mm,分生孢子梗丛生,基部粗顶端细小,上生分生孢子。分生孢子单胞,卵形,无色。菌核萌发产生1~5个子囊盘,盘内生子囊,侧丝细长,内有8个子囊孢子,子囊孢子椭圆形,无色单胞,具隔膜1~2个。桑葚缩小性菌核病病菌Mitrula shiraiana(P.Henn.)Ito etlmai.称白井地杖菌,属子囊菌亚门真菌。分生孢子梗细丝状,具分枝,端生卵形至椭圆形分生孢子,单胞,无色。从菌核上产生子实体,单生或丛生。子实体有长柄,柄部扁平,有的稍扭曲,灰褐色,生有茸毛。子实体头部长椭圆形或纺锤形,上端圆形,具数条纵向皱纹,浅褐色,子囊生在头部外侧子实层里,内生子囊孢子8个。子囊孢子单胞无色,椭圆形。桑葚小粒性菌核病病菌Ciboria carunculoides Siegler et Jankins称肉阜状杯盘菌,属于囊苗亚门真菌。1个菌核能生出1至数个子囊盘。子囊盘碗形,直径4~12mm,有长柄,长15~2mm。子囊圆内生8个子囊孢子,子囊孢子肾脏形,有半球形小体附着。侧丝有分枝,有隔或无隔。

1.3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病菌以菌核在土壤中越冬。第二年春季条件适宜,菌核萌发产生子实体,子实体上子囊盘生子囊释放出子囊孢子,借气流传播到雌花上,菌丝侵入子房内纠结成一团形成菌核,菌核随桑葚落入土中越冬。春季温暖、多雨、土壤潮湿利于菌核萌发,产生子囊盘多,病害发生重。通风透光差,低洼多湿的桑园发病重。不同的栽培品种与病害发生有一定的关系。

2 桑葚菌核病发生流行状况

对南部县碧龙乡、楠木镇,西充扶君乡,阆中柏垭镇、嘉陵新庙乡等果桑桑园调查,2011-2014年桑菌核病发生呈如下发生趋势。

2.1 品种差异

三倍体无核大10属早熟品种,易感染菌核病,一旦感病,较难控制。嘉陵30号属中晚熟品种,抗病性较强。

2.2 栽植密度

667m2栽植200株较667m2栽植500株的菌核病发病显著减少。栽植密度过大,以低干树型养成,行距、株距过小,株间荫蔽,通气透光性差,湿度大,极利病害发生。

2.3 土壤耕作

土壤耕作状况与菌核病发生具有相关性。土壤进行了翻耕,发病轻;土壤未进行翻耕,发病较重。通常果桑栽植第1年基本不发病,第2-3年发病逐渐加重。发病后不加以防治,造成土壤中菌核数量增多,病原累积,发病加重。土壤中菌核的存活率和存活数量因耕作次数增加而锐减。

2.4 施肥水平

果桑桑园冬季重施磷肥、钾肥及农家肥发病减少,偏施氮肥发病加重。

2.5 气候条件

桑菌核病发生与春季气候相关性显著。春季雨水多发病较重,春季雨水少发病轻,春季干旱基本不发病。

2.6 环境条件

油菜等十字花科植物与桑菌核发病互感,桑菌核病主要在桑树开花期间才感染本病。但也有人认为整个结果期均可感染,以开花前后感染最多,青果期较少。

地势较高,周围基本无杂树,通风向阳,发病轻。凡地势低洼,间作豆类或杂草丛生的田块发病更重。

2.7 药物防治

是否使用药物防治与菌核病发生具有相关性。地块与地块之间是否使用药物防治,差异显著。同一株桑树内用药物防治,树冠上部枝条与中下部枝条也具有明显差异性。

3 防治主要关键技术措施

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以农业防治、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措施,有效控制病虫害。

3.1 农业防治

3.1.1 品种选择。选择中晚熟品种,果桑花期与菌核病子囊盘孢子发育错开。若鲜食用,可少量栽植早熟品种大10。若加工用,可选择迟熟品种嘉陵30号。不同品种要分区栽植,不宜混栽。

3.1.2 地势选择。要选择排灌方便,土壤肥沃,地势较高,向阳,通风透光,便机械耕作的地块建园。桑园周围不要有杂树等。

3.1.3 栽植密度。栽植规格以8×4,667m2栽200株为宜,养成中干树型。做到枝条与枝条之间保持一定间隔,有利通风透光和机械耕作。栽植过密需抽株抽行。

3.1.4 开沟降湿。果桑园内外沟系畅通,保证雨停园干,无积水,降低园内湿度,减少病菌的繁殖机会。

3.1.5 施肥原则。春季采果结束后,施肥以速效性肥料为主,配施适量的猪粪、鸡粪等农家肥。入冬后至发芽前,施肥以复合肥为主,适量增加磷肥、钾肥。

3.1.6 翻耕清园。果桑桑园以净作为主。在桑果园建立早期,除油菜、豆类外,可间作一些低干作物,但后期不宜间作任何作物。采果结束后,结合施肥,用机械或人工的办法对土壤进行第一次翻耕。在冬季结合桑树冬管再进行第二次翻耕,不留死角。每次翻耕都要除去桑园及周围杂草、落叶。及时烧毁,埋压菌核。早期发现白果病,采用摘除白果,集中处理。病果多时,可组织专业队伍摘除病果,统一深埋处理。

3.2 物理防治

3.2.1 薄膜覆膜。准确把握覆膜时机。因气候差异,南充果桑一般在3月上旬至下旬开始开花。在果桑开花前,即3月上旬用地膜满园全覆盖,切断子囊孢子传播途径。同时可以防治杂草滋生,增加地温,提早桑果上市时间。

3.2.2 灯光诱杀。在果桑桑园安装频振式杀虫灯、黑光灯等物理器械,诱杀葚瘿蚊。

3.3 化学防治

重点是准确把握防治时机。在果桑开花前后,主要用70%甲基托布津粉剂10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喷洒树体。用药时一定要周到、细致,做到顶上枝条与下部枝条、叶片与桑花、叶片正面与反面、树上与地面都要均匀喷洒。甲基托布津、多菌灵交替使用。每隔7天1次,共喷2~3次。甲基托布津、多菌灵务必购买正厂正品药物,保证药品质量。

猜你喜欢
子囊孢子嘉陵子囊
破壁方式对冠突散囊菌有性繁殖体提取物抑菌活性的影响
嘉陵新型桑业现代农业园区建设进展
冠突散囊菌繁殖体提取物抑菌活性研究
冬虫夏草菌室内侵染蝙蝠蛾幼虫的代谢分析
冬虫夏草菌室内侵染蝙蝠蛾幼虫分析
菩提树黑痣病菌生物学特性及病害发生规律
粗糙脉孢菌7种子囊型归类教学探究
竹枝词
子囊霉素生物合成的研究进展
在3759米深海感念母爱